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溃疡性结肠炎黏膜的白细胞亚群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 被引量:31
1
作者 李琪佳 宫恩聪 +1 位作者 刘叔平 鄂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 :揭示溃疡性结肠炎 (UC)结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表达以及与溃疡性结肠炎不同时期浸润的炎细胞免疫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抗T淋巴细胞 (CD45RO)、抗B淋巴细胞 (CD2 0 )、抗巨噬细胞 (CD68)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对... 目的 :揭示溃疡性结肠炎 (UC)结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表达以及与溃疡性结肠炎不同时期浸润的炎细胞免疫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抗T淋巴细胞 (CD45RO)、抗B淋巴细胞 (CD2 0 )、抗巨噬细胞 (CD68)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对 5 0例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活检标本 (32例活动期 ,18例非活动期 )及 5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进行了淋巴细胞亚型分析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 ,对上述病例进行了TNF α的检测分析。结果 :T淋巴细胞数量在活动期高于非活动期及对照组 (P <0 0 1)。而固有层内B淋巴细胞数量在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巨噬细胞的数量在活动期高于非活动期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细胞因子TNF αmRNA的表达在活动期高于非活动期。结论 :TNF α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可作为炎症介质 ,介导结肠黏膜的病理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肿瘤坏死因子 淋巴细胞亚型 巨噬细胞 TNFΑ
下载PDF
成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复合同种异体颗粒骨治疗大鼠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琪佳 郭静 +3 位作者 甘洪全 宋会平 白俊清 王志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来源的大鼠同种异体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及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与同种异体颗粒骨复合后治疗大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来源的大鼠同种异体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及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与同种异体颗粒骨复合后治疗大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可能性。方法 36只6月龄SD大鼠,分为模型组、同种骨组及OB+VEC+同种骨组(n=12)。同时取4周龄SD大鼠BMSCs体外分离培养,取第3代细胞复合同种颗粒骨;制备大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圆韧带离断法)并分别在术后1、2、4、6周处死动物并取材。扫描电镜观察两种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诱导后血管内皮细胞CD34、CD31的表达;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成骨细胞;5-溴脱氧尿嘧啶(5-bromo-2-deoxy Uridine,BrdU)体外标记成骨细胞及内皮细胞,动物体内示踪两种细胞动力学。光镜观察病理形态改变;通过骨形态计量学参数计算新骨生成量,包括骨小梁面积百分率(percent trabecular area,%Tb.Ar)、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bone 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bone number,Tb.N)、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bone separation degree,Tb.Sp)。结果 BMSCs诱导来源的成骨细胞其ALP染色及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阳性反应;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了其标志物CD31、CD34。两种细胞与同种骨有良好的组织细胞相容性,细胞在其表面及壁内平铺、伸展、生长状态良好。OB+VEC+同种骨组新骨生成量均多于模型组及同种骨组,各项新骨形成参数均高于模型组及同种骨组(P<0.01)。结论 OB+VEC+同种骨支架材料在治疗实验性大鼠ONFH中其促成骨能力优于单纯同种异体颗粒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同种异体骨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细胞因子与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琪佳 徐敏 宫恩聪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1年第6期411-412,共2页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病因 发病机制 细胞因子 IL-6 IL-1 IL-8 TNFΑ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粘膜固有层淋巴细胞亚型的分布特征及其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琪佳 徐敏 宫恩聪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学发病新观点。方法应用抗T淋巴细胞 (CD45RO)、抗B淋巴细胞(CD2 0 )、抗T辅助淋巴细胞 (OPD4 )以及抗巨噬细胞 (CD6 8)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 5 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粘膜活检标...