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暗中的呼喊》梗概
1
作者 李溪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1-72,共2页
(澳大利亚1988年出品,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1988年发行,编剧:罗伯特·卡斯韦尔、弗雷德·谢皮西根据约翰·布赖森的小说《罪恶天使》改编)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获1989年第61届奥斯卡奖最佳女演员提名,获1989年戛... (澳大利亚1988年出品,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1988年发行,编剧:罗伯特·卡斯韦尔、弗雷德·谢皮西根据约翰·布赖森的小说《罪恶天使》改编)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获1989年第61届奥斯卡奖最佳女演员提名,获1989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故事发生在澳大利亚,1980年。假日,青年妇女琳迪·张伯伦和丈夫迈克尔·张伯伦带着三个孩子去野外露营。最小的孩子是一个不满周岁的女婴。张伯伦一家在澳大利亚旅游胜地艾尔岩扎下了帐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女演员 梗概 澳大利亚 戛纳电影节 奥斯卡奖 野外露营 旅游胜地 罗伯特
下载PDF
宁静生活下面的暗流——《愿望的年代》译后记
2
作者 李溪桥 李小蒸 《当代电影》 1984年第1期107-109,共3页
《愿望的年代》是苏联著名电影剧作家A·格列布涅夫的最新作品。A·格列布涅夫从六十年代进入苏联影坛以来,已经写出《等待来信》、《野狗金戈》、《两个星期日》、《七月雨》、《跨过门槛》、《礼节性的访问》、《旧墙》、《... 《愿望的年代》是苏联著名电影剧作家A·格列布涅夫的最新作品。A·格列布涅夫从六十年代进入苏联影坛以来,已经写出《等待来信》、《野狗金戈》、《两个星期日》、《七月雨》、《跨过门槛》、《礼节性的访问》、《旧墙》、《第一人称的故事》、《您给我写过信》、《新居中的两个人》、《个人生活》等一系列电影剧本,并且参加了多集电视片《马克思的青年时代》的剧本创作。此外,他还写过多部话剧剧本。格列布涅夫的电影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反映了苏联社会的各个方面。但在这些作品中贯穿着同一条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十年代 电影剧本 女主人公 作品题材 剧本创作 电视片 剧作家 生活中 观众 话剧
下载PDF
影片从剧本开始——苏联关于电影编导关系问题的争论
3
作者 李溪桥 《电影文学》 1982年第6期93-94,79,共3页
从一九八〇年六月起,到一九八一年十月止,苏联电影界围绕电影剧作和编导关系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许多电影剧作家、电影理论家纷纷撰文发表自己的观点,强调电影剧作在整个电影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呼吁建立正常的编导关系,以便进一... 从一九八〇年六月起,到一九八一年十月止,苏联电影界围绕电影剧作和编导关系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许多电影剧作家、电影理论家纷纷撰文发表自己的观点,强调电影剧作在整个电影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呼吁建立正常的编导关系,以便进一步提高影片的艺术质量。由于这场讨论涉及到电影创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现将这次讨论的主要观点介绍如下。这场讨论是由苏联电影理论家N·瓦依斯菲尔德关于电影剧作的文章《影片从电影剧本开始》引起的。在这篇文章中,瓦依斯菲尔德强调作为影片基础的电影剧本在整个影片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剧作 电影剧本 苏联电影 关系问题 影片 编导 争论 创作过程
下载PDF
苏联战争题材影片浅析
4
作者 李溪桥 《电影文学》 1985年第2期92-95,共4页
三十多年来,苏联电影在各种题材的创作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突出地表现在战争题材的创作上。现在试将这一题材创作的演变过程和今日的特点勾画一个轮廓,供大家参考。苏联几代电影艺术家都力图反映出富有深远意义的历史巨变,歌... 三十多年来,苏联电影在各种题材的创作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突出地表现在战争题材的创作上。现在试将这一题材创作的演变过程和今日的特点勾画一个轮廓,供大家参考。苏联几代电影艺术家都力图反映出富有深远意义的历史巨变,歌颂在历史巨变中完成功勋的英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题材影片 苏联电影 创作
