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粒径氮化硼填充环氧树脂/玻璃纤维绝缘导热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珺鹏 齐暑华 +1 位作者 曹鹏 谢璠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8-41,共4页
以聚砜改性环氧树脂为基体,通过高温模压制备了环氧树脂/玻璃纤维/氮化硼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粒径及不同氮化硼导热粒子用量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粒径粒子有利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小粒径有利... 以聚砜改性环氧树脂为基体,通过高温模压制备了环氧树脂/玻璃纤维/氮化硼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粒径及不同氮化硼导热粒子用量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粒径粒子有利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小粒径有利于导热性能的提高;随着氮化硼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升高,力学性能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当氮化硼用量为10%(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均达到最佳,当氮化硼用量为20%时,复合材料仍保持较好的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氮化硼 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 导热性能 电性能
下载PDF
聚合物基导热绝缘复合材料导热机理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珺鹏 齐暑华 谢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9-72,90,共5页
介绍了聚合物基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的导热机理,分析了导热模型在某些材料制备中的成功应用以及不足之处。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由于具备一些优良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形式材料的制备,如导热绝缘塑料、导热绝缘胶粘剂、导热绝缘橡胶、导... 介绍了聚合物基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的导热机理,分析了导热模型在某些材料制备中的成功应用以及不足之处。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由于具备一些优良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形式材料的制备,如导热绝缘塑料、导热绝缘胶粘剂、导热绝缘橡胶、导热绝缘复合涂层等。研究成果表明,利用聚合物基导热绝缘复合材料制备的材料的性能优良,可满足一定场合的使用,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对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高导热绿色环保材料成为最终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绝缘复合材料 导热粒子 导热机理 导热模型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粘合剂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珺鹏 牛松 赵振河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41,45,共4页
将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粘合剂采用涂料轧染的方法应用于织物的涂料染色.分析了影响织物性能的因素,通过改变粘合剂用量、功能单体用量、焙烘温度和时间等,确定了优化工艺:当甲基丙烯酸(MAA)用量为10%(对单体总质量),丙烯酸羟乙酯(HEA)用... 将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粘合剂采用涂料轧染的方法应用于织物的涂料染色.分析了影响织物性能的因素,通过改变粘合剂用量、功能单体用量、焙烘温度和时间等,确定了优化工艺:当甲基丙烯酸(MAA)用量为10%(对单体总质量),丙烯酸羟乙酯(HEA)用量为3.0%(对单体总质量),软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与硬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质量比[即m(BA)∶m(MMA)]为7∶3时,可以得到最佳粘合剂.选择涂料染色工艺为:织物浸轧染液(室温,粘合剂40 g/L,二浸二轧,轧余率70%)→预烘(80℃,3 min)→焙烘(150℃,3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 粘合剂 丙烯酸酯 牢度
下载PDF
聚砜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热老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珺鹏 齐暑华 +1 位作者 齐海元 谢璠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25,共4页
以聚砜(PSF)改性环氧树脂(EP)为基体树脂,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采用高温模压成型法制备出PSF改性EP/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结果表明:PSF能有效提高EP基体的热稳定性能;经200℃热老化72 h后,PSF改性EP/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热失重率<1%,其... 以聚砜(PSF)改性环氧树脂(EP)为基体树脂,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采用高温模压成型法制备出PSF改性EP/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结果表明:PSF能有效提高EP基体的热稳定性能;经200℃热老化72 h后,PSF改性EP/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热失重率<1%,其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呈先升后降态势,电绝缘性能仍然较好(其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的数量级仍保持在1012左右);该复合材料在高温绝缘场合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聚砜 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 热老化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珺鹏 牛松 赵振河 《粘接》 CAS 2010年第3期46-50,共5页
采用乳液聚合方式合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类涂料印花粘合剂,讨论各种因素对乳液聚合的影响。结果显示,该粘合剂具有良好的性能,整理后的织物摩擦牢度、皂洗牢度、手感等各项指标优良。
关键词 粘合剂 乳液聚合 丙烯酸酯 有机硅改性
下载PDF
耐高温导热绝缘粘接涂层的研究
6
作者 李珺鹏 齐暑华 +1 位作者 赵振河 谢璠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10,共6页
