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睾丸离断再植术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炳万 李大村 +1 位作者 王金昌 曹庆贤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2X期137-139,共3页
目的 探讨睾丸季断再植术方法。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技术吻合精索内动脉、精索内静脉、输精管静脉及输精管,再植双侧睾丸;阴囊皮肤坏死后,用阴囊根环形皮瓣覆盖中央区创面,同时用双侧大腿内侧皮瓣覆盖阴囊根部手术创面。结果 成... 目的 探讨睾丸季断再植术方法。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技术吻合精索内动脉、精索内静脉、输精管静脉及输精管,再植双侧睾丸;阴囊皮肤坏死后,用阴囊根环形皮瓣覆盖中央区创面,同时用双侧大腿内侧皮瓣覆盖阴囊根部手术创面。结果 成活一侧睾丸,而另一侧睾丸环死。3个月后复查,左侧睾丸大小及硬度正常,成形的阴囊形状逼真,第二性征无明显变化,出现阴茎勃起,血清睾丸酮达正常水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囊成形术 睾丸季断再植术 睾丸再植术
下载PDF
小指固有伸肌移位拇对掌功能重建术及其术后并发症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炳万 李锐 王华龙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524-526,共3页
目的:探讨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拇对掌功能重建术的优点、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采用以小指固有伸肌为力源,以尺骨下端尺侧缘为滑车,将移位腱分二束后,将其近侧束固定于拇掌指关节近侧拇长伸肌腱,而将另一束固定于拇掌指关节远... 目的:探讨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拇对掌功能重建术的优点、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采用以小指固有伸肌为力源,以尺骨下端尺侧缘为滑车,将移位腱分二束后,将其近侧束固定于拇掌指关节近侧拇长伸肌腱,而将另一束固定于拇掌指关节远侧拇长伸肌腱(津下法23例)或将远侧束固定部位改为近节指骨桡背侧骨内(我们的改良法58例)。其中后期18例针对术后小指伸直不全,采用切断环、小指指总伸肌腱间腱联合的方法。结果:72例术后随访平均29个月,无明显并发症、效果满意者66例,总满意率为916% 。其中,早期54例中发生小指伸直不全者3例、“鹅颈畸形”3例;后18例采用切断环、小指指总伸肌腱间腱联合的方法后,无一例发生小指伸直不全现象。结论:在拇对掌功能重建术中,将小指固有伸肌腱可作为首选力源,但术后可能发生小指伸直不全,切断环、小指指总伸肌腱间腱联合的方法是预防该并发症的有效手段。术后发生的“鹅颈畸形”可以用改进移位固定部位的方法予以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对掌功能 重建术 肌腱移位 并发症 术后
下载PDF
改良双套圈肌腱缝合法的临床应用特征:拉张力强度大并适于早期主动活动及预防粘连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炳万 郭建平 +2 位作者 崔树森 李锐 张开治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6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双套圈肌腱缝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990-12/2005-12在北华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手外科就诊且有随访观察的屈指深肌腱断裂伤患者102例,按采用的肌腱修复方法分为改良双套圈肌腱缝合法组75例和改良式Kessler组27例。... 目的:观察改良双套圈肌腱缝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990-12/2005-12在北华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手外科就诊且有随访观察的屈指深肌腱断裂伤患者102例,按采用的肌腱修复方法分为改良双套圈肌腱缝合法组75例和改良式Kessler组27例。改良双套圈肌腱缝合法共修复手指肌腱183条,改良式Kessler法共修复手指肌腱58条。术后用石膏托将腕关节和掌指关节固定于减张位约3周。麻醉失效后随即在医生的监督下行主动伸、屈运动,每天两三次,5~10回/次,指尖运动幅度为1~3cm。解除外固定后逐渐增大运动幅度。疗效判定按照美国手外科学会TAM标准分为优、良、可、差4个等级;并记录术后肌腱断裂发生率。结果:随访5个月~3年,平均14个月。改良双套圈肌腱缝合法疗效优于改良式Kessler法(P<0.05),改良双套圈肌腱缝合法组优、良、可、差分别为95,59,20,9条,优良率为89.6%;改良式Kessler法组优、良、可、差分别为24,19,11,5条,优良率为74.1%。改良双套圈肌腱缝合法组肌腱断裂发生低于改良式Kessler法组[分别为3条(1.6%),5条(9.4%),P<0.05]。结论:改良双套圈肌腱缝合法是修复屈指深肌腱断裂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缝合技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断指(肢)再植937例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炳万 刘云江 +7 位作者 赵世伟 吴绍君 李大村 王金昌 赵维彦 邱旭东 杨涛 崔建礼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X期230-232,共3页
