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头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欣 李羽晗 +5 位作者 石继祥 秦玉琴 张春艳 张旭 李玲蕊 黄静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 研究乌头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乌头的地上部分共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blumenol A(Ⅰ)、它拉胺(Ⅱ)、海替生(Ⅲ)、宋果灵(Ⅳ)、去氢宋果... 目的 研究乌头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乌头的地上部分共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blumenol A(Ⅰ)、它拉胺(Ⅱ)、海替生(Ⅲ)、宋果灵(Ⅳ)、去氢宋果灵(Ⅴ)、β-谷甾醇(Ⅵ)。结论 化合物Ⅰ为首次从毛茛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为首次从乌头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乌头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 地上部分 二萜生物碱 化学成分 色谱法 分离 鉴定
原文传递
栽培瓦布贝母中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成容 李冬连 +5 位作者 李玲蕊 安梦琪 钟思雨 江虹雨 吴利苹 黄静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463-467,共5页
目的研究百合科贝母属植物瓦布贝母Fritillaria wabuensis栽培品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方法(1HNMR、13CNMR)鉴定结构。结果从栽培瓦布贝母鳞茎的9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 目的研究百合科贝母属植物瓦布贝母Fritillaria wabuensis栽培品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方法(1HNMR、13CNMR)鉴定结构。结果从栽培瓦布贝母鳞茎的9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纯化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鉴定为西贝碱(Ⅰ)、贝母素乙(Ⅱ)、异浙贝甲素(Ⅲ)、贝母辛(Ⅳ)、贝母素甲(Ⅴ)、西贝碱苷(Ⅵ)和川贝酮(Ⅶ)。结论化合物Ⅵ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科 贝母属 瓦布贝母 栽培品 化学成分 结构研究 异甾体生物碱 瑟文型 介黎芦型
原文传递
柿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羽晗 王欣 +5 位作者 石继祥 李成容 李玲蕊 安梦琪 陆世惠 黄静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88-392,共5页
研究柿叶的化学成分。用柱色谱和重结晶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鉴定化学结构。从柿叶中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常春藤皂苷元(Ⅰ)、积雪草酸(Ⅱ)、齐墩果酸(Ⅲ)、熊果酸(Ⅳ)、β-胡萝卜苷(Ⅴ)、... 研究柿叶的化学成分。用柱色谱和重结晶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鉴定化学结构。从柿叶中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常春藤皂苷元(Ⅰ)、积雪草酸(Ⅱ)、齐墩果酸(Ⅲ)、熊果酸(Ⅳ)、β-胡萝卜苷(Ⅴ)、山柰酚(Ⅵ)、槲皮素(Ⅶ)、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Ⅷ)、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Ⅸ)、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X)、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Ⅺ)、芦丁(Ⅻ)、三油酸甘油酯(ⅩⅢ)和没食子酸(ⅩⅣ)。化合物Ⅰ为首次从柿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和化合物Ⅻ均为首次从柿属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叶 柱色谱 重结晶 化学成分 三萜 黄酮
原文传递
侧柏叶中的1个新苯丙素苷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利苹 俞雅芮 +6 位作者 刘梦影 江虹雨 钟思雨 李玲蕊 陆世惠 安梦琪 黄静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3-570,共8页
目的研究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叶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采用硅胶、MCI、聚酰胺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并用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DPPH和ABTS法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pNPG法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 目的研究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叶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采用硅胶、MCI、聚酰胺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并用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DPPH和ABTS法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pNPG法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结果从侧柏叶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O-(1′,3′-二羟基丙基-2′-)-二氢松柏醇9-O-β-D-葡萄糖苷(1)、杨梅苷(2)、5,8,3′,4′-四羟基黄酮7-O-β-D-木糖苷(3)、isomassonianoside B(4)、(-)-异落叶松脂素9′-O-β-D-葡萄糖苷(5)、(7R,8S,7′S,8′R)-4,9,4′,7′-tetrahydroxy-3,3′-dimethoxy-7,9′-epoxylignan4-O-β-D-glucopyranoside(6)、柳杉酚(7)、桃柁酚(8)、5,6-dehydrosugiol methyl ether(9)、isopimara-8,15-dien-7-one(10)和α-L-鼠李糖乙醇苷(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侧柏苷A;已知化合物中,7个化合物(4~7、9~11)为首次从侧柏植物得到,6个(4~6、9~11)为首次从侧柏亚科植物中得到,4个(5、6、10、11)为首次从柏科植物中得到。化合物2~6显示出了一定的抗氧化活性;2和3显示了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 苯丙素苷 侧柏苷A 杨梅苷 (-)-异落叶松脂素9′-O-β-D-葡萄糖苷 α-L-鼠李糖乙醇苷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原文传递