下载PDF
愿望的年代
5
作者 安纳托里.格列布涅夫 李溪桥 李小蒸 《当代电影》 1984年第1期68-106,共39页
第一章作曲家疗养所在疗养所的一个凉台上,有人正在下国际象棋。摆着一个木质棋盘,有餐桌面那么大,上面走着大号棋子。两个对弈的男人,都摆出一付象棋冠军的架势,托着腮,思索着下一步棋位该怎么走。两人中比较年轻的那个,用坚定的手势... 第一章作曲家疗养所在疗养所的一个凉台上,有人正在下国际象棋。摆着一个木质棋盘,有餐桌面那么大,上面走着大号棋子。两个对弈的男人,都摆出一付象棋冠军的架势,托着腮,思索着下一步棋位该怎么走。两人中比较年轻的那个,用坚定的手势把一个棋子往前推了一步,他对面那位年高望众的棋手立即回走一步王后的棋,周围响起一片叽叽喳喳声……这是一个专业人员疗养所:作曲家疗养所。不论是两个对弈者,还是围着他们的热心的观战者,都是从事同一种专业的人,而且彼此都是老相识。但是到这种疗养所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养所 丈夫 妻子 话筒 写字台 新婚夫妇 住所 咖啡 维特 莫斯科
下载PDF
七十年代以来的苏联电影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溪桥 《电影艺术》 1983年第2期57-63,共7页
苏联电影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它六十三年的历史,是与国家的政治历史形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列宁曾指出;电影是所有艺术中最重要、最大众化的艺术。当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两年以后,即1919年8月27日,列宁便签署了电影国有化的法令。从那时... 苏联电影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它六十三年的历史,是与国家的政治历史形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列宁曾指出;电影是所有艺术中最重要、最大众化的艺术。当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两年以后,即1919年8月27日,列宁便签署了电影国有化的法令。从那时起,苏联电影一直受到苏共党的直接领导,六十多年来始终贯彻苏共党和领导人在各个历史时期所作的有关电影的决议和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电影 电影制片厂 七十年 影片 电影工作 领导人 电影界 主要表现 莫斯科 国际电影节
原文传递
“为艺术而生的人” 谈苏联女演员阿莉萨·弗雷德利赫
7
作者 李溪桥 《电影艺术》 1986年第11期38-43,共6页
苏联故事片《办公室的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柳德米拉·普罗柯菲耶夫娜·卡鲁金娜的扮演者阿莉萨·弗雷德利赫是苏联六十年代戏剧舞台上升起的一颗新星,今天在戏剧界具有很高的声誉。1977年,她应约参加了《办公室的故事》的拍... 苏联故事片《办公室的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柳德米拉·普罗柯菲耶夫娜·卡鲁金娜的扮演者阿莉萨·弗雷德利赫是苏联六十年代戏剧舞台上升起的一颗新星,今天在戏剧界具有很高的声誉。1977年,她应约参加了《办公室的故事》的拍摄,她的精湛的演技使她在电影界取得了不容忽视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女演员 办公室 人物形象 普罗柯菲耶夫 苏联 观众 角色 故事片 演员表演
原文传递
谈谈参加拍摄影片“仇恨的旋风”的制作者们
8
作者 李溪桥 《电影艺术》 1957年第Z1期156-157,共2页
几年以前,当“忠实的朋友”这部喜剧片的拍摄工作将要结束的时候,影片的导演米哈依·卡拉托卓夫曾和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工作者们谈到自己的创作计划……“我希望再继续去完成早先已经开始了的那部影片的拍摄工作。
关键词 影片 捷尔仁斯基 拍摄工作 电影制片厂 人物形象 莫斯科 电影剧本 洛夫 导演 扮演
原文传递
关于卓别林 被引量:1
9
作者 B.普多夫金 李溪桥 《电影艺术》 1956年第3期55-60,共6页
当我认真考虑我的这篇发言的时候,我真有点犹豫不决:该怎样来评价,并从哪方面来评价卓别林的创作呢?这位杰出的艺术家在电影艺术方面已经工作过许多个年头了。
