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之“乐”与人生“幸福” 被引量:6
1
作者 李煌明 李红专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3期103-105,共3页
传统之"乐"认为,"乐"是"安而不忧"、"善美愉悦"与"自然顺适"心理体验;也是"生生不息"、"云淡风轻"、"率性而为"人生状态;还是过程的、信仰的、指向... 传统之"乐"认为,"乐"是"安而不忧"、"善美愉悦"与"自然顺适"心理体验;也是"生生不息"、"云淡风轻"、"率性而为"人生状态;还是过程的、信仰的、指向未来的幸福,甚至"幸福"本身就是理想与信仰。在传统之"乐"这种理想与信仰包括两个方面:"天人合一"与"各得其所"。通过分析,传统之"乐"具有以下一些特征:包括四个方面即"静底"、"善底"、"天底"、"和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之“乐” 人生幸福
下载PDF
“孔颜之乐”辨说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煌明 李保才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9-161,共3页
"孔颜之乐"是儒者所独有之乐,也是圣贤所独有之乐。此"乐",由"仁"得,包括"仁义礼智信"与"七情"在内的精神体验。"乐"从总体上说是"浑然与物同体"、"视无... "孔颜之乐"是儒者所独有之乐,也是圣贤所独有之乐。此"乐",由"仁"得,包括"仁义礼智信"与"七情"在内的精神体验。"乐"从总体上说是"浑然与物同体"、"视无一物非己"的情怀,这是一个总纲;"敬谨"、"顺适"以至"七情"等则是总纲下的细则。总纲是贯穿于所有细则的精神核心,总纲与细则共同构建起"孔颜之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孔颜之乐
下载PDF
儒家传统价值观对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启示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煌明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9-91,共3页
"和"是儒家传统价值观体系的核心,而"生生"则是"和"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方向。"和而生"的价值观原则扩展到人与物,乃至天地万物,从而构成了儒家传统核心价值观体系。由于儒家传统"和而生... "和"是儒家传统价值观体系的核心,而"生生"则是"和"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方向。"和而生"的价值观原则扩展到人与物,乃至天地万物,从而构成了儒家传统核心价值观体系。由于儒家传统"和而生"的价值观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结构,所以通过具体内容与形式的改造,对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传统 核心价值观 和而生
下载PDF
“孔颜之乐”——宋明理学中的理想境界 被引量:8
4
作者 李煌明 《中州学刊》 CSSCI 2003年第6期151-155,160,共6页
按照对于“孔颜之乐”的不同理解 ,把宋明理学中的理想境界分成四种 :与天地万物同体的境界、与“理”合一的境界、“与事合一”的境界以及“性”“情”合一的境界。同时粗略地勾画出每一种境界发展的理论线索 ,从而达到对于宋明理学中... 按照对于“孔颜之乐”的不同理解 ,把宋明理学中的理想境界分成四种 :与天地万物同体的境界、与“理”合一的境界、“与事合一”的境界以及“性”“情”合一的境界。同时粗略地勾画出每一种境界发展的理论线索 ,从而达到对于宋明理学中的理想境界进行尝试性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颜之乐 宋明理学 理想境界
下载PDF
意象哲学与民族精神:少数民族哲学的本原论建构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煌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74,共10页
自20世纪80年代"少数民族哲学"提出以来,中国哲学内部就存在传统哲学与少数民族哲学二种哲学形态与哲学观念的分歧。若传统哲学是文字的、抽象的理论形态,属于"性相不同"的超越哲学观,那么少数民族哲学则是生活的... 自20世纪80年代"少数民族哲学"提出以来,中国哲学内部就存在传统哲学与少数民族哲学二种哲学形态与哲学观念的分歧。若传统哲学是文字的、抽象的理论形态,属于"性相不同"的超越哲学观,那么少数民族哲学则是生活的、文化的本然形态,属于"性相不二"的普遍哲学观。本文以"哲学即悟道"为立足点,通过中国哲学史言意本末、性相体用诸论的考察,认为整个中国古代哲学是以中道圆融为特质的"意象哲学"。在意象哲学中,本体的超越性与普遍性浑融一体、非一非异,所谓"性相圆融"、"体用一源"。在少数民族哲学中,意象哲学体现为:以核心观念为"体",民族文化为"用",民族精神则为兼体用之"道",此即所谓"一有无"而"兼体用"。依非一非异思维方式加以展开,由此便形成"核心观念——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这一"即三即一"的"意象言"结构,从而勾画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少数民族哲学本原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哲学 意象哲学 民族精神
下载PDF
宗密一心二门思维模式与濂溪宇宙本体论建构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煌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78,共9页
