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微创McKeown术后胸腔胃和纵隔胃的形成对心肺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叶飞 李源奇 +5 位作者 张静 张国庆 侯志超 李强明 罗文卿 李向楠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664-669,共6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经微创McKeown术后胸腔胃和纵隔胃的形成对心肺并发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微创McKeown手术的697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术后复查胸部CT的影像...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经微创McKeown术后胸腔胃和纵隔胃的形成对心肺并发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微创McKeown手术的697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术后复查胸部CT的影像资料,分为胸腔胃(管状胃部分或全部位于胸腔内)和纵隔胃(管状胃位于后纵隔食管床内)两组。通过对比分析两组的一般临床特征、手术相关变量及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病率,探讨行微创McKeown术后两种管状胃位置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心肺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对比两组手术变量,纵隔胃组的胃切除面积方面大于胸腔胃组[(65.7±38.2)cm2 vs.(55.0±31.7)cm2,P<0.001],管状胃宽度[(3.3±0.7)cm vs.(4.1±1.1)cm,P<0.001]和胃胸比(管状胃宽度和胸腔宽度的比值)[(0.30±0.1)vs.(0.39±0.1),P<0.001]均为纵隔胃组小于胸腔胃组。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肺不张(36.0%vs. 54.2%,P<0.001)、胸腔积液(40.7%vs. 53.8%,P=0.001)和心血管并发症(16.0%vs. 22.3%,P=0.042)的发病率纵隔胃组较胸腔胃组低,而气胸、皮下积气、呼吸衰竭、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病率和一般临床特征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食管癌微创McKeown手术时,纵隔胃的形成可以降低肺不张、胸腔积液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胃切除面积与两种管状胃的形成有关,当胃切除面积较大时更易形成纵隔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微创McKeown手术 胸腔胃 纵隔胃 心肺并发症
下载PDF
肺腺癌患者列线图预后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5
2
作者 罗文卿 李源奇 +3 位作者 叶飞 李强明 张国庆 李向楠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97-204,共8页
目的基于SEER数据库的大样本数据,构建肺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SEER数据库收集的2010-2015年诊断为肺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影响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采用Lasso Cox回归分析构建列线图模型。C指数... 目的基于SEER数据库的大样本数据,构建肺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SEER数据库收集的2010-2015年诊断为肺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影响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采用Lasso Cox回归分析构建列线图模型。C指数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判别和校准能力。使用NRI和DCA曲线评估列线图的预测能力和净收益。结果共确定了15个影响肺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将其整合到列线图模型中。预测模型建模组的C指数为0.819,验证组的C指数为0.810。建模组和验证组校准曲线预测的1、3和5年特异性生存率与实际特异性生存率吻合较好。NRI和DCA曲线表明,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净收益均优于第7版AJCC TNM分期系统。以此模型构建的风险分层模型能够很好地区分出不同风险的患者(P<0.0001)。结论成功构建并验证了列线图预测模型,为肺腺癌患者的生存预测提供了一个简便可靠的工具。同时,预测模型构建的风险分层模型可以便捷地筛选不同风险的患者,对肺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ER数据库 肺腺癌 列线图 预后模型
下载PDF
胸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罗文卿 李源奇 +3 位作者 叶飞 李强明 张国庆 李向楠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5期463-467,共5页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方法449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术,依据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比较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方法449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术,依据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比较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比较2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比值,血清白蛋白、珠蛋白水平,肿瘤部位,病理分级,T分期,肿瘤直径及淋巴脉管侵犯、神经侵犯、食管旁淋巴结转移、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腹部淋巴结转移情况;Lasso回归筛选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估该模型的预测价值;根据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概率将食管鳞癌患者分为不同风险亚组,构建决策树模型。结果449例患者中83例有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为18.5%。转移组饮酒(88.0%)、胸上段肿瘤(28.9%)、病理分级G;级(33.8%)、T分期T;期(53.0%)、淋巴脉管侵犯(33.7%)、隆突下淋巴结转移(16.9%)、腹部淋巴结转移(31.3%)比率均高于无转移组(73.8%、13.7%、20.8%、37.7%、17.2%、4.9%、16.9%)(P<0.05),年龄,体质量指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比值,血清白蛋白、珠蛋白水平,肿瘤直径及男性、吸烟、神经侵犯、食管旁淋巴结转移比率与无转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OR=1.974,95%CI:1.076~3.620,P=0.028)、饮酒(OR=2.918,95%CI:1.363~6.248,P=0.006)、胸上段肿瘤(OR=3.663,95%CI:1.878~7.145,P<0.001)、T分期T;期(OR=3.296,95%CI:1.412~7.696,P=0.006)、淋巴脉管侵犯(OR=1.888,95%CI:1.047~3.406,P=0.035)、隆突下淋巴结转移(OR=3.325,95%CI:1.462~7.560,P=0.004)是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最佳截断值为0.412时,预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754(95%CI:0.697~0.811,P<0.001),灵敏度为66.3%,特异度为74.9%;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基本接近;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曲线远离横纵坐标,预测价值较高。低风险组、中低风险组、中风险组、中高风险组、高风险组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概率分别为6.6%、14.0%、27.0%、39.0%、43.0%。结论男性、饮酒、胸上段肿瘤、T;期、有淋巴脉管侵犯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是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胸段 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 列线图 决策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