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剂量胸腺肽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宜俊 李灼亮 +6 位作者 刘树人 谢庆 王复生 贾颜征 吕丽春 余宙耀 杨永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3-45,共3页
本研究选择慢性乙型肝炎(CHB)110例,分大剂量胸腺肽、干扰素和一般护肝治疗三组。结果表明,大剂量胸腺肽可以促使ALT复常,降低血中HBVDNA水平,促使HBeAg和HBVDNA阴转,其疗效与干扰素相似,优于一般护... 本研究选择慢性乙型肝炎(CHB)110例,分大剂量胸腺肽、干扰素和一般护肝治疗三组。结果表明,大剂量胸腺肽可以促使ALT复常,降低血中HBVDNA水平,促使HBeAg和HBVDNA阴转,其疗效与干扰素相似,优于一般护肝组,且使用安全,大剂量胸腺肽疗法可作为阻断或抑制HBV复制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肽 胸腺肽Α1 HBV DNA 乙型肝炎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免疫疗法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程涛 李灼亮 +4 位作者 张宜俊 郑曲波 王添章 谢庆 黎军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15,共2页
探讨免疫疗法联合干扰素治疗不同免疫应答期慢性HBV感染患者的疗效。 14 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耐受期 6 6例 ,免疫清除期 6 4例 ,残余整合期 15例 )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 (乙肝疫苗 +胸腺肽 +绿脓杆菌菌毛+干扰素 ,其中免疫耐受期 4 2... 探讨免疫疗法联合干扰素治疗不同免疫应答期慢性HBV感染患者的疗效。 14 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耐受期 6 6例 ,免疫清除期 6 4例 ,残余整合期 15例 )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 (乙肝疫苗 +胸腺肽 +绿脓杆菌菌毛+干扰素 ,其中免疫耐受期 4 2例 ,免疫清除期 4 6例。共 88例 )和对照组 (单用干扰素治疗 ,其中免疫耐受期 2 4例 ,免疫清除期 18例。共 4 2例 ) ,观察ALT及病毒标志物变化。治疗后 ,免疫清除期联合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eAg、HBVDNA阴转率和HBeAg/抗 -HBe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免疫耐受期 ,治疗组HBeAg、HBVDNA阴转率和HBeAg/抗 -HBe转换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免疫疗法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干扰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疗法 干扰素 乙肝疫苗 胸腺肽 绿脓杆菌菌毛
下载PDF
慢性乙肝患者树突状细胞表型和抗原提呈能力的测定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树人 彭齐荣 +2 位作者 李灼亮 余宙耀 张宜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者DC的表现和功能及其与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 :选择正常人和慢性HBV感染者 ,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 ,用细胞贴壁法富集DC ,流式细胞术测定DCHLAⅡ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同位素掺入法测定DC的抗原提呈能力 ,ELIS...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者DC的表现和功能及其与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 :选择正常人和慢性HBV感染者 ,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 ,用细胞贴壁法富集DC ,流式细胞术测定DCHLAⅡ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同位素掺入法测定DC的抗原提呈能力 ,ELISA方法测定抗原提呈过程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慢性HBV感染者HLAⅡ和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抗原提呈能力和Th1类细胞因子的水平均低于正常 (P <0 .0 5 ) ,而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与正常相似 (P >0 .0 5 )。结论 :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与DC的缺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树突状细胞 表型 抗原提呈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后的呼吸支持 被引量:5
4
作者 罗显荣 刘树仁 +7 位作者 曾国兵 余宙耀 陈世洪 陈小平 孙宁东 张永进 吴烈 李灼亮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01-1503,共3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机械通气的方式.方法7例原位肝移植患者麻醉前留置Swan-Ganz导管和左桡动脉导管,同时获取心输出量(CO)、中心静脉压(CVP)、动脉和静脉血气分析.观察PEEP为0,4,8及12cmH2O时对肝移植患者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和混合静...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机械通气的方式.方法7例原位肝移植患者麻醉前留置Swan-Ganz导管和左桡动脉导管,同时获取心输出量(CO)、中心静脉压(CVP)、动脉和静脉血气分析.观察PEEP为0,4,8及12cmH2O时对肝移植患者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的影响.比较控制通气(CMV)和PS0V+SIMV对肝移植患者氧耗量的影响.结果3个水平(4,8,12 cmH2O)的PEEP对心输出量无明显改变.8及12cmH2O的PEEP明显增加中心静脉压(P<0.05~0.01),4 cmH2O的PEEP对中心静脉压无明显影响.12cmH2O的PEE可明显降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P<0.05).PSV+SIMV时氧耗量明显高于CMV(P<0.05).结论低水平的PEEP不影响肝移植患者的CO、CVP和SvO2,肝移植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时宜用低水平的PE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术后 呼吸支持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SWAN-GANZ导管 原位 背驮式 肝移植患者 中心静脉压 PEEP 心输出量 机械通气 动脉导管 低水平 血气分析 控制通气 术后患者 氧耗量 麻醉前 CVP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形态、表型和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树人 张雁 +3 位作者 李灼亮 余宙耀 陆汉明 解放军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7-439,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形态、表型和功能的改变。