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建良好班集体 优化人际关系——兼谈大学生人际沟通障碍的消除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浙红 赵峰 《人力资源管理》 2011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班集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他们成材的起点,在大学校园内,重视班集体的创建,有利于建立大学生之间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调适紧张学习与社会压力带来的情绪波动,健全认知,培养个性,消除人际沟通障碍,走向成功。
关键词 班集体 大学生 人际沟通 障碍
下载PDF
中国古代兵器“殳”与“矛”的演变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浙红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61,共2页
在冷兵器时代,兵器种类最多的应是近距离进攻型战具,因为这种战具最具杀伤力,但因时代、环境,人们的喜好、习惯的不同而种类繁多,异彩缤纷。一、殳殳,许慎《说文解字》:"殳,以杖殊人也,从又,几声。礼,殳以积竹,八觚,长丈二尺。
关键词 古代兵器 演变 中国 《说文解字》 冷兵器时代 进攻型 近距离 杀伤力
下载PDF
基于吴文化传承的苏南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浙红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12期62-63,共2页
明确吴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两个概念,着重论述了吴文化对创设苏南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路径,地方文化对校园文化具有浸润作用,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互动、地域文化催生并凝炼校园文化,地方文化与地方高校校园文化两者之间相辅相承,相互... 明确吴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两个概念,着重论述了吴文化对创设苏南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路径,地方文化对校园文化具有浸润作用,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互动、地域文化催生并凝炼校园文化,地方文化与地方高校校园文化两者之间相辅相承,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文化 苏南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路径
下载PDF
高职学生创业意识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浙红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6,10,共3页
关键词 高职 创业 学生 高等教育 高校扩招 毕业生 就业
下载PDF
我国古代民俗颜色词及其运用
5
作者 李浙红 张宏芳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5-116,共2页
我国传统的所谓"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五色"一说,最早见于《礼记.礼运》:"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质也。"孔颖达疏:"五色谓青、赤、黄、白、黑,据五方也。"什么是"五方"呢?我国西周时期产生了一种朴素的唯... 我国传统的所谓"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五色"一说,最早见于《礼记.礼运》:"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质也。"孔颖达疏:"五色谓青、赤、黄、白、黑,据五方也。"什么是"五方"呢?我国西周时期产生了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即"土与金、木、水、火相杂以成万物"的观点,初步具备了后世人们称为"五行"的辩证思想。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之义》云:"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民俗 颜色词 《礼记 礼运》 唯物主义思想 西周时期 辩证思想 春秋繁露 西汉时期
下载PDF
高职院校新任班主任日常工作六步法
6
作者 李浙红 《科技资讯》 2009年第35期167-167,共1页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总结班级管理工作,特别是新接任班主任之后的各项工作,归纳为"六步工作法",言简意赅,实用有效。该六步工作法不但在实际工作中简单易行,而且经过历届毕业生的成才实例,证...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总结班级管理工作,特别是新接任班主任之后的各项工作,归纳为"六步工作法",言简意赅,实用有效。该六步工作法不但在实际工作中简单易行,而且经过历届毕业生的成才实例,证明这些方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主任 日常工作 六步工作法
下载PDF
再谈《韩非子》中的“之”字
7
作者 李浙红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Z期8-9,共2页
本文在研究了《韩非子》中"之"作为代词和动词的用法及其一般规律后,继续分析并归纳《韩非子》中计五千余条"之"字句,从中总结它的用法规律,研究作为非动词和代词时候的"之"的用法,并设法寻求其一般的使... 本文在研究了《韩非子》中"之"作为代词和动词的用法及其一般规律后,继续分析并归纳《韩非子》中计五千余条"之"字句,从中总结它的用法规律,研究作为非动词和代词时候的"之"的用法,并设法寻求其一般的使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之”字句 结构式
下载PDF
大学语文教学中口语的初级训练探讨
8
作者 李浙红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9期216-217,共2页
阐述大学语文课程中口语训练的内容、方法及其意义。介绍口语初级训练的步骤和方法,在训练中要侧重于激发学生当众讲话的愿望,达到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正确表达自己思想的目的。
