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冯小青旧传”之考论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澜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111,共6页
"冯小青旧传"主要指最早以传记形式演绎明代万历年间武陵冯小青其人其事的作品,以戋戋居士所作《小青传》为代表,共有7则。在明清两代"冯小青现象"中,"冯小青旧传"作为戏剧、小说、诗文等作品的母本,起... "冯小青旧传"主要指最早以传记形式演绎明代万历年间武陵冯小青其人其事的作品,以戋戋居士所作《小青传》为代表,共有7则。在明清两代"冯小青现象"中,"冯小青旧传"作为戏剧、小说、诗文等作品的母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冯小青旧传"的作者、时代、版本等基本情况的考辨,梳理了明清文人对"冯小青事"真伪性的争论,并考证其事的真实性与传记中基本人物的原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冯小青旧传"对现实的演绎,并进一步肯定其价值:基本确定了后世文人关注"冯小青事"的焦点,以及后世有关冯小青其人其事之作品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青旧传” 小青真伪 人物原型 形象对比 价值取向
下载PDF
从才女到道德偶像——试论明清文人对冯小青及其生存环境的解读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澜澜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4-59,78,共7页
在明末至清代的"冯小青现象"中,冯小青在文人的笔下逐渐寄托了众多的意象。其中之一就是:文人对其人及其生存环境进行解读的时候,冯小青从一个现实中的才女演变成为那一时代的道德偶像。在接受美学的视角下,文人的阅读视野最... 在明末至清代的"冯小青现象"中,冯小青在文人的笔下逐渐寄托了众多的意象。其中之一就是:文人对其人及其生存环境进行解读的时候,冯小青从一个现实中的才女演变成为那一时代的道德偶像。在接受美学的视角下,文人的阅读视野最终实现了突破,对于"冯小青事"的接受效果既有着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了时代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青 传统道德 道德偶像 屈原
下载PDF
综合性大学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改革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澜澜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5期70-71,共2页
中国文化概论是综合性大学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在高校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当代大学生之文化素质状况,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几方面入手,对中国文化概论的课程改革进行探讨,力图提升... 中国文化概论是综合性大学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在高校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当代大学生之文化素质状况,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几方面入手,对中国文化概论的课程改革进行探讨,力图提升本课程的实际育人效果,提升综合性大学授课者的传统文化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概论 素质教育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
下载PDF
闺阁中之羁人志士 妾媵中之孽子孤臣——试论明清文人对明末“冯小青事”的道德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澜澜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7-23,共7页
从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家礼家范入手,分析发生在明末至清代的"冯小青现象",并进一步证明,通过文人对其人及其生存环境的解读,冯小青从一个现实中的才女演变成为那一时代的道德偶像。文人对"冯小青事"的道德解读最... 从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家礼家范入手,分析发生在明末至清代的"冯小青现象",并进一步证明,通过文人对其人及其生存环境的解读,冯小青从一个现实中的才女演变成为那一时代的道德偶像。文人对"冯小青事"的道德解读最终实现了阅读视野的突破,冯小青这一人物形象既有着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了时代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青 传统道德 家庭结构 家礼 道德偶像
下载PDF
文人题咏传奇《梅花梦》考论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澜澜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7-19,共3页