方法从13例慢性乙肝患者和11例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和培养DC观察DC的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的表面标志HLA-DR、CD1a、CD80和CD8...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形态、表型和功能的改变。方法从13例慢性乙肝患者和11例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和培养DC观察DC的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的表面标志HLA-DR、CD1a、CD80和CD86的表达。用3H-TdR掺入法,检测DC诱导混合性淋巴细胞反应mixedleukocytesreactionMLR的能力。结果正常人的DC较慢乙肝患者的DC在形态上更为典型。前者的DC不规则,细胞可表达较多的HLA-DR、CD80和CD86分子P<0.05诱导MLR的能力也较强P<0.05。结论慢乙肝患者外周血DC处于不完全成熟状态,其免疫刺激能力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树突状细胞 形态 表型 功能
下载PDF
利卡汀治疗原发性肝癌72例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余宙耀 程涛 +6 位作者 李灼亮 肖必 黄希 谭永才 欧阳石 彭齐荣 罗鹏飞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利卡汀和利卡汀联合碘油及化疗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已确诊的PHC患者72例,采用肝动脉灌注介入术(TACE),其中单纯利卡汀介入治疗50例,利卡汀+碘油+吡柔比星+丝裂霉素介入治疗22例,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 目的探讨利卡汀和利卡汀联合碘油及化疗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已确诊的PHC患者72例,采用肝动脉灌注介入术(TACE),其中单纯利卡汀介入治疗50例,利卡汀+碘油+吡柔比星+丝裂霉素介入治疗22例,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AFP值、肿瘤大小、肝肾功能、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变化。结果单纯利卡汀组治疗1个月后,肿瘤瘤体明显缩小、AFP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肝肾功无明显变化。利卡汀+碘油+化疗药治疗1个月后肿瘤瘤体和AFP明显下降,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肝肾功无明显变化。结论两组介入治疗PHC,均能使瘤体缩小、AFP下降,以利卡汀+碘油+化疗药效果更好,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肝肾功无明显变化,表明利卡汀和(或)利卡汀联合碘油及化疗药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显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卡汀 原发性肝癌 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下载PDF
国产胸腺肽对人T淋巴细胞E受体和CD_2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宜俊 陈阳述 +2 位作者 尤玉琴 陈文吟 李灼亮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12期829-830,共2页
关键词 胸腺肽 T淋巴细胞E受体 CD2 抗原
下载PDF
HBsAg脉冲的树突状细胞对CIK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树人 张雁 +3 位作者 谢庆 李灼亮 余宙耀 孔祥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4-636,共3页
目的:探讨HBsAg脉冲的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增殖和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23例,用常规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HBsAg脉冲后培养为特异性的DC,用3H-TdR掺入法检测该细胞对CIK细胞增... 目的:探讨HBsAg脉冲的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增殖和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23例,用常规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HBsAg脉冲后培养为特异性的DC,用3H-TdR掺入法检测该细胞对CIK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特异性CIK细胞对HepG2215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果:HBsAg脉冲的DC对CIK细胞的增殖具有刺激作用。由HBsAg脉冲的DC所诱导的特异性CIK细胞对HepG2215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增强。结论:HBsAg脉冲的DC可增强CIK细胞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树突状细胞 杀伤细胞、细胞因子 HBSAG
下载PDF
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及免疫病理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吕丽春 张宜俊 +3 位作者 谢庆 刘树人 王复生 李灼亮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7-229,共3页
探讨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的变化,为胸腺肽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将8 例治疗前后肝穿组织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进行HE染色,HBsAg,HBcAg,Fas 抗原及HBVDNA检测。结果:3 例炎症活... 探讨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的变化,为胸腺肽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将8 例治疗前后肝穿组织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进行HE染色,HBsAg,HBcAg,Fas 抗原及HBVDNA检测。结果:3 例炎症活动度有较明显减轻,2 例炎症活动度部分减轻,组织学改变与临床HBeAg 阴转,HBVDNA阴转一致。提示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肽 乙型肝炎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下载PDF