濂溪哲学是以儒家为立场三教融合的结果,然而三教融合理论的奠基人却是宗密。宗密学说以一心二门为思维模式,贯心性理气为一体,熔儒、释、道三家为一炉,建构出本始纵横的理论结构。濂溪以此为理论基础开创理学的宇宙本体论:援其融合心... 濂溪哲学是以儒家为立场三教融合的结果,然而三教融合理论的奠基人却是宗密。宗密学说以一心二门为思维模式,贯心性理气为一体,熔儒、释、道三家为一炉,建构出本始纵横的理论结构。濂溪以此为理论基础开创理学的宇宙本体论:援其融合心性有无的"空一寂一知"模式立儒家心性合一之诚体;依其融通性相体用、动静染净的"真如一藏识"上下二层构架建天人理性合一的二层心性说;采其一多相摄、会通性相的四德流行说构儒家气性合一的宇宙论。总之,濂溪以宗密"本乎一心"而"始于一气"的"本始"结构为统领,以纵生横含的体用架构为大纲,建构理学的"一心二门"宇宙本体论,即以"诚"为"一心"开"静无而动有"二门和"无极而太极"二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密 一心二门 濂溪 宇宙本体论
下载PDF
文化意象、民族精神与少数民族哲学——以高山族哲学思想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煌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72,共10页
当前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研究应该如何突破,这既是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学科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问题,但时至今日依然没有论著对之系统阐述。同时,有关高山族的哲学思想亦是一个全新的问题,此前亦没有系统之研究。本文以高山族的哲学... 当前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研究应该如何突破,这既是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学科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问题,但时至今日依然没有论著对之系统阐述。同时,有关高山族的哲学思想亦是一个全新的问题,此前亦没有系统之研究。本文以高山族的哲学思想为例,试图对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研究提出一个新的方法,即以文化意象为核心对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进行探索,从而透过其文化现象揭示其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意象 民族精神 高山族 哲学思想
下载PDF
中庸之道与意象哲学:中国哲学的重构与诠释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煌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76,共9页
现有的"中国哲学"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其中最深层、最根本的却是哲学观问题。哲学观念与研究方法,既有不同的一面,更有不离与不二的一面。因为哲学史的理解与叙述总是依据叙述者的哲学观而展开,哲学观的不同决定了其诠释与... 现有的"中国哲学"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其中最深层、最根本的却是哲学观问题。哲学观念与研究方法,既有不同的一面,更有不离与不二的一面。因为哲学史的理解与叙述总是依据叙述者的哲学观而展开,哲学观的不同决定了其诠释与建构的差异,由此便有了标准与原则问题。笔者以为中国哲学史的建构与诠释必须遵从和体现中国哲学的民族性,并将民族性与现代学科性结合起来。哲学即悟道是中国哲学固有之哲学观,而价值的中道性、思维的圆融性、结构的整体性都统摄于形态的意象性之中,这便是本文所谓"意象哲学",也是中国哲学之特质,亦是中国哲学的民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意象哲学 中庸之道 民族精神
下载PDF
论“民族精神”概念内涵的规定性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煌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32,共4页
对于"民族精神"这一概念的内涵,学界争议颇多,似乎莫衷一是。但是通过仔细分析,这些观点之间的分歧只是表面的,它们之间不仅不冲突,而且正好构成了"民族精神"这一概念在内涵上的七个规定性,即历史性、核心性、时代... 对于"民族精神"这一概念的内涵,学界争议颇多,似乎莫衷一是。但是通过仔细分析,这些观点之间的分歧只是表面的,它们之间不仅不冲突,而且正好构成了"民族精神"这一概念在内涵上的七个规定性,即历史性、核心性、时代性、开放性、特质性、共同性和广泛性。这七个规定性是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共同构成了"民族精神"这一概念的内涵。也就是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共同价值核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生命力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 概念内涵 规定性
下载PDF
论儒家传统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结构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煌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83-88,共6页