清朝咸同年间,以张道为代表的文人们题咏传奇《梅花梦》,唱和冯小青其人其事,其诗文作品收入《梅花梦题词》中。《梅花梦题词》收录了参与唱和的九位文人的三十余首诗词。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身处清末咸同乱世的文人的独特视角与焦点,... 清朝咸同年间,以张道为代表的文人们题咏传奇《梅花梦》,唱和冯小青其人其事,其诗文作品收入《梅花梦题词》中。《梅花梦题词》收录了参与唱和的九位文人的三十余首诗词。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身处清末咸同乱世的文人的独特视角与焦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文人在兵祸横行中的生存危机。冯小青现象在这一时代,展现出与承平时代截然不同的特点,蕴涵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青 梅花梦题词 唱和 乱离
下载PDF
《遗真记题词》创作考论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澜澜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46-50,共5页
清代乾隆年间文人对冯小青其人其事的诗文唱和与《遗真记题词》的成书,是明清两代延续300余年之"冯小青现象"发展成熟的标志之一。在这次的诗文唱和中,文人的笔墨焦点集中在"失意人"形象、"贞烈人"形象、... 清代乾隆年间文人对冯小青其人其事的诗文唱和与《遗真记题词》的成书,是明清两代延续300余年之"冯小青现象"发展成熟的标志之一。在这次的诗文唱和中,文人的笔墨焦点集中在"失意人"形象、"贞烈人"形象、"至情者"形象、"知音人"形象这4个方面。对于冯小青形象的意象迭加,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自身命运的审视与自我价值的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青 《遗真记题词》 诗文唱和
下载PDF
盛世文人的挽歌——论《聊斋志异》对科举制的批判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澜澜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0期34-37,共4页
本文从作者的生平入手分析其作《聊斋志异》中对科举制的批判。结合时代背景及与其同时代的著作以证明《聊斋》中的悲剧意识与时代的关系。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志异》 批判 孤愤 落魄文人
下载PDF
同是不堪身世感,卿嗟命薄我飘零——南社众文人题名冯小青墓考论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澜澜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6期120-123,共4页
民国四年,南社柳亚子、高天梅等文人在西湖雅集,吊冯小青墓,以诗文唱和,所作诗文皆收入《三子游草》中,并于同年出版。此次文人活动是历经三百余年"冯小青现象"之余响。文章考证了《三子游草》的基本唱和情况,在此基础上,分... 民国四年,南社柳亚子、高天梅等文人在西湖雅集,吊冯小青墓,以诗文唱和,所作诗文皆收入《三子游草》中,并于同年出版。此次文人活动是历经三百余年"冯小青现象"之余响。文章考证了《三子游草》的基本唱和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民国文人关注冯小青其人其事的焦点,探析民国文人解读冯小青事之内涵,进一步比较南社文人笔下之冯小青与明清文人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青 《三子游草》 南社文人 冯春航
下载PDF
侠客与江湖的当代网络书写——以武侠网络小说为例
9
作者 李澜澜 周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7-153,共7页
武侠小说是当代网络文学的重要类型之一。网络作家对“侠客”和“江湖”的写作既传承了传统武侠书写的快意恩仇、除暴安良、“侠”“义”并举等诸多因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家国情怀和“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的“成人童话”特质... 武侠小说是当代网络文学的重要类型之一。网络作家对“侠客”和“江湖”的写作既传承了传统武侠书写的快意恩仇、除暴安良、“侠”“义”并举等诸多因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家国情怀和“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的“成人童话”特质,同时又融合了仙、侠、玄、幻等当代想象,以“代入式”写作的基本风貌,展示当代年轻人面对现实生存压力时的自我认知、价值取向以及对未来的执着与希望。网络武侠小说的侠客与江湖,以虚拟的承诺抚慰人们“困顿”的心灵,实现着一种意识形态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小说 侠客 江湖 乌托邦 意识形态转移
下载PDF
诗词教学应重视“美”的感悟
10
