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洲季风的多尺度变化规律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宗保云 李向磊 +3 位作者 KATHAYAT Gayatri 杜文静 沙丽娟 李瀚瑛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7年第3期185-193,262,共10页
在科技部"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下,西安交通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程海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等地的洞穴石笋,重建了目前全球最长的,有绝对年代控制的高分辨率亚洲季风和中亚核心区气... 在科技部"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下,西安交通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程海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等地的洞穴石笋,重建了目前全球最长的,有绝对年代控制的高分辨率亚洲季风和中亚核心区气候变化的石笋记录,深入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上亚洲季风的变化规律、影响机制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直接验证了10万年的冰期循环是4—5个岁差周期的平均,发现了高低纬气候系统之间的"简洁"关系,进一步证实亚洲季风与太阳辐射变化在岁差尺度上没有显著的相位差,揭示了亚洲季风与西风带气候模态之间的耦合分异,研究了历史时期百到十年尺度的季风降水变化并尝试预估未来变化趋势。以上成果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重要标尺,加强了对于气候系统相互作用、强迫因子及其响应机制的理解,为全球气候事件研究和模拟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新线索,也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水资源的长期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季风 气候变化 气候系统 岁差周期 全球气候 降水变化 季风区 records 气候事件 历史时期
下载PDF
石笋同位素数据集成与分析
2
作者 张海伟 田野 +12 位作者 黎有为 王健 董西瑀 芦佳玉 沙丽娟 李瀚瑛 段鹏珍 孟秉霖 贾雪雪 宁有丰 张善 宗保云 程海 《国际学术动态》 2020年第6期45-46,共2页
2019年10月14~18日,由西安交通大学同位素实验室主办的第四届石笋同位素数据集成与分析专题研讨会顺利举办。主要参会人员为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巴西、印度、西班牙、中国等多个国家从事石笋古气候和气候数值研究的专家和青年学者... 2019年10月14~18日,由西安交通大学同位素实验室主办的第四届石笋同位素数据集成与分析专题研讨会顺利举办。主要参会人员为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巴西、印度、西班牙、中国等多个国家从事石笋古气候和气候数值研究的专家和青年学者、西安交通大学人居学院顾兆林教授以及同位素实验室全体师生。与会中、外宾共50人。会议收到英文论文摘要16份,15人作会议口头报告。会上,巴西圣保罗大学Francisco W.Cruz教授、西班牙扎尔阿涅萨大学Ana Moreno副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大学Ashish Sinha教授及德国马普化学所Hubert B.Vonhof副研究员分别作了精彩的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报告 数据集成 加利福尼亚州 巴西圣保罗 同位素 林教授 实验室 专题研讨会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MIS5e早期亚洲夏季风气候不稳定性的年纹层石笋印迹
3
作者 高涛 张平中 +7 位作者 程海 张磊磊 李新虎 石宏宇 贾伟 宁有丰 李瀚瑛 R.Lawrence EDWARDS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3-1162,共20页
