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涂素兰 李焯文 陈梁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503-505,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中采用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和控制性降压以减少术中出血、尽可能减少异体输血及输血并发症 ,节约用血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 40例择期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二组 ,每组各 2 0例 ,试验组采用急性高容... 目的 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中采用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和控制性降压以减少术中出血、尽可能减少异体输血及输血并发症 ,节约用血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 40例择期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二组 ,每组各 2 0例 ,试验组采用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和控制性降压 ,对照组按常规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 ,观察、记录术中生命体征 ,出血量 ,术中、术后 2 4h内输血量和尿量等。结果 试验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5。未输血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 =6.465 ,P <0 .0 5 ;两组术后 2 4hHb、HCT、BUN、Cr检测指标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 ,P <0 .0 1。结论 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和控制性降压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 ,可明显减少手术中出血 ,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关节 髋假体 血液稀释
下载PDF
丁丙诺啡增效布比卡因臂丛麻醉及术后镇痛时效的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涂素兰 李焯文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第20期66-67,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丁丙诺啡联合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病人,观察丁丙诺啡对布比卡因臂丛麻醉的起效时间、镇痛效果的影响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探讨丁丙诺啡用于臂丛麻醉及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100例需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 目的通过观察丁丙诺啡联合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病人,观察丁丙诺啡对布比卡因臂丛麻醉的起效时间、镇痛效果的影响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探讨丁丙诺啡用于臂丛麻醉及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100例需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试验组,臂丛麻醉所用局麻药相同,试验组另加丁丙诺啡0.15mg。观察两组病人围麻醉期P、R、BP、ECG、SpO的变化和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麻醉效果及术2后镇痛效果。 结果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麻醉维持时间和术后第1次应用止痛药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1),麻醉效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8h、12h、24h时的疼痛评分,对照组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 结论应用丁丙诺啡可增效布比卡因臂丛麻醉及术后镇痛时效,且止痛完善,安全、有效、省时和低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丙诺啡 布比卡因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起效时间
下载PDF
丁卡因与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及氟哌利多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比较
3
作者 涂素兰 李焯文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3年第18期80-81,共2页
通过观察丁卡因复合芬太尼及氟哌利多用于硬膜外麻醉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探讨其用于硬膜外麻醉病人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 60例需实施硬膜外阻滞麻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试验组,试验组药物配方为:芬太尼0.5mg+氟哌利多... 通过观察丁卡因复合芬太尼及氟哌利多用于硬膜外麻醉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探讨其用于硬膜外麻醉病人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 60例需实施硬膜外阻滞麻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试验组,试验组药物配方为:芬太尼0.5mg+氟哌利多5mg+1%丁卡因12.5ml+生理盐水75.5ml,共100ml,负荷剂量为硬膜外麻醉用药5~10ml;对照组药物配方为:芬太尼0.5mg+氟哌利多5mg+0.75%布比卡因20ml+生理盐水70ml,共100ml,负荷剂量为0.25%布比卡因5~10ml。观察两组病人围麻醉期P、R、BP、ECG、SpO2的变化、术后镇痛效果和并发症。 结果 两组病人镇痛期间各时段VAS评分、Bromage评分、PCA消耗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镇痛期间血压、心率、呼吸平稳,镇痛期间均无明显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结论 0.125%丁卡因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其镇痛效果好,对运动神经阻滞轻微,且安全、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卡因 布比卡因 硬膜外术后镇痛
下载PDF
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62例分析
4
作者 李焯文 李钦柔 +1 位作者 潘启龙 韦金武 《右江医学》 1995年第3期106-107,共2页
