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洲玉米螟一、二代成虫行为生物学研究——Ⅱ羽化、交尾和产卵节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文德 陈素馨 +2 位作者 张树发 李璧铣 郑礼 《张家口农专学报》 2002年第4期1-5,32,共6页
报道了河北省亚洲玉米螟第一、二代成虫的羽化、交尾和产卵节律。两代成虫昼夜均有羽化,夜间明显多于白天。一代成虫羽化高峰为20~22时,二代成虫20~1时羽化较多。成虫在田间交尾最早始于20时10分,最晚为5时前后。交尾盛期:2代区一代... 报道了河北省亚洲玉米螟第一、二代成虫的羽化、交尾和产卵节律。两代成虫昼夜均有羽化,夜间明显多于白天。一代成虫羽化高峰为20~22时,二代成虫20~1时羽化较多。成虫在田间交尾最早始于20时10分,最晚为5时前后。交尾盛期:2代区一代成虫为23~4时,3代区一代成虫为1~3时,二代成虫为23~3时。两代成虫夜间产卵量占全天的89~98.7%,前半夜多于后半夜。一代成虫产卵高峰在20~21时,二代成虫21~22时产卵最多。以上结果与本项研究已报道的成虫行为动态和行为目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成虫行为 生物学 羽化 交尾 产卵节律
下载PDF
河北省玉米螟优势种及其近缘种的研究
2
作者 李文德 陈素馨 +1 位作者 孙伯欣 李璧铣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1期5-12,共8页
通过性信息素活性反应,形态鉴定和生殖隔离试验等方面研究,澄清了河北省玉米螟优势种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而不是过去多年认为的欧洲玉米螟O.nubilalis(Hubner)。但欧洲玉米螟亦有少量分布,在张家口和芦台以大麻、... 通过性信息素活性反应,形态鉴定和生殖隔离试验等方面研究,澄清了河北省玉米螟优势种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而不是过去多年认为的欧洲玉米螟O.nubilalis(Hubner)。但欧洲玉米螟亦有少量分布,在张家口和芦台以大麻、苍耳、葎草等为主要寄主。此外尚见2个近缘种,其中紫玉米螟O.scapulalis(Warker)在芦台是取食葎草的主要虫种;克什米尔玉米螟,O.kasmirica(Moore)系中国新记录,仅寄生于大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优势种 近缘种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扩散行为与迁飞可能性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振营 周大荣 +9 位作者 宋彦英 李璧铣 张广义 高书兰 刘勇 郑礼 王蕴生 谢为民 李文德 潘永成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5-31,共7页
作者于1987和1988两年在河北省衡水市当地越冬代亚洲玉米螟成虫盛发期,采用人工标放回收方法对其扩散行为及迁飞可能性进行了研究。两年分别释放人工饲养的标记玉米螟成虫15万和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 diamondback moth60万头,... 作者于1987和1988两年在河北省衡水市当地越冬代亚洲玉米螟成虫盛发期,采用人工标放回收方法对其扩散行为及迁飞可能性进行了研究。两年分别释放人工饲养的标记玉米螟成虫15万和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 diamondback moth60万头,在45.5km半径范围内分别回收到标记雄蛾461和2650头,首次明确了我国北方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的田间扩散飞行规律,95%集中在距释放点4km半径范围内;部分个体可扩散到6—30km半径范围内,最远距释放中心45.5km。成虫扩散飞行受风力、风向和温度影响。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虽有远距离迁飞的潜力,但至少在越冬代发生期基本不存在大量远距离迁飞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越冬代成虫 扩散 迁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