目的 分析断指成活的原因。方法 运用显微外科方法。结果 断指(肢)再植937例1269指(肢),成活1058个,总成活率83.4%。结论 再植术后患手使用率和满意度较高,其实用功能比假肢强。
关键词 断指 断肢 再植 延迟再植 血管吻合
下载PDF
小指伸指肌腱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炳万 李锐 +2 位作者 崔建礼 孙玉福 郭忠岩 《解剖与临床》 2004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 :观察小指伸指肌腱的形态解剖学和功能解剖学特点 ,为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后小指伸指障碍的防治方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 2 0 6只手的小指固有伸肌腱、小指指总伸肌腱和第四掌骨背侧指总伸肌腱尺侧束的解剖学特征 ,测量伸向... 目的 :观察小指伸指肌腱的形态解剖学和功能解剖学特点 ,为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后小指伸指障碍的防治方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 2 0 6只手的小指固有伸肌腱、小指指总伸肌腱和第四掌骨背侧指总伸肌腱尺侧束的解剖学特征 ,测量伸向小指的指总伸肌腱的倾斜角 ,并分类记录拍照。结果 :①按形态学将伸向小指的指总伸肌腱分为四大类型 :独立型 8.3% (17/ 2 0 6 )、分叉型及其“r”亚型 5 1.0 % (10 5 / 2 0 6 )与“y”亚型 2 9.6 % (6 1/ 2 0 6 )、分离障碍型 4 .4 % (9/ 2 0 6 )和缺如型 6 .8% (14 / 2 0 6 )。②按生物力学特点也分为四大类型 :力线标准型 4 6 .1% (95 / 2 0 6 )、力线偏离度小型 4 0 .8% (84 / 2 0 6 )、力线偏离度大型 6 .3% (13/ 2 0 6 )和缺如型 6 .8% (14 / 2 0 6 )。③除缺如型外 ,第四掌骨背侧指总伸肌腱尺侧束的尺侧头均以腱束止于小指伸肌腱 [93.2 % (192 / 2 0 6 ) ]。结论 :①第四掌骨背侧指总伸肌腱尺侧束的桡侧头是腱结合 ,其尺侧头是伸向小指的指总伸肌腱的延续 ,与EDCs是同一解剖结构 ,其出现率为 88.8%。②分叉型、分离障碍型和缺如型是小指指总伸肌腱解剖变异的不同形式。③腱结合切断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指 伸指肌腱 临床解剖学 腱结合切断术 腱短缩术 腱重建术 伸指障碍 腱结合
下载PDF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症的临床分期及其治疗 被引量:8
6
作者 李炳万 李中檀 李锐 《解剖与临床》 2005年第3期173-174,180,共3页
目的:探讨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症的临床分期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将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症划分为急性缺血期(24h以内)、挛缩期(24h^6个月)和畸形固定期(6个月以上),挛缩期又分为挛缩进行期(24h^1个月)和挛缩恢复期(1~6个月)。急性缺血期5例均... 目的:探讨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症的临床分期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将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症划分为急性缺血期(24h以内)、挛缩期(24h^6个月)和畸形固定期(6个月以上),挛缩期又分为挛缩进行期(24h^1个月)和挛缩恢复期(1~6个月)。急性缺血期5例均采用筋膜切开减压术治疗;挛缩期采用神经血管松解术16例,坏死肌肉和神经切除神经移植、肌腱移位术1例;畸形固定期19例均采用屈肌起点下移术治疗,其中5例曾于挛缩期做过神经、血管松解术,1例在畸形期做过肌腱延长术。结果:经2个月~20a随访,急性缺血期5例疗效均优;挛缩进行期7例中,优3例、良2例、可1例、差1例;挛缩恢复期10例中,优3例、良3例、可3例、差1例;畸形固定期19例中,优9例、良5例、可4例、差1例。结论:急性缺血期筋膜切开减压术、挛缩期积极的神经松解术及畸形固定期前臂屈肌起点滑移术是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症不同临床分期的最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缺血 肌挛缩 临床分期
下载PDF
游离足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二例 被引量:9
7
