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GFR基因少见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征及应用EGFR-TKIs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18
1
作者 史云舒 盼华 +4 位作者 李班班 张凤鸣 黄思远 申淑景 醒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99-305,共7页
背景与目的晚肺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tyrosinekinaseinhibitors,EGFR-TKIs)目前已成为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经... 背景与目的晚肺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tyrosinekinaseinhibitors,EGFR-TKIs)目前已成为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经典型突变(19外显子缺失突变和21外显子L858R突变)应用EGFR-TKIs治疗的效果已有大量研究和报道,而少见或复合突变类型的相关报道较少,具体疗效尚未完全统一定论。方法对2016年8月-2018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50例经基因检测证实为EGFR少见突变的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突变类型及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中48例接受EGFR-TKIs Ⅰ/Ⅱ/Ⅱ线治疗的患者的疗效进行描述和评价。结果将全部150例患者按突变类型分为4组,分别为18外显子G719X突变46例(30.7%)、21外显子L861Q突变45例(30.0%)、其他单一少见突变14例(9.3%)和复合突变45例(30%)。EGFR基因少见或复合突变类型与性别、年龄、分期、病理类型及吸烟史均无关。对于48例接受EGFR-TKIs治疗的患者,4组不同类型突变的患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5%vs 30.0%vs 0.0%vs 35.7%,χ~2=3.200,P=0.34;90.9%vs85.0%vs66.7%vs92.9%,χ~2=2.162,P=0.5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progressfreesur vival,mPFS)为11.0个月(95%CI:4.4-17.6),在EGFR基因突变不同类型分组中分别为[15.8个月(95%CI:9.5-22.2)、8.0个月(95%CI:5.1-11.0)、4.9个月(95%CI:1.4-8.4)、23.1个月(95%CI:15.8-30.4)](χ~2=7.876, P=0.049)。结论不同类型的EGFR少见或复合突变类型应用EGFR的疗效不尽相同,复合突变组PFS可能优于单一少见突变组。接下来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量的研究,发现新的敏感靶点和研究新一代的药物对于接受现有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也是值得期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EGFR 突变 靶向治疗 EGFR-TKIS
下载PDF
HER2基因状态与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盼华 李班班 +3 位作者 史云舒 张凤鸣 申淑景 醒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7-142,共6页
背景与目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分子标记物之一,研究显示培美曲塞在HER2突变NSCLC中的疗效存在争议。本研究拟探讨培美曲... 背景与目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分子标记物之一,研究显示培美曲塞在HER2突变NSCLC中的疗效存在争议。本研究拟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在HER2突变和HER2野生型肺腺癌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06例EGFR、ALK、ROS-1、KRAS、BRAF、RET、MET均为阴性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ER2基因状态、临床特征、化疗疗效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之间的关系。结果 106例患者均进行了HER2基因检测,HER2突变32例(30.2%),未发生突变74例(69.8%)。HER2突变在年轻、未吸烟、女性患者中多见。所有患者均接受一线培美曲塞联合铂类的化疗,HER2突变肺腺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均高于HER2野生型患者(40.6%vs 14.9%,χ~2=8.464, P=0.004; 93.8%vs 68.9%,χ~2=6.327, 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PFS与有无脑转移、有无维持化疗和HER2基因状态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是否有吸烟史、是否寡转移、有无肝转移及铂的种类无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HER2突变是PFS的独立正性预后因素(P=0.038)。结论HER2突变相比HER2野生型肺腺癌患者一线应用培美曲塞联合铂类的化疗有更大的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HER2 培美曲塞 一线化疗
下载PDF
ROS1基因与晚期肺腺癌患者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
3
作者 李班班 申淑景 醒亚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4期2511-2514,共4页
目的分析ROS1基因与晚期肺腺癌患者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4例晚期肺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ROS1基因检测,并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分析ROS1基因状态与化... 目的分析ROS1基因与晚期肺腺癌患者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4例晚期肺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ROS1基因检测,并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分析ROS1基因状态与化疗有效率及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ROS1阳性患者有效率为39.3%,高于阴性患者的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ROS1阳性患者PFS较ROS1阴性患者长(P=0.013)。结论ROS1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应用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效果更好,预后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ROS1 断裂融合基因 培美曲塞 化疗
下载PDF
EGFR基因对肺腺癌脑转移放疗的影响
4
作者 张凤鸣 李班班 +2 位作者 史云舒 盼华 醒亚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4期2505-2507,共3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状态对肺腺癌脑转移放疗的影响,为临床脑转移治疗模式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57例,均接受全脑放疗(30Gy/10F或40Gy/20F)及病灶局部推量治...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状态对肺腺癌脑转移放疗的影响,为临床脑转移治疗模式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57例,均接受全脑放疗(30Gy/10F或40Gy/20F)及病灶局部推量治疗(20Gy/10F)。比较EGFR突变型(mtEGFR)和野生型(wtEGFR)患者的有效率(RR)、颅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iPFS)。采用Chi-squareTest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RR,采用Logrank法、Cox-Regression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57例患者,突变型与野生型RR为79.41%和47.83%(P=0.013),中位iPFS是12.0个月和6.0个月(P<0.01)。19外显子缺失突变和21外显子L858R突变亚组的RR和中位iPFS无差异(P>0.05)。结论mtEGFR肺腺癌脑转移对放疗敏感性更高,iPFS更长,mtEGFR亚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脑转移 放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翻白草三萜类成分及其PTP1B抑制活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脱振东 +4 位作者 佳琳 齐世洲 李班班 张乐 崔龙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24-227,共4页
对翻白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7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xoolean-12-en-27-oic acid(1),gypsogenic acid(2),3α-hydroxyolean-12-en-27-oic acid(3),3β-hydroxyolean-12-en-27-oic acid(4),aceriphyllic acid A(5),ac... 对翻白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7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xoolean-12-en-27-oic acid(1),gypsogenic acid(2),3α-hydroxyolean-12-en-27-oic acid(3),3β-hydroxyolean-12-en-27-oic acid(4),aceriphyllic acid A(5),aceriphyllic acid A methyl ester(6)和oleanolic acid(7)。对化合物1–7进行了抑制PTP1B活性的实验,其IC50范围为(7.5±0.5)至(22.7±0.5)μmol/L。其中,化合物1,2,3和7表现出对PTP1B的选择抑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白草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 三萜类化合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