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凄清苍凉的人生——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炎超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45-47,51,共4页
张爱玲的小说善于深入挖掘人物的深层人性,展现生存境遇下凄清苍凉的人生。张爱玲的小说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展示了男权社会下女性生存所受到的压迫,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也渗透了张爱玲对人生... 张爱玲的小说善于深入挖掘人物的深层人性,展现生存境遇下凄清苍凉的人生。张爱玲的小说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展示了男权社会下女性生存所受到的压迫,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也渗透了张爱玲对人生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女性形象 女性意识
下载PDF
语文美育的实施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炎超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2年第4期95-95,共1页
语文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极其重要的素材,它们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任务。为此,教师应该认真地抓好作品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结合语文课的特点,创设情景,孕育审美情感;感知体悟,开拓审美想象;自我发现,进行审美创造,... 语文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极其重要的素材,它们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任务。为此,教师应该认真地抓好作品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结合语文课的特点,创设情景,孕育审美情感;感知体悟,开拓审美想象;自我发现,进行审美创造,让学生在更广泛的审美实践受到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教育 审美想象 培养学生 审美情感 审美创造 语文课 教学活动 自我发现 口语教学 学生健康
下载PDF
多重话语纠结下的叙事分裂——从丁玲《在医院中》看延安文艺运动
3
作者 李炎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7-141,共5页
丁玲的《在医院中》体现出受五四传统影响的作家在延安文艺运动中的错位感和失语状态,表现了从城市进入延安的作家在当时的意识形态语境中多重话语纠结下的叙事分裂,透过《在医院中》的话语矛盾可以看到延安文艺运动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丁玲的《在医院中》体现出受五四传统影响的作家在延安文艺运动中的错位感和失语状态,表现了从城市进入延安的作家在当时的意识形态语境中多重话语纠结下的叙事分裂,透过《在医院中》的话语矛盾可以看到延安文艺运动的多重性和复杂性。通过解读《在医院中》的多重话语纠结,在方法论上进一步对延安文学进行具体、细致的个案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医院中》 多重话语 叙事分裂 延安文艺运动
下载PDF
立足课堂 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4
作者 李炎超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35-36,共2页
较长一段时期以来,语文课存在着重知识传授、分析讲解,轻思想教育、形象感染的现象,缺少实际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费时费力地教,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陷入“目中无人”的痼疾中,背离了学校教育的目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作... 较长一段时期以来,语文课存在着重知识传授、分析讲解,轻思想教育、形象感染的现象,缺少实际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费时费力地教,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陷入“目中无人”的痼疾中,背离了学校教育的目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作为教师,应当像导演,对所教语文课进行二度创造。这就要根据教学目的,把学生带入课文中,既要引导他们“意会”,见己所未见,又要引导他们“言传”,言人所难言,这才能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能力 教学目的 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 中等职业教育 语文教学
下载PDF
新乡土世界的美学建构——新世纪河南女作家乡土小说分析
5
作者 李炎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6-160,共5页
新世纪以来,一批河南籍女性作家开始崭露头角,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面对急剧转型的时代,传统乡土叙事经验已经无法涵盖已经发生巨变的乡土社会,河南籍女作家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新的乡土世界,她们的创作把日常生活经验转化成... 新世纪以来,一批河南籍女性作家开始崭露头角,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面对急剧转型的时代,传统乡土叙事经验已经无法涵盖已经发生巨变的乡土社会,河南籍女作家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新的乡土世界,她们的创作把日常生活经验转化成一种叙事伦理,从而以独特的乡土感知,细致的文字表述拓宽了传统乡土小说的表现领域,更新补充了乡土小说的叙事内涵,为河南乡土文学注入了新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女作家 乡土小说 美学新变
下载PDF
中原农民文化心理的透视——以河南当代著名作家乔典运作品为例
6
作者 李炎超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42-146,共5页