目前学界在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于儒家传统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及其结构方面的专题研究则尚未见到。然而,儒家传统核心价值观却是核心价值观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目前学界在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于儒家传统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及其结构方面的专题研究则尚未见到。然而,儒家传统核心价值观却是核心价值观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关键。对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构也有着重要启示。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和"是儒家传统价值观体系的核心,而"生"是这一核心的发展方向。"亲亲"、"仁民"与"爱物"则是该体系的层次。而"天人合一"则是其整体的框架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传统 核心价值观体系 结构 和而生
下载PDF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论语》中的两种“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煌明 王耕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论语》 仁者 “乐” 乐山
下载PDF
论董仲舒“调均”政治哲学思想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煌明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0,共3页
对董仲舒政治哲学的研究,学界中不少研究者往往对其政治哲学真正的目的把握不够准确。董仲舒政治哲学思想的核心精髓往往淹没在对他"天人感应"、"谶讳"迷信及纲常伦理思想的批评声中。董仲舒政治哲学最大的特点及... 对董仲舒政治哲学的研究,学界中不少研究者往往对其政治哲学真正的目的把握不够准确。董仲舒政治哲学思想的核心精髓往往淹没在对他"天人感应"、"谶讳"迷信及纲常伦理思想的批评声中。董仲舒政治哲学最大的特点及其核心精髓就是"调均"。从理论来源上看,其政治哲学是对先秦诸子百家学说的"调均";从官制的结构上看,是通过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进行制衡;从整体政治制度的功用上看,是对上下尊卑的等级进行"调均";从整体政治制度的框架上看,是对天道与人道进行"调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政治哲学思想 调均 五行生克
下载PDF
核心价值观的体用结构与思维方式——基于中国哲学本体论的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煌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17,共6页
以中国传统哲学观之,核心价值观问题是哲学的本体论问题,是所有问题中的根本问题。以内容观之,核心价值观既是天地之大德,也是个人之小德,然莫非"生生之德";以结构观之,核心价值观表现为天地、社会与个体三个层次,此三者上下... 以中国传统哲学观之,核心价值观问题是哲学的本体论问题,是所有问题中的根本问题。以内容观之,核心价值观既是天地之大德,也是个人之小德,然莫非"生生之德";以结构观之,核心价值观表现为天地、社会与个体三个层次,此三者上下贯通,相即相入,相贯相通,相辅相成,所谓"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以思维方式而言,核心价值观体现为中道圆融的思维方式,上者下之,小者大之,非一非异,互收互摄。从中国哲学之特质出发,社会层面之制度建设是沟通天地大德之理想与个体小德之现实的中间环节。自形上而形下观之,制度是贯彻核心价值观的保障;自形下而形上观之,制度是社会与个体价值观的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中国哲学 本体论 体用结构 思维方式
下载PDF
同天之乐与忧患经世——论张载的理想境界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煌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5-109,共5页
张载的理想境界既是同天之乐的境界又是忧患经世的境界,是内在成德之乐与外在济世之忧合一的境界。张载认为学礼、循礼不仅可以明理、正心,达到同天之乐,也可以使不仁者仁,亦有济世之功。张载的理想境界不仅对中国儒家人生哲学思想... 张载的理想境界既是同天之乐的境界又是忧患经世的境界,是内在成德之乐与外在济世之忧合一的境界。张载认为学礼、循礼不仅可以明理、正心,达到同天之乐,也可以使不仁者仁,亦有济世之功。张载的理想境界不仅对中国儒家人生哲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对当代个人精神健康、家庭幸福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同天之乐 忧患经世 理想境界
下载PDF
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中国哲学的人格诠释法——以李贽哲学与人生的诠释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煌明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29-36,共8页