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学发病新观点。方法应用抗T淋巴细胞 (CD45RO)、抗B淋巴细胞(CD2 0 )、抗T辅助淋巴细胞 (OPD4 )以及抗巨噬细胞 (CD6 8)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 5 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粘膜活检标本 (32例活动期 ,18例非活动期 )及 5例对照组进行了淋巴细胞亚型分析。结果T淋巴细胞及T辅助淋巴细胞的数量在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均高于非活动期及对照组 (P <0 .0 1) ,而固有层内B淋巴细胞的数量在 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巨噬细胞的数量在活动期高于非活动期及对照组(P <0 .0 1)。结论T淋巴细胞尤其是T辅助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活化与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密切相关 ,说明细胞免疫在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发病机制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参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结肠粘膜的损伤 ,并已成为其免疫调节网络中重要的组成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学 病理学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TRAIL、Caspase-8和NF-κB蛋白在人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琪佳 吴爱民 +3 位作者 付文娟 王峰 白俊清 王志强 《实用癌症杂志》 2009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TRAIL、Caspase-8和NF-κB在人骨肉瘤组织及骨软骨瘤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骨肉瘤细胞凋亡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RAIL、Caspase-8和NF-κB蛋白在43例骨肉瘤及15例骨软骨瘤中的表达,并经图像分析系统测量TRAIL... 目的探讨TRAIL、Caspase-8和NF-κB在人骨肉瘤组织及骨软骨瘤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骨肉瘤细胞凋亡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RAIL、Caspase-8和NF-κB蛋白在43例骨肉瘤及15例骨软骨瘤中的表达,并经图像分析系统测量TRAIL、Caspase-8和NF-κB蛋白的平均光密度(OD)值;用TUNEL方法检测骨肉瘤及骨软骨瘤中细胞凋亡。结果TRAIL、Caspase-8蛋白在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均低于骨软骨瘤组织(P<0.05);而NF-κB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高于骨软骨瘤(P<0.05)。TRATL与Caspase-8蛋白在骨肉瘤中表达呈正相关(P<0.01);而TRATL与NF-κB蛋白在骨肉瘤中表达呈负相关(P<0.01)。骨肉瘤组细胞凋亡指数(AI)显著低于骨软骨瘤组(P<0.05);TRAIL、Caspase-8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均呈正相关(P<0.01);而NF-κB蛋白表达与骨肉瘤细胞凋亡呈负相关(P<0.01)。结论TRAIL基因可能是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分子基础,参与了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凋亡的调控。Caspase-8作为影响细胞凋亡过程的因子,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NF-κB在骨肉瘤细胞增殖与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TRAIL、Caspase-8蛋白呈低表达,可能受NF-kB高表达的调控而不能诱导细胞凋亡。提示三者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TRAIL蛋白 CASPASE-8蛋白 NF—κB蛋白 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琪佳 宫恩聪 +2 位作者 何明新 刘叔平 鄂文 《河北医药》 CAS 1997年第1期1-3,共3页
PCR技术的临床应用,对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收集临床诊断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和可能与之相关的疾病的病人的脑脊液25例,非病毒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10例,应用PCR方法,着重检测巨细胞病毒(CMV)、肠道病毒... PCR技术的临床应用,对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收集临床诊断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和可能与之相关的疾病的病人的脑脊液25例,非病毒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10例,应用PCR方法,着重检测巨细胞病毒(CMV)、肠道病毒(Enteroviruses)对神经系统的感染,在病毒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中,CMV阳性率为12.5%(2/16),肠道病毒阳性率为52.0%(13/25);在非病毒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中,CMV阳性率为0(0/7),肠道病毒阳性率为0(0/10)。以上提示肠道病毒是引起病毒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表明:PCR技术作为一种简单、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不但对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有意义,对于疾病的预后和疗效观察也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肠道病毒 巨细胞病毒 病毒性脑炎 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煤矿尘肺的尘斑气肿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琪佳 王玉香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1996年第5期259-261,共3页