乔典运的小说一方面是对于农民心理痼疾的揭示,另一方面是对于健全人格的呼唤。作者有着深刻的忧患意识,他强烈地感受到农民文化心理中的那些负面因素对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对于社会的发展形成强大的阻碍,因此,他毫不留情地予以批判,其... 乔典运的小说一方面是对于农民心理痼疾的揭示,另一方面是对于健全人格的呼唤。作者有着深刻的忧患意识,他强烈地感受到农民文化心理中的那些负面因素对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对于社会的发展形成强大的阻碍,因此,他毫不留情地予以批判,其中也寄寓着对于社会深层变革即文化变革的期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农民 文化心理 透视
下载PDF
历史潮汐中的生存哲学——从张宇小说《活鬼》里的侯七说起
7
作者 李炎超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47-50,共4页
张宇小说《活鬼》成功塑造了侯七这样一个有些狡黠、有些智慧,又能顺时应变的特殊的人物形象,展示了民间生命形态的丰富性,体现出了民间生命力的顽固与韧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民间文化的新角度;同时,侯七可笑可叹的命运也寄寓了作者... 张宇小说《活鬼》成功塑造了侯七这样一个有些狡黠、有些智慧,又能顺时应变的特殊的人物形象,展示了民间生命形态的丰富性,体现出了民间生命力的顽固与韧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民间文化的新角度;同时,侯七可笑可叹的命运也寄寓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宇 小说 活鬼
下载PDF
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炎超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教育版)》 2004年第2期94-97,共4页
网络教学研究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我们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以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将信息技术合理有效地应用于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教育思想 网络教学 课堂教学
下载PDF
刘庆邦小说的审美倾向分析
9
作者 李炎超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32-35,共4页
朴素、简单而丰富、冷幽默是刘庆邦小说的审美追求。刘庆邦小说用朴素的方法进行民间日常生活叙事,简单的情节与丰厚的内涵统一起来,加之冷幽默的运用,在平凡的人间世象中发现颤抖的灵魂,重建了小说与现实的良性关系,得到了读者的认同... 朴素、简单而丰富、冷幽默是刘庆邦小说的审美追求。刘庆邦小说用朴素的方法进行民间日常生活叙事,简单的情节与丰厚的内涵统一起来,加之冷幽默的运用,在平凡的人间世象中发现颤抖的灵魂,重建了小说与现实的良性关系,得到了读者的认同与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庆邦小说 朴素 简单 丰富 冷幽默
下载PDF
创境激趣 优化应用写作课堂教学
10
作者 李炎超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67-168,共2页
职业院校应用写作教学要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进行创新,努力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审美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拨动... 职业院校应用写作教学要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进行创新,努力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审美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拨动学生求知上进的心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质疑 学习兴趣 审美教育
下载PDF
民间大地的守望
11
作者 李炎超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79-80,83,共3页
刘庆邦小说的民间日常生活叙事,一方面形成了对新意识形态下宏大叙事的瓦解和颠覆;另一方面他关注民间弱势人群,表现出知识分子的人道主义情怀。此外,他对于民间审美世界的关注,在今天政治话语、商业话语和知识分子话语盛行的世界中别... 刘庆邦小说的民间日常生活叙事,一方面形成了对新意识形态下宏大叙事的瓦解和颠覆;另一方面他关注民间弱势人群,表现出知识分子的人道主义情怀。此外,他对于民间审美世界的关注,在今天政治话语、商业话语和知识分子话语盛行的世界中别具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庆邦小说 话语空间 民间守望 现代性反思
下载PDF
乔典运和刘震云乡土小说的冷幽默
12
作者 李炎超 《安顺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0-22,共3页
河南作家乔典运和刘震云把幽默作为一种进行深刻反思的手段,通过故事情节、人物行为语言等的戏剧化处理,揭示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乔典运的作品多以寓言的形式,把深刻的思想包含在故事情节里,用冷静的语调表达一个富含讽刺的意义;刘震云... 河南作家乔典运和刘震云把幽默作为一种进行深刻反思的手段,通过故事情节、人物行为语言等的戏剧化处理,揭示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乔典运的作品多以寓言的形式,把深刻的思想包含在故事情节里,用冷静的语调表达一个富含讽刺的意义;刘震云的作品善于运用反讽、戏谑的语言,把严肃的事件戏谑化,以玩笑与戏拟的手段对历史重大事件进行重新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典运小说 刘震云小说 冷幽默
下载PDF
《成长》对现代家庭教育的积极思考
13
作者 李炎超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0-71,共2页
长篇小说《成长》从文学的角度关注独生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子女要建立起一种朋友关系,要与孩子共同成长,同时也把关注的视点放在青少年性教育这一敏感话题上,对当代家庭教育进行了积极思考和有益... 长篇小说《成长》从文学的角度关注独生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子女要建立起一种朋友关系,要与孩子共同成长,同时也把关注的视点放在青少年性教育这一敏感话题上,对当代家庭教育进行了积极思考和有益的尝试,于平淡语言中见精炼,对当代家庭教育有着警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家庭教育 成长 积极思考