HBsAg冲击致敏的自体DCs诱导的CIK细胞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树人 张雁 +3 位作者 谢庆 李灼亮 余宙耀 孔祥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97-899,共3页
目的:探讨HBsAg冲击致敏的自体DCs及其诱导的HBsAg特异性CIK细胞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作用.方法:研究对象分为HBsAg特异性CIK细胞治疗组(特异性CIK组,23例),拉米夫定组(LAM组,17例)和干扰素组(IFNα2b组,13例),所有病例均按标准诊... 目的:探讨HBsAg冲击致敏的自体DCs及其诱导的HBsAg特异性CIK细胞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作用.方法:研究对象分为HBsAg特异性CIK细胞治疗组(特异性CIK组,23例),拉米夫定组(LAM组,17例)和干扰素组(IFNα2b组,13例),所有病例均按标准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CHB),轻度.常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一步培养诱导成为HBsAg冲击致敏的DCs及HBsAg特异性CIK细胞,分别经皮下和静脉回输.另选LAM和IFNα2b常规治疗作为对照.观察HBV标记物、肝功能的变化和毒副作用,治疗结束后随访.结果:自体HBsAg冲击致敏的DCs及其诱导的HBsAg特异性CIK(细胞可促进CHB患者HBeAg和HBVDNA阴转,HBeAg/HBeAb的血清转换,肝功能的恢复,疗效高于拉米夫定治疗组(P<0.05),与干扰素治疗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BsAg冲击致敏的DCs及其诱导的HBsAg特异性CIK细胞对CHB有治疗作用,有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 慢性乙型肝炎 CIK细胞 冲击致敏 治疗作用 DCS 自体 HBeAg/HBeAb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HBV标记物 IFNα2b 临床应用前景 拉米夫定 特异性 DNA阴转 治疗组 研究对象 标准诊断 常规治疗 静脉回输 毒副作用 血清转换 干扰素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40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彭齐荣 肖必 +3 位作者 程涛 谭永才 李灼亮 余宙耀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755-757,共3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经皮微波消融(PMCT)治疗乙肝病毒DNA阳性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方法:乙肝病毒DNA阳性的原发性肝癌(PHC)患者40例为研究组,同时接受PMCT+拉米夫定,单纯PMCT治疗的40例同类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乙肝...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经皮微波消融(PMCT)治疗乙肝病毒DNA阳性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方法:乙肝病毒DNA阳性的原发性肝癌(PHC)患者40例为研究组,同时接受PMCT+拉米夫定,单纯PMCT治疗的40例同类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乙肝病毒DNA定量和ALT水平。结果:治疗1周及2周时,两组患者乙肝病毒DNA定量、ALT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时,研究组乙肝病毒DNA量和ALT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PMCT治疗乙肝病毒DNA阳性的HCC患者,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保护患者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经皮微波消融术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肺部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树人 罗显荣 +2 位作者 骆丽敏 余宙耀 李灼亮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肺部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53例肝移植受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死亡率和相对危险度,肺部感染发生的时间、相关因素、临床表现、致病菌种类和分布、细菌耐药性。结果53例肝移植受者,3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肺部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53例肝移植受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死亡率和相对危险度,肺部感染发生的时间、相关因素、临床表现、致病菌种类和分布、细菌耐药性。结果53例肝移植受者,33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62.3%,死亡6例,死亡率18.2%,肺部感染死亡相对危险度是非肺部感染的1倍。感染均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最常见于术后第1周。移植前后有多种因素与术后肺部感染有关或提示肺部感染。痰液、咽拭子和气道吸引液中致病菌最多,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G-菌大部分对氨基糖苷类、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碳青霉烯类敏感,G+菌仅对糖肽类敏感,均对喹诺酮类、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结论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率、死亡率高,时间早,临床表现不典型,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致病菌种类多,分布广,对常用抗生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肺部感染 相关因素 致病菌 耐药性
下载PDF
大剂量胸腺肽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与免疫调节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树人 李灼亮 +1 位作者 张宜俊 余宙耀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8-310,共3页
