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量元素示踪古代青铜器铜矿料来源的可行性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清临 朱君孝 +3 位作者 秦颍 王昌燧 董亚巍 龚长根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4年第3期13-17,共5页
目前 ,微量元素示踪法在青铜器矿料来源研究中的应用不尽人意。为此 ,模拟熔铸青铜器 ,对它们的微量元素作多元统计分析 ,旨在探讨利用微量元素探索古代青铜器铜矿料来源的可行性。分析表明 :若舍弃冶炼后富集于炉渣中的亲石亲铁元素 ,... 目前 ,微量元素示踪法在青铜器矿料来源研究中的应用不尽人意。为此 ,模拟熔铸青铜器 ,对它们的微量元素作多元统计分析 ,旨在探讨利用微量元素探索古代青铜器铜矿料来源的可行性。分析表明 :若舍弃冶炼后富集于炉渣中的亲石亲铁元素 ,而仅选取富集于铜料中的亲铜元素及一些凡具有亲铜性 ,又具有亲铁性元素的成分数据 ,则通过多元统计分析 ,能较好地区别不同产地的铜矿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铜矿料来源 模拟实验 微量元素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一批金元时期古玻璃的EDXRF探针无损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清临 徐承泰 +1 位作者 凌雪 姚政权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60-1963,共4页
利用EDXRF探针无损分析技术,分析了河南禹县阳翟遗址出土的一批金元时期的玻璃样品,以研究这批古玻璃的工艺技术特点。分析显示,所有蓝色玻璃样品的呈色剂均为CuO,而非CoO。从化学组成来看,这批古玻璃的种类较为复杂,主要包括钾钙玻璃... 利用EDXRF探针无损分析技术,分析了河南禹县阳翟遗址出土的一批金元时期的玻璃样品,以研究这批古玻璃的工艺技术特点。分析显示,所有蓝色玻璃样品的呈色剂均为CuO,而非CoO。从化学组成来看,这批古玻璃的种类较为复杂,主要包括钾钙玻璃、钠钙玻璃和铅钾钙玻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玻璃 EDXRF探针 无损分析 化学组成
下载PDF
微量元素示踪法在古代青铜器铜矿料来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清临 朱君孝 +3 位作者 秦颍 毛振伟 王昌燧 陈建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00-1702,共3页
青铜模拟熔铸实验表明,利用ICP-AES法测定的青铜中亲铜元素的成分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可以较好地区分不同产地的铜矿料及其青铜产物。文章将这一方法具体应用于盘龙城商代遗址和鄂州出土青铜器的微量元素数据的分析,以考察其可行性和应... 青铜模拟熔铸实验表明,利用ICP-AES法测定的青铜中亲铜元素的成分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可以较好地区分不同产地的铜矿料及其青铜产物。文章将这一方法具体应用于盘龙城商代遗址和鄂州出土青铜器的微量元素数据的分析,以考察其可行性和应用价值。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青铜模拟熔铸实验所得结论,亦可应用于盘龙城和鄂州青铜器铜矿料的区分,进一步验证了微量元素示踪古代青铜器铜矿料来源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AES 青铜器 铜矿料来源 亲铜元素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一件战国琉璃环的EDXRF无损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清临 余西云 +1 位作者 凌雪 姚政权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95-3398,共4页
利用EDXRF探针,对一件战国时期的琉璃环进行了无损分析,以研究其化学组成特点及产地。分析表明,这件琉璃制品的化学组成属PbO-BaO-SiO2系统,与中国春秋至东汉时期特有的铅钡硅酸盐玻璃的化学组成一致,因此判断该制品是利用我国特有的技... 利用EDXRF探针,对一件战国时期的琉璃环进行了无损分析,以研究其化学组成特点及产地。分析表明,这件琉璃制品的化学组成属PbO-BaO-SiO2系统,与中国春秋至东汉时期特有的铅钡硅酸盐玻璃的化学组成一致,因此判断该制品是利用我国特有的技术和原料配方,在中国制成。但从外观来判断,该琉璃制品与成熟的玻璃差异较大,而更象是釉砂或玻砂,即玻璃态和晶体物质的混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璃 EDXRF探针 无损分析 化学组成 产地
下载PDF
河南禹县阳翟遗址出土古玻璃的科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清临 徐承泰 +1 位作者 汪大海 姚政权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5-110,共6页
考古发掘中出土玻璃器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其中,通过对古玻璃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的科学分析,以探讨其工艺技术及产地问题,是古玻璃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研究,学界已对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工艺技术特点及产地等问题有... 考古发掘中出土玻璃器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其中,通过对古玻璃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的科学分析,以探讨其工艺技术及产地问题,是古玻璃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研究,学界已对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工艺技术特点及产地等问题有了一个相对而言较为全面的认识[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玻璃 化学组成 EDXRF无损分析
下载PDF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探针用于古陶瓷的工艺与产地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清临 王然 +1 位作者 姚政权 贺世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61-864,共4页