下载PDF
论《拉奥孔》的诗学思想
14
作者 李炎超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70-72,共3页
《拉奥孔》确立了一种新的诗学思想 ,莱辛坚持认为诗在表现内容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上都优越于绘画。诗的精髓就在于表达一颗伟大心灵的观念 ,其中充满了行动、情节和伦理的力量。
关键词 <拉奥孔> 诗和画 诗学思想
下载PDF
普通话教学与审美原则
15
作者 李炎超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88-89,共2页
作为语文学科重要教学实践活动的普通话教学应该遵循审美规律来组织教学,以使其具备美的属性。普通话教学应遵循直感性原则、情感性原则、表意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再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同时,创造出美的普... 作为语文学科重要教学实践活动的普通话教学应该遵循审美规律来组织教学,以使其具备美的属性。普通话教学应遵循直感性原则、情感性原则、表意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再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同时,创造出美的普通话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教学 直感性 情感性 表意性 个性化
下载PDF
《活着》中福贵的悲剧人生
16
作者 李炎超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84-185,共2页
福贵的人生中充满了苦难和死亡,福贵面对人生苦难时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告诉人们:面对不完全的生命状态,要想"活着"就要有能承受生命中苦难的毅力,时时挣扎在苦难深渊中也不放弃。从福贵身上人们看到了生命本真力量的强大,看到... 福贵的人生中充满了苦难和死亡,福贵面对人生苦难时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告诉人们:面对不完全的生命状态,要想"活着"就要有能承受生命中苦难的毅力,时时挣扎在苦难深渊中也不放弃。从福贵身上人们看到了生命本真力量的强大,看到了人类最顽强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悲剧人生 思考
下载PDF
《边城》的审美人生
17
作者 李炎超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年第14期172-173,179,共3页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边城》,以他那"乡下人"独特的情怀,独特的审美观照,以翠翠和傩送爱情的演变为主线,向人们展示了一种重义而不重利的人生形式;而美好社会和人生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使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复杂的、以优美和...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边城》,以他那"乡下人"独特的情怀,独特的审美观照,以翠翠和傩送爱情的演变为主线,向人们展示了一种重义而不重利的人生形式;而美好社会和人生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使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复杂的、以优美和谐为主旋律,又夹杂着哀怨凄婉的惆怅情调,充分体现出作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审美人生 矛盾冲突
下载PDF
周大新乡土小说的神秘叙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炎超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3-137,共5页
一、周大新乡土小说神秘叙事的体现 (一)神话故事的呼应 长篇小说《走出盆地》里面主人公邹艾艾的人生历程与三则关于南阳三条河即白河、唐河、湍河的神话相缠绕,贯穿情节始终,相互补充、相互映照,形成了一层浓密的神秘气氛。三则... 一、周大新乡土小说神秘叙事的体现 (一)神话故事的呼应 长篇小说《走出盆地》里面主人公邹艾艾的人生历程与三则关于南阳三条河即白河、唐河、湍河的神话相缠绕,贯穿情节始终,相互补充、相互映照,形成了一层浓密的神秘气氛。三则神话写出了三个女子的不幸命运与决然抗争,与书中的主人公艾艾与命运抗争的故事相照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周大新 叙事 神话故事 《走出盆地》 人生历程 长篇小说 相互补充
原文传递
底层心灵世界的探寻
19
作者 李炎超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47-51,共5页
底层问题得到当代作家越来越多的关注,新生代女作家魏微的写作可谓独具特色,她擅长于把笔下的人物放置在真实的生活中,还原生活于本真状态,用平淡的笔调、柔和的激情,诉说心灵深处的秘密,描绘纷乱的图景。
关键词 心灵世界 底层 生活中 小说 乡村生活 新生代女作家 日常生活 写作 作者 精神世界
原文传递
现代村庄的观察与忧思
20
作者 李炎超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8-151,共4页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的《中国在梁庄》,是由河南青年学者梁鸿书写的反映我国目前农村现状的一部力作,这部书部分章节曾发表在《人民文学》非虚构栏目。作者以一个回乡探亲者的身份与视角,在家乡近五个月时间,通过走访、调查、...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的《中国在梁庄》,是由河南青年学者梁鸿书写的反映我国目前农村现状的一部力作,这部书部分章节曾发表在《人民文学》非虚构栏目。作者以一个回乡探亲者的身份与视角,在家乡近五个月时间,通过走访、调查、统计等,写了回到家乡河南西南部、南穰盆地中部一个叫梁庄的村子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作晶以《穰县县志》中关于穰县的记载作引,以人物原汁原味的叙述为主体,加以作者独特的观察与思考,呈现给人们一幅鲜活的现实村庄图景。同时,详细的材料、原味的对话、深度的思考,也向读者展示了非虚构作品本身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 江苏人民出版社 忧思 现代 《人民文学》 虚构作品 2010年 青年学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