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及预防效果分析
1
作者 李银花 李灯凯 刘磊 《中国医药》 2024年第6期867-871,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风险评估实施情况及预防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航空总医院ICU住院的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ICU 24 h内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45例)和...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风险评估实施情况及预防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航空总医院ICU住院的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ICU 24 h内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45例)和无DVT组(103例),无DVT组患者进而根据入ICU 2周内(24 h后)评估结果分为新发DVT组(16例)及无新发DVT组(87例)。总结通过DVT风险评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对ICU患者DVT的评估情况,观察针对DVT给予相关预防措施后的效果。结果DVT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高于无DVT组(P<0.05)。DVT组、无DVT组、无新发DVT组、新发DVT组组内内外科患者DVT风险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VT组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高于无DVT组[(10.7±3.4)mg/L比(3.8±1.7)mg/L、(486±133)g/L比(376±133)g/L](均P<0.05)。在无DVT组中,接受基础预防、机械预防、单纯药物预防、机械预防+药物预防者院内DVT的发生率分别为70.0%(7/10)、8.9%(4/45)、14.3%(2/14)、8.8%(3/34),机械预防、单纯药物预防及机械预防+药物预防患者院内DVT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纯基础预防患者,机械预防及机械预防+药物预防患者院内DVT发生率低于单纯药物预防患者(均P<0.05)。结论入住ICU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较高,可采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DVT风险评分综合评估患者DVT发生风险,并指导相应预防措施,通过对ICU患者采用积极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重症监护病房 风险评估 预防措施
下载PDF
不同方式人工气道治疗中枢性呼吸衰竭合并脓毒性休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灯凯 安建雄 +2 位作者 王曦 李喜元 陈丽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1482-1484,共3页
目的:分析经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方式建立人工气道对中枢性呼吸衰竭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影响,为临床决策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根据人工气道方式不同,分为气管切开(试验组)和经口气管插管(对照组),观察两组间呼吸力学、组织灌注... 目的:分析经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方式建立人工气道对中枢性呼吸衰竭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影响,为临床决策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根据人工气道方式不同,分为气管切开(试验组)和经口气管插管(对照组),观察两组间呼吸力学、组织灌注指标、并发症、死亡率等,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呼吸力学、组织灌注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结论:气管切开方式建立人工气道更有利于中枢性呼吸衰竭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中枢性呼吸衰竭 人工气道
下载PDF
运用品管圈工具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血压达标率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李灯凯 张兴华 +1 位作者 安建雄 李喜元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8年第8期781-784,共4页
目的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血压控制不达标的原因,制定对策,提高血压达标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方法运用品管圈工具,通过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制定与实施等步骤,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结果实施品管圈后,脓毒性休克患... 目的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血压控制不达标的原因,制定对策,提高血压达标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方法运用品管圈工具,通过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制定与实施等步骤,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结果实施品管圈后,脓毒性休克患者血压的达标率由61.1%提高到83.0%。结论运用品管圈工具可明确找出脓毒性休克患者血压控制不达标的原因,解决方法有效,明显提高了血压的达标率,改善了临床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脓毒性休克 血压达标率
下载PDF
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马加贵 安建雄 +4 位作者 王文璋 李喜元 张春芳 李灯凯 马晓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674-1679,共6页