作者 李澜澜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0-101,共2页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的杰出代表,包含了音韵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和思想之美,是一种囊括视觉和听觉,牵动味觉、嗅觉、触觉的全方位艺术形式。古典诗词教学,应当以启发学生对诗词之美的感悟为重心,从音韵与语言入手,从意...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的杰出代表,包含了音韵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和思想之美,是一种囊括视觉和听觉,牵动味觉、嗅觉、触觉的全方位艺术形式。古典诗词教学,应当以启发学生对诗词之美的感悟为重心,从音韵与语言入手,从意境与思想深入,最后归结到对中国文化传统及文脉的领悟。诗词是讲究音韵规则的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传统 意境之美 艺术形式 吾将上下而求索 音韵美 天净沙 美学特质 千山鸟飞绝 《江雪》 言有尽而意无穷
下载PDF
传神赖有江毫健,浣出千秋冰雪心——冯小青传世作品考辨及明清两朝“冯小青现象”之分期初探
11
作者 李澜澜 《前沿》 2012年第2期135-137,共3页
在明清文坛影响颇大的"冯小青现象"中出现的文学作品可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以才女小青之名流传于世的《焚馀》《冯小青全集》《小青阅稿》等作品集,然仅有《焚馀》一书能确定为小青所作,余者皆系伪托;其二是由参与这一文学现... 在明清文坛影响颇大的"冯小青现象"中出现的文学作品可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以才女小青之名流传于世的《焚馀》《冯小青全集》《小青阅稿》等作品集,然仅有《焚馀》一书能确定为小青所作,余者皆系伪托;其二是由参与这一文学现象的明清文人所作诗文戏曲。三百余年之"冯小青现象"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每一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而经过文人的层层演绎评咏,小青的形象也被赋予了多重内蕴,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心理与时代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青作品 焚馀 明清文人 发展分期
下载PDF
忠奸视野下的闺阁文人命运——明清文人寄喻“冯小青事”中的悲剧情怀
12
作者 李澜澜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7-24,共8页
明清两代的文人在接受万历年间武陵之“冯小青事”的时候,其接受效果有着逐步的变化,冯小青与冯生正妻的矛盾从普通的嫡庶之争演变为寄喻“忠奸之争”的文人悲剧。在明清之际的“忠奸之争”由于特殊的时代性而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当... 明清两代的文人在接受万历年间武陵之“冯小青事”的时候,其接受效果有着逐步的变化,冯小青与冯生正妻的矛盾从普通的嫡庶之争演变为寄喻“忠奸之争”的文人悲剧。在明清之际的“忠奸之争”由于特殊的时代性而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当时文人心境情怀的真实反映与切实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奸之争 “冯小青现象” 明清文人 时代性
下载PDF
“情本思想”在文人笔下的复现及出路——“小青事”的通俗化范例
13
作者 李澜澜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8-43,共6页
本文试图从“情本思想”的角度来分析明清两代一系列对于“小青事”进行演绎的各种类型的通俗作品,以此窥视由汤显祖《牡丹亭》而倡导的“情”在文人笔下的复现及出路,以及时事现实对它的影响。
关键词 情本思想 冯小青 《牡丹亭》 “情”的化身 出路
下载PDF
明清“冯小青传记”之考论
14
作者 李澜澜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9-34,共6页
"冯小青传记"的创作几乎贯通了明清"冯小青现象"的始终,参与创作的文人至少十七人,现存十四则流传于世。文人在"冯小青旧传"的基础上对其人其事进行了演绎。在对"冯小青传记"的演绎经历了明清... "冯小青传记"的创作几乎贯通了明清"冯小青现象"的始终,参与创作的文人至少十七人,现存十四则流传于世。文人在"冯小青旧传"的基础上对其人其事进行了演绎。在对"冯小青传记"的演绎经历了明清之际的文人化、清代前中期的才子佳人化之后,冯小青其人在清后期的"后传"中确立了恪守家礼的贤妻形象。这些演绎蕴涵了文人思想、情感、价值取向与时代社会对于文人心理的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青传记” 文人化 才子佳人化 “冯小青后传”
下载PDF
关于“冯小青现象”中传统道德维护与争论的个案研究——以《疗妒羹》与《遗真记》为例
15
作者 李澜澜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4-19,共6页
武陵"冯小青事"在明清文坛影响甚大,文人通过演绎冯小青其人其事,寄托他们意欲维护传统道德的种种希望。以《疗妒羹》与《遗真记》为例,文人在试图框正家庭秩序、完善家庭结构与提倡女子的忠贞节操方面有着种种尝试与努力。... 武陵"冯小青事"在明清文坛影响甚大,文人通过演绎冯小青其人其事,寄托他们意欲维护传统道德的种种希望。以《疗妒羹》与《遗真记》为例,文人在试图框正家庭秩序、完善家庭结构与提倡女子的忠贞节操方面有着种种尝试与努力。由于文人在维护传统道德上有不同的侧重,引发了意想不到的矛盾,最终演变为一场延续上百年的道德争论。随着冯小青命运悲剧性的最终确定,文人放弃了试图使冯小青所代表的传统道德在世俗社会中的复兴的努力,转而赋予她高于现实凡世的、永恒的力量,使小青成为明清时代的道德偶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青 《疗妒羹》 《遗真记》 传统道德
下载PDF