关键词 大学语文 口语初级训练 步骤 方法
下载PDF
校园文化建设与高职语文教育的一点思考
9
作者 李浙红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9期22-23,共2页
面对高职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如何教好书的同时,如何做好育人工作显得尤其重要;面对高职学校的硬件建设日趋现代化,抓好文化建设这一软件,也必然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拟就高职校园文化的基本构筑,高职校园文化的实施,高职语文教师在校... 面对高职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如何教好书的同时,如何做好育人工作显得尤其重要;面对高职学校的硬件建设日趋现代化,抓好文化建设这一软件,也必然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拟就高职校园文化的基本构筑,高职校园文化的实施,高职语文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承担的任务与扮演的角色等方面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语文 高职语文教师
下载PDF
大学生人际沟通障碍的存在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峰 李浙红 《科技资讯》 2011年第4期169-170,共2页
界定大学生的人际沟通障碍,分析大学生的人际沟通障碍的主要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警醒全社会的关注,引起高校工作者的重视,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沟通 障碍
下载PDF
探寻20世纪以来世界茶影视的发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浙红 李晓村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2年第4期240-240,共1页
本文通过典型的电影介绍20世纪以来世界茶影视发展的特点,探讨分析茶影视发展方向,以及怎样才能促进中国茶影视产业更好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 20世纪 世界 茶影视 发展
原文传递
略论“之”字的一般用法——《韩非子》中的“之”字研究之一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浙红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年第11期126-127,共2页
本文主要论证《韩非子》中的"之"字作为代词和动词时候的一般用法,还提供了寻找辨析"之"字用法的一般规律,这对于学习研究《韩非子》及文言文有参考价值,而且对今天正确使用"之"字,更具积极意义。
关键词 《韩非子》 代词 动词 X·之·名
原文传递
颜色词文化内涵之比较——以红与白为例
13
作者 李浙红 张宏芳 《作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06-207,共2页
就词语的客观意义而言,颜色词应该是最为稳定的一种。这不仅因为颜色词的数量相对有限,而且由于它的意义放之四海皆同。但是,不同的民族对同一种颜色词的理解与应用不同,同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一种颜色词的理解与运用也是不同... 就词语的客观意义而言,颜色词应该是最为稳定的一种。这不仅因为颜色词的数量相对有限,而且由于它的意义放之四海皆同。但是,不同的民族对同一种颜色词的理解与应用不同,同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一种颜色词的理解与运用也是不同。这就是时代与民族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英语
原文传递
浅析安妮·塞克斯顿的《变形》
14
作者 李浙红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9-180,共2页
《变形》(Transformations,1971)是美国多产女诗人安妮·塞克斯顿(AnneSexton,1928—1974)最畅销的一部诗集。塞克斯顿感谢女儿琳达激发了她“头脑中的魔力”:一天,塞克斯顿走进厨房,看见琳达正在读《格林童话》,塞克斯... 《变形》(Transformations,1971)是美国多产女诗人安妮·塞克斯顿(AnneSexton,1928—1974)最畅销的一部诗集。塞克斯顿感谢女儿琳达激发了她“头脑中的魔力”:一天,塞克斯顿走进厨房,看见琳达正在读《格林童话》,塞克斯顿问女儿最喜欢哪些故事,并随手将故事的名字记在餐巾纸上,之后写成一首首诗,集结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 安妮 《格林童话》 女诗人 餐巾纸 女儿 故事
原文传递
古汉语文学颜色词之管窥
15
作者 李浙红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2年第3期184-185,共2页
词汇作为语言建筑材料,往往不可避免地打上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文化烙印,它可以像"活化石"一样承载一个民族不同时间、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内容。研究颜色词的起源与发展,特别是研究颜色词中正色与间色在中国历史上的这一特... 词汇作为语言建筑材料,往往不可避免地打上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文化烙印,它可以像"活化石"一样承载一个民族不同时间、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内容。研究颜色词的起源与发展,特别是研究颜色词中正色与间色在中国历史上的这一特别的历史文化现象,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词 演变 正色 间色
原文传递
论“反语”的使用
16
作者 李浙红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6年第6期54-55,共2页
本文论述了反语不但具有讽刺作用,而且很多时候又并不是为了讽刺才使用的辨证关系。阐述了更有价值的是文学作品中运用反语这种思维方式,在描写人物、推动情节、深化主题中皆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关键词 反语 文学作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