目的 :探讨胸腺肽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按诊断标准选择轻度慢性乙型肝炎77例 ,随机分为胸腺肽治疗组 (47例 )和对照组 (30例 ) ,观察胸腺肽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LT和乙肝标记物的作用 ,及其免疫指标的变化和相互关... 目的 :探讨胸腺肽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按诊断标准选择轻度慢性乙型肝炎77例 ,随机分为胸腺肽治疗组 (47例 )和对照组 (30例 ) ,观察胸腺肽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LT和乙肝标记物的作用 ,及其免疫指标的变化和相互关系。结果 :胸腺肽治疗组ALT复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促进HBeAg的阴转 ,抑制HBV的复制 (P <0 .0 5 ) ,提高细胞免疫应答能力 ,恢复机体的免疫平衡状态 (P <0 .0 5 )。结论 :胸腺肽能促进慢性乙型肝炎ALT的复常 ,抑制HBV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肽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调节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阳述 欧阳石 +4 位作者 程涛 刘树人 李灼亮 孔祥平 周赤龙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7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被分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33例和基础治疗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细胞...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7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被分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33例和基础治疗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细胞移植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无菌抽取自体骨髓65~95ml,分离纯化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扩增至3.0×106~5.0×106个,然后经肝动脉导管注入肝脏。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和24周观察疗效。结果在治疗后第4周,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分别为49.8±31.3U/L和64.4±39.7U/L(P<0.05),PTA为38.48%±7.2%和37.48%±6.9%(P>0.05),CHE为2025±127U/L和2012±321U/L(P>0.05);在治疗后第1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分别为41.8±17.9U/L和43.6±21.8U/L(P>0.05),TBIL为23.2±9.5μmol/L和27.5±13.2μmol/L(P<0.05),ALB为27.3±6.7g/L和26.8±6.8g/L,PTA为44.3%±9.4%和37.5%±6.9%(P<0.05),CHE为3018±243U/L和2098±431U/L(P<0.05);在治疗后第24周,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分别为32.2±12.1U/L和35.6±18.2U/L,TBIL为20.9±8.8μmol/L和24.9±10.7μmol/L(P<0.05),ALB为29.2±6.3g/L和28.9±7.5g/L,PTA为48.2%±6.7%和46.2%±7.8%,CHE为5012±213U/L和4089±278U/L(P<0.05);在治疗4周时,治疗组患者Child-Pugh计分和MELD评分分别为9.8±2.3和28.8±10.3,显著低于对照组(10.3±3.4和29.8±10.3,P<0.05);在治疗12周,治疗组患者Child-Pugh计分和MELD评分分别为8.8±3.5和25.6±10.0,显著低于对照组(9.0±4.5和27.5±13.2,P<0.05);在治疗24周,治疗组患者Child-Pugh计分和MELD评分分别为7.9±4.5和24.0±8.9,显著低于对照组(8.2±3.6和27.0±10.7,P<0.05)。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能更有效地改善肝功能,手术相对安全,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自体骨髓干细胞 移植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早期细菌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树人 罗显荣 +3 位作者 骆丽敏 曾国兵 余宙耀 李灼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998-3001,共4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3年3月~2006年12月53例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特征。结果53例肝移植受者36例发生感染,感染率67.9%,感染组死亡相对危险度是对照组2.14倍,感染最常见于肺部,时间为术后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3年3月~2006年12月53例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特征。结果53例肝移植受者36例发生感染,感染率67.9%,感染组死亡相对危险度是对照组2.14倍,感染最常见于肺部,时间为术后2~42d,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氏菌。送检795份标本,阳性386份,阳性率50.9%。最常见感染标本为痰液,占31.9%。两个或以上部位感染32例,占88.9%。革兰阴性菌大部分对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碳青霉烯类敏感,对喹诺酮类、三代、四代头孢菌素耐药;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耐药,仅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肝移植术后感染率和病死率高,感染最常见于肺部,致病菌为耐药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细菌感染 流行病学 特征
下载PDF
选择性肠道去污染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树人 罗显荣 +2 位作者 陈汉先 欧阳石 李灼亮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719-721,共3页