深海同位素5e阶段(Marine Isotope Stage,MIS5e)是比工业化前更温暖的气候时期,这一阶段的气候可为当代暖期(Current Warm Period,CWP)气候提供“气候变化的过去相似型”,但MIS5e时期气候内部稳定状况仍然不清楚.我们从青藏高原东部万... 深海同位素5e阶段(Marine Isotope Stage,MIS5e)是比工业化前更温暖的气候时期,这一阶段的气候可为当代暖期(Current Warm Period,CWP)气候提供“气候变化的过去相似型”,但MIS5e时期气候内部稳定状况仍然不清楚.我们从青藏高原东部万象洞内采集到一根石笋WXB075,通过U-Th和纹层计数年代数据建立了该石笋生长的高精度年代模型,并利用多替代指标重建了MIS5e早期亚洲夏季风变迁与环境演化历史.结果显示,年纹层石笋WXB075生长于MIS5e早期的北大西洋C27(Cooling Event 27,C27)降温时期.受北大西洋降温的显著影响,该石笋生长被打断(沉积间断;~125.58ka BP),并可能与北半球气候不稳定状况有关.此外,由于北高纬冰融水排放的强烈作用,石笋WXB075δ^(18)O记录的MIS5e早期亚洲夏季风可定义为两个阶段:较弱阶段和逐步增强阶段(间断除外).总体上,亚洲夏季风气候不稳定性以准60a为循环周期,调控洞穴上覆植被状况、生物生产力变化和喀斯特动态水循环.然而,当北高纬冰融水排放加剧和温度降低时,亚洲夏季风强度减弱和降雨量大幅度减少并导致洞穴上覆植被退化和岩溶动态水循环减缓.而当亚洲夏季风高频气候事件发生时,洞穴上覆植被状况、有机质含量和喀斯特动态水循环干湿变化不仅受大尺度季风环流状况的显著影响,也深受局域环境的强烈作用.将MIS5e早期δ^(18)O记录与过去2000年以来δ^(18)O记录对比发现,MIS5e早期与CWP、中世纪暖期(Medieval Warm Period,MWP)和黑暗冷期(Dark Age Cold Period,DACP)亚洲夏季风存在镜像关系,而与小冰期(Little Ice Age,LIA)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与北半球其他地质记录对比,发现MIS5e时期气候不稳定性具有普遍性.功率谱结果显示,石笋WXB075MIS5e早期δ^(18)O记录具有显著的准60a和35a周期信号,与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涛动(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AMO)周期一致.综合结果表明,MIS5e早期亚洲夏季风与太阳活动变化密切相关,并对热带复合带位置(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ITCZ)和大西洋径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响应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气候不稳定性 万象洞石笋 亚洲夏季风 环境响应 沉积间断
原文传递
小冰期多尺度气候波动:贵州董哥洞高分辨率石笋记录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健 程海 +4 位作者 赵景耀 李瀚瑛 宁有丰 张美良 朱晓燕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5-785,共11页
具有精准年代控制的高分辨率气候记录对于深入研究小冰期气候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黔南荔波县董哥洞D41石笋(研究部分长约11.7 cm)的24个U-Th绝对定年和1165组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数据,得到明清小冰期期间(公元1400~1880年)... 具有精准年代控制的高分辨率气候记录对于深入研究小冰期气候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黔南荔波县董哥洞D41石笋(研究部分长约11.7 cm)的24个U-Th绝对定年和1165组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数据,得到明清小冰期期间(公元1400~1880年)平均分辨率高于0.5年的洞穴上游水汽传输路径的空间集成降雨量变化记录。重建记录表明小冰期内部气候变化存在着多年代际-百年尺度变化趋势和年际-年代际波动;次级波动与干旱事件、火山活动的响应表明石笋δ^18O能够反映一定的大尺度气候信号。D41石笋的δ^18O序列功率谱分析结果显示出160年、11.5年、9年以及14~16、4~7年周期,可能反映了太阳活动和ENSO等地球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的影响。中国南北方多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表明崇祯大旱期间(公元1628~1643年)石笋记录显示出与历史文献资料类似的干旱边界,从南方至北方水汽传输路径上,干旱状态反映的空间集成降雨量减少可能是引起北方石笋氧同位素偏重的主要原因。另外,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在年际-年代际尺度上明显的区域差异表明在短尺度上将单个洞穴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用作亚洲季风强度指标时需要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哥洞 小冰期 石笋δ^18O 崇祯大旱
原文传递
欧-亚-非大陆季风:超级大陆与超级季风的雏形 被引量:10
5
作者 程海 李瀚瑛 +9 位作者 张旭 张海伟 易亮 蔡演军 胡永云 石正国 彭友兵 赵景耀 Gayatri Kathayat Ashish Sinha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81-1396,共16页