作者 黄相道 后农生 +1 位作者 李炳万 赵世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06-1007,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足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经验。方法2005年2月-2005年10月,收治鼻背、面部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口咽、颊、磨牙后区鳞状细胞癌各1例。年龄分别为70岁、69岁,病程分别为4年、6个月,... 目的总结应用足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经验。方法2005年2月-2005年10月,收治鼻背、面部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口咽、颊、磨牙后区鳞状细胞癌各1例。年龄分别为70岁、69岁,病程分别为4年、6个月,肿瘤分期分别为T3N1M0和T3N0M0。术中将肿瘤扩大切除,制备9.5cm×7.5cm和8cm×6cm大小的带腓浅神经游离足背皮瓣,其血管、神经分别与颈部相应血管及颈部、面部神经吻合。足背部供区取对侧股外侧中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生长良好。颜面及口腔内外形及功能(包括感觉功能)恢复良好。足部供区愈合良好,无功能障碍。患者获2年随访,肿瘤无复发。结论游离足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获得较高成功率,既扩展了足背皮瓣的应用范围,又拓宽了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方式的选择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游离皮瓣 口腔颌面部肿瘤 软组织缺损 修复重建
下载PDF
改良式双套圈肌腱缝合法抗拉强度的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郭建平 李炳万 +1 位作者 崔树森 李锐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3期107-109,共3页
目的:通过测量改良式双套圈肌腱缝合法和改良式Kessler缝合法的抗拉强度,了解一种肌腱新缝合法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实验于2004-12-08/18在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分析测试所进行。采集新鲜成年男性尸体(家属自愿捐献)示、中指深屈肌腱标... 目的:通过测量改良式双套圈肌腱缝合法和改良式Kessler缝合法的抗拉强度,了解一种肌腱新缝合法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实验于2004-12-08/18在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分析测试所进行。采集新鲜成年男性尸体(家属自愿捐献)示、中指深屈肌腱标本22根,均切成两段,随机取一段切断以改良双套圈法缝合,另一段则切断以改良式Kessler法方法缝合,制成22对肌腱吻合模型。分为3组,在电子拉力实验仪上记录拉力曲线。①10mm/min速率组9对,以10mm/min速率进行慢拉实验。②500mm/min速率组8对,以500mm/min速率快拉。③1000mm/min速率组5对,以1000mm/min速率(频率约20~30次/min),300次20N峰值负荷,行疲劳试验。观察各组改良式Kessler和改良双套圈两种方法拉力曲线出现第一个拉力峰值(G);吻合口完全断裂前出现的最后一个拉力峰值(B)以及吻合口间隙值(D)。结果:22对肌腱吻合模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10mm/min速率组中改良双套圈法G值、D值明显小于改良式Kessler,B值明显大于改良式Kessler[G值:(6.244±7.065),(12.000±2.442)N,P=0.000;B值:(26.989±7.304),(14.044±3.524)N,P=0.000;D值:(0.496±0.133),(7.711±1.082)mm,P=0.000]。②500mm/min速率组中改良双套圈法G值、B值明显大于改良式Kessler,D值明显小于改良式Kessler[G值:(19.738±5.446),(9.150±1.523)N,P=0.000;B值:(19.875±5.888),(9.588±1.825),P=0.001;D值:(0.629±0.195),(5.429±0.846)mm,P=0.000]。③1000mm/min速率组改良双套圈法肌腱的断裂率为0;改良式Kessler肌腱的断裂率为100%(5/5,P=0.008)。结论:改良双套圈法抗拉强度明显大于改良式Kessler,可做为其术后早期主动活动以防止粘连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技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小指指总伸肌腱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孙玉福 李炳万 +2 位作者 姜文学 胡茂忠 温玉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判定和证实小指指总伸肌腱(EDCs)的存在及出现率,预期重新评价对EDCs及腱结合的命名。