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麦-豆轮作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43
1
作者 蔡立群 齐鹏 +1 位作者 张仁陟 李爱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设置在甘肃省定西市李家堡镇的不同保护性耕作试验,对春小麦、豌豆两种轮作次序下的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计算了各处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经过5年的轮作后,与传统耕作相比,两种轮作次序... 通过设置在甘肃省定西市李家堡镇的不同保护性耕作试验,对春小麦、豌豆两种轮作次序下的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计算了各处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经过5年的轮作后,与传统耕作相比,两种轮作次序下免耕秸秆覆盖和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而免耕不覆盖处理除在0~5cm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库管理指数外,其他各层次均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库管理指数。说明仅依靠免耕而不结合秸秆覆盖或还田对于土壤有机碳库的管理来讲是不可持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保护性耕作 土壤有机碳库 总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碳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49
2
作者 宋明伟 李爱宗 +1 位作者 蔡立群 张仁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22-626,共5页
通过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农业区进行6a的田间定位试验,探讨了传统耕作(T)、免耕(NT)、免耕+秸秆覆盖(NTS)以及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等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0cm土层中,NTS、TS、NT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T处理... 通过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农业区进行6a的田间定位试验,探讨了传统耕作(T)、免耕(NT)、免耕+秸秆覆盖(NTS)以及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等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0cm土层中,NTS、TS、NT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T处理提高了5.09%、2.64%和4.08%;与T处理相比,NTS、TS、NT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增加了69.67%、47.72%和33.22%。NTS、TS、NT处理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不同处理(NTS、TS、NT、T)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在土壤剖面分布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产量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47
3
作者 王晶 张仁陟 李爱宗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2,共5页
基于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的典型代表—定西市安定区连续进行6 a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并对各处理的碳库活度(A)、碳库活度指数(AI)、碳库指数(CPI)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MPI)进行了计... 基于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的典型代表—定西市安定区连续进行6 a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并对各处理的碳库活度(A)、碳库活度指数(AI)、碳库指数(CPI)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MPI)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不覆盖(T)相比,免耕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TS)和免耕不覆盖(NT)有利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活性有机碳含量的提高,并且有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NT、NTS和TS有助于提高0~5 cm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百分率,尤以NTS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说明NTS处理的土壤碳素活性大、易转化;对碳库各项管理指数来说,总体上秸秆覆盖或还田的贡献大于耕作措施,说明对土壤进行秸秆覆盖或还田有利于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总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冶力关森林公园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何玉梅 张仁陟 +5 位作者 蔡立群 解开治 高秀君 江晶 宋明伟 李爱宗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3-67,共5页
对冶力关森林公园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了研究,试图阐明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冶力关森林公园天然林和人工林群落的生态学过程,制订退化林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对冶力关森林公园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了研究,试图阐明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冶力关森林公园天然林和人工林群落的生态学过程,制订退化林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冶力关森林公园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中各类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很大,天然林土壤:细菌(2.535×109)>放线菌(1.701×105)>真菌(1.507×106);人工林土壤:细菌(2.260×109)>放线菌(1.433×105)>真菌(4.018×106).土壤微生物特殊生理类群数量在人工林和天然林中的分布组合有相同趋势,即:好气性固氮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氨化细菌>硝酸菌>亚硝酸菌.其中,在所研究的林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在土壤剖面上具有相似的垂直分布特征.各类微生物的数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呈现的规律为A层>B层>C层>D层>E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林型 土壤类型 微生物区系
下载PDF
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积极推进中药材产业化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爱宗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74,共4页
定西依托中药材的种植优势,把中药材作为当地重要支柱产业进行大规模地开发生产。通过调查研究,该文阐述了定西中药材种植概况、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如何积极推进中药材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药材 产业化 定西市
下载PDF
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加快“中国药都”建设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爱宗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73,共8页
中药材是定西的重要优势资源之一。甘肃省定西市已将中药材作为当地一大支柱产业大规模地进行开发生产,并提出打造"中国药都"的目标。该文论述了定西建设"中国药都"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定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劣势,... 中药材是定西的重要优势资源之一。甘肃省定西市已将中药材作为当地一大支柱产业大规模地进行开发生产,并提出打造"中国药都"的目标。该文论述了定西建设"中国药都"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定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劣势,提出了定西如何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加快"中国药都"建设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产业 中国药都 对策建议 定西
下载PDF
易地扶贫搬迁与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爱宗 《河西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12-115,共4页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消除贫困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边远山区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和助推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详尽阐述了易地扶贫搬迁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意义,全面总结了2004年以来定西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与助推统筹城乡发...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消除贫困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边远山区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和助推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详尽阐述了易地扶贫搬迁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意义,全面总结了2004年以来定西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与助推统筹城乡发展的成效,认真分析了全市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与助推统筹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定西市如何更好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和更有效地助推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统筹城乡发展 对策建议 甘肃定西