欧洲-亚洲-非洲大陆聚集在一起,占地球陆地面积的一半以上(约56%),整体上可以近似看作是超级大陆的"雏形";相应地,广泛分布的亚洲-非洲季风-干旱气候系统也可以近似为超级季风-干旱系统的"雏形"。对这一巨大气候体... 欧洲-亚洲-非洲大陆聚集在一起,占地球陆地面积的一半以上(约56%),整体上可以近似看作是超级大陆的"雏形";相应地,广泛分布的亚洲-非洲季风-干旱气候系统也可以近似为超级季风-干旱系统的"雏形"。对这一巨大气候体系的研究不仅本身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同时也能够为研究潘基亚超级大陆-超级季风系统及其演化提供现代或第四纪的"相似型"。晚更新世-全新世地质记录和气候模拟结果表明亚洲-非洲夏季风气候变化主要响应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变化;南北半球季风变化在岁差尺度上的相位关系近于相反;西风环流影响下的中亚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在岁差尺度上与亚洲季风也接近同相位变化;亚洲-非洲季风-干旱气候系统的这些变化在岁差尺度上领先于全球冰量的变化。总体上,似乎可以提出这样一种假说:受到地球轨道偏心率幅度调谐的太阳辐射在岁差尺度的周期波动可能是季风-干旱气候在轨道尺度上的主导"韵律",包括潘基亚超级大陆季风气候在轨道尺度上的变化。第四纪欧洲-亚洲-非洲"超级大陆"及其季风-干旱系统本质上与潘基亚超级大陆的季风-干旱系统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因此研究前者是理解后者(所谓将今论古)的重要途径之一,对解译深时"碎片"化的地质记录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非洲季风 潘基亚超级大陆-超级季风 轨道时间尺度 岁差相位
原文传递
轨道尺度的亚洲夏季风演变:“困惑”与探索 被引量:7
6
作者 程海 张海伟 +11 位作者 蔡演军 石正国 易亮 邓成龙 郝青振 彭友兵 Ashish SINH A 李瀚瑛 赵景耀 田野 Jonathan BAK ER Carlos PEREZ-M EJIAS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7-522,共16页
亚洲夏季风影响着亚洲大陆数十亿人口.半个世纪以来,亚洲夏季风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但一些科学问题依然有待深入探索.这其中包括轨道时间尺度的两个难题:(1)中国黄土的磁化率序列显示亚洲夏季风变化以冰期-间冰期~100kyr周期为主,... 亚洲夏季风影响着亚洲大陆数十亿人口.半个世纪以来,亚洲夏季风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但一些科学问题依然有待深入探索.这其中包括轨道时间尺度的两个难题:(1)中国黄土的磁化率序列显示亚洲夏季风变化以冰期-间冰期~100kyr周期为主,而中国石笋氧同位素(δ18O)序列则以~20kyr岁差周期为主,两者主导周期的差异成为了悬而未决的"中国的100kyr周期问题";(2)亚洲大陆石笋δ18O序列与许多海洋沉积记录在岁差波段上的显著相位差异,是争议已久的"海-陆岁差相位的困惑".应当如何解答这些难题呢?首先,伴随着轨道尺度数值模拟的不断发展,岁差波段上降水量和风场变化在亚洲夏季风广大区域中的不均匀性及其区域模态差异逐渐明朗,不同气候记录的分歧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这种降水和风场空间不均一性的体现.其次,不同记录载体有其固有的优势和局限,而此间差异则部分反映了这些局限性.总体而言,亚洲夏季风的黄土、海洋和石笋记录之间并不存在相互否定的关系,而是具有互补性;它们各自刻画了亚洲夏季风动力学系统的不同方面.因此,从整体季风系统的视角审视这些记录,能够基本解释亚洲季风的"中国的100kyr周期问题"和"海-陆岁差相位的困惑"这两个科学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夏季风 轨道时间尺度 岁差相位 不同气候记录
原文传递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在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建立石笋微量元素记录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瀚瑛 程海 +2 位作者 王健 田野 宁有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49-1551,共3页
自1963年首台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出现,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简称LIBS)迅速成为研究热点,并以其便捷高效、成本低廉、无需样品前处理、可原位处理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化、食品和工业检测等... 自1963年首台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出现,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简称LIBS)迅速成为研究热点,并以其便捷高效、成本低廉、无需样品前处理、可原位处理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化、食品和工业检测等领域。在地质学领域,LIBS也有长足的发展。已有研究人员使用LIBS测量水体、岩石矿物、土壤以及沉积物中的元素组成[1]。石笋作为地表沉积物中重要的古气候研究载体,也受到LIBS研究人员的关注[1~2]。微量元素比值是继石笋碳氧同位素指标之后又一具有重要气候意义的指标[3],尤其石笋Sr/Ca、Mg/Ca和Ba/Ca可作为碳氧同位素气候指标的补充,帮助研究人员更好的理解气候变化[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 古气候 光谱仪 石笋 微量元素 击穿 应用 地表沉积物
