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城市合作创新网络的空间结构及其发展演进——基于福厦泉816组合作专利申请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郑蔚 李溪铭 陈越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76,共10页
基于2002-2017年福厦泉816组合作专利申请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福厦泉跨城市合作创新网络,从中心性、结构洞以及小世界效应三方面对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利用信息论中的“熵”对网络演化有序性进行测度,进而采用Fisher最优分割法对... 基于2002-2017年福厦泉816组合作专利申请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福厦泉跨城市合作创新网络,从中心性、结构洞以及小世界效应三方面对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利用信息论中的“熵”对网络演化有序性进行测度,进而采用Fisher最优分割法对合作创新网络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福厦泉跨城市合作创新网络的参与主体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主体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提升,网络内部信息流通效率不断提高。但在跨城市合作创新网络的演化过程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熵增”现象。福厦泉跨城市合作创新网络的发展经历了不稳定初始阶段,趋于稳定的扩张阶段以及示范区政策效应带动下的新一轮扩张阶段。据此提出了优化福厦泉跨城市合作创新网络结构,提升合作创新效率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创新网络 跨城市合作 空间结构 发展演进 福厦泉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发展特征、困境与提质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标 李溪铭 张航 《中国西部》 2021年第5期9-18,共10页
高质量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国家赋予川渝两地的重大战略任务。明晰产业发展特征、困境与提质路径是高质量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内在要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逐年改善、产业集聚趋势明显、吸纳就业能力优良,但也面临... 高质量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国家赋予川渝两地的重大战略任务。明晰产业发展特征、困境与提质路径是高质量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内在要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逐年改善、产业集聚趋势明显、吸纳就业能力优良,但也面临着协同建链水平不高、创新能力相对不强和高技能人才较为缺乏三大制约。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需要建构产业协同的合理布局、筑牢产业提质的创新基础、引导产业发展协作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产业发展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成渝城市群产业结构的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溪铭 《中国西部》 2020年第6期115-124,共10页
从产业结构优化及分工两个视角、时间与空间双维度入手,分析成渝城市群产业结构的时空演化特征,从而掌握整个城市群产业发展状况、厘清产业结构演化路径和促进产业政策的因地适宜。在时间演化层面,成渝城市群产业结构表现出整体优化但... 从产业结构优化及分工两个视角、时间与空间双维度入手,分析成渝城市群产业结构的时空演化特征,从而掌握整个城市群产业发展状况、厘清产业结构演化路径和促进产业政策的因地适宜。在时间演化层面,成渝城市群产业结构表现出整体优化但分工程度先升后降的趋势;在空间演化层面,成渝城市群产业结构呈现"中心-外围"布局,西南部城市出现产业-劳动结构不匹配矛盾,部分城市产业分工水平逐渐下降。未来成渝城市群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应充分发挥两个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解决产业-劳动不匹配矛盾、形成地区专业化产业分工以及打破川渝行政壁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城市群 产业结构 专业化分工 时空演化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时代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0
4
作者 丁任重 李溪铭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F0002,共12页
新质生产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基础,以科技创新突破为关键路径,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为特征,是一种对传统劳动者、劳动资料及劳动对象产生颠覆性变革的生产力发展模式。从理论基础来看,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 新质生产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基础,以科技创新突破为关键路径,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为特征,是一种对传统劳动者、劳动资料及劳动对象产生颠覆性变革的生产力发展模式。从理论基础来看,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科技创新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从时代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新起点、新要素、新模式与新动能的生产力,是我国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总结。为此,应通过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及优化科技政策支持,推进新质生产力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省级自贸区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丁任重 李溪铭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0,42,共11页
文章基于2006—2020年我国设立的21个省级自贸区下辖的2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计量模型就自贸区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自贸区试点政策可以通过拓展开放、创新溢... 文章基于2006—2020年我国设立的21个省级自贸区下辖的2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计量模型就自贸区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自贸区试点政策可以通过拓展开放、创新溢出2条路径促进试点城市经济增长;②拓展开放、创新溢出2种传导路径均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性,体现了自贸区片区城市“由点带面”、拉动省级自贸区全域增长的特征;③自贸区试点政策及其空间溢出的政策效果受到自贸区园区面积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应继续加大我国自贸区战略的实施力度,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创新能力,完善园区建设,共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区 城市经济 政策效果 自贸区网络 空间双重差分模型 高水平对外开放 区域经济
原文传递
深刻理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大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丁任重 李溪铭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F0002,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在本质上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改变传统粗放式生产消费方式为目的,通过将经济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范围内,逐步实现经济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在本质上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改变传统粗放式生产消费方式为目的,通过将经济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范围内,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是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要求,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及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我国应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绿色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生态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