下载PDF
易地扶贫搬迁助推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爱宗 《农业科学研究》 2016年第2期86-89,共4页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消除贫困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边远山区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和助推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详尽阐述了易地扶贫搬迁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意义,全面总结了2004年以来定西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消除贫困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边远山区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和助推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详尽阐述了易地扶贫搬迁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意义,全面总结了2004年以来定西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与助推统筹城乡发展的成效,认真分析了全市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与助推统筹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定西市如何更好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和更有效地助推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统筹城乡发展 对策建议 定西
下载PDF
定西市马铃薯主粮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爱宗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9期46-47,共2页
2015年我国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是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的重要举措,是改善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创新途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补充,是贫困地区农民实现增收的重要来源。该文介绍了定西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存在问题... 2015年我国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是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的重要举措,是改善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创新途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补充,是贫困地区农民实现增收的重要来源。该文介绍了定西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主粮化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下载PDF
金融危机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傅伯仁 王璠 李爱宗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0-654,共5页
本文在肯定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巨大贡献的基础上,从农民工的地位、生存特征、文化素质、转移成本与风险,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技能素质、制度环境、公共服务、农村城镇化,提出实现农村劳动力... 本文在肯定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巨大贡献的基础上,从农民工的地位、生存特征、文化素质、转移成本与风险,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技能素质、制度环境、公共服务、农村城镇化,提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平稳、有序转移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农村劳动力 转移 农民工 公共服务
下载PDF
甘肃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5
11
作者 傅伯仁 李爱宗 +1 位作者 张亮 王波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9-63,共5页
甘肃中部地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了从未有过的"五化"(整体人口低能化、劳动者队伍的老龄化、村庄凋敝化、公共管理弱化、男性鳏夫化)现象。通过对该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创新农地... 甘肃中部地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了从未有过的"五化"(整体人口低能化、劳动者队伍的老龄化、村庄凋敝化、公共管理弱化、男性鳏夫化)现象。通过对该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创新农地产权制度,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着力推进农村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序、较快推进农村城镇化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中部 劳动力转移 农地产权制度 公共就业服务
下载PDF
促进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对五大制度的审视 被引量:4
12
作者 傅伯仁 李爱宗 +1 位作者 张亮 王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1-5,共5页
由于城市取向的制度惯性作用,致使农村劳动力难以成功转移,从而影响了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伟大工程。通过对五大制度的审视,剖析了存在于其中的阻碍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诸多问题:就业制度中的地方劳资政策歧视、就业机会歧视问题;住房制... 由于城市取向的制度惯性作用,致使农村劳动力难以成功转移,从而影响了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伟大工程。通过对五大制度的审视,剖析了存在于其中的阻碍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诸多问题:就业制度中的地方劳资政策歧视、就业机会歧视问题;住房制度中的农民工无权享受城镇住房补贴、无权购买经济适用房问题;土地制度中的导致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流转性差、所有权主体异化问题;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导致农民工观望、雇主推却、地方政府消极问题,户籍制度中的社会歧视和社会隔离问题等。然后,分别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制度改革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农民工 成功转移 制度 审视
下载PDF
定西市现代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
13
作者 李爱宗 《农业科学研究》 2016年第1期70-75,共6页
现代农业实质上是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建设"美丽乡村"的产业基础,它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在于扭转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着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生态文... 现代农业实质上是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建设"美丽乡村"的产业基础,它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在于扭转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着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生态文明建设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得到扎实有效地顺利推进,进而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甘肃定西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进展情况的深入调查研究,详尽阐述发展现代农业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认真分析定西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并对定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对策建议 定西
下载PDF
定西市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14
作者 李爱宗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第7期73-76,共4页