以丙烯酸酯单体、乙烯基硅油等为主要原料,合成出一种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然后将表面处理过的氮化硼(BN)和助剂等加入到上述乳液中,制成导热绝缘型水性粘接涂层。结果表明:该粘接涂层既有利于电气场合的绝缘导热,又解决了传统粘接... 以丙烯酸酯单体、乙烯基硅油等为主要原料,合成出一种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然后将表面处理过的氮化硼(BN)和助剂等加入到上述乳液中,制成导热绝缘型水性粘接涂层。结果表明:该粘接涂层既有利于电气场合的绝缘导热,又解决了传统粘接涂层的溶剂污染问题;当w(BN)=15%时,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其导热性能[热导率为0.955 W/(m·K)]优于不含BN体系[0.210 W/(m·K)]、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分别为1.57×1013Ω.cm和0.75×1013Ω、拉伸强度为72 MPa、断裂伸长率为380%、水中浸泡120 h后的吸水率仅为10.88%且可在200℃以下长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乳液 胶粘剂 氮化硼 导热性能 绝缘
下载PDF
棉织物的活性染料染色和整理一浴一步法
7
作者 李珺鹏 赵酒泉 赵振河 《陕西纺织》 2009年第1期25-27,共3页
本文就棉织物的活性染料翠兰KN—G染色和柠檬酸整理的一浴一步法新工艺做了具体的研究。讨论了活性翠兰KN-G、柠檬酸整理剂和焙烘温度及时间对棉织物的染色性能和抗皱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最佳的工艺为:活性翠兰KN—G4%,柠檬酸7%... 本文就棉织物的活性染料翠兰KN—G染色和柠檬酸整理的一浴一步法新工艺做了具体的研究。讨论了活性翠兰KN-G、柠檬酸整理剂和焙烘温度及时间对棉织物的染色性能和抗皱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最佳的工艺为:活性翠兰KN—G4%,柠檬酸7%,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12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柠檬酸 棉织物 影响
下载PDF
石墨及其改性产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永清 齐暑华 +1 位作者 张翼 李珺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53-57,共5页
天然石墨是具有片层结构的含碳无机材料,层间由范德华力连接,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它分子、原子、离子甚至原子团插入其层间,生成石墨层间化合物(GIC);GIC经高温膨胀可得到体积为其几百倍的膨胀石墨(EG);在超声粉碎时,膨胀石墨上的石... 天然石墨是具有片层结构的含碳无机材料,层间由范德华力连接,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它分子、原子、离子甚至原子团插入其层间,生成石墨层间化合物(GIC);GIC经高温膨胀可得到体积为其几百倍的膨胀石墨(EG);在超声粉碎时,膨胀石墨上的石墨微片剥离,得到纳米石墨微片(NanoG)。近年来,富勒烯(Fullerence)、碳纳米管(CNT)、石墨烯(Graphene)的先后开发,为石墨家族注入新的活力,并为其应用开辟了新的空间。系统论述了天然石墨及其改性产物如EG、NanoG、Graphene、CNT、Fullerence的结构、制备方法、性质及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纳米石墨微片 石墨烯 碳纳米管 富勒烯
下载PDF
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谢璠 齐暑华 +1 位作者 李珺鹏 齐海元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9-64,共6页
阐述了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的导热机制。综述了国内外导热胶粘剂、导热橡胶和导热塑料等研究进展。介绍了提高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热导率 导热机制 导热填料
下载PDF
Al_2O_3填充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谢璠 齐暑华 李珺鹏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55,共5页
以硅烷偶联剂改性的氧化铝为导热填料,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为基体,通过高温模压法制备了Al2O3填充聚酰亚胺/环氧导热玻纤复合材料,研究Al2O3和聚酰亚胺含量对复合材料热性能、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 以硅烷偶联剂改性的氧化铝为导热填料,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为基体,通过高温模压法制备了Al2O3填充聚酰亚胺/环氧导热玻纤复合材料,研究Al2O3和聚酰亚胺含量对复合材料热性能、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着纳米Al2O3粒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Al2O3粒子的填充量为50%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可达1.239W/(m.K)。复合材料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随粒子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当Al2O3粒子的填充量为20%时,材料的冲击强度为376.3kJ/m2,弯曲强度为912.6MPa。聚酰亚胺改性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介电性能、热稳定性和耐热老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聚酰亚胺 氧化铝 玻纤增强 热导率
下载PDF
硅丙无皂乳液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牛松 赵振河 +2 位作者 李珺鹏 唐璐 刘春燕 《印染》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共6页
采用丙烯酸酯类单体、乙烯基硅油和少量自制的可聚合乳化剂,通过预乳化半连续滴加工艺,合成了高稳定性,固含量达50%的硅丙无皂乳液,并用红外波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TG)、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激光粒度仪等进行了... 采用丙烯酸酯类单体、乙烯基硅油和少量自制的可聚合乳化剂,通过预乳化半连续滴加工艺,合成了高稳定性,固含量达50%的硅丙无皂乳液,并用红外波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TG)、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激光粒度仪等进行了表征。将硅丙无皂乳液作为黏合剂应用于棉织物涂料染色,其优化的工艺条件是:涂料0.5%,硅丙无皂乳液黏合剂5%,轧余率80%,80℃烘干3 min,140℃焙烘4 min。测试结果表明,织物的干湿摩擦牢度与传统黏合剂的相当,手感柔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料染色 黏合剂 乳液聚合 有机硅改性 棉织物
下载PDF
改性碳纳米管对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璠 齐暑华 李珺鹏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1-44,共4页
通过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进行热处理和混酸处理,用超声分散和模具浇注成型法制备了MWCNT/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MWCNT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MWCNT含量对环氧树脂热稳定性、导热性能和冲击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观... 通过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进行热处理和混酸处理,用超声分散和模具浇注成型法制备了MWCNT/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MWCNT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MWCNT含量对环氧树脂热稳定性、导热性能和冲击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MWCNT在环氧基体中的分散情况。结果表明,经酸化的MWCNT在基体中分散性较好,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都有明显提高,当酸处理的MWCNT填充量为1%时,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较纯环氧树脂升高了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碳纳米管 表面修饰 复合材料