原文传递
中国石笋古气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4
8
作者 程海 张海伟 +3 位作者 赵景耀 李瀚瑛 宁有丰 Gayatri KATHAYAT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65-1589,共25页
石笋是洞穴次生碳酸盐的一种,是由含Ca2+和HCO3的洞穴滴水滴到洞穴地面后,水中碳酸钙在一定条件下过饱和析出,经年复一年沉积形成.石笋是古气候研究的重要地质材料之一,其优势在于空间分布广、适合UTh和U-Pb精确定年、气候代用指标丰富... 石笋是洞穴次生碳酸盐的一种,是由含Ca2+和HCO3的洞穴滴水滴到洞穴地面后,水中碳酸钙在一定条件下过饱和析出,经年复一年沉积形成.石笋是古气候研究的重要地质材料之一,其优势在于空间分布广、适合UTh和U-Pb精确定年、气候代用指标丰富、记录较连续、时间跨度较大、相互对比性强和采样成本低等.以上有利因素使得洞穴石笋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石笋古气候研究于20世纪60~70年代在欧美等西方国家起步,中国的相关研究是在改革开放后80~90年代中期逐步发展起来的.这一时期虽然总体研究水平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但打下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培养了多个人才队伍.进入21世纪,以2001年发表南京葫芦洞石笋记录为起点,中国石笋古气候研究在开放合作的基础上,迎来了蓬勃发展和真正意义上的飞跃,产生了重大国际影响,在多个相关技术和研究领域迈向了国际前沿.标志性成果包括建立了目前世界最长的东亚季风(64万年)石笋记录,以及印度季风(28万年)、南美季风(25万年)、北美西风区(33万年)、中亚西风带(13.5万年)和中国西部西风带(50万年)最长的石笋记录,奠定了这些气候系统石笋古气候研究的里程碑;揭示了轨道-亚轨道尺度上亚洲季风与太阳辐射、南-北极地气候变化的关联,以及与南美季风的反相位关系,为发展轨道-亚轨道气候变化理论提供了新的内涵和证据;阐述了亚洲季风与西风带气候模态之间的耦合和分异关系;精细刻画了全新世亚洲季风变化历史、提供了中国和印度文明-文化演化的水文气候变化背景;建立了大量的2000年以来的高分辨率石笋记录,对理解短尺度气候变率、幅度、事件、周期及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改进或发展了包括U-Th测年技术在内的多项重要技术和新的水文气候学指标;为精准重建大气14C做出了重要贡献.展望未来,中国石笋界将继续发展关键技术、进一步厘清石笋指标的水文气候学意义、注重与相关学科的融合交叉、聚焦全球气候变化的前沿科学问题和重大社会需求,做出新的更大的科学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石笋 氧同位素 亚洲季风 西风带 全球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西南印度洋罗德里格斯岛石笋记录的新仙女木事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瀚瑛 Ashish Sinha +2 位作者 程海 Spotl Christoph 宁有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06-1017,共12页
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简称YD)事件是末次冰消期末期升温过程中北半球高纬一次剧烈的突变降温事件,主流机制为淡水注入北大西洋减缓了北大西洋翻转环流,使得北半球普遍降温、热带辐合带南移等全球范围的气候重组.虽然该事件研究程度较... 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简称YD)事件是末次冰消期末期升温过程中北半球高纬一次剧烈的突变降温事件,主流机制为淡水注入北大西洋减缓了北大西洋翻转环流,使得北半球普遍降温、热带辐合带南移等全球范围的气候重组.虽然该事件研究程度较高,然而其在南半球、尤其在西南印度洋的气候变化模态尚不明朗.本研究利用来自罗德里格斯岛(罗岛)高分辨率、高精度定年的石笋氧同位素(δ18O)记录,重建了过去13. 3~10. 8 ka期间(对应石笋样品100~169 mm)西南印度洋亚热带地区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在YD事件期间罗岛石笋δ18O相对偏重,指示降水相对减少.与印度洋北岸的地质记录对比显示, YD时期罗岛石笋记录与众多亚洲季风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共同展现出偏重的"谷状结构",并且显示出"缓进快出"的不对称特征.与印度洋东岸的地质记录对比结果显示,罗岛石笋δ18O与印太暖池南北边缘记录共同显示出偏干状态,而与近赤道记录的气候特征不同.与印度洋西岸的地质记录对比结果显示,东非热带赤道地区至南部亚热带地区呈现"北干南湿"的特征.罗岛与东非赤道地区的气候变化也具有一致性. YD时期,热带辐合带南移而罗岛降水却减少,可能原因是热带辐合带强度减弱,削弱了对流降水,使得亚洲季风从源区至下游地带水汽传输均发生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仙女木事件 罗德里格斯岛 印度洋 石笋 热带辐合带
