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出现寡克隆条带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佳慧 樊慧守 +7 位作者 严文强 许婧钰 李灵纳 徐燕 易树华 邹德慧 邱录贵 安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53-1463,共11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出现寡克隆条带(oligoclonal bands,OB)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2013年1月到2019年12月收治的624例初治M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OB患者30例,分析并比较OB与非OB患者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出现寡克隆条带(oligoclonal bands,OB)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2013年1月到2019年12月收治的624例初治M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OB患者30例,分析并比较OB与非OB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的患者中有11.8%(22/187例)的患者出现了OB,未接受ASCT患者中只有1.8%(8/437例)(P=0.000)。在ASCT患者中,患者出现OB的中位时间为距离移植3.2(0.6-10.5)个月。寡克隆条带M蛋白类型通常为IgGκ、IgGλ、IgMλ和λ轻链型。出现OB时,90%的患者疗效评估为完全缓解(CR)及以上。OB和非OB两组患者在疾病分期、肿瘤负荷及遗传学异常上无统计学差异。整体患者中,OB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非OB患者,OB患者表现出更深层次的疾病缓解(CR率、MRD-率显著更高及MRD-持续时间长)。在接受ASCT的患者中,OB患者较非OB患者表现出更早的免疫恢复,但两组治疗反应深度相似,生存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更早的免疫重建并没有转化为更好的生存,提示OB患者预后更好可能主要与获得更深且持久的缓解有关,而非早期免疫重建。对接受ASCT且获得MRD-的患者进一步分析发现,OB患者并没有额外的生存获益。结论:OB患者的预后更好可能与其获得更深层次的治疗反应有关,与早期免疫重建关系不明显。OB的出现仅仅是患者获得深层次缓解及早期免疫重建的标志,自身并没有生存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克隆条带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重建 微小残留病 生存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灵纳 安刚 邱录贵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4年第5期306-309,共4页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肿瘤原发或继发病灶脱落进入血循环的肿瘤细胞。尽管多发性骨髓瘤(MM)的特征是骨髓中浆细胞恶性增殖,但其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同样具有肿瘤细胞全身分布的特性。循环骨髓瘤细胞(CMMC)能够在MM患者中广泛检出,并且...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肿瘤原发或继发病灶脱落进入血循环的肿瘤细胞。尽管多发性骨髓瘤(MM)的特征是骨髓中浆细胞恶性增殖,但其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同样具有肿瘤细胞全身分布的特性。循环骨髓瘤细胞(CMMC)能够在MM患者中广泛检出,并且能够代表MM细胞本身的克隆性和侵袭性。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认识的加深,CTC检测在MM的研究中展现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文章从CMMC的分离鉴定和在MM诊断及预后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浆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 循环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双特异性抗体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灵纳 安刚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3年第4期199-202,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尽管随着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等靶向新药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法的广泛应用,MM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但疾病仍会复发进展。近年来免疫治疗在MM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嵌合抗原受...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尽管随着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等靶向新药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法的广泛应用,MM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但疾病仍会复发进展。近年来免疫治疗在MM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抗体偶联药物及双特异性抗体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均展现了显著的有效性和良好的安全性。双特异性抗体能同时结合T细胞上的CD3和恶性浆细胞表面的靶分子,是复发难治MM患者有效的免疫治疗药物。文章结合第64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对双特异性抗体治疗MM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治疗 双特异性抗体
原文传递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伴单克隆B细胞、浆细胞增生
4
作者 严文强 许婧钰 +6 位作者 李灵纳 吕瑞 寿黎红 孙琦 王慧君 邱录贵 安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83-786,共4页
患者,男,57岁,因"发现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半年余,乏力消瘦2个月余"于2022年6月21日入院。患者半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伴咽痛,伴颈部、腋下、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无压痛,自行服用药物后可退热,反复发热... 患者,男,57岁,因"发现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半年余,乏力消瘦2个月余"于2022年6月21日入院。患者半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伴咽痛,伴颈部、腋下、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无压痛,自行服用药物后可退热,反复发热3 d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 7.7×10^(9)/L,HGB 123 g/L,PLT 165×10^(9)/L;EB病毒(EBV)DNA:2.77×10^(3)/L;浅表淋巴结超声:双侧颈部、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PET-CT:横膈上下多发肿大淋巴结,氟代脱氧葡萄糖(FDG)代谢增高(SUVmax=15.79);脾大(SUVmax=4.08)。患者2021年12月2日于外院行左侧锁骨上淋巴结切检,病理会诊符合EBV相关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建议密切随访观察,观察期间出现双腿一过性片状红斑及瘙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上淋巴结 肿大淋巴结 双侧颈部 氟代脱氧葡萄糖 浆细胞增生 片状红斑 病理会诊 脾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