方法:选用58侧成人防腐手与16侧新鲜手(左右各半),解剖观察第四掌骨背侧指总伸肌腱尺侧束的类型,测量了其伸向小指的腱性结构的倾斜度、长度和宽... 目的:判定和证实小指指总伸肌腱(EDCs)的存在及出现率,预期重新评价对EDCs及腱结合的命名。方法:选用58侧成人防腐手与16侧新鲜手(左右各半),解剖观察第四掌骨背侧指总伸肌腱尺侧束的类型,测量了其伸向小指的腱性结构的倾斜度、长度和宽度;随机解剖了其中8侧前臂,观察EDCs的解剖学特点。结果:①按形态学特点将第四掌骨背侧指总伸肌腱尺侧束分为四大类型,即独立型12.2%(9/74)、分叉型包括“r”亚型48.6%(36/74)与”Y”亚型27.0%(20/74)、分离障碍型5.4%(4/74)和缺如型6.8%(5/74)。②按生物力学特点又将其分为四大类型,即:标准力线型44.6%(33/74)、小力线偏离型37.8%(28/74)、大力线偏离型10.8%(8/74)和缺如型6.8%(5/74)。③除缺如型外,第四掌骨背侧指总伸肌腱尺侧束的尺侧头均以腱束止于小指伸肌腱[93.2%(69/74)]。④小指的指总伸肌腱具有独立的肌腹和单独的神经支配[100%(8/8)]。结论:①第四掌骨背侧指总伸肌腱尺侧束的桡侧头是腱结合,其尺侧头是伸向小指的指总伸肌腱的延续;②EDCs与第四掌骨背侧指总伸肌腱尺侧束是同一解剖结构,其出现率为93.2%(69/74);③分叉型、分离障碍型和缺如型是小指指总伸肌腱解剖变异的不同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指固有伸肌腱 第四掌骨背侧指总伸肌腱尺侧束 小指指总伸肌腱 腱结合
下载PDF
低血容量对断指再植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丽荣 谭岩 +2 位作者 赵维彦 李炳万 董兆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85-987,共3页
目的探讨低血容量对断指再植的影响。方法利用兔耳动脉再植模拟断指再植血管模型,在失血后不同时间行再植术,观察低血容量对兔全身凝血系统及小动脉吻合口的影响。结果低血容量可以造成兔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随着伤后时间增加,呈递... 目的探讨低血容量对断指再植的影响。方法利用兔耳动脉再植模拟断指再植血管模型,在失血后不同时间行再植术,观察低血容量对兔全身凝血系统及小动脉吻合口的影响。结果低血容量可以造成兔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随着伤后时间增加,呈递增趋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不明显。低血容量组小动脉吻合口易形成血栓,且血栓较对照组大,数量多。结论低血容量对兔耳动脉再植有很大影响,临床上断指再植患者的术前和术中补液非常重要,提倡晶体液和胶体液同时输入,防止血液的高凝状态和小动脉的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容量 断指再植 凝血
下载PDF
前列腺素E1促进前臂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再生的电生理验证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世伟 崔建礼 +3 位作者 王金昌 李炳万 郭忠岩 邓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7-109,共3页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对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促进作用,并与维生素B1,B6的疗效相比较。方法:收集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手外科收治急诊前臂神经切割伤患者22例(30根神经:正中神经14根,尺神经16根),随机分为两组(n=11):①维生素B组:神经缝合术后...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对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促进作用,并与维生素B1,B6的疗效相比较。方法:收集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手外科收治急诊前臂神经切割伤患者22例(30根神经:正中神经14根,尺神经16根),随机分为两组(n=11):①维生素B组:神经缝合术后口服维生素B1,B6各10mg/次,1次/d,连续用药3个月。②前列腺素E1组:神经缝合术后前列腺素E1150μ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点,1次/d,连续用药1个月。术后3个月开始每个月做肌电图检测,测定神经运动电位、感觉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统计最后一次检测值,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平均随访7个月。2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至最后一次检测时维生素B组损伤神经中感觉电位恢复率28.6%,运动电位恢复率为85.7%;前列腺素E1组感觉电位恢复率为50%,运动电位恢复率为87.5%。②运动电位潜伏期:两组正中神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鸦尺神经前列腺素E1组较维生素B组短5ms(P<0.01)。③运动电位波幅:正中神经:前列腺素E1组较维生素B组波幅高5mV(P<0.05),尺神经:前列腺素E1组较维生素B组波幅高8mV(P<0.01)。④前列腺素E1组尺神经感觉神经电位的潜伏期较维生素B组短4ms(P<0.01)。⑤两组比较尺神经的感觉神经电位的波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素E1能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其效果优于维生素B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 前列腺素E类 维生素B 复合 周围神经 肌电描记术