对86例煤工尸检肺组织呼吸性细支气管及所属肺泡道发生的尘斑气肿进行了观察。前述部位不同程度煤尘沉着构成尘斑或尘灶。尘灶系呼吸性细支气管壁及肺泡间隔内煤尘沉着不断增多,气腔壁增厚、闭塞或靠拢融合而成。少数尘灶亦可由局灶... 对86例煤工尸检肺组织呼吸性细支气管及所属肺泡道发生的尘斑气肿进行了观察。前述部位不同程度煤尘沉着构成尘斑或尘灶。尘灶系呼吸性细支气管壁及肺泡间隔内煤尘沉着不断增多,气腔壁增厚、闭塞或靠拢融合而成。少数尘灶亦可由局灶性肺泡内煤尘细胞聚集填充所致。尘斑或尘灶处伴发的肺气肿,意味着肺组织破坏,肺功能受损。因此,尘斑气肿和尘灶气肿具有同样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工尘肺 尘斑气肿 尘灶气肿
下载PDF
掌背筋膜皮瓣修复2~5指近节圆形大面积皮肤缺损
8
作者 庞海涛 刘伟 +5 位作者 于铁强 李瑞国 王帅 柯嵩 李琪佳 王志强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7期660-66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掌背筋膜皮瓣修复2~5指近节圆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8月至2022年1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25例(25指)近节皮肤圆形大面积缺损(面积约3 cm×4 cm~4 cm×6 cm),其中男22例,女3例;年龄18~65岁,平均(40.... 目的探讨应用掌背筋膜皮瓣修复2~5指近节圆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8月至2022年1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25例(25指)近节皮肤圆形大面积缺损(面积约3 cm×4 cm~4 cm×6 cm),其中男22例,女3例;年龄18~65岁,平均(40.0±2.5)岁;致伤原因:压砸伤20例,绞伤5例。25例全部合并近节指骨粉碎骨折、神经血管损伤,其中急诊新鲜的近节圆形皮肤缺损5例,一期清创骨折复位内固定、神经血管肌腱修复手术后,皮肤坏死的20例。首先创面彻底清创,骨折复位内固定,神经血管肌腱修复后,然后于相应的手掌背侧切取筋膜皮瓣逆向翻转修复手指近节创面。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8.0±1.5)个月。术后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功能及外形均满意。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0指,良3指,差12指,优良率为50%。结论掌背筋膜皮瓣修复2~5指近节圆形大面积皮肤缺损,简单、实用,供区损伤小,成活率高,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背动脉 皮瓣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甘肃平凉崆峒山不同海拔梯度辽东栎叶特性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琪佳 赵振瑞 +3 位作者 陈稳兴 王茂江 丁素婷 吴靖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9,30,共8页
以甘肃崆峒山不同海拔尺度上的辽东栎叶片为实验材料,对其比叶面积、毛基密度、气孔长度和气孔密度进行测定,探索海拔变化对崆峒山辽东栎生理形态的影响以及叶片解剖学特性对海拔梯度的适应性,从而为选择化石植物重建古环境提供依据.结... 以甘肃崆峒山不同海拔尺度上的辽东栎叶片为实验材料,对其比叶面积、毛基密度、气孔长度和气孔密度进行测定,探索海拔变化对崆峒山辽东栎生理形态的影响以及叶片解剖学特性对海拔梯度的适应性,从而为选择化石植物重建古环境提供依据.结果与分析表明:随海拔升高,比叶面积、气孔长度、气孔密度呈二元曲线关系,而毛基密度则呈一元线性关系;所有叶特征参数均在1 935 m处具显著转变,推测该海拔附近是崆峒山辽东栎的最佳生长区域;海拔1 935 m之上的区域,低温逐渐成为制约辽东栎生长的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 叶表皮 海拔 崆峒山 叶特性
下载PDF
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及滑膜中MMP-9、IL-6的表达 被引量:31
10
作者 郭静 闫冰 +2 位作者 李琪佳 甘洪全 王志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2-676,共5页
目的探讨骨关节炎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m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骨关节炎病例(OA组)及20例正常对照关节软骨及滑膜MMP-9、IL-6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30例OA及10例正... 目的探讨骨关节炎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m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骨关节炎病例(OA组)及20例正常对照关节软骨及滑膜MMP-9、IL-6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30例OA及10例正常对照关节软骨及滑膜MMP-9、IL-6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MMP-9 mRNA和蛋白在OA组阳性表达的积分光密度(IOD)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8.38±2.29)vs(3.52±1.36),P<0.01;(9.18±3.58)vs(3.83±1.48),P<0.01],OA中二者的表达正相关性(r=0.924,P<0.01);IL-6 mRNA和蛋白在OA组阳性表达的IOD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8.74±3.62)vs(5.91±1.53),P<0.01;(8.96±3.57)vs(6.87±1.43),P<0.01],OA中二者的表达亦正相关(r=0.917,P<0.01);MMP-9 mRNA、IL-6 mRNA及相应蛋白在OA中的表达均正相关(原位杂交r=0.426,P<0.05;免疫组化r=0.444,P<0.01)。结论 MMP-9、IL-6在OA关节软骨与滑膜中呈高表达,二者对OA的发生发展可能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白介素6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异体骨与自体髂骨修复粉碎性骨折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志强 李琪佳 +5 位作者 汪琦 金立国 苏立新 邓华民 孙柏山 张立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13-417,共5页