目的观察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deep sternal wound infection,DSWI)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病原菌耐药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胸外科84例采用肌瓣修复重建手术治疗的心脏手术后DSWI患者(年龄≥1... 目的观察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deep sternal wound infection,DSWI)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病原菌耐药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胸外科84例采用肌瓣修复重建手术治疗的心脏手术后DSWI患者(年龄≥18岁)的临床资料,并对DSWI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1Ⅱ型DSWI最多见(49/84,58.3%),Ⅰ型有17例(20.2%),Ⅲ型有18例(21.4%)。Ⅰ型和Ⅱ型DSWI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发热、伤口裂开和/或脓性分泌物、手术区域自发性疼痛、血象升高等。Ⅰ型DSWI患者更易合并低蛋白血症(P<0.01),早期X线或CT扫描可发现纵隔增宽(P<0.01)。部分Ⅲ型DSWI患者仅表现为手术区域局部症状。237例(44.0%)患者有明确病原学诊断,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Gram-negative bacilli,GNB;54.8%),其次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23.7%);GNB中最常见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18.2%,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70%以上,阴沟肠杆菌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未表现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但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未表现出耐药。结论 DSWI多发生在心脏术后1个月内,其中Ⅱ型DSWI最多见,且不同类型的DSWI主要临床表现不同;DSWI常见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且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外科伤口感染 临床特点 病原菌 抗药性 微生物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喜元 尹吉东 +8 位作者 王东信 李灯凯 马加贵 张晶 佟静 路坤 刘目群 周莹 申小敏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7期812-814,共3页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机械通气至少48小时以后或气管插管拔管48小时以内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最常见的院内感染并发症[1]。众所周知,危重患者合并VAP病死率增加,ICU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机械通气至少48小时以后或气管插管拔管48小时以内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最常见的院内感染并发症[1]。众所周知,危重患者合并VAP病死率增加,ICU停留时间更长,花费更高。因此,预防VAP发生显得尤其重要。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是通过同一工作场所工作相关的个人自发组织成为一个小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集思广益,共同参与现场管理,并且对于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持续不断地进行改进,进而取得工作实效的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近年来,这项活动在医疗护理领域被广泛推广和使用。本研究将QCC活动应用于ICU日常医护实践管理活动中,以便达到降低综合ICU中VAP发生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呼吸机 机械 感染控制 品管圈活动
下载PDF
导管加温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建立人工气道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李月川 张力 +2 位作者 李冠华 李灯凯 李衬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49-551,共3页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导管加温软化后再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经鼻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支持的优越性和安全性。方法209例接受纤支镜引导经鼻置管行机械通气支持治疗的患者被随机分为加温组(105例,置管前先将导管加温到52℃)和...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导管加温软化后再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经鼻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支持的优越性和安全性。方法209例接受纤支镜引导经鼻置管行机械通气支持治疗的患者被随机分为加温组(105例,置管前先将导管加温到52℃)和常规组(104例,置管前导管温度23~26℃),导管由纤支镜引导经鼻建立人工气道。加温组置管前不应用麻黄素喷鼻。结果1导管加温组首次置管成功者所需时间〔(14.48±8.31)s,99例〕明显短于常规组〔(23.85±11.97)s,96例,P〈0.01)。2加温组清醒状态下患者的首次置管成功率为100.0%(28/28例),显著高于常规组(87.5%,21/24例,P〈0.05)。3加温组首次置管成功者30s内置管成功率为93.9%(93/99例),明显高于常规组(68.6%,66/96例,P〈0.01)。4加温组首次置管成功者中导管向气管内推送困难的发生率为5.05%(5/99例),常规组为32.29%(31/96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5加温组首次置管成功者中鼻出血发生率为4.0%(4/99例),明显低于常规组(15.6%,15/96例),差异有显著性(P〈0.01)。6加温组清醒状态下首次置管成功者的鼻出血发生率为3.6%(1/28例),常规组为28.6%(6/21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导管加温后纤支镜引导经鼻建立人工气道,在置管前鼻腔黏膜表面无需使用缩血管药物,插管前准备时间缩短,避免了药物引发的心血管反应;提高了清醒状态下患者对插管操作的依从性和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气管插管 纤维支气管镜 导管加温软化 人工气道
下载PDF
ICU机械通气患者合并张力性气胸成因以及诊治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喜元 尹吉东 李灯凯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4期1400-1401,共2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合并张力性气胸的发生率和原因,探讨诊治体会,为未来减少此类并发症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56例机械通气重症患者,记录发生张力性气胸患者的数目、成因、治疗和转归状况。结果:发生张力性气...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合并张力性气胸的发生率和原因,探讨诊治体会,为未来减少此类并发症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56例机械通气重症患者,记录发生张力性气胸患者的数目、成因、治疗和转归状况。结果:发生张力性气胸患者总共5例,其中2例为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1例为闭合性胸部外伤迟发性气胸,1例为严重肺感染导致支气管胸膜瘘,1例为肺大泡破裂引起的自发性气胸,总发生率为1.95%。5例均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其中4例治愈,另1例最终死于严重肺感染。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合并张力性气胸危害大,及时诊断、快速胸腔闭式引流以及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技术操作对防治张力性气胸合并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ICU) 机械通气 张力性气胸 锁骨下静脉穿刺 胸腔闭式引流