关键词 小人物 影片 作品 观众 创作 犹豫不决 技巧 礼帽 幸福 不知疲倦
原文传递
演剧见解 被引量:1
10
作者 В.聶米罗维奇-丹钦科 李溪桥 《电影艺术》 1956年第12期60-70,共11页
4为什么剧场性的问题会引起这样多的争论呢?要知道谁也没有否认戏剧的深刻的基础。一切戏剧派别,不论它们彼此是怎样矛盾,不论它们彼此是怎样对立,它们最终的目的却都是要抓住观众,给观众一种愉快的激动。然而,争论仍不停止。问题被归... 4为什么剧场性的问题会引起这样多的争论呢?要知道谁也没有否认戏剧的深刻的基础。一切戏剧派别,不论它们彼此是怎样矛盾,不论它们彼此是怎样对立,它们最终的目的却都是要抓住观众,给观众一种愉快的激动。然而,争论仍不停止。问题被归结为观众的艺术鉴赏力的不同和文化程度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手法 观众 艺术作品 作者 舞台 美好生活 表演 实际工作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形象
原文传递
编剧与导演
11
作者 E.格布里罗维奇 李溪桥 《电影艺术》 1961年第4期56-64,共9页
1 什么是电影剧本?它是为导演写的半成品呢,抑是独立的文学作品?有关这个問題的爭論,不仅沒有平息,而且相反地,越来越尖銳了。这样的爭論也具体反映在《电影艺术》杂志的版面上,反映在近年来所发表的一些文章中。我也来参加这場爭論。... 1 什么是电影剧本?它是为导演写的半成品呢,抑是独立的文学作品?有关这个問題的爭論,不仅沒有平息,而且相反地,越来越尖銳了。这样的爭論也具体反映在《电影艺术》杂志的版面上,反映在近年来所发表的一些文章中。我也来参加这場爭論。我说話不会拐弯抹角,我是“半成品論”的最坚决的反对者,也是所有反对这一理論的人的拥护者。是个頑强、激烈的拥护者,毫不讓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剧本 导演手法 电影导演 电影艺术 剧作家 文学作品 拥护者 作者 艺术作品 影片
原文传递
技巧问题
12
作者 亚力山大.札尔赫依 冯志刚 李溪桥 《电影艺术》 1961年第1期19-24,共6页
是再体現,还是“适应”? 归根結底,演員在电影中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有这样一个术語:“电影的适应”。这是指演員和这个或那个角色的相近。不高明的导演对这个术語的理解是純形体的适应,指的是外部类型的适应。
关键词 人物形象 人物性格 角色 电影剧本 波列 沙耶 导演 技巧 性格特征 老年人
原文传递
时代,人物,形象………
13
作者 H.契尔卡索夫 李溪桥 《电影艺术》 1960年第1期43-45,共3页
夏天过去了,初秋的季节——九月已经来临了。在古俄罗斯,这正是大地收获的季节,是大地果实丰收的季节。它被看作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人们相互祝贺九月一日,在此刻来总结过去出生活与工作,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与幻想。
关键词 人物形象 舞台剧 俄罗斯 戏剧艺术 戏剧节 剧作家 艺术家 时代 作品 艺术形象
原文传递
作者与导演
14
作者 E.吉甘 李溪桥 《电影艺术》 1958年第6期18-26,共9页
一、作家与影片大家都知道,一部影片的主要制作者是电影剧本的作者和导演,即制片工作的领导者。一部电影作品的思想艺术质量,它的鲜明性、内容的深度和形式的完美的程度归根结底正是取决于他们。根据一个很糟的电影剧本绝对不会拍出优... 一、作家与影片大家都知道,一部影片的主要制作者是电影剧本的作者和导演,即制片工作的领导者。一部电影作品的思想艺术质量,它的鲜明性、内容的深度和形式的完美的程度归根结底正是取决于他们。根据一个很糟的电影剧本绝对不会拍出优秀的影片——这是一个已被每日的电影创作实践所证实了的真理。同样地,低劣的导演水平也绝对不能以电影剧本的优点弥补过去的。因此,无论是以上哪一种情况,都不可能制作出在思想意图和艺术性方面都很有价值的卓越的影片。根据这一点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能不能把上述的影片制作者看作彼此毫无关连的两个创作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剧本 导演 影片 制作者 创作实践 相互关系 剧作家 电影艺术 电影工作 艺术家
原文传递
主要的任务——论我们同时代人形象的创造
15
作者 A.巴热诺娃 李溪桥 《电影艺术》 1956年第1期53-66,共14页