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探针技术,研究了旧县坪遗址出土的一件青瓷样品的制造工艺与产地。从青瓷样品的器壁部,用切割法取下一个断面,用探针进行线性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在胎釉间存在的白色层状物的化学成分介于胎釉之间,断定其... 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探针技术,研究了旧县坪遗址出土的一件青瓷样品的制造工艺与产地。从青瓷样品的器壁部,用切割法取下一个断面,用探针进行线性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在胎釉间存在的白色层状物的化学成分介于胎釉之间,断定其应为在烧制过程中经一系列理化反应而形成的反应层。经对该青瓷样品胎釉化学成分的聚类分析,发现其与宋代河南临汝窑青瓷的胎釉化学成分基本一致。并且,该样品与临汝窑青瓷在釉色和装饰风格上都相近。因此,旧县坪遗址的这件青瓷样品应为临汝窑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探针 旧县坪遗址 古陶瓷
下载PDF
中国古代玻璃与琉璃名实问题刍议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清临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6-630,共5页
中国有着悠久的玻璃制造史。历史上,对玻璃制品的称呼很不一致,曾先后出现过许多名称,而在同一时代也曾多名并存。在玻璃出现后,曾长期以琉璃一词来称呼之。但琉璃一词除指玻璃外,尚指天然玉石以及人工建筑构件。在宋代以前,玻璃一词也... 中国有着悠久的玻璃制造史。历史上,对玻璃制品的称呼很不一致,曾先后出现过许多名称,而在同一时代也曾多名并存。在玻璃出现后,曾长期以琉璃一词来称呼之。但琉璃一词除指玻璃外,尚指天然玉石以及人工建筑构件。在宋代以前,玻璃一词也曾指宝石,只是在宋代以后,玻璃才专指人工玻璃制品。而在目前,古代玻璃制品也同时有琉璃、料器、玻璃等不同称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玻璃 琉璃 称谓 含义
下载PDF
中国古代砖瓦生产中“浇水转釉”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清临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6-104,共9页
中国有大约4000年的砖瓦生产历史。在中国古代砖瓦中,青灰色砖瓦始终是主流,而青灰色砖瓦的生产,离不开从窑顶向窑内渗水的技术,即"浇水转釉"技术。从考古发现来看,至迟在战国时代,我国就已掌握了这种技术,而其起源必定更早... 中国有大约4000年的砖瓦生产历史。在中国古代砖瓦中,青灰色砖瓦始终是主流,而青灰色砖瓦的生产,离不开从窑顶向窑内渗水的技术,即"浇水转釉"技术。从考古发现来看,至迟在战国时代,我国就已掌握了这种技术,而其起源必定更早。然而,浇水转釉技术有其难以克服的缺陷,单独使用该技术,砖瓦的质量难以保障。我国古代先民在生产实践中早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并辅助以从烟囱或窑壁向窑内注水等措施来加以解决。而这种从窑顶渗水与从烟囱或窑壁注水相结合的工艺,从其出现之日起,在我国砖瓦生产中一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瓦生产 浇水转釉 起源 发展
下载PDF
秦汉时期砖瓦窑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清临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9-81,共23页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砖瓦生产的繁荣时期。在砖瓦生产中,窑炉是最重要的技术基础之一,故对砖瓦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秦汉时期的砖瓦窑型制众多,结构各异。就地域而言,秦汉时期的核心地区即陕西省和河南省出土的砖瓦窑数量最多,型制也...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砖瓦生产的繁荣时期。在砖瓦生产中,窑炉是最重要的技术基础之一,故对砖瓦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秦汉时期的砖瓦窑型制众多,结构各异。就地域而言,秦汉时期的核心地区即陕西省和河南省出土的砖瓦窑数量最多,型制也最丰富。而从发展阶段来看,该时期的砖瓦窑呈现出随着时间推移类型逐渐减少、型制趋于统一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砖瓦窑
下载PDF
科技考古学概述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清临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6-681,共6页
科技考古学是考古学与自然科学相交叉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在研究对象、研究目标及基本理论方面,科技考古学与考古学保持一致。但科技考古学的研究方法来自自然科学,在研究内容上则偏重于古代遗存所反映的科技内涵,这与考古学有所区... 科技考古学是考古学与自然科学相交叉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在研究对象、研究目标及基本理论方面,科技考古学与考古学保持一致。但科技考古学的研究方法来自自然科学,在研究内容上则偏重于古代遗存所反映的科技内涵,这与考古学有所区别。尽管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对考古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研究人员、经费、设备及学科本身等诸多因素的存在,目前科技考古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尚有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考古学 定义 理论 问题 展望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砖瓦窑业技术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清临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95,共11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砖瓦窑炉类型较为丰富。建筑方式主要为半地穴式,余为地穴式。窑炉布局以单窑为主,另有少量双窑和串窑。窑场选址均位于建筑、墓葬近旁,以利运输。砖瓦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很高,基本都为专门烧造,与陶器合烧的情况少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砖瓦窑炉类型较为丰富。建筑方式主要为半地穴式,余为地穴式。窑炉布局以单窑为主,另有少量双窑和串窑。窑场选址均位于建筑、墓葬近旁,以利运输。砖瓦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很高,基本都为专门烧造,与陶器合烧的情况少见。在发现数量上,魏晋南北朝时期远少于秦汉、隋唐时期,似乎与该时期的政治、社会形势有关。在砖瓦窑炉的地域分布上,南方地区的发现数量更多,类型也更为丰富,其原因可能是该时期南方地区相对而言较为稳定,经济重心逐渐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砖瓦窑炉 技术