下载PDF
手部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后鞘内置入法的回顾:413例随访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金昌 王天斌 李炳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4期8671-8674,共4页
背景:屈肌腱缝合后鞘内置入法与腱鞘修补法不同,它将肌腱缝合口和腱鞘损伤处错开,并置于健康的鞘管内。肌腱损伤处完全被健康的腱鞘包绕,其滑动床、滑液营养环境及生物屏障作用等均接近于正常的生理状态,有利于内源性愈合。目的:对Ⅱ... 背景:屈肌腱缝合后鞘内置入法与腱鞘修补法不同,它将肌腱缝合口和腱鞘损伤处错开,并置于健康的鞘管内。肌腱损伤处完全被健康的腱鞘包绕,其滑动床、滑液营养环境及生物屏障作用等均接近于正常的生理状态,有利于内源性愈合。目的:对Ⅱ区屈肌腱损伤患者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手部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后鞘内置入法的临床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回顾性分析,于1994/2006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手外科完成。对象:413例患者,男112例,女24例,年龄2-52岁,根据受伤时手指位置将屈肌腱损伤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屈曲型98例127指,伸直型38例77指。方法:伸直型屈肌腱修复:按功能要求作延长切口,充分显露掌侧腱鞘,经腱鞘伤口轻轻拉出指深屈肌腱近断端并用注射针头固定,用Tsuge法或改良Kessler法缝合肌腱,最后缝合腱鞘伤口。肌腱修复后,手指呈屈曲位,肌腱缝合部即自然退至近端完整的鞘管内。屈曲型屈肌腱修复:伤后伤指呈伸直位,指深屈肌腱远端已退至远段鞘管内。此时透过腱鞘可见肌腱远断端,即在离远断端约0.5cm以远处另外切开腱鞘。在近侧伤口用津下法先缝合肌腱近断端,并将其穿过鞘管引至远端切口处,用注射针头固定肌腱近端后,对肌腱近、远端行直接缝合,最后缝合远近两腱鞘的切口及伤口。肌腱修复后,手指呈屈曲位肌腱缝合口退至2个切口间完整的鞘管内。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治疗后疗效评定。结果:术后随访到136例204指,随访时间为1-8年,按测量关节总活动度的方法评定疗效,优级120指,良级52指,余为中差级,总优良率为84.31%。锐器切割伤150指,疗效优良145指,占96.67%,机械损伤54例,疗效优良18指,占33.33%。结论:本术式对锐器切割伤引起的急性屈肌腱损伤治疗效果很满意,但对腱鞘缺损过大、在肌腱吻合口滑动区内无法保留腱鞘者则不具备行本术式的条件,腱鞘及周围组织损伤严重者效果也不够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肌腱 鞘内置入 回顾分析
下载PDF
改良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5年21例随访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金昌 王天斌 李炳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3期10577-10580,共4页
改良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是治疗陈旧性正中神经损伤致拇对掌功能障碍的很多方法之一,为了解该治疗方法的远期效果是否优良,实验回顾性分析了2003-01/2007-12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手外科接受过利用改良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 改良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是治疗陈旧性正中神经损伤致拇对掌功能障碍的很多方法之一,为了解该治疗方法的远期效果是否优良,实验回顾性分析了2003-01/2007-12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手外科接受过利用改良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患者97例,进行随访21例。应用《手功能评定标准的改定》的标准进行术后拇对掌功能的功能评定,测量患手拇指的长度T、拇指对掌活动中向掌心移动(mo)与离掌心移动(Mo):即手掌及4指在冠状面处于伸直位,拇指向掌侧尽量外展并与示指处于同一个矢状面内,测量拇指掌侧指间横纹中点(简称E点)至中指掌指关节掌侧横纹中点(简称F点)之间的的连线距离(简称该距离为Mo)。拇指对掌功能重建后,测量患手拇指的长度及向掌心活动、离掌心活动拇指掌侧指间横纹中点至中指掌指关节掌侧横纹中点的距离,并分别计算它们间的比值。本组病例随访时间为1~14年,平均7.5年,可见利用改良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术是重建拇对掌功能的良好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对掌 小指固有伸肌腱 疗效回顾
