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站仪在水文缆道率定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润苗 王勇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69,共3页
传统常规的水文缆道起点距率定方法是采用经纬仪或水准仪,通过布设基线或通过视距丝观读并经过复杂计算,得出缆索行程与起点距之间的关系。文中利用全站仪对边测量功能,直接观测出缆索行程中的各垂线间水平间距。该方法简捷、精确,值得... 传统常规的水文缆道起点距率定方法是采用经纬仪或水准仪,通过布设基线或通过视距丝观读并经过复杂计算,得出缆索行程与起点距之间的关系。文中利用全站仪对边测量功能,直接观测出缆索行程中的各垂线间水平间距。该方法简捷、精确,值得推广应用于起点距、大断面等水文项目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站仪 水文缆道 率定 对边测量
下载PDF
中态分布降水和中值径流及其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润起 李润苗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9,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中态分布降水和中值径流的概念,并利用中态分布的降水与其汇出径流(中值径流)同频的特性,通过特征降水计算控制站地表径流的汇出特征,回避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给汇出地表径流计算带来的偏差和困难,并应用此方法计算了天... 本文提出了中态分布降水和中值径流的概念,并利用中态分布的降水与其汇出径流(中值径流)同频的特性,通过特征降水计算控制站地表径流的汇出特征,回避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给汇出地表径流计算带来的偏差和困难,并应用此方法计算了天津市入境特征水量。这为受人类活动影响条件下的区域径流汇出特征计算提供了相应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态分布降水 中值径流 地表径流特征 水文计算
下载PDF
枯水期径流量的中长期预估模式 被引量:5
3
作者 冯平 杨鹏 李润苗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9,共4页
为建立水文干旱预测系统,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枯水期径流量的预估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用层次分析法(AHP)来考虑各影响因子对径流量的不同影响程度,这一尝试为水文干旱的预测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 枯水期 径流量 中长期径流预报 灰色系统
下载PDF
水库保护区内防洪堤的水文风险估算 被引量:3
4
作者 冯平 李润苗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6期98-100,共3页
水库保护区内防洪堤的水文风险估算冯平,李润苗(天津大学水资源与港湾工程系天津300072)(天津水文总站)水库不仅承担着蓄水兴利任务,还对下游保护区承担着重要的防洪任务。但我国保护区内防洪堤的设计标准普遍较低,有必要... 水库保护区内防洪堤的水文风险估算冯平,李润苗(天津大学水资源与港湾工程系天津300072)(天津水文总站)水库不仅承担着蓄水兴利任务,还对下游保护区承担着重要的防洪任务。但我国保护区内防洪堤的设计标准普遍较低,有必要在一定的流域水文条件和工情状况下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堤 水文风险 水库 流量 承载力
下载PDF
多层位随机性漏失区域防漏堵漏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欢 朱明明 +3 位作者 李润苗 何璟彬 钟锋 王佳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12期28-32,共5页
长庆油田东部区域漏层为刘家沟组、石千峰组、石盒子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漏失,严重制约着钻井提速,宜川气田井漏尤为严重,主要漏失原因为刘家沟组地层承压能力低,石千峰组纵向与横向裂缝发育、地层破碎,石盒子组上部泥岩夹砂岩,地质交... 长庆油田东部区域漏层为刘家沟组、石千峰组、石盒子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漏失,严重制约着钻井提速,宜川气田井漏尤为严重,主要漏失原因为刘家沟组地层承压能力低,石千峰组纵向与横向裂缝发育、地层破碎,石盒子组上部泥岩夹砂岩,地质交界性差。为此,本文基于宜川区块地层特点及漏失分析,研发了一套适宜多层位随机性漏失地层防漏堵漏技术,该技术分两步,第一步采用低密度强抑制强封堵微囊泡钻井液体系快速钻穿多套漏层,第二步采用低密度纤维可固化堵漏工作液对多套漏层集中堵漏。该技术成功在现场应用,有效解决该区域多层位随机性漏失技术难题,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泡 多漏层 纤维 可固化堵漏工作液
下载PDF
长庆油田二氧化碳注采区防漏堵漏技术研究与应用
6
作者 孙欢 朱明明 +3 位作者 李润苗 赵福荣 杨治强 刘小杰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11期24-27,35,共5页
为进一步动用长庆油田页岩油储层剩余油,长庆油田探索二氧化碳驱油二次开采模式,试注效果显著,但大幅增加了老油区更新井的钻井难度,特别是在长庆油田“三低”区域,主要表现在洛河组、延长组层位承压能力弱,易发生压差性井漏;多年持续注... 为进一步动用长庆油田页岩油储层剩余油,长庆油田探索二氧化碳驱油二次开采模式,试注效果显著,但大幅增加了老油区更新井的钻井难度,特别是在长庆油田“三低”区域,主要表现在洛河组、延长组层位承压能力弱,易发生压差性井漏;多年持续注采,原始地层压力已被破坏,存在多套压力系统,钻井中易出现恶性井漏和井控风险,严重制约着钻井提速,通过分析该区域现有地层特性,使用优化井身结构,实现井漏分段治理;应用多级配强封堵钻井液体系,提高薄弱层位承压能力;采用不起钻高承压堵漏技术,大幅提高堵漏效率。该技术在长庆油田黄3区进行现场应用,钻井提速31.25%,堵漏成功率100%,未出现井控风险,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效益二次开发提供技术借鉴,助力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油田 二氧化碳注采区 高承压堵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