下载PDF
高校考古专业中自然科学课程的建设问题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清临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5-58,共4页
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考古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加强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与融合,已成为考古学的发展趋势。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必须增强考古工作者的自然科学素养,改变其传统知识结构。为达此目的,在高校考古专业中... 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考古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加强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与融合,已成为考古学的发展趋势。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必须增强考古工作者的自然科学素养,改变其传统知识结构。为达此目的,在高校考古专业中开设相关的自然科学课程是一项主要举措。本文探讨了高校考古专业中相关自然科学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自然科学 课程建设
下载PDF
古代青铜器基体与其锈蚀产物铅同位素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魏国锋 秦颍 +3 位作者 王昌燧 李清临 张爱兵 宫希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71-774,792,共5页
利用Finnigan MAT262质谱仪和ICP-AES测试了不同地区出土的青铜样品的锈蚀产物和基体的铅同位素比值及其化学成分,以研究铅同位素在青铜器腐蚀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以及是否存在因不同产地铅料混用引起的混合不均匀现象.结果初步显示,铅... 利用Finnigan MAT262质谱仪和ICP-AES测试了不同地区出土的青铜样品的锈蚀产物和基体的铅同位素比值及其化学成分,以研究铅同位素在青铜器腐蚀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以及是否存在因不同产地铅料混用引起的混合不均匀现象.结果初步显示,铅同位素组成不受青铜器锈蚀的影响,可以用锈蚀产物的铅同位素比值代替其基体的;同时,不同产地铅料在青铜器中的混用且又混合不均,可能造成青铜器基体的铅同位素比值和锈蚀产物的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青铜器 锈蚀产物 矿料来源
下载PDF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金元时代的钧窑瓷器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承泰 李清临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8-511,515,共5页
应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了16个金元时期钧窑瓷器胎、釉样品的化学组成。由结果可知:金元钧瓷胎具有低硅高铝的北方瓷器特点,釉则多为钙碱釉。金元时期样品与北宋时期钧窑瓷器胎釉化学组成比较,金元时期钧窑样品的化学组成变化... 应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了16个金元时期钧窑瓷器胎、釉样品的化学组成。由结果可知:金元钧瓷胎具有低硅高铝的北方瓷器特点,釉则多为钙碱釉。金元时期样品与北宋时期钧窑瓷器胎釉化学组成比较,金元时期钧窑样品的化学组成变化较大,从因子分析散点图可见,北宋钧官窑样品化学组成变化不大;金元钧窑与北宋钧民窑样品制作工艺上存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但金元时期对原料选择和配方的控制已不如北宋时期严格,反映出金元时期的钧窑已处于衰落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钧瓷 能量色谱X射线荧光光谱法 瓷胎 瓷釉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乃胜 李清临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96,共6页
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研究是考古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可为考古学研究提供极有价值的信息。本文介绍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及其基础理论和方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 文物产地 矿料来源 指纹信息
下载PDF
良渚文化陶器功用的初步科学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乃胜 李清临 +1 位作者 姚政权 毛振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1-235,共5页
良渚文化是中国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对于良渚文化的某些陶器如加砂缸和鼎的功用,在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运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探针技术,对取自良渚遗址的加砂缸及鼎的残片样品进行了线扫描,主要分析了Cl,Ca和P元素,... 良渚文化是中国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对于良渚文化的某些陶器如加砂缸和鼎的功用,在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运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探针技术,对取自良渚遗址的加砂缸及鼎的残片样品进行了线扫描,主要分析了Cl,Ca和P元素,以探讨这两种陶器的功用。结果表明,加砂缸底部的内侧与外侧在Cl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态势上均未出现异常,因此可以基本确定良渚文化的加砂缸并非用于制盐或存盐,至于加砂缸的真正用途,则还需更进一步的工作予以确认。而另一个器形鼎,则在Ca及P元素含量上表现出明显高于加砂缸以及其他同时期古代陶器的特征,且器物内侧的Ca及P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外侧的,由此推断良渚文化的鼎属于煮器,且以烹煮肉类食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陶器 功用 EDXRF