下载PDF
手部人咬伤的治疗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维彦 李炳万 梁丽荣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7年第1期36-37,共2页
手部人咬伤的患者并不多见,致伤原因多为与人争斗时被人咬伤,损伤一般多在指端部。由于口腔内细菌较多,所以创口污染较重,如果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常易合并骨髓炎,不易治愈,严重者需截指。我们临床上近5年治疗6例人咬伤的... 手部人咬伤的患者并不多见,致伤原因多为与人争斗时被人咬伤,损伤一般多在指端部。由于口腔内细菌较多,所以创口污染较重,如果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常易合并骨髓炎,不易治愈,严重者需截指。我们临床上近5年治疗6例人咬伤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咬伤 治疗 手部 致伤原因 口腔内 骨髓炎 指端 损伤
下载PDF
部分甲板、甲床及甲皱襞切除术联合应用石炭酸治疗嵌甲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玉福 李彦敏 +2 位作者 姜文学 李炳万 胡茂忠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62-162,共1页
2000年2月-2008年6月,笔者采用部分甲板、甲床及甲皱襞切除术联合应用石炭酸治疗Ⅱ、Ⅲ期嵌甲患者65例,经随访疗效确切。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65例(70趾),男40例,女25例,年龄12-52岁。单趾60例,双趾5例,均为嵌甲处疼痛及屡发... 2000年2月-2008年6月,笔者采用部分甲板、甲床及甲皱襞切除术联合应用石炭酸治疗Ⅱ、Ⅲ期嵌甲患者65例,经随访疗效确切。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65例(70趾),男40例,女25例,年龄12-52岁。单趾60例,双趾5例,均为嵌甲处疼痛及屡发感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甲/外科学 甲床 石炭酸
下载PDF
小指伸肌腱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玉福 李炳万 姜文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5-446,共2页
关键词 解剖学研究 指伸肌腱 小指固有伸肌腱 应用解剖学 形态解剖学 指导意义 结构组成 EDQ 重建拇 并发症 手背侧 JT
下载PDF
踝部血管压迫神经致跟痛症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明巍 李炳万 贾世孔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13期2551-2552,共2页
目的:研究踝部血管压迫神经致神经嵌压型跟痛症的解剖学因素,为临床手术治疗神经嵌压型跟痛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10具,20侧下肢标本,男7例(14侧),女3例(6侧)进行解剖研究,分离胫神经、胫动静脉及其分支,观... 目的:研究踝部血管压迫神经致神经嵌压型跟痛症的解剖学因素,为临床手术治疗神经嵌压型跟痛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10具,20侧下肢标本,男7例(14侧),女3例(6侧)进行解剖研究,分离胫神经、胫动静脉及其分支,观察跨越跟神经、胫神经及其分支表面的血管,测量其数目、起源、与"0"点的距离。将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分析。结果:①跨越于胫神经主干表面的血管共发现32支,血管出现率为85%。②跨越于足底内侧神经表面的血管共发现79支,血管出现率为100%。③跨越于跟内侧神经表面的血管共发现19支,血管出现率为85%。仅发现1例血管同时跨越足底内、外侧神经表面,而其他标本足底外侧神经及跟外侧神经表面未见血管跨越。结论:踝部胫神经主干、足底内侧神经及跟内侧神经存在血管跨越于其表面,并且能够对神经形成嵌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嵌压 血管 胫神经 足底内侧神经 跟内侧神经
下载PDF