目的 对比观察兔自体髂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对长管骨粉碎性骨折的修复效果。 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肱骨人工造成粉碎骨折 ,一侧取自体髂骨植入 ,另一侧取等量同种异体骨植入 ,不同阶段处死后行大体、X线片及组织学观察。 结果 ... 目的 对比观察兔自体髂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对长管骨粉碎性骨折的修复效果。 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肱骨人工造成粉碎骨折 ,一侧取自体髂骨植入 ,另一侧取等量同种异体骨植入 ,不同阶段处死后行大体、X线片及组织学观察。 结果 自体髂骨植骨与异体骨植骨的骨愈合过程基本相同 ,均通过软骨化骨、爬行替代而愈合。植骨术后 1周 ,纤维结缔组织包绕植骨片 ,无炎性反应 ;2周时 ,成骨性肉芽组织包绕植骨片 ,有早期软骨性骨梁形成 ;3周时 ,新生的骨梁间可见崩解的植骨片 ,植骨周围软骨化骨活跃 ;4周时 ,植骨片消失 ,出现成熟骨梁 ,其边缘可见骨祖细胞成排排列 ;5周时 ,骨梁变粗 ,致密 ,基本为成熟骨 ;6周时 ,呈现致密的板层结构 ,哈佛氏系统完整。其中第 3、4周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处理 ,结果两侧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同种异体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骨传导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碎性骨折 实验研究 骨移植 同种异体骨 自体骨 骨愈合 长管骨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7对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物分泌功能以及Col-Ⅱ、AGG和Sox9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辉 李亮 +5 位作者 王茜 甘洪全 王辉 毕成 李琪佳 王志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9-225,共7页
目的:研究人重组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国产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物中软骨细胞分泌功能以及Ⅱ型胶原(typeⅡcollagen,Col-Ⅱ)、蛋白聚糖(aggrecan,AGG)和SRY相关高迁移率组基因9(SRY-related high mobility... 目的:研究人重组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国产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物中软骨细胞分泌功能以及Ⅱ型胶原(typeⅡcollagen,Col-Ⅱ)、蛋白聚糖(aggrecan,AGG)和SRY相关高迁移率组基因9(SRY-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box gene 9,Sox9)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周龄新西兰幼兔,取双膝关节软骨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将生长状态良好的第2代细胞以1×106/m L浓度接种于多孔钽并给予不同浓度BMP-7,分为对照组(多孔钽/软骨细胞组)、5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1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及2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BMP-7对多孔钽/软骨细胞生长及增殖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软骨细胞在多孔钽表面及内部生长情况,二甲基亚甲蓝(dimethyl methylene blue,DMMB)比色定量法对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物糖胺多糖(glycosaminoglycan,GAG)进行定量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ol-Ⅱ、AGG和Sox9 mRNA的表达。结果:原代软骨细胞培养24 h后呈梭形生长,4 d后细胞呈多角形,胞浆丰富。阿辛蓝(alcian blue)、番红O(safranin O)、Col-Ⅱ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呈阳性反应。CCK-8法细胞增殖检测结果显示,1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细胞增殖水平高于其他各组(P<0.05)。扫描电镜示各组软骨细胞在多孔钽表面生长状态良好,细胞有多个突起、伸展、叠层生长并覆盖于多孔钽表面。GAG定量检测显示,1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GAG含量比其他各组均明显升高(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各实验组Col-Ⅱ、AGG和Sox9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以2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结论: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体能促进体外软骨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促进软骨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7 软骨细胞 胶原Ⅱ型 葡糖氨基聚糖类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患者中IL-18、VEGF和NF-κB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6
13