本文报告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62例,以腓总神经损伤最多,占51.13%,其次是坐骨神经,占11.3%。致伤原因以手术牵拉为多,压迫伤次之,由于解剖不熟悉,误伤居第三。提示手术医师要熟悉手术区域神经分布和走行,采取避开神... 本文报告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62例,以腓总神经损伤最多,占51.13%,其次是坐骨神经,占11.3%。致伤原因以手术牵拉为多,压迫伤次之,由于解剖不熟悉,误伤居第三。提示手术医师要熟悉手术区域神经分布和走行,采取避开神经的原则,预防手术牵拉、压迫等造成的损伤。同时就神经损伤的预防措施与处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医源性损伤 防治
下载PDF
肱骨髁上骨折227例分析
5
作者 李焯文 潘启龙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84-185,共2页
对277例肱骨髁上骨折进行分析,认为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主要是及时准确的对位,恢复肘关节的屈曲功能,防止肘关节畸形和缺血性挛缩,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作者对肱骨髁上骨折常见的并发肘内翻畸形发生的原因与预防进... 对277例肱骨髁上骨折进行分析,认为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主要是及时准确的对位,恢复肘关节的屈曲功能,防止肘关节畸形和缺血性挛缩,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作者对肱骨髁上骨折常见的并发肘内翻畸形发生的原因与预防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治疗 缺血性挛缩 肘关节畸形
下载PDF
双赤道防脱位髋臼假体全髋关节置换的1年随访 被引量:2
6
作者 林作华 李焯文 +1 位作者 李灿辉 陈小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4921-4926,共6页
背景: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脱位症状,双赤道防脱位髋臼假体应运而生,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还需进行随访观察来验证。目的:观察应用双赤道防脱位髋臼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对30例患者运用双... 背景: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脱位症状,双赤道防脱位髋臼假体应运而生,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还需进行随访观察来验证。目的:观察应用双赤道防脱位髋臼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对30例患者运用双赤道防脱位髋臼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并对患者进行术后1年的临床随访观察,根据Harris评分、北京方案评分标准以及影像学评价方法了解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功能及松动情况。结果与结论:(1)30例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2)患者的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9.7±3.87)分增加到术后1年随访时的(93.6±3.82)分,平均北京方案评分也由术前的(10.5±2.46)分增加到术后1年时的(17.3±1.87)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假体置换前患者患髋均有中等程度以上的疼痛,术后28例患者髋关节轻度疼痛或无疼痛,2例患者中度疼痛;术后X射线检查显示髋关节稳定;(4)综上可知,应用双赤道防脱位髋臼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的短期随访效果令人满意,但中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双赤道髋臼假体 人工髋关节 全髋置换 生物固定 假体脱位 生物相容性材料 并发症 髋臼 北京方案评分 临床治疗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止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监测
7
作者 关朝亮 李焯文 麻春桃 《医学信息》 2011年第16期5335-5337,共3页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止凝血功能的变化,筛选出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特异性监测指标及其最佳检测时机,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的依据。方法纳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例30例,健康对照30例。手术病例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3天和7天采血测定血...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止凝血功能的变化,筛选出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特异性监测指标及其最佳检测时机,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的依据。方法纳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例30例,健康对照30例。手术病例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3天和7天采血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P-选择素(P-selection),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指标,结果用重复性测量方差分析和单变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术后7天康复顺利无明显血栓并发症。①PT,APTT手术前后7天内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TT术后3天与术前相比有所下降(P〈0.05),但仍在参考范围以内(16-18s)。②vWF、TAT和P-selection术后3天较术前明显升高(vWF,127.08±7.20%vs 121.38±5.55%,P〈0.01;P-selection 77.96±8.84ng/ml vs 73.88±5.16ng/ml,P〈0.01;TAT 16.84±6.30ng/mL vs 11.00±5.41ng/mL,P〈0.05)。tPA术后3天较术前下降明显(17.37±3.48g/mLvs 21.39±6.65g/mL,P〈0.05)。结论 PT、APTT、TT对于监测术后血栓前状态价值不大。术后3天vWF、P-selection和TAT处于最高水平,tPA处于最低水平,提示术后3天血栓前倾向严重,建议临床选择vWF、P-selection、tPA和TAT等特异性指标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进行临床抗凝干预,防止术后血栓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血栓前状态 止凝血功能 监测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