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机制及自噬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燕则 郭永清 +1 位作者 卫建峰 郑李娜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2期29-32,共4页
自噬是真核生物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一种物质分解代谢途径,主要用于分解和回收利用细胞内受损的细胞器、错误折叠的长效大分子。但自噬的过度激活,对于机体来说却是一种损伤机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损伤机制除与机体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有关... 自噬是真核生物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一种物质分解代谢途径,主要用于分解和回收利用细胞内受损的细胞器、错误折叠的长效大分子。但自噬的过度激活,对于机体来说却是一种损伤机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损伤机制除与机体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有关外,自噬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自噬逐渐变成预防和治疗人类多种重大疾病的靶点,其机制研究也变成研究焦点。本文旨在概括自噬的相关概念,研究自噬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介绍自噬发生的相关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噬 信号通路 MTOR
下载PDF
大鼠脊髓源性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体外机械拉伸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2
作者 马祥 祁月红 +4 位作者 卫建峰 李燕则 毕竞 吕磊 郭永清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36期4-7,共4页
目的采用FX-4000TTM柔性基底加载系统建立体外大鼠脊髓源性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机械拉伸损伤模型,为进一步探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脊髓损伤及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模型基础。方法采用振摇法体外纯化培养大鼠脊髓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并... 目的采用FX-4000TTM柔性基底加载系统建立体外大鼠脊髓源性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机械拉伸损伤模型,为进一步探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脊髓损伤及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模型基础。方法采用振摇法体外纯化培养大鼠脊髓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并进行免疫荧光细胞鉴定。将纯化培养3 d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拉伸强度5%)、C组(拉伸强度10%)、D组(拉伸强度15%)。采用FX-4000TTM柔性基底加载系统机械拉伸少突胶质前体细胞2 h后,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对损伤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体外成功培育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且纯度>90%。B组拉伸强度对细胞形态及存活没有明显影响,基本不构成损伤。C组和D组细胞存活率较A组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也明显升高(P<0.05),并出现明显病理性形态改变;但D组有明显的细胞脱落现象且细胞存活率降到<50%,不利于后续实验进行。结论采用FX-4000TTM柔性基底加载系统以10%为拉伸强度可建立有效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机械拉伸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细胞培养 体外模型 机械拉伸 脊髓损伤
下载PDF
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自噬的影响
3
作者 李燕则 郭永清 +2 位作者 卫建峰 郑李娜 祁月红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21-1524,共4页
目的评价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自噬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体重280~3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5):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醚后处理组(SP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 目的评价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自噬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体重280~3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5):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醚后处理组(SP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P组再灌注即刻吸入2.4%七氟醚30min。于再灌注2h时随机取5只大鼠处死取大脑皮质,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1的表达;取大鼠脑皮质制作标本,于电镜下观察自噬小体形态与数目;再灌注24h时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再灌注72h时断头取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SP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升高,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增加,脑皮质LC3Ⅱ/LC3Ⅰ比值升高,Beclin-1表达上调,自噬小体数增加(P<0.05);与I/R组比较,SP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减少,脑皮质LC3Ⅱ/LC3Ⅰ比值降低,Beclin-1表达下调,自噬小体数减少(P<0.05)。结论七氟醚后处理可通过抑制自噬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吸入 再灌注损伤 自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