"成人""成德"的人格问题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内容,与此相应,中国哲学的诠释方法亦应围绕"人格"这一核心展开,此即"人格诠释法"。此诠释方法,以传统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为内核,从理想人格与现实人... "成人""成德"的人格问题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内容,与此相应,中国哲学的诠释方法亦应围绕"人格"这一核心展开,此即"人格诠释法"。此诠释方法,以传统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为内核,从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即超越的生命与现实的生活二个层面展开,从而彰显中国哲学之特质、民族之精神与文明之面貌。以李贽哲学观之,"童心说"体现的是其真实日新的人格,"空(真)-寂(实)-知(新)"三者圆融是其内在思维模式;而"豪杰论"体现的是狂狷有为人格,"有两有对""各异其性"是其内在思维模式。与其理想人格相应,现实生活中的李贽是一个标新立异而既方又直,"身游物外"而"心切救民"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人格诠释 思维模式 价值观念 中国哲学
下载PDF
朱熹对“孔颜之乐”的诠释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煌明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14-21,共8页
朱熹认为“孔颜之乐”包括三个方面和三个层次 :“鸢飞鱼跃”境界、“无一夫不得其所”境界和“万物各得其所”境界。对于如何求得“孔颜之乐” ,朱熹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套全面而系统的“无意必固我”、“内外交相养”... 朱熹认为“孔颜之乐”包括三个方面和三个层次 :“鸢飞鱼跃”境界、“无一夫不得其所”境界和“万物各得其所”境界。对于如何求得“孔颜之乐” ,朱熹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套全面而系统的“无意必固我”、“内外交相养”的持敬方法和“以己及人”“推己及人”之忠恕方法 ,以及推而至于至极的“致中和”方法。朱熹的诠释不仅推进了儒家人生哲学的发展 ,而且对于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孔颜之乐 境界 方法 贡献 意义
下载PDF
践行义理,不忧即乐——论明代理学中的苦乐观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煌明 赵四学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13-15,19,共4页
“孔颜之乐”是宋明理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集中体现了宋明理学家们的苦乐观。明代理学虽然是对宋代程朱理学的继承,但是在对“乐”的看法上又有所差异。与宋代程朱苦乐观相同,明代理学家们如曹端、薛瑄和胡居仁等也用... “孔颜之乐”是宋明理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集中体现了宋明理学家们的苦乐观。明代理学虽然是对宋代程朱理学的继承,但是在对“乐”的看法上又有所差异。与宋代程朱苦乐观相同,明代理学家们如曹端、薛瑄和胡居仁等也用“天理”来诠释“乐,”也认为“乐”是心中“纯粹天理”境界,但是由于他们比较注重人生实践,对于宋代理学家们要求“格”那无穷无尽的“天理”感到既不切实,又有脱离人生的感觉,于是明代的理学家们大都把“理”诠释为“当然”之则。故而他们心中之“乐”主要是与所当然之“理”合而为一境界中所体会到的无忧与心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理学 苦乐观 践行 忧敬
下载PDF
事理相丽 为实至仁——论王夫之的苦乐观
18
作者 李煌明 李红专 《船山学刊》 2005年第3期10-12,共3页
王夫之是宋明理学的总结者,也是集大成者,他对“孔颜之乐”也进行过比较详细的论述。本文正是通过阐述王夫之“乐”的思想,特别是他在《读四书大全说》一本中有关“孔颜之乐”的思想,进而归结出他的苦乐观。
关键词 王夫之 苦乐观 宋明理学 哲学 “与事相丽” “与理合一” “格物致知” “仁”
下载PDF
朱熹哲学研究的批判与反思:“心统性情”的意象诠释
19
作者 李煌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73,共11页
"心统性情"是朱熹心性论的枢要与纲领,然而当如何诠释却是难题,当前学界至少有三种互不相容的意见。从意象诠释出发,理解"心统性情"的前提便是"即心即道"天人合一。依本源结构而推之,朱熹诸多说法,只是... "心统性情"是朱熹心性论的枢要与纲领,然而当如何诠释却是难题,当前学界至少有三种互不相容的意见。从意象诠释出发,理解"心统性情"的前提便是"即心即道"天人合一。依本源结构而推之,朱熹诸多说法,只是所指轻重不同,各有地头说。意象诠释的宗旨与核心就在"大道即诠释",诠释之言就是大道之意的彰显,以"意-象-言"这一本源结构之象为桥梁和中介。最后,以此为立场,主要从3个方面反思和批判当前朱熹哲学的研究:一是诠释的全摄性和超越性,二是诠释的简约性和原则性,三是诠释的整体性和一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哲学 心统性情 意象诠释 方法反思
下载PDF
略论周敦颐“孔颜之乐”的本质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四学 李煌明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59,共3页
周敦颐所作《通书》的意图是阐明"孔颜乐处"的思想境界。他认为先要在道德修养与人间富贵之间作出一个孰大孰小的人生价值的判断与选择,只有真正体会到仁义礼智信等真正的"至富至贵"之"大"者,才能"... 周敦颐所作《通书》的意图是阐明"孔颜乐处"的思想境界。他认为先要在道德修养与人间富贵之间作出一个孰大孰小的人生价值的判断与选择,只有真正体会到仁义礼智信等真正的"至富至贵"之"大"者,才能"心泰"、"身安",才能达到"孔颜乐处"境界,孔颜乐处的境界与达到此境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通书 孔颜乐处 解读与诠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