下载PDF
郑州商城遗址出土商代陶板瓦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乃胜 李清临 +1 位作者 曾晓敏 宋国定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2-564,569,共4页
分析了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一批距今约3 500a,时代为商代早期的陶质板瓦,讨论了这些板瓦的制作工艺和性能.对板瓦尺寸的测量表明,虽然板瓦的大小差异很大,其弦长和弧长却呈正相关.结合板瓦的外部特征,推断这些板瓦先由泥条盘筑法筑成泥圈... 分析了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一批距今约3 500a,时代为商代早期的陶质板瓦,讨论了这些板瓦的制作工艺和性能.对板瓦尺寸的测量表明,虽然板瓦的大小差异很大,其弦长和弧长却呈正相关.结合板瓦的外部特征,推断这些板瓦先由泥条盘筑法筑成泥圈,并经慢轮修整制成圆筒状坯体,然后经切割而成瓦坯,最后入窑焙烧而成.吸水率、抗折强度和烧成温度的分析表明,这些板瓦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完全符合一般意义上瓦的标准,表明我国在商代早期已经可以制作工艺性能较好的建筑用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商城 陶板瓦 制作工艺
下载PDF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陶水管与陶器的对比研究
18
作者 李乃胜 李清临 +3 位作者 郭峥栋 何毓灵 岳洪彬 岳占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36-941,共6页
采用X射线荧光(XRF)、X射线衍射(XRD)、热膨胀(DIL)等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了安阳商代陶水管的制作工艺,发现陶水管化学成分中各类熔剂的质量分数均略高于对比陶片中熔剂的质量分数,CaO、K2O、MgO等助熔剂与A l2O3的质量比进一步证实该现象... 采用X射线荧光(XRF)、X射线衍射(XRD)、热膨胀(DIL)等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了安阳商代陶水管的制作工艺,发现陶水管化学成分中各类熔剂的质量分数均略高于对比陶片中熔剂的质量分数,CaO、K2O、MgO等助熔剂与A l2O3的质量比进一步证实该现象,而这种差异性则外在地表现为陶水管的气孔度低于对比陶片以及陶水管热膨胀曲线中出现玻璃化现象,该结果表明陶水管原料应为一种易熔粘土,或者在沉淀粘土中人为地掺和了草木灰类掺和料,这有利于陶水管烧制与成型,有助于熔剂在熔融状态下,较好地进入陶水管中的空隙,使陶水管变得更加致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陶水管的渗水,显示出陶水管制作工艺的特殊性。此外重烧曲线表明陶水管的烧成温度较高,基本已达1 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水管 熔剂 热膨胀 掺和料
下载PDF
宋元时期砖瓦窑的工艺技术研究
19
作者 李清临 《华夏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9,共13页
本文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与现代陶瓷窑炉工艺技术理论,对宋元时期砖瓦窑的工艺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相比于隋唐时期,宋元砖瓦窑的窑床面积略有减小,单窑产量有所降低。在构筑技术上,该时期的砖瓦窑具有总体而言较为一致的技... 本文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与现代陶瓷窑炉工艺技术理论,对宋元时期砖瓦窑的工艺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相比于隋唐时期,宋元砖瓦窑的窑床面积略有减小,单窑产量有所降低。在构筑技术上,该时期的砖瓦窑具有总体而言较为一致的技术规范,但不同地区在构筑技术上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类型间也有一定区别。此外,较之隋唐时期,宋元时期砖瓦窑的类型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且多数地区所用砖瓦窑为本地特有类型。上述现象表明,宋元时期各地对砖瓦窑进行了积极改造,但各地在砖瓦窑技术上的交流相对有限,从而形成了该时期不同地区在砖瓦窑技术上的特性大于共性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时期 砖瓦窑 工艺技术
原文传递
二里头文化研究的新视角——从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看二里头四期的文化性质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清临 朱君孝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71,21,共6页
对于二里头文化的性质问题,学术界已进行了数十年的讨论,然而直到目前,共识却仍未能达成。本文首次从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分析入手,对二里头文化的性质问题予以探讨。经过对偃师二里头、郑州二里岗、黄陂盘龙城、安阳殷墟等遗址出土青铜... 对于二里头文化的性质问题,学术界已进行了数十年的讨论,然而直到目前,共识却仍未能达成。本文首次从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分析入手,对二里头文化的性质问题予以探讨。经过对偃师二里头、郑州二里岗、黄陂盘龙城、安阳殷墟等遗址出土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数据的分析与讨论,我们支持二里头文化一至三期属夏文化、第四期遗存则已进入了商代纪年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 文化性质 青铜器 铅同位素比值 矿料来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