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丽中国》解说词的多模态翻译及国家形象建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武建国 李玓桥 张宏珊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41,共11页
纪录片集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具有典型的多模态特征,在带给观众丰富感官体验的同时能有效地塑造和传递国家形象。鉴于此,本文基于Pastra(2008)的跨媒体互动关系和Delabastita(1990)的符际转换模型,以自然风光纪录片《美丽中国》为例... 纪录片集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具有典型的多模态特征,在带给观众丰富感官体验的同时能有效地塑造和传递国家形象。鉴于此,本文基于Pastra(2008)的跨媒体互动关系和Delabastita(1990)的符际转换模型,以自然风光纪录片《美丽中国》为例,通过分析原文语篇中的多模态关系,识别出潜在的翻译问题,并探讨译者如何利用多模态翻译策略改变“他塑”的中国形象。分析表明,多模态关系主要表现为等价性、独立性和互补性,BBC利用延伸、选择、排除、强调、详述等方法塑造了特定的中国形象,而CCTV在保留或调整原文语篇多模态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增译、缩译、省略、编译等策略合理重塑中国形象。本文旨在提出适合多模态翻译的分析模式,探索有效的多模态翻译策略,从而建构更加真实全面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翻译 国家形象建构 翻译策略 《美丽中国》
下载PDF
批评隐喻分析:前沿与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武建国 李玓桥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97,149,共12页
批评隐喻分析(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CMA)作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重要范式,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且日趋成熟。鉴于此,本文在简要述评CMA理论渊源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围绕前沿研究展开讨论,并指明其发展前景,以期推动这一领域的纵... 批评隐喻分析(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CMA)作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重要范式,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且日趋成熟。鉴于此,本文在简要述评CMA理论渊源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围绕前沿研究展开讨论,并指明其发展前景,以期推动这一领域的纵深发展。通过文献梳理,本文发现,CMA可以追溯到修辞学、语义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以及批评性话语分析等领域。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以政治话语为切入点,在传统隐喻识别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并逐步延伸至经济、教育、医疗等更广阔的研究领域。相关研究虽取得一定成果,但理论自主创新不足、语料类型及模态单一、方法简单且信度有限,对批评隐喻的历时探讨也存在一定空缺。因此有待深入探索,通过跨学科和超学科研究、多种话语资源的挖掘、三角互证的综合运用以及拉长时间跨度实现定性和定量、共时和历时研究更大程度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隐喻分析 综述 前沿研究 发展前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