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定西市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全市上下积极组织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大为改观,有力... 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定西市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全市上下积极组织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大为改观,有力地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全面总结定西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和做法的基础上,对定西在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机遇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文明建设 对策 建议 定西
下载PDF
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扎实有效地推进水保进党校工作
15
作者 李爱宗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6期65-68,共4页
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是一项创新性工作,是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水土保持意识的重要举措。认真总结了2015年5月定西市委党校被列入全国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工作试点以来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进一步做... 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是一项创新性工作,是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水土保持意识的重要举措。认真总结了2015年5月定西市委党校被列入全国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工作试点以来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进一步做好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试点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宣传教育 党校 定西
下载PDF
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6
作者 李爱宗 杨凯旋 《现代农业科学》 2009年第9期-,共2页
农业产业化是继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出路、新希望。笔者就如何进一步深化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准确把握定西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和着力加大对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等方... 农业产业化是继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出路、新希望。笔者就如何进一步深化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准确把握定西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和着力加大对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等方面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产业化 农村经济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新变化及其对策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傅伯仁 李爱宗 +1 位作者 张亮 王波 《小城镇建设》 2011年第1期32-36,共5页
我国正处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急速转移的特殊时期,及时深入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新变化,进而探讨应对策略,是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文章认为,时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经出现了以下重大变化:留守儿童问题缓解而留守老... 我国正处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急速转移的特殊时期,及时深入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新变化,进而探讨应对策略,是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文章认为,时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经出现了以下重大变化:留守儿童问题缓解而留守老人问题凸显;户籍"瓶颈"缓解而土地"瓶颈"凸显;就业难问题缓解而工资待遇问题凸显;"侯鸟"问题缓解而"蜗居"问题凸显;基本生活问题缓解而未来发展问题凸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应对策略:因地制宜地推进城镇化;继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农村公共养老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住房制度改革 城镇化 工资待遇 服务体系 技能培训 农民工 土地
下载PDF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破解贫困地区发展难题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得福 王岩 李爱宗 《发展》 2013年第11期62-64,共3页
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为尽快解决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温饱、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而采取的扶贫新举措和开展大扶贫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内涵是指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具有生存条件的其它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群众的... 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为尽快解决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温饱、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而采取的扶贫新举措和开展大扶贫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内涵是指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具有生存条件的其它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发展 搬迁工程 扶贫 调整经济结构 贫困群众 生存条件 生活条件 脱贫致富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黄绵土水稳定性团聚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李爱宗 张仁陟 王晶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0-484,共5页
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黄绵土水稳性团聚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0.25mm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传统耕作(T),团聚体稳定率: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传统耕... 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黄绵土水稳性团聚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0.25mm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传统耕作(T),团聚体稳定率: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传统耕作(T)。水稳定性团聚体数量以及团聚体的水稳定性均与耕作方式有关。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和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有利于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形成。分析结果同时说明,采用适当耕作方式的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更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黄绵土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质
原文传递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7
20
作者 杨招弟 蔡立群 +1 位作者 张仁陟 李爱宗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4-517,共4页
通过设置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乡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传统耕作(T)、免耕(NT)、免耕结合秸秆覆盖(NTS)以及秸秆还田(TS)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T相比,NT、NTS以及TS处理均可使土壤酶活性增加,对于表层土壤而言,... 通过设置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乡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传统耕作(T)、免耕(NT)、免耕结合秸秆覆盖(NTS)以及秸秆还田(TS)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T相比,NT、NTS以及TS处理均可使土壤酶活性增加,对于表层土壤而言,效果更为明显;(2)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等水解酶活性在耕翻处理下随土层的加深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在免耕处理下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3)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等氧化还原酶活性均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4)五种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都达到了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免耕 覆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