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探寻的Au_(23)(S-Adm)_(16)结构及未曾预期的掺杂效应
1
作者 冯磊 朱泽敏 +5 位作者 杨颖 何宗兵 邹家丰 李漫波 赵燕 伍志鲲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共2页
一锅同时获得单个金属原子掺杂的纳米团簇与母体团簇富有挑战性。这样的合成可排除微量杂质的影响,使得掺杂和未掺杂纳米团簇的性质对比更加合理可靠。在此,我们首次实现了这种合成,得到了长期追寻的纳米团簇Au_(23)(SAdm)_(16)和其单... 一锅同时获得单个金属原子掺杂的纳米团簇与母体团簇富有挑战性。这样的合成可排除微量杂质的影响,使得掺杂和未掺杂纳米团簇的性质对比更加合理可靠。在此,我们首次实现了这种合成,得到了长期追寻的纳米团簇Au_(23)(SAdm)_(16)和其单镉掺杂的Au_(22)Cd_1(S-Adm)_(16)纳米团簇,并通过单晶X射线晶体学解析了其结构。令人惊讶的是,与以前的报道结果相反,Au_(23)(S-Adm)_(16)比Au_(22)Cd_1(S-Adm)_(16)更稳定。另一方面,由于掺入镉原子后,内核Au―Au键长度增加,光激发电子转移阻力增加,导致Au_(22)Cd_1(S-Adm)_(16)吸收和发射强度明显下降。因而,不仅团簇的稳定性,而且团簇的吸收和发射强度也与内核Au―Au键的长度关联。这项工作表明了两种团簇结构上的微小差异就可导致光学、热稳定性等方面的显著区别,也为研究金属纳米团簇的构效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团簇 合成 Au―Au键长 性质 构效关系
下载PDF
协同已成燎原之势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漫波 《电子商务》 2006年第10期32-35,共4页
近年来,协同和协同软件无疑已成为IT领域名副其实的热点,大有燎原之势。这是因为协同使信息化用户的生产和经营的方式、效率及收益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将持续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影响。
关键词 协同软件 信息化 IT 收益 经营
下载PDF
协同:电子政务的未来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漫波 《软件世界》 2005年第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企业 信息产业发展 信息化发展 主要国家 未来 家政 中国 步伐 信息人才 信息差距
下载PDF
协同要想火,还需“三项修炼”
4
作者 李漫波 《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6年第1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协同软件 项修 可管理性 ERP CRM 安全性 可扩性
下载PDF
整合协同引领电子政务未来
5
作者 李漫波 《中国信息化》 2005年第5期20-21,共2页
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化国策的实施重点,与信息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其中蕴含的无限商机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日前结束的2004全国电子政务应用调查活动中发现,电子政务方面存在"大量软硬件需求的新问题",急需得到各专业厂商的... 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化国策的实施重点,与信息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其中蕴含的无限商机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日前结束的2004全国电子政务应用调查活动中发现,电子政务方面存在"大量软硬件需求的新问题",急需得到各专业厂商的支持.另外,如何利用协同应用技术解决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碰到的困难,也将是值得IT厂商分享的一大块市场蛋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政务系统 协同化 政府信息化 信息资源
下载PDF
协同三步走
6
作者 李漫波 《软件世界》 2006年第6期40-40,共1页
2005年是协同软件蓬勃发展的一年,2006年市场仍将会延续去年的“火热”并保持高速发展。
关键词 产品体系 技术 市场
下载PDF
三苯基膦:转换硫醇保护的纳米粒子成[Au_(25)(PPh_3)_(10)(SR)_5Cl_2]^(2+)(英文) 被引量:6
7
作者 祝敏 李漫波 +5 位作者 姚传好 夏楠 赵燕 闫楠 廖玲文 伍志鲲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92-798,共7页
我们在此报道了一种未曾发现的有趣现象:尽管[Au_(23)(SC_6H_(11))_(16)]-、Au_(24)(SC_2H_4Ph)_(20)(Ph:苯环)、Au_(36)(TBBT)_(28)(TBBTH:对叔丁基苯硫酚)、Au_(38)(SC_2H_4Ph)_(24)、混合Au_x(SC_2H_4Ph)_y团簇及3nm的金纳米粒子有... 我们在此报道了一种未曾发现的有趣现象:尽管[Au_(23)(SC_6H_(11))_(16)]-、Au_(24)(SC_2H_4Ph)_(20)(Ph:苯环)、Au_(36)(TBBT)_(28)(TBBTH:对叔丁基苯硫酚)、Au_(38)(SC_2H_4Ph)_(24)、混合Au_x(SC_2H_4Ph)_y团簇及3nm的金纳米粒子有不同的组成、结构、尺寸和保护性硫醇配体,但它们在三苯基膦(PPh_3)作用下,均能统一地经由亚稳的[Au_(11)(PPh_3)_8Cl_2]^(2+)最终转化为稳定的双二十面体[Au_(25)(PPh_3)_(10)(SR)_5Cl_2]^(2+)(SR:硫醇配体)。换句话说,三苯基膦是这些硫醇保护的纳米粒子的统一转化器。然而,聚乙稀吡咯烷酮(PVP)/柠檬酸盐(Citrate)保护的金纳米粒子和[Ag_(25)(SPhMe_2)_(18)]-(Me:甲基)在同样的条件下,却不能转化为[Au_(25)(PPh_3)_(10)(SR)_5Cl_2]^(2+)或[Ag_(25)(PPh_3)_(10)(SR)_5Cl_2]^(2+),暗示了硫醇保护的金纳米粒子具有与三苯基膦反应的独特性能。另外,我们考察了配体对双二十面体[Au_(25)(PPh_3)_(10)(SR)_5Cl_2]^(2+)团簇荧光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醇保护金纳米粒子 三苯基膦 统一转化器 荧光