下载PDF
高固含量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牛松 赵振河 +3 位作者 张倩 马麒麟 李珺鹏 边飞 《粘接》 CAS 2009年第11期38-42,共5页
采用少量自制的可聚合乳化剂M-OP10,通过预乳化半连续滴加工艺成功合成了一种高稳定性、固含量达5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P(MMA/BA/EHA)]的无皂乳液。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可聚合乳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合... 采用少量自制的可聚合乳化剂M-OP10,通过预乳化半连续滴加工艺成功合成了一种高稳定性、固含量达5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P(MMA/BA/EHA)]的无皂乳液。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可聚合乳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合成的影响,并且对不同可聚合乳化剂用量的乳液及胶膜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80℃、滴加时间1h、保温时间1h、可聚合乳化剂为单体质量分数0.4%时,制备的无皂乳液各项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乳化剂 丙烯酸酯 无皂乳液聚合 高固含量
下载PDF
环氧树脂/玻纤/BN导热绝缘复合材料制备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江涛 齐暑华 李珺鹏 《粘接》 CAS 2011年第3期68-70,共3页
采用高温模压成型法制备环氧树脂/玻纤/BN导热复合材料。探讨了BN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导热性能和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BN用量为10%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较佳;导热性能随BN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BN用量为20%时,热导率... 采用高温模压成型法制备环氧树脂/玻纤/BN导热复合材料。探讨了BN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导热性能和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BN用量为10%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较佳;导热性能随BN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BN用量为20%时,热导率为0.7438W/mk,此时复合材料仍保持较好的绝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氮化硼(BN) 玻纤 导热
下载PDF
纯丙乳液聚合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妍 赵振河 +1 位作者 闫展 李珺鹏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52,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纯丙乳液聚合的影响;优化合成工艺为:乳化剂[m(OP-10)∶m(LAS)=2∶1]用量0.77%(对乳液质量),80℃滴加60 min,保温45 min.将该纯丙乳液应用于织物的...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纯丙乳液聚合的影响;优化合成工艺为:乳化剂[m(OP-10)∶m(LAS)=2∶1]用量0.77%(对乳液质量),80℃滴加60 min,保温45 min.将该纯丙乳液应用于织物的涂料印花中,筛选了交联单体,讨论了焙烘时间、焙烘温度等对织物印花效果的影响,优选出最佳应用工艺:TM-200用量2.897 0%(对单体总质量),130℃焙烘180 s.在此工艺下处理的织物耐摩擦牢度、耐洗色牢度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粘合剂 乳液聚合 自交联单体 涂料印花
下载PDF
高固含量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牛松 赵振河 +2 位作者 李珺鹏 唐璐 刘春燕 《粘接》 CAS 2010年第3期37-41,共5页
采用自制的可聚合乳化剂,通过预乳化半连续滴加工艺成功合成了高稳定性、固含量达50%的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聚合反应工艺条件,表征了无皂乳液的结构、T、热性能、粒子形貌及粒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当可聚合乳... 采用自制的可聚合乳化剂,通过预乳化半连续滴加工艺成功合成了高稳定性、固含量达50%的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聚合反应工艺条件,表征了无皂乳液的结构、T、热性能、粒子形貌及粒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当可聚合乳化剂m/m为10∶0、乳化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4%、引发剂KPS用量为0.4%、反应温度为80℃、预乳液滴加时间为1h时,制备的无皂乳液各项性能较好。通过红外波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TG)、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激光粒度仪等手段分析发现,各单体之间参与了共聚反应,无皂乳液的T为5.19℃,胶膜的最大失重速率温度为367.96℃,乳胶粒外观呈圆球状,平均粒径为0.15μm,并且呈明显的正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可聚合乳化剂 性能 表征
下载PDF
聚硅氧烷固态电解质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7
作者 刘腾腾 张乾 +3 位作者 邢晶凯 王波 徐琛 李珺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6-60,65,共6页
聚硅氧烷(PS)因较低玻璃化温度(T_(g)<-100℃),良好的耐热性、优异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性,以及分子结构设计多样化等特点,在固态电解质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尽管已有大量PS固态电解质的研究报道,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难以... 聚硅氧烷(PS)因较低玻璃化温度(T_(g)<-100℃),良好的耐热性、优异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性,以及分子结构设计多样化等特点,在固态电解质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尽管已有大量PS固态电解质的研究报道,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介绍了目前PS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现状,主要包括优缺点与性能要求,从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两个方面阐述了改性策略,总结PS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的改性方法,并分析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聚硅氧烷 改性策略 结构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