作者 郭静 张娜 +2 位作者 秦丽娟 李琪佳 王志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024-3026,共3页
目的:探讨IL-18、VEGF和NF-κB在膝骨关节炎(OA)关节软骨与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自愿捐赠的60例OA及20例正常关节软骨与滑膜标本,免疫组化检测IL-18、VEGF及NF-κB p65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检测IL-18及VEGF mRNA表达;并进行相... 目的:探讨IL-18、VEGF和NF-κB在膝骨关节炎(OA)关节软骨与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自愿捐赠的60例OA及20例正常关节软骨与滑膜标本,免疫组化检测IL-18、VEGF及NF-κB p65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检测IL-18及VEGF mRNA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OA组IL-18、VEGF mRNA和蛋白以及NF-κB p65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OA组IL-18蛋白与NF-κB p65蛋白表达成正相关(P<0.01),OA组NF-κB p65蛋白分别与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成正相关(P<0.01),OA组IL-18、VEGF两者mRNA与蛋白的表达均成正相关(P<0.01)。结论:OA关节软骨与滑膜组织中IL-18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NF-κB的表达,同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上调了VEGF的基因表达,从而共同加速OA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IL-18 VEGF NF-ΚB
下载PDF
唑来膦酸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激动剂配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彭晨 王志强 +1 位作者 李琪佳 原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4241-4244,共4页
背景:在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假体周围骨溶解时,唑来膦酸可在发挥抑制破骨细胞作用的同时而不影响成骨功能。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对大鼠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验证其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照... 背景:在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假体周围骨溶解时,唑来膦酸可在发挥抑制破骨细胞作用的同时而不影响成骨功能。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对大鼠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验证其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照实验,于2007-03/2008-03在华北煤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新生24h内SD大鼠,唑来膦酸标准品。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颅盖骨来源的成骨细胞,应用不同浓度唑来膦酸进行干预,实验组细胞培养基中唑来膦酸终浓度为10-4~10-11mol/L,对照组不加药,只加等量细胞悬液和培养基。唑来膦酸干预后分别于第1,2,3,5,7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吸光度,检测唑来膦酸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第3天和第5天分别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护骨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激动剂配体mRNA表达,以硝基苯基质动力学法测定各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主要观察指标:成骨细胞增殖情况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激动剂配体mRNA表达水平。结果:唑来膦酸浓度≥10-5mol/L时抑制成骨细胞增殖,10-6~10-11mol/L则不影响细胞增殖。唑来膦酸浓度为10-7~10-11mol/L时碱性磷酸酶活性无变化,而成骨细胞的护骨素mRNA表达增加,核因子κB受体激动剂配体mRNA的表达下降。结论:唑来膦酸在低浓度时不影响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通过降低成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激动剂配体/护骨素的比率而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可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成骨细胞 增殖 分化 护骨素 核因子κB受体激动剂配体
下载PDF
医用多孔钽材料复合大鼠软骨细胞的生长特性及功能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岭 李琪佳 +4 位作者 赵季华 薛荣 甘洪全 刘英杰 王志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4-469,共6页