下载PDF
新开综合ICU近2年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8
作者 李喜元 尹吉东 +2 位作者 王景民 李灯凯 王曦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年第9期1052-1053,1055,共3页
目的:回顾新开重症监护病房(ICU)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构成、死亡原因构成及病死率等情况,为今后提高我院ICU的收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死亡原因、治疗以及转归等情况,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年来总体死... 目的:回顾新开重症监护病房(ICU)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构成、死亡原因构成及病死率等情况,为今后提高我院ICU的收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死亡原因、治疗以及转归等情况,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年来总体死亡病例83例,中位年龄71.0[62.0~81.0]岁,主要分布于60~79岁年龄组。男∶女=1.96∶1。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II)评分中位数32.0[27.0,38.0]。死亡原因排前三位的是心脑血管病32例(38.6%),呼吸系统疾病17例(20.5%),多器官功能不全16例(19.3%)。总的住院病死率为22.4%。老年前期组、老年组、高龄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15.0%,23.9%,31.1%,随年龄有逐渐增加的趋势(χ2=7.14,P<0.01)。急诊转入组、会诊转入组、术后转入组病死率分别为48.1%,33.1%,5.3%,急诊转入组病例病死率最高(χ2=58.04,P<0.01)。结论:我院新开综合ICU死亡病例以老年组人群分布最多,以男性多见,死亡原因以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多器官功能不全为主。加强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的防治是我院ICU未来降低病死率应该重点主抓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死亡原因 病死率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多系统功能损害一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尹吉东 李灯凯 李喜元 《中国医药》 2011年第1期123-123,共1页
1病历摘要 患者男,39岁,因被人发现昏迷1h于2009年2月2日入院。急诊查头部CT: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片提示双下肺感染,
关键词 肺炎 支原体
下载PDF
5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与胸腺病理和电镜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灯凯 张鹏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3期395-396,共2页
目的分析胸腺增生与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表现及其胸腺病理类型和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对51例MG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胸腺瘤组和胸腺增生组,对临床症状、MG危象发生率、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胸腺超微结构特点等各... 目的分析胸腺增生与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表现及其胸腺病理类型和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对51例MG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胸腺瘤组和胸腺增生组,对临床症状、MG危象发生率、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胸腺超微结构特点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胸腺瘤组临床症状重、MG危象发生率高、术后MG症状改善程度差。结论胸腺瘤组MG患者病情重,WHO组织学分型对于区别良恶性肿瘤及预后有指导意义,胸腺超微结构特点的研究有助于澄清MG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瘤 胸腺增生
下载PDF
黑皮质素受体拮抗剂对大鼠吗啡耐受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加贵 安建雄 +4 位作者 褚海辰 李喜元 董河 李灯凯 张春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11-216,281,共7页
目的探讨黑皮质素受体拮抗剂HS014对大鼠吗啡耐受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吗啡组(M)、生理盐水组(N)、HS014+吗啡组(HM)、生理盐水+吗啡组(NM)和HS014+生理盐水组(HN)。M组大鼠每次腹腔... 目的探讨黑皮质素受体拮抗剂HS014对大鼠吗啡耐受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吗啡组(M)、生理盐水组(N)、HS014+吗啡组(HM)、生理盐水+吗啡组(NM)和HS014+生理盐水组(HN)。M组大鼠每次腹腔注射吗啡(10 mg/kg),2次/d;N组大鼠在相同条件下注射生理盐水;HS014+吗啡组(HM)、生理盐水+吗啡组(NM)大鼠每天第2次注射吗啡前15 min分别鞘内注射5μg HS014和5μl生理盐水;HS014+生理盐水组大鼠第2次注射生理盐水前15 min鞘内注射5μg HS014。各组均连续给药5 d,每天第2次给药后30 min进行热板测痛,于第5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标志物OX-42的表达。结果 1在实验第1天和第2天,M组大鼠热痛觉阈值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后M组热痛觉阈值开始下降,至第5天时M组大鼠热痛觉阈值与N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5天,HM组热痛觉阈值与M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N组比较,M组大鼠脊髓OX-42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增加(P<0.001)。与M组比较,HM组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受到抑制,OX-42阳性细胞计数下降(P<0.001)。结论慢性应用吗啡(10 mg/kg,腹腔注射,2次/d,连续5 d)能够导致吗啡耐受和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联合给予HS014和吗啡,能够抑制吗啡耐受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但HS014本身无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皮质素受体 HS014 吗啡耐受 OX-42