目的观察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肠黏膜通透性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及选择性肠道去污染对其通透性的影响。方法按诊断标准,将28例肝硬化SB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3例),在肝硬化腹水常规治疗和全身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的基... 目的观察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肠黏膜通透性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及选择性肠道去污染对其通透性的影响。方法按诊断标准,将28例肝硬化SB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3例),在肝硬化腹水常规治疗和全身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诺氟沙星口服选择性肠道去污染(SD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治疗前后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和内毒素(ET)的水平;HE常规染色观察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 常规治疗可降低DAO、D-Lac和ET水平(P<0.05),加用SDD可进一步减轻肠黏膜损伤,降低肠黏膜通透性,防止细菌移位。结论 SDD对肝硬化SBP肠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肠道去污染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肠黏膜通透性 肠黏膜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树人 施理 +2 位作者 张宜俊 李灼亮 王添章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 探讨HBsAg对机体的免疫刺激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BsAg对HBV转基因小鼠树突状细胞 (DC)免疫表型和ALT的影响 ,用3H TdR掺入法观察HBsAg对正常BALB/c小鼠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HBsAg可增强HBV转基因小鼠DC免... 目的 探讨HBsAg对机体的免疫刺激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BsAg对HBV转基因小鼠树突状细胞 (DC)免疫表型和ALT的影响 ,用3H TdR掺入法观察HBsAg对正常BALB/c小鼠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HBsAg可增强HBV转基因小鼠DC免疫表型的表达并伴有清除病毒所引起的肝损伤 (P <0 0 5 ) ,诱发正常BALB/c小鼠T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 (P <0 0 5 )。结论 HBsAg可增强DC的抗原提呈能力 ,诱导细胞免疫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T淋巴细胞 刺激作用 细胞增殖
下载PDF
混合生物人工肝细胞成分的初步研究-乳猪肝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树人 李灼亮 +2 位作者 彭齐荣 余宙耀 张宜俊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20-22,共3页
为探讨乳猪肝细胞分离、体外培养的条件及其生长方式。方法用两步灌注结合胶原酶消化法分离乳猪肝细胞,用激素条件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EDTA消化传代,测定细胞的活性,观察其生长方式,群体倍增时间及蛋白质和DNA的合成。结果... 为探讨乳猪肝细胞分离、体外培养的条件及其生长方式。方法用两步灌注结合胶原酶消化法分离乳猪肝细胞,用激素条件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EDTA消化传代,测定细胞的活性,观察其生长方式,群体倍增时间及蛋白质和DNA的合成。结果在胶原酶浓度为0.075%,细胞的收获和成活率较高,原代和传代的肝细胞生长良好,原代肝细胞倍增时间较短,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也较活跃,与传代细胞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乳猪肝细胞分离所需的胶原酶浓度较高,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分裂增殖,且能进行传代,同时能维持其基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猪肝细胞 分离 培养 增殖 生物人工肝
下载PDF
登革热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IL-10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涛 李灼亮 +2 位作者 伍伟玲 刘惠萍 谢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9期2240-2241,共2页
目的:观察登革热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白介素-10(IL-10)的变化,探讨其在登革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12例健康人和18例登革热患者于治疗前后采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并计算CD4+/CD8+比值,ELISA法... 目的:观察登革热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白介素-10(IL-10)的变化,探讨其在登革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12例健康人和18例登革热患者于治疗前后采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并计算CD4+/CD8+比值,ELISA法检测血清IL-10水平,同时作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正常健康人和治疗后相比,登革热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CD8+细胞百分比和血清IL-10显著增高(P<0.01),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患者以上指标均与健康人无明显差异。结论:CD4+、CD8+T细胞在登革热病毒感染后异常激活,CD4+/CD8+比值明显降低,IL-10分泌增高,可能在登革热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抗原CD4 抗原CD8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免疫调节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树人 李灼亮 +1 位作者 余宙耀 张宜俊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为探讨大剂量胸腺肽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的治疗作用与免疫调节的关系;方法:按诊断标准选择80例CHB患者,治疗组50例用大剂量胸腺肽160mg每日静滴一次,2个月后改为每周... 目的:为探讨大剂量胸腺肽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的治疗作用与免疫调节的关系;方法:按诊断标准选择80例CHB患者,治疗组50例用大剂量胸腺肽160mg每日静滴一次,2个月后改为每周二次,疗程三个月;对照组30例用护肝降酶药常规治疗3个月;结果:发现两种疗法,ALT的复常情况无明显不同(P>005),治疗组HBeAg和HBVDNA阴转率及HBVDNA下降率,免疫学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表明大剂量胸腺肽对CHB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肽 乙型肝炎 免疫调节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