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颗粒介导的P53联合Rb基因靶向治疗对兔VX2肝转移癌多药耐药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董胜利 李高鹏 +6 位作者 宋建 叶露 赵新保 潘景升 李璐菁 许晓琳 欧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4期468-471,I0002,共5页
目的联合P53及Rb抗癌基因,通过纳米基因靶向治疗技术,探索其对肝转移癌灶多药耐药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超液化碘油及多聚赖氨酸修饰的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乳剂为载体,将含有野生型P53、Rb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经肝动脉共同或者分别... 目的联合P53及Rb抗癌基因,通过纳米基因靶向治疗技术,探索其对肝转移癌灶多药耐药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超液化碘油及多聚赖氨酸修饰的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乳剂为载体,将含有野生型P53、Rb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经肝动脉共同或者分别转运至兔VX2肝转移癌灶局部,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及原位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确定P53及Rb共表达蛋白在转移灶的表达。通过检测肿瘤对化疗药物丝裂霉素(MMC)、5-氟尿嘧啶(5-FU)和阿霉素(ADM)的敏感性来评价疗效。最后应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RT-PCR)及电化学发光法(ECL)蛋白杂交技术检测多药耐药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肺耐药蛋白(LR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表达差异。结果 (1)与对照碘油组(A)和nanoplex/lipiodol组(B)相比,nanoplex-p53/lipiodol组(C),nanoplex-Rb/lipiodol组(D),nanoplex-(p53+Rb)/lipiodol组(E)PGP、BCRP、MRP1 mRNA表达均降低(P<0.05)。(2)C组及E组表现出比D组更低的PGP mRNA水平(P<0.05)。(3)E组BCRP和LRP表达水平低于C、D组(P<0.05)。(4)C、E组PGP蛋白表达显著低于A组,仅E组BCRP和LRP蛋白表达显著低于A组,C、D、E组MRP1蛋白表达均低于A组(P<0.05)。(5)C、D、E组表现出比A组更高的对化疗药ADM和MMC的敏感性;D、E组比A组更高的对化疗药5-FU的敏感性(P<0.05)。结论以Pll-n HAP为载体的P53基因协同Rb基因的纳米靶向治疗,通过调节肿瘤细胞多重耐药机制中重要基因的表达,增强了其对化疗药的敏感性。P53基因联合Rb基因的纳米基因靶向治疗有可能成为针对肝转移灶多药耐药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转染 肝肿瘤 实验性
下载PDF
纳米局部治疗介导的P53联合Rb基因对兔VX2肝转移灶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2
作者 董胜利 潘景升 +5 位作者 叶露 赵新保 李璐菁 许晓琳 欧冰 李高鹏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6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联合P53及Rb两种抗癌基因,通过纳米基因靶向治疗技术,探索其对肝转移癌灶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超液化碘油及Pll修饰的nHAP乳剂为载体,将含有野生型P53、Rb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经肝动脉共同或者分别转运至兔... 目的本研究旨在联合P53及Rb两种抗癌基因,通过纳米基因靶向治疗技术,探索其对肝转移癌灶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超液化碘油及Pll修饰的nHAP乳剂为载体,将含有野生型P53、Rb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经肝动脉共同或者分别转运至兔VX2肝转移癌灶局部,采用蛋白印迹法及原位共焦激光显微镜确定P53及Rb共表达蛋白在转移灶的表达。然后病理观察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变化。最后应用Realtime RT-PCR级ECL蛋白杂交技术检测CD31、CD34及VEGF的表达差异。结果CD31标记的MVD显示:与其他组相比,nanoplex-p53/lipiodol及nanoplex-(p53+Rb)/lipiodol组肿瘤MVD均降低;CD34标记的MVD显示:与其他组相比,nanoplex-Rb/lipiodol及nanoplex-(p53+Rb)/lipiodol组MVD均降低。nanoplex-p53/lipiodol及nanoplex-(p53+Rb)/lipiodol组CD3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nanoplexRb/lipiodol及nanoplex-(p53+Rb)/lipiodol组CD34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nanoplex-p53/lipiodol、nanoplex-Rb/lipiodol及nanoplex-(p53+Rb)/lipiodol组VEGF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结论以Pll-nHAP为载体的Rb基因协同P53基因纳米靶向治疗通过降低CD31、CD34及VEGF的表达减少新生血管生成,增强其抗肿瘤效应。P53基因联合Rb基因的纳米基因靶向治疗有可能成为抑制消化道癌肝转移灶血管新生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治疗 基因转染技术 肝转移癌
下载PDF
p53联合Rb纳米粒局部基因治疗兔VX2肿瘤肝转移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董胜利 叶露 +5 位作者 赵新保 李璐菁 许晓琳 欧冰 潘景升 李高鹏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6年第9期582-585,589,共5页
目的:通过基因靶向技术将纳米粒与p53及Rb两种抗癌基因联合,探索其对兔VX2肿瘤肝转移癌灶的治疗效果并评价其生物安全性。方法以超液化碘油及多聚赖氨酸(PLL)修饰的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nHAP)乳剂为载体,将含有野生型p53、Rb基因... 目的:通过基因靶向技术将纳米粒与p53及Rb两种抗癌基因联合,探索其对兔VX2肿瘤肝转移癌灶的治疗效果并评价其生物安全性。方法以超液化碘油及多聚赖氨酸(PLL)修饰的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nHAP)乳剂为载体,将含有野生型p53、Rb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经肝动脉共同或者分别转运至兔VX2肿瘤肝转移灶局部,采用蛋白印迹法及原位共聚焦激光显微镜确定p53及Rb共表达蛋白的表达。通过肝功能检测评价此疗法的生物安全性。观察肿瘤生长及动物存活时间,评价疗效。结果 p53和Rb双基因纳米粒对兔肝功能无明显影响。p53和Rb双基因纳米靶向治疗比p53或Rb单基因纳米粒更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1周生长率比对照组减慢约70%,2周生长率比对照组减慢约254%。相对于对照组,双基因组可延长存活期30 d。结论以PLL-nHAP为载体的基因纳米粒靶向治疗兔VX2肿瘤肝转移灶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p53和Rb双基因联合比单基因有更明显的治疗效果,很可能成为消化道肝转移癌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 转染 肿瘤肝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