目的评价多孔钽材料复合大鼠软骨细胞的体外生长特性及功能变化。方法选取3周龄SD大鼠,分离关节软骨细胞并进行体外扩增培养,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2代细胞,鉴定后以1×106/ml密度接种于多孔钽上进行复合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 目的评价多孔钽材料复合大鼠软骨细胞的体外生长特性及功能变化。方法选取3周龄SD大鼠,分离关节软骨细胞并进行体外扩增培养,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2代细胞,鉴定后以1×106/ml密度接种于多孔钽上进行复合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软骨细胞在多孔钽上的形态特点,比色法测定复合培养的软骨细胞中糖胺多糖(GAG)的含量。结果经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番红O染色鉴定所获细胞为软骨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可见多孔钽边缘及培养板底部黏附大量软骨细胞;扫描电镜观察可见软骨细胞在多孔钽表面及孔隙内黏附、伸展、增殖,并分泌细胞外基质;透射电镜观察显示软骨细胞内超微结构大小及形态无明显改变;比色法检测显示软骨细胞在多孔钽支架上可持续分泌GAG。结论多孔钽材料与软骨细胞体外共培养显示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适合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钽 生物相容性材料 软骨细胞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国产多孔钽材料兔竖脊肌植入组织学及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8
16
作者 甘洪全 刘鑫 +4 位作者 赵济华 耿丽鑫 王茜 王志强 李琪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1-616,共6页
目的:观察国产多孔钽材料的三维孔隙结构以及兔竖脊肌植入后组织形态学特点,对其组织相容性进行评价,为临床骨缺损修复重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扫描电镜观察国产多孔钽结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建立多孔钽兔竖脊肌植入动物模型。将... 目的:观察国产多孔钽材料的三维孔隙结构以及兔竖脊肌植入后组织形态学特点,对其组织相容性进行评价,为临床骨缺损修复重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扫描电镜观察国产多孔钽结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建立多孔钽兔竖脊肌植入动物模型。将2枚直径1.5 cm。厚0.2 cm圆型多孔钽植入脊柱一侧竖脊肌内(实验组),对侧植入同等数量及体积的多孔钛(对照组)。于术后2。4。8。12 周处死行硬组织切片观察肌肉周围纤维包膜及新生血管形成,并计算小血管生成数量;扫描电镜观察肌肉组织在两种材料内的生长状态。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多孔钽具有三维立体多孔结构,孔隙直径在400-600 μm;肌肉及纤维组织早期在多孔钽表面及孔隙内生长;晚期胶原纤维延展,相互连接并充满孔隙。硬组织切片显示:随时间的延长多孔钽-肌肉界面形成薄而致密的血管化包膜。孔隙内充满肌肉。纤维组织及小血管。结论:国产多孔钽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其三维结构可使肌肉组织在表面及孔隙内生长及延伸,有可能成为骨缺损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钽 组织相容性 形态学 血管化包膜
下载PDF
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对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合成及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丽平 朱曦龄 +9 位作者 杨方 王瑞敏 马文东 罗玲 户万秘 李治国 李琪佳 裴新 张丽娟 王献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8-720,740,共4页
目的: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系;采用~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 目的: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系;采用~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PDGF对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合成的促进作用与浓度相关,并以10 ng/ml时最强。AcSDKP对PDGF介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有抑制作用,并且在10^(-9)mol/L时作用最强。结论:AcSDKP对PDGF介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抗心脏纤维化的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心脏成纤维细胞 胶原蛋白
下载PDF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表面修饰多孔钽对软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分泌功能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甘洪全 王茜 +6 位作者 张辉 赵宏坤 王辉 宋会平 毕成 王志强 李琪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0-516,I0005,共8页
目的:研究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表面修饰多孔钽(Ta)对软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分泌功能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RGD/软骨细胞/多孔钽复合物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软骨缺损、促进软骨再生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物理吸附的... 目的:研究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表面修饰多孔钽(Ta)对软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分泌功能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RGD/软骨细胞/多孔钽复合物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软骨缺损、促进软骨再生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物理吸附的方法将不同浓度RGD肽及Ⅱ型胶原(ColⅡ)吸附于多孔钽表面,分为Ta-RGD组、Ta-ColⅡ组、Ta-RGD/ColⅡ0.2g·L-1组、Ta-RGD/ColⅡ1.0g·L-1组、Ta-RGD/ColⅡ5.0g·L-1组、Ta-RGD/ColⅡ10.0g·L-1组及纯Ta组。分离培养新西兰幼兔关节软骨细胞,取第2代细胞种植于修饰前后多孔钽使其成为RGD/软骨细胞/多孔钽复合物;扫描电镜观察RGD/软骨细胞/多孔钽复合物形貌特征以及软骨细胞生长状态,沉淀法检测多孔钽修饰前后软骨细胞黏附率,MTT法检测多孔钽修饰前后软骨细胞的增殖水平,羟脯氨酸法测定软骨细胞分泌功能。