丹桂中的一个新降倍半萜苷 被引量:2
5
作者 江虹雨 钟思雨 +6 位作者 吴利苹 俞雅芮 陆世惠 李玲蕊 李成容 安梦琪 黄静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77-2281,共5页
为了对丹桂(Osmanthus fragrans var.aurantiacus)干花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利用硅胶、MCI、聚酰胺等柱色谱和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从丹桂干花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1)和5个已知化合物(2~6),通过理化性质和一维核磁共振(1H... 为了对丹桂(Osmanthus fragrans var.aurantiacus)干花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利用硅胶、MCI、聚酰胺等柱色谱和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从丹桂干花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1)和5个已知化合物(2~6),通过理化性质和一维核磁共振(1H-、13C-NMR、DEPT)、二维核磁共振(1H-1H COSY、非去偶HSQC、HSQC、HMBC)、紫外光谱、红外光谱以及高分辨质谱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9S)-9-hydroxymengastigm-5-en-4-one-9-O-primeveroside(1)、齐墩果酸(2)、连翘脂素(3)、红景天苷酯(4)、红景天苷(5)和类叶升麻苷(6)。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科 桂花 丹桂 降倍半萜苷
原文传递
银合欢种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安梦琪 李玲蕊 +4 位作者 李成容 钟思雨 江虹雨 吴丽萍 黄静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577-582,共6页
目的研究豆科银合欢属植物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Lam.)de Wit.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银合欢种子的70%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纯化,得到14... 目的研究豆科银合欢属植物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Lam.)de Wit.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银合欢种子的70%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纯化,得到1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Ⅰ)、杨梅素3-O-α-L-鼠李糖苷(Ⅱ)、槲皮素(Ⅲ)、杨梅素(Ⅳ)、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Ⅵ)、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Ⅶ)、芦丁(Ⅷ)、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白麻苷(Ⅹ)、β-谷甾醇(Ⅺ)、豆甾醇(Ⅻ)、β-胡萝卜苷(XIII)和三油酸甘油酯(XIV)。结论化合物Ⅴ~Ⅹ、Ⅻ、为首次从银合欢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银合欢种子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 银合欢 银合欢种子 聚酰胺柱色谱 化学成分 黄酮苷 甾体 核磁共振波谱法
原文传递
柏木枝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钟思雨 江虹雨 +5 位作者 吴利苹 刘梦影 俞雅芮 陆世惠 李玲蕊 黄静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研究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波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柏木枝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柏木双黄酮(Ⅰ)、4',4... 目的研究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波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柏木枝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柏木双黄酮(Ⅰ)、4',4二甲醚柏木双黄酮(Ⅱ)、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Ⅲ)、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Ⅳ)、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7-O-α-L-吡喃鼠李糖苷(Ⅴ)、海波拉亭7-O-β-吡喃木糖苷(Ⅵ)、芦丁(Ⅶ)、(6R,9S)3-氧代-α-紫罗兰醇β-D-吡喃葡萄糖苷(Ⅷ)、桃拓酚(Ⅸ)、反式璎柏酸(Ⅹ)、顺式璎柏酸(Ⅺ)和3-(4'-甲氧基苯基)丙酸2'-O-β-D-吡喃葡萄糖苷(Ⅻ)。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柏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Ⅳ~Ⅸ、Ⅻ为首次从柏木属植物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科 柏木 制备高效液相色谱 化学成分 核磁共振 黄酮 黄酮苷
原文传递
对院内制剂使用现状及调剂使用问题探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姚平立 于楠 +1 位作者 古环 李玲蕊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2年第20期46-48,共3页
目的:从医务人员层面了解院内制剂使用现状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院内制剂的使用提供相关建议。方法:向四川省内各级医疗机构医生及药师发放问卷,统计问卷反馈的问题,结合数据分析原因。结果:医务人员对院内制剂的使用态度积极,院内制... 目的:从医务人员层面了解院内制剂使用现状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院内制剂的使用提供相关建议。方法:向四川省内各级医疗机构医生及药师发放问卷,统计问卷反馈的问题,结合数据分析原因。结果:医务人员对院内制剂的使用态度积极,院内制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人员配备不足,现有配制技术有限(76.4%);认为调剂使用利于患者进行跨院诊治(88.01%),但因为审批流程繁琐(84.64%)等原因,调剂使用受到限制。结论:相关职能部门及医疗单位应提高对院内制剂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制剂人才的培养,加大财政政策倾斜力度,注重对院内制剂使用的推广宣传,适时简化审批流程,注重院内制剂质量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制剂 调查问卷 调剂使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