20例小儿缺血性肌挛缩的防治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俊文 李锐 +3 位作者 张为众 李立森 曹勇 李炳万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2528-2529,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临床分期、预防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将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划分为急性缺血期(24 h以内)、挛缩期(24 h^6个月)和畸形固定期(6个月以上)。急性缺血期采用筋膜切开减压术4例;挛缩期采用神经血管松解术17例,坏... 目的:探讨小儿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临床分期、预防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将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划分为急性缺血期(24 h以内)、挛缩期(24 h^6个月)和畸形固定期(6个月以上)。急性缺血期采用筋膜切开减压术4例;挛缩期采用神经血管松解术17例,坏死肌肉和神经切除神经移植、肌腱移位术1例;畸形固定期采用屈肌起点下移术20例,其中1例作过肌腱延长术。结果:2个月~20年随访,急性缺血期(8例):优8例;挛缩进行期(1个月以内,8例):神经、血管松解术8例中,优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7.5%,坏死肌肉、神经切除神经移植、肌腱移位术1例,效果差;挛缩恢复期(1~6个月,9例):神经松解术优3例,良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62.5%;畸形固定期(15例):屈肌起点滑移术15例中,优7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3.3%其中4例曾作过神经、血管松解术,1例作过肌腱延长术,术后畸形复发。结论:急性缺血期筋膜切开减压术、挛缩期积极的神经松解术及畸形固定期前臂屈肌起点滑移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缺血 肌挛缩
下载PDF
环化酶激活剂对大鼠背根节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世伟 杨涛 +1 位作者 李炳万 唐在明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2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环化酶激活剂对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大鼠坐骨神经夹毁模型术后 2 1天 ,取背根节用图像分析法观测腺苷、前列腺素E1和Zn2 +对背根节 (DRG)细胞数、核偏心率及核等圆径的影响 ,并与人胎盘神经生长因子... 目的 探讨环化酶激活剂对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大鼠坐骨神经夹毁模型术后 2 1天 ,取背根节用图像分析法观测腺苷、前列腺素E1和Zn2 +对背根节 (DRG)细胞数、核偏心率及核等圆径的影响 ,并与人胎盘神经生长因子 (hNGF)的作用相比较。结果 NGF及环化酶激活剂组与夹毁对照组相比都能增进DRG细胞的存活和减轻核偏移 ;NGF组及高Zn2 +饲料组在细胞存活数及核偏心率、核等圆径方面与假手术组无差别。结论 腺苷等环化酶激活剂对DRG神经元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其中Zn2 +的保护效应与NGF无差别 ,腺苷、前列腺素E1保护效应低于N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环化酶激活剂 背根神经元 核偏心率 核等圆径 周围神经损伤-感觉神经元细胞体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人胎盘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世伟 杨涛 +1 位作者 李炳万 唐在明 《中国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1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PGE1)、人胎盘种经生长因子(HNGF)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取大鼠 35只,作坐骨神经夹毁模型,术侧分别注射 PGE1、HNGF14日,用三导记录肌肉收缩张力,术后每日测术...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PGE1)、人胎盘种经生长因子(HNGF)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取大鼠 35只,作坐骨神经夹毁模型,术侧分别注射 PGE1、HNGF14日,用三导记录肌肉收缩张力,术后每日测术侧和正常侧足趾伸张距离的比值(ETS/NTS)及足印长度的均值(EPL/NPL),并分别与生理盐水组及无神经损伤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PGE1和HNGF能明显缩短足趾伸张距离和足印长度的恢复时间,明显增进肌肉收缩力、加快收缩峰值速度和减轻肌肉萎缩率,但PGE1的作用效果低于 HNGF结论 HNGF可能通过某些间接作用途径促进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PGE1能部分模拟 NGF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人胎盘神经生长因子 周围神经损伤 运动功能 运动神经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