结果:多孔钽经RGD修饰后各组软骨细胞黏附率均高于修饰前(P<0.05),其中黏附效果最好的是4h的Ta-RGD/ColⅡ5.0g·L-1组,同时各组间黏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下各组软骨细胞在修饰后的多孔钽表面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在多孔钽表面及孔隙内生长,分泌细胞外基质覆盖于多孔钽表面;MTT检测,多孔钽经RGD修饰后各组软骨细胞增殖水平均高于修饰前(P<0.05),其中增殖效果最好的是13d的Ta-RGD/ColⅡ1.0g·L-1组;羟脯氨酸检测,Ta-RGD/ColⅡ1.0g·L-1组羟脯氨酸水平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RGD多肽可有效加强软骨细胞在多孔钽表面及孔隙内的黏附及增殖,对软骨细胞的分泌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钽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 黏附 软骨细胞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区FADD和FLIP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茜 张辉 +5 位作者 刘名 李琪佳 耿丽鑫 孙明宏 田清友 张宇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62-966,I0003,共6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区凋亡信号蛋白Fas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FADD样白细胞介素1-转化酶样抑制蛋白(FLIP)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阐明FADD和FLIP在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人参皂苷Rg1对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区凋亡信号蛋白Fas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FADD样白细胞介素1-转化酶样抑制蛋白(FLIP)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阐明FADD和FLIP在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人参皂苷Rg1对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45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每组15只。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人参皂苷Rg1组小鼠注射MPTP前先注射人参皂苷Rg1,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中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FLIP、FADD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PD症状,黑质区TH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FADD、FLIP及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胞浆染色深;FADD、FLIP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g1组小鼠PD症状减轻,黑质区TH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FADD、FLIP及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胞浆染色浅;FADD、FLIP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FADD与Caspase-3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关系(r=0.791,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可通过影响PD模型小鼠黑质区FADD和FLIP的表达对DA能神经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Fas死亡结构域蛋白 FADD样白细胞介素1-转化酶样抑制蛋白 半胱氨酸蛋白酶-3 人参皂苷RG1
下载PDF
小白菊内酯对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茜 张辉 +6 位作者 刘名 李琪佳 孙明宏 田清友 耿丽鑫 张乘云 张宇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7-362,共6页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抑制核因子NF-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信号通路对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记法观察各...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抑制核因子NF-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信号通路对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记法观察各组小鼠中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核因子NF-κB、环氧合酶-2(COX-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PD症状,TH阳性神经元明显丢失、蛋白水平下降,NF-κB、COX-2和caspase-3阳性细胞大量表达,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抑制剂组小鼠上述变化明显减轻(P<0.01)。结论:在MPTP所致PD模型小鼠中,小白菊内酯通过抑制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减少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核因子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环氧合酶-2 小白菊内酯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