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型糖尿病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率及其与病程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袁凤易 李生中 +2 位作者 刘莉 徐丹 徐平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368-372,共5页
目的分析成年1型糖尿病(T1DM)患者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率及其与病程的关系。方法收集52例T1DM患者及67例健康对照病历资料,血清标本进行生化及糖代谢检测,放射配体法检测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锌转运... 目的分析成年1型糖尿病(T1DM)患者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率及其与病程的关系。方法收集52例T1DM患者及67例健康对照病历资料,血清标本进行生化及糖代谢检测,放射配体法检测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锌转运体8抗体(ZnT8A)。比较抗体阳性T1DM患者与抗体阴性患者临床特征,并根据病程将患者分为4组:<1年,1~5年(不含5年),5~10(不含10年)年及≥10年,比较不同病程组抗体阳性率。结果胰岛自身抗体总阳性率(至少一个抗体阳性)53.85%;GADA、IA-2A、ZnT8A阳性率分别为50.00%、21.15%、9.62%。与抗体阴性组相比,抗体阳性组患者起病年龄较高、病程更短、血肌酐更低,并且独生子女比例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血肌酐、独生子女等影响后,病程仍是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OR=0.785,95%CI 0.623~0.989,P<0.05)。病程1~5年(不含5年)组抗体阳性率最高,可达80.0%。结论一半以上成年T1DM患者胰岛自身抗体阳性,GADA阳性率显著高于IA-2A及ZnT8A;胰岛自身抗体总阳性率及GADA阳性率在不同病程中分布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胰岛自身抗体 病程
下载PDF
混合入路腰椎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生中 刘莉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245-1246,124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混合入路腰椎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23例腰椎退行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58)与B组(n=65)。A组患者使用传统入路... 目的探讨应用混合入路腰椎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23例腰椎退行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58)与B组(n=65)。A组患者使用传统入路腰椎内固定术治疗,B组患者使用混合入路腰椎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口大小等基本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及多裂肌萎缩率、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口大小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均降低,且B组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升高,且B组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B组手术节段与邻近节段多裂肌萎缩率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4/65),明显低于A组的19.0%(1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混合入路腰椎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临床疗效佳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内固定术 混合入路 传统入路 多裂肌萎缩
下载PDF
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CT影像特点及IL-23R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源 郭义平 +2 位作者 李生中 罗国炷 董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8期3574-3578,共5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CT影像特点及IL-23R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123例肺结核患者,将所选取的患者按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分为单纯肺结核组73例和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组50例...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CT影像特点及IL-23R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123例肺结核患者,将所选取的患者按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分为单纯肺结核组73例和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组50例。分析两组组患者临床表现、CT影像学图片、CT影像学表现、血清IL-23R的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单纯肺结核组患者出现14例低热、11例胸闷、17例消瘦、14例气短、18例痰中带血、14例颈部淋巴结肿大、23例咳嗽、21例胸痛。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组患者出现16例低热、13例胸闷、21例消瘦、19例气短、20例痰中带血、15例颈部淋巴结肿大、26例咳嗽、23例胸痛,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肺结核组CT影像学图片显示可见结节影或包块影,呈明显分叶征、短毛刺征、空泡征并发肺不张、棘状突起,边缘较清晰,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组CT影像学图片显示有分叶、毛刺,同时肺内肿物周边存在晕征、血管聚集征、卫星灶征、胸膜凹陷等表现,此外伴纵膈及肺门淋巴结明显肿大,胸壁侵犯。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组CT影像中毛刺状结节、胸膜凹陷、空洞、分叶征、肿块、条索影比例均高于单纯肺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组患者IL-23R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相比较,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表现更为严重,CT影像学特点更为明显,患者血清中IL-23R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临床可通过CT影像学结合血清IL-23R检测,以提高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肺结核 下呼吸道感染 IL-23R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