下载PDF
协同应用冲击波
8
作者 李漫波 《电子商务世界》 2005年第2期69-70,共2页
当企业对自身敏捷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时,协同应用也将提上日程。
关键词 协同应用 经理 销售部 招标 员工 客户 公司 业务骨干 细节 山东
下载PDF
新经济条件下动态团队管理
9
作者 李漫波 《IT时代周刊》 2005年第8期76-76,共1页
组织内管理与跨组织协作、信息沟通紧密与组织形式松散、固定流程向可变流程的变化,这三大矛盾是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 经济条件 动态 组织形式 信息沟通 管理发展 企业管理 极大的 流程 矛盾
下载PDF
协同应用冲击波
10
作者 李漫波 《电子商务世界》 2005年第3期69-70,共2页
  陈经理是一家系统集成公司的业务骨干,他管理着销售部与技术支持部的50多名员工.2004年3月山东省某化工集团进行网络建设招标.陈经理立即出马,准备一举拿下这个项目.……
下载PDF
协同软件:需求与应用将日益扩大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漫波 《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 2005年第2期6-8,共3页
随着国内信息化的推进,互联网和 IT 应用的普及,用户关注的焦点从产品、技术本身开始向管理、效率进行转 移。在此背景下,协同软件市场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应用软件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目前而言,国内的协 同软件产业刚开... 随着国内信息化的推进,互联网和 IT 应用的普及,用户关注的焦点从产品、技术本身开始向管理、效率进行转 移。在此背景下,协同软件市场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应用软件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目前而言,国内的协 同软件产业刚开始起步,还处于萌芽阶段。 协同应用成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一种新趋势。著名 ERP 专家金达仁认为,“十一五”期间,企业在信息化研发 方面要积极推广应用产品协同研发技术,进一步推进协同商务等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为使行业企业了解我国协同软件发展、应用情况;我国企业协同商务应用情况以及企业应注意的问题等,本刊 邀约点击科技副总裁李漫波、上海泛微软件公司市场总监王晨志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软件 市场总监 协同商务 用户关注 副总裁 计世资讯 王晨 金达 协同管理 内部信息化
原文传递
协同将无处不在
12
作者 李漫波 《经理人》 2005年第5期96-97,共2页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环,这就意味着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产品的设计在欧洲,制造在中国,由美国总部进行品牌建设与营销。这样一来,工作流程就不仅仅发生在企业内部了,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工作...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环,这就意味着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产品的设计在欧洲,制造在中国,由美国总部进行品牌建设与营销。这样一来,工作流程就不仅仅发生在企业内部了,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工作流程与管理的延伸,让不同地区与部门乃至上下游企业协同运作,才能快速敏捷地应对市场的变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流程 上下游企业 核心竞争力 全球经济 品牌建设 企业内部 信息技术 协同运作 中国 营销 总部 管理 部门 市场 应对 敏捷 才能
原文传递
单个、自生的RP-Au-PR结构增强金属纳米团簇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19倍
13
作者 许道兰 杨颖 +5 位作者 范文涛 何宗兵 邹家丰 冯磊 李漫波 伍志鲲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膦保护金纳米团簇的研究可追溯到1969年,“RP-Au-PR”(R为烷基)结构在膦保护的金纳米团簇上目前还未见报道,而相似的“RS-Au-SR”结构在硫醇保护金纳米团簇中经常被发现,其具有多种功能(例如增强团簇发光).本工作以双膦作为配体成功合... 膦保护金纳米团簇的研究可追溯到1969年,“RP-Au-PR”(R为烷基)结构在膦保护的金纳米团簇上目前还未见报道,而相似的“RS-Au-SR”结构在硫醇保护金纳米团簇中经常被发现,其具有多种功能(例如增强团簇发光).本工作以双膦作为配体成功合成出原子层次单分布的金银纳米团簇[Au_(10)Ag_(4)(Dppp)_(5)Cl_(4)]Cl_(2)(Au_(10)Ag_(4) NC,Dppp为1,3-双(二苯基膦)丙烷),首次发现它具有“RP-Au-PR”结构.有趣的是,当二氯甲烷作为溶剂时,该结构可在Au_(10)Ag_(4) NC中自行消失,生成[Au_(9)Ag_(4)(Dppp)_(4)Cl_(4)]Cl(Au_(9)Ag_(4) NC);另一方面,当乙醇为溶剂时,该结构可在Au_(9)Ag_(4) NC中自行生成,从而转变成Au_(10)Ag_(4) NC.两个团簇的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吸收峰除了有轻微的位移外,没有显著的区别,暗示着“RP-Au-PR”结构对团簇的电子结构没有根本影响,这一点也被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所支撑.该结构促使Au_(10)Ag_(4) NC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比Au_(9)Ag_(4) NC的提高了19倍(达到10.32%),这归因于“RP-Au-PR”结构诱导的电荷转移和刚性的增强.本工作揭示了新的团簇结构和发光现象,对团簇构效关系的理解和性能改善有重要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团簇 “RP-Au-PR”结构 光致发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