下载PDF
心跳骤停伴侵袭性肺曲霉病1例报道
12
作者 李灯凯 尹吉东 李志远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4期654-654,共1页
患者男性,67岁,主因"间断胸痛发作4年,咽部撕裂样痛3h,心跳停止10min"入院。经抢救恢复自主心跳后由急诊科转入ICU。查体:T 36℃,P 116 bpm,R18 bpm(机械通气),Bp106/60 mmHg。左侧瞳孔直径5 mm,右侧瞳孔直径1mm,对光反射消失,双... 患者男性,67岁,主因"间断胸痛发作4年,咽部撕裂样痛3h,心跳停止10min"入院。经抢救恢复自主心跳后由急诊科转入ICU。查体:T 36℃,P 116 bpm,R18 bpm(机械通气),Bp106/60 mmHg。左侧瞳孔直径5 mm,右侧瞳孔直径1mm,对光反射消失,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116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化验:TnT:0.749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跳骤停 侵袭性肺曲霉病 瞳孔直径 病理性杂音 心跳停止 机械通气 对光反射 bpm
下载PDF
急性脑损伤患者压力控制通气与自适应支持通气机械功率的比较
13
作者 王曦 庞海英 +1 位作者 李喜元 李灯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0153-0157,共5页
比较实施了有创机械通气的急性脑损伤(Acute brain injury,ABI)患者在被动通气的条件下使用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PCV)和自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两种不同呼吸机模式时机械功率(mechan... 比较实施了有创机械通气的急性脑损伤(Acute brain injury,ABI)患者在被动通气的条件下使用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PCV)和自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两种不同呼吸机模式时机械功率(mechanical power,MP)的差异。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设计,选取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2022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54例ABI患者,在有创被动通气情况下,顺序使用PCV和ASV作为呼吸机常规模式进行设置,分别观察1h以上,呼吸平稳后收集相关呼吸力学参数。使用方程计算两种模式下呼吸机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MV)和MP,并对相关呼吸参数进行Wilcoxon检验。结果 两种模式下MV的中位数(Q1,Q3)比较,PCV 7.91(6.16,9.07)L/min vs ASV 7.81(6.05,8.90)L/min,P=0.431(P >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种模式下MP中位数比较,ASV模式下MP显著低于PCV模式下MP,即11.34(9.7,13.82)J/min vs 11.97(10.65,15.29)J/min,P=0.005(P<0.01)。不仅如此,ASV模式时气道压力(airway pressure,Paw)以及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显著低于PCV模式下Paw与RR(均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达到相同的目标分钟通气量的情况下,ASV模式可以提供更小的机械功率,更优化的气道阻力,更舒适的呼吸频率。因此ASV可作为一种优选的呼吸机模式推荐给需要被动通气的重症急性脑损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性支持通气 压力控制通气 急性脑损伤 机械功率 呼吸机诱导的肺损伤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高级生命支持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灯凯 李华 尹吉东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9期1543-1543,共1页
随着心肺脑复苏技术的规范和普及,初级生命支持成功率日益提高,但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ACLS)效果仍不理想,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待于发现。本研究对18例心肺复苏术后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blood pu... 随着心肺脑复苏技术的规范和普及,初级生命支持成功率日益提高,但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ACLS)效果仍不理想,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待于发现。本研究对18例心肺复苏术后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高级生命支持
下载PDF
重度低钾血症伴呼吸肌麻痹2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灯凯 尹吉东 李喜元 《临床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126-126,共1页
低钾血症在临床上很常见,多容易纠正,但重度低钾血症(血钾〈2.5 mmol/L)可出现神经肌肉症状、心律失常等,甚至危及生命。我科近期收治2例重度低钾血症患者,血钾均〈1.5mmol/L,有呼吸肌麻痹症状。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重度低钾血症 呼吸肌麻痹 肌肉症状 心律失常 血钾
原文传递
胸膜硬化剂治疗胸膜疾病的临床应用
16
作者 李灯凯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86-687,共2页
关键词 硬化剂 胸膜固定术 电视胸腔镜
原文传递
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原体分层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加贵 安建雄 +4 位作者 王文璋 李喜元 张春芳 李灯凯 蔡爱兵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2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Deep sternal wound infection,DSWI)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原体分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胸外科84例接受肌瓣修复重建手术治疗的心脏手术后DSWI患...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Deep sternal wound infection,DSWI)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原体分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胸外科84例接受肌瓣修复重建手术治疗的心脏手术后DSW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4例DSWI患者平均年龄54.6±14.8岁,其中女性患者34例(40.5%),初始手术类型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最常见,43例(51.2%);DSWI患者在ICU住院时间1.3±2.9天,总住院时间27.7±14.5天,医疗费用45025±29547元(人民币)。