大学语文教材编撰现状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剑平 李澜澜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29-134,共6页
本文以具体教材为基础,从结构模式(教材编排情况)、篇目选择情况、具体教学内容几方面出发,分析研究大学语文教材编撰现状,提出当代大学语文教材有作品选择多元化,注重素质与能力培养以及侧重人文性、审美性与道德熏陶的特点。文章针对... 本文以具体教材为基础,从结构模式(教材编排情况)、篇目选择情况、具体教学内容几方面出发,分析研究大学语文教材编撰现状,提出当代大学语文教材有作品选择多元化,注重素质与能力培养以及侧重人文性、审美性与道德熏陶的特点。文章针对这些特点,进行了比较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教材 文化素质 多元化 语文能力 实用性
下载PDF
开发水电资源的五项措施
17
作者 吴道盛 李澜澜 +1 位作者 罗志欣 刘勇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S3期27-27,共1页
电力短缺是会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开发丰富的水电资源是解决会昌县能源问题的现实途径。 要有成效地开发会昌水电资源,必须确立立足本县资源、解决电力问题的指导方针,克服自己办电不如网上买电的消极思想,采取切实有效... 电力短缺是会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开发丰富的水电资源是解决会昌县能源问题的现实途径。 要有成效地开发会昌水电资源,必须确立立足本县资源、解决电力问题的指导方针,克服自己办电不如网上买电的消极思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创水电开发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水电 五项措施 水电开发 会昌县 水电资源开发 行倾斜 电力短缺 现实途径 消极思想 干水
下载PDF
“冯小青戏曲”与明清“至情”思潮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澜澜 《中华戏曲》 CSSCI 2010年第1期259-273,共15页
明万历间武陵冯氏小青一事,颇受文人关注。在近三百余年的时间里,文人以各种方式对冯小青其人其事进行评论、咏叹、演绎,所使用的文体涵盖了诗、文、词、赋、小说、戏剧及弹词,"冯小青热潮"从而成为当时一种影响甚大的文学现象。
关键词 冯小青 思潮 至情 明清 戏曲 文学现象 文人 小说
原文传递
论明清社会性别视野下的“冯小青现象”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澜澜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13年第1期220-234,共15页
以社会性别视野审视明清两代的"冯小青现象",冯小青的形象可分为两个不同层次:就出生与所受教育而言,才女冯小青的形象有着符合主流社会要求的目的性与价值指向性;但经历了生命苦难、对道德的坚守、对自我意志的强调后,她的... 以社会性别视野审视明清两代的"冯小青现象",冯小青的形象可分为两个不同层次:就出生与所受教育而言,才女冯小青的形象有着符合主流社会要求的目的性与价值指向性;但经历了生命苦难、对道德的坚守、对自我意志的强调后,她的形象获得了涅槃与独立。这样形象独特的小青,在明清男性文人视角内,最初体现为对有距离感的"他者"的理性分析,进一步转化为惺惺相惜的认同;而对闺阁才人而言,则最初体现为感同身受的感性接受,再发展为对"他者的他者"的功利性阐释,情况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青 社会性别视野 明清文人 闺阁才人
原文传递
Au/Ce_xZr_(1-x)O_2催化剂在高浓度CO室温催化氧化中的活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澜澜 王洪林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1-295,共5页
以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铈锆氧化物为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Au/CexZr1-xO2催化剂.探讨了载体组成、焙烧温度、金担载量对该催化剂催化氧化一氧化碳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XRD表征,优化了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当载体为Ce0.75Zr0... 以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铈锆氧化物为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Au/CexZr1-xO2催化剂.探讨了载体组成、焙烧温度、金担载量对该催化剂催化氧化一氧化碳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XRD表征,优化了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当载体为Ce0.75Zr0.25O2,焙烧温度为550℃,金担载量为4.7%的催化剂在室温下催化氧化CO的效果最好.该催化剂的优点是具有较强的耐水性;在用量少,一氧化碳浓度高的条件下仍能氧化CO30%~4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型金催化剂 铈锆氧化物 制备方法 高浓度一氧化碳 室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