在艺术史和美学史上,正面人物问题总是作为一个政治性的问题而提出来的。艺术家认为什么是正面的东西,他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总是最鲜明地表现出他的世界观、他对所描写的现实的态度和对现实的评价。艺术家在创造讽刺形象时,是通过否定... 在艺术史和美学史上,正面人物问题总是作为一个政治性的问题而提出来的。艺术家认为什么是正面的东西,他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总是最鲜明地表现出他的世界观、他对所描写的现实的态度和对现实的评价。艺术家在创造讽刺形象时,是通过否定和鞭挞所有恶劣的、垂死的和阻碍社会发展的东西,来从反面肯定自己的美学理想;而在创造正面人物形象时,他却从正面直接地肯定自己的美学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人物 人物形象 典型性格 典型形象 人物性格 美学理想 苏联电影 高尔基 女主人公 世界观
原文传递
怎样写一场戏
16
作者 E.格布里罗维奇 李溪桥 《电影艺术》 1956年第5期10-25,共16页
1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电影剧本,原来是构思得很有趣的,有设计得很好的人物性格和明确的思想,但是写出来之后却显得很杂乱、松散而且缺乏业务技巧。这种情况之所以产生,主要是由于作者完全不了解应该怎样来写作电影剧本中的每一场戏。... 1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电影剧本,原来是构思得很有趣的,有设计得很好的人物性格和明确的思想,但是写出来之后却显得很杂乱、松散而且缺乏业务技巧。这种情况之所以产生,主要是由于作者完全不了解应该怎样来写作电影剧本中的每一场戏。要知道,电影剧本中的每一场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剧本 人物性格 剧作家 冲突 影片 作者 观众 剧中人物 特点 角色
原文传递
高尔基的“母亲”在银幕上
17
作者 И.乌拉基米尔契娃 А.别列湼兹 李溪桥 《电影艺术》 1956年第6期30-35,115-116,共8页
高尔基的辉煌巨著“母亲”,这部鲜明而其实地描写俄国初期的革命工人运动的伟大作品,获得了千百万读者的无限热爱。还在无声电影时期,长篇小说“母亲”就曾两次搬上银幕。而且,1926年由导演 B·普多夫金所做的第二次尝试,更加显出... 高尔基的辉煌巨著“母亲”,这部鲜明而其实地描写俄国初期的革命工人运动的伟大作品,获得了千百万读者的无限热爱。还在无声电影时期,长篇小说“母亲”就曾两次搬上银幕。而且,1926年由导演 B·普多夫金所做的第二次尝试,更加显出了无比的光辉和意义。新片“母亲”是在导演 M·顿斯阔伊的领导下,根据他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 女主人公 影片 洛夫 形象 母亲 作品 工人运动 革命运动 银幕
原文传递
银幕感
18
作者 A.马契列特 李溪桥 《电影艺术》 1956年第4期30-37,共8页
“要写出好的剧本,就需要一种特殊的才能,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聂米要维奇—丹钦科左拉认为,每一个好的作家都可以写出剧本来。但从事戏剧工作多年的聂米罗稚奇—丹钦科却坚决不同意这种意见。他正确地认为,善于通过戏剧艺术的形象来... “要写出好的剧本,就需要一种特殊的才能,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聂米要维奇—丹钦科左拉认为,每一个好的作家都可以写出剧本来。但从事戏剧工作多年的聂米罗稚奇—丹钦科却坚决不同意这种意见。他正确地认为,善于通过戏剧艺术的形象来反映现实,这需要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舞台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作家 电影剧本 影片 作者 可能性 反映现实 特点 表现形式 形象 意大利
原文传递
演剧见解(В·И·聂米罗维奇—丹钦科的档案材科)(1941—1942年)
19
作者 В.聶米罗维奇-丹钦科 李溪桥 《电影艺术》 1956年第11期63-72,共10页
1我想谈谈戏剧演出(不论是一出戏还是一个角色)的三个方面,构成戏剧演出的三条线。也就是达到戏剧演出的三条道路:社会的,生活的,戏剧的。
关键词 戏剧作品 三个方面 戏剧演出 日常生活 戏剧艺术 社会性 音乐艺术 现实主义 自然主义 莫斯科
原文传递
电影剧本的情节构思——为电影剧本征文而作
20
作者 В.尤纳柯夫斯基 李溪桥 《电影艺术》 1956年第10期42-52,共11页
刚开始写作电影剧本的作者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很多严重缺点,都是由于在情节构思方面犯了错误而产生的。作者们往往轻视所谓酝酿的阶段,很快就动手写作起来,指望在剧本写作过程中会想出还没有完全想好的东西,会找到还没有找到的东西。
关键词 电影剧本作者 戏剧冲突 情节构思 性格特征 人物性格 事件 写作过程 女主人公 形成过程 基本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