DSWI患者最常见的始发症状为发热和伤口裂开、分泌脓性分泌物。(2)84例DSWI患者中37例(44.0%)有明确病原学诊断,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Gram-negative bacilli,GNB)(54.8%),GNB中最常见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3)主动脉手术患者(4/9,44.4%)与CABG患者(6/43,14.0%)、瓣膜置换术患者(2/15,13.3%)比较,更易并发革兰阳性球菌相关性DSWI;吸烟、CABG患者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阴性杆菌相关性DSWI患者ICU住院时间(2.3±4.3天vs.1.9±4.0天)、总住院时间(31.2±17.7天vs.30.3±19.4天)更长,医疗费用更高(55702±33822元vs.52389±40967元),尽管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DSWI最常见的病原菌,由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DSWI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且某些DSWI危险因素可能与特定的病原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深部胸骨切口感染 流行病学特点 病原体分层
原文传递
185例自主循环恢复的心肺复苏患者出院生存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喜元 安建雄 +2 位作者 李灯凯 马加贵 陈丽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868-871,共4页
目的回顾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心肺复苏(CPR)患者的出院时生存率,脑功能分级(CPC)状况,分析影响该类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ROSC的CPR患者(以下简称ROSC—CPR)... 目的回顾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心肺复苏(CPR)患者的出院时生存率,脑功能分级(CPC)状况,分析影响该类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ROSC的CPR患者(以下简称ROSC—CPR)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85例ROSC—CPR患者,男110例(59.5%),年龄(67.15±17.64)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II)评分(28.80±7.16)分。总体出院生存率30.3%(56/185)。存活组和死亡组相比,在机械通气、血液净化以及目标温度管理使用的比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出院生存患者的病因构成以心源性因素最多见,但CPC功能恢复良好者(1级+2级)仅为16例(8.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越高、CPR至ROSC的恢复时间≥10min、复苏地点为院外者是患者出院生存的不利因素(P〈0.05)。而发生在后4年、病因为心源性者是患者出院生存的有利因素(P〈0.05)。结论本院ICU中ROSC-CPR患者出院生存率,尤其CPC达到较好状态的比例仍然低下。缩短CPR至ROSC的时间,加强复苏术后亚低温治疗对本院未来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可能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存活率
原文传递
急性冠脉综合征院前急救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华 李灯凯 吕桂荣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12期1099-1100,共2页
目的探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重要性。方法对86例ACS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按照给予院前治疗组和未予院前治疗组,对患者胸痛程度变化、心电图表现、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重要性。方法对86例ACS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按照给予院前治疗组和未予院前治疗组,对患者胸痛程度变化、心电图表现、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给予院前治疗组有胸痛缓解率、心电图恢复率高,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低等特点。结论院前治疗可改善ACS患者症状,降低死亡率,应给予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院前急救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围术期合并症诊治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喜元 尹吉东 +4 位作者 张勤奕 邢岩 李灯凯 牛小红 王曦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CEA)及血管补片修补术后患者在重症监护室(ICU)期间围术期的合并症,探索术后有益的管理策略。方法入选我院脑血管中心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所有CEA及血管补片修补术后转入ICU的患者,收集其一般住院资料、术后...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CEA)及血管补片修补术后患者在重症监护室(ICU)期间围术期的合并症,探索术后有益的管理策略。方法入选我院脑血管中心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所有CEA及血管补片修补术后转入ICU的患者,收集其一般住院资料、术后在ICU期间的合并症、药物治疗及近期疗效。结果共入选25例患者,平均年龄(67.36±8.70)岁,平均入住ICU时间(4.48±7.18)d,平均住院时间(35.76±23.14)d。术后高血压20例(80%),其中严重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和)舒张压≥110mmHg〕7例(28%),术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2例(8%)(眼动脉栓塞1例,脑梗死1例),高血糖14例(56%),颈部血肿2例(8%)(其中1例行血肿清除术),面部感觉减退2例(8%)。在ICU期间,原发症状完全消失14例(56%),症状缓解9例(36%),无缓解2例(8%),死亡0例,总有效为23例(92%)。结论 CEA术后患者存在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总体近期疗效好,术后精细的综合管理必须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合并症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血管补片修补术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