原文传递
ENSO循环转换为色、调变化的分析及其可预报性:2014~2015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明 李瀚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94-1296,共3页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简称ENSO)循环不但在现代气候、而且在古气候及其代用指标研究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笔者特别关注了2014 ~ 2015年的ENSO预报.不同于动力机制研究,本文将ENSO循环假想为三颜色...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简称ENSO)循环不但在现代气候、而且在古气候及其代用指标研究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笔者特别关注了2014 ~ 2015年的ENSO预报.不同于动力机制研究,本文将ENSO循环假想为三颜色概率机和五声音阶概率机,并对即将到来的ENSO进行相应的预报和评估.基本思路是,假设气候系统在ENSO尺度是一自组织系统,其节律不依赖于初始驱动源.作为对扰动的响应,ENSO可视为一概率事件,因而必隐含着某种概率可预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循环 可预报性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调变 自组织系统 代用指标 气候系统 古气候
原文传递
石笋记录的印度季风Heinrich 2事件结束过程 被引量:8
11
作者 董西瑀 程海 +8 位作者 Kathayat Gayatri 张帆 李瀚瑛 张海伟 赵景耀 宁有丰 李向磊 成星 曲晓丽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8-893,共16页
H2事件是发生于末次冰盛期的一次显著的气候突变事件,对理解千年气候事件和内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具有高精度和精确定年的H2事件气候记录依然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H2事件起止时间、内部细节和触发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本... H2事件是发生于末次冰盛期的一次显著的气候突变事件,对理解千年气候事件和内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具有高精度和精确定年的H2事件气候记录依然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H2事件起止时间、内部细节和触发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基于印度东北部乞拉朋齐洞(Cherrapunji Cave)具有年纹层的石笋CHE-2 (总长940 mm)的21个U-Th年代、 2701条纹层的计数和259个δ18O数据,重建了25. 50~24. 76 ka B. P.和24. 38~22. 42 ka B. P.(99. 5~437. 0 mm样品段)期间石笋δ18O的高分辨率(24. 38~23. 08 ka B. P.时段平均分辨率8年,其他时段平均分辨率14年)、精确时间序列,刻画了印度东北部地区H2事件的结束过程和精细结构.研究表明,乞拉朋齐洞石笋记录的H2事件结束时段为 24. 280±0. 028~23. 436±0. 028 ka B. P.,共持续 844±3年,振幅约为1. 9‰,事件发生时间在误差范围内与东亚季风区石笋记录和格陵兰冰芯记录同步,在此期间,δ18O记录呈现了两次负偏过程(24. 28~24. 17 ka B. P.和23. 90~23. 44 ka B. P.)和一段相对稳定过程(24. 17~23. 90 ka B. P.),叠加了多个百年-十年际尺度的气候振荡.本研究得到的高分辨率δ18O精确时间序列对于改善气候模型和检验气候事件假说有一定意义.从亚洲季风区与高纬地区同时段H2事件记录的对比来看,其发生机制可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淡水注入北大西洋导致AMOC减弱,北高纬温度降低,推动ITCZ南移;北高纬温度变化的信号通过西风带和蒙古冷高压传递到亚洲季风区,从而影响亚洲夏季风;2)H2事件结束过程可能受到南极缓慢变暖的影响;3)低纬和青藏高原的变化也可能对H2事件产生复杂的影响.这些依然有待更多的高分辨率记录和气候模拟结果的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事件 亚洲季风 乞拉朋齐洞 年纹层石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