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近40年来华中地区农业气象灾害损失变化特征及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笑笑
黄治勇
+4 位作者
姚瑶
鞠英芹
段彭
李留毅
杨倩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49-154,共6页
基于1980—2019年华中地区农业气象灾害数据,通过计算灾害变异系数、灾害强度指数、灾损率,并利用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农业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作物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研究表明:(1)华中地区农业气象致灾...
基于1980—2019年华中地区农业气象灾害数据,通过计算灾害变异系数、灾害强度指数、灾损率,并利用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农业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作物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研究表明:(1)华中地区农业气象致灾率呈下降趋势,受灾率整体高于成灾率10~20个百分点。各年代际水灾和旱灾的致灾率远高于风雹和冷冻,水灾和旱灾是湖北、湖南2省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而河南省则以旱灾为主;(2)华中地区近40年来农业气象灾害的致灾率突变点基本一致,旱灾较分散,水灾和冷冻突变时间早于旱灾和风雹。水灾、旱灾、风雹等致灾率的波动性自南向北递增,冷冻灾害则相反,波动性最大。河南省的旱灾和湖北省的水灾致灾率均较为稳定;(3)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的敏感度影响排序为河南>湖南>湖北,其中冷冻灾害对作物的影响最小,旱灾对河南省粮食单产量的影响最大,湖北、湖南2省粮食灾损率是河南省的6倍,就灾害种类造成的灾损量而言,由大到小表现为水灾>旱灾>冷冻>风雹,防汛抗旱是华中地区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粮食灾损量
防灾减灾措施
华中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暴雨预报培训设计的关键环节与对策
被引量:
2
2
作者
胡贵华
汤兴芝
+1 位作者
李留毅
鞠英芹
《气象科技进展》
2020年第5期42-44,共3页
对预报员暴雨预报培训强调建立预报思路的训练,重点是建立预报思路,识别和确认暴雨的影响系统(尤其是直接影响的天气系统),判断未来暴雨可能发生时间,地点和降雨量。2010年中国气象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气象培训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根...
对预报员暴雨预报培训强调建立预报思路的训练,重点是建立预报思路,识别和确认暴雨的影响系统(尤其是直接影响的天气系统),判断未来暴雨可能发生时间,地点和降雨量。2010年中国气象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气象培训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根据现代气象业务改革发展需要,着眼于提高一线业务人员岗位适应能力,实施知识更新培训和转岗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预报
中国气象局
气象业务
岗位适应能力
预报思路
天气系统
转岗培训
业务人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洲夏季风对江淮梅雨入梅早晚的影响
3
作者
陈笑笑
黄治勇
+4 位作者
姚瑶
汤兴芝
鞠英芹
顾永刚
李留毅
《暴雨灾害》
2023年第5期563-571,共9页
入梅时间早晚直接影响梅雨期雨量的多寡,其准确预测对农业、交通和旅游业等气象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气象局2017年发布的《梅雨监测业务规定》中的入梅日期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1981—2020年江淮梅雨入梅早晚的气候特征...
入梅时间早晚直接影响梅雨期雨量的多寡,其准确预测对农业、交通和旅游业等气象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气象局2017年发布的《梅雨监测业务规定》中的入梅日期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1981—2020年江淮梅雨入梅早晚的气候特征,分析亚洲夏季风对入梅日早晚的影响。结果表明:(1)江淮梅雨入梅日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平均入梅日为6月21日,标准差为11 d,最早和最晚入梅日相差39 d。(2)入梅日与南亚夏季风SASM(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呈显著负相关,与东亚夏季风EASM(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呈正相关。强SASM年,南亚高压偏东,中高纬度高空急流偏南,江淮地区为水汽辐合区,有利于江淮区入梅偏早;强EASM年,西太副高偏北偏强,南风气流旺盛,水汽在华南和东北地区辐合,在江淮地区辐散,不利于梅雨的发生。(3)由于亚洲夏季风具有协同爆发的特点,强SASM-弱EASM协同年,平均入梅日较常年平均偏早4 d,与之相反的协同年入梅日偏晚11.6 d。强SASM-弱EASM年,江淮地区位于高空急流出口右侧,伊朗高压位置偏东,高空受小槽东移影响,低层南亚夏季风发展旺盛,水汽在江淮地区辐合,有利于入梅偏早。弱SASM-强EASM年,中高纬度高空急流轴偏北,江淮地区受脊前偏北气流控制,低层亚洲夏季风辐合区偏东,江淮地区仅为过路水汽通道,不利于江淮区入梅。故亚洲夏季风的强弱与协同发展对江淮梅雨入梅早晚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夏季风
东亚夏季风
协同作用
江淮梅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40年来华中地区农业气象灾害损失变化特征及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笑笑
黄治勇
姚瑶
鞠英芹
段彭
李留毅
杨倩
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湖北分院
暴雨监测预警湖北重点实验室
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
出处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49-154,共6页
基金
湖北省气象局科技项目(2022Q14)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湖北分院项目(202201)。
文摘
基于1980—2019年华中地区农业气象灾害数据,通过计算灾害变异系数、灾害强度指数、灾损率,并利用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农业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作物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研究表明:(1)华中地区农业气象致灾率呈下降趋势,受灾率整体高于成灾率10~20个百分点。各年代际水灾和旱灾的致灾率远高于风雹和冷冻,水灾和旱灾是湖北、湖南2省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而河南省则以旱灾为主;(2)华中地区近40年来农业气象灾害的致灾率突变点基本一致,旱灾较分散,水灾和冷冻突变时间早于旱灾和风雹。水灾、旱灾、风雹等致灾率的波动性自南向北递增,冷冻灾害则相反,波动性最大。河南省的旱灾和湖北省的水灾致灾率均较为稳定;(3)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的敏感度影响排序为河南>湖南>湖北,其中冷冻灾害对作物的影响最小,旱灾对河南省粮食单产量的影响最大,湖北、湖南2省粮食灾损率是河南省的6倍,就灾害种类造成的灾损量而言,由大到小表现为水灾>旱灾>冷冻>风雹,防汛抗旱是华中地区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的重点。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粮食灾损量
防灾减灾措施
华中地区
Keywords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Grain loss rate
Disaster-proof measure
Central China
分类号
S166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暴雨预报培训设计的关键环节与对策
被引量:
2
2
作者
胡贵华
汤兴芝
李留毅
鞠英芹
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湖北分院
出处
《气象科技进展》
2020年第5期42-44,共3页
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科研项目(内2015-007)
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17C07)。
文摘
对预报员暴雨预报培训强调建立预报思路的训练,重点是建立预报思路,识别和确认暴雨的影响系统(尤其是直接影响的天气系统),判断未来暴雨可能发生时间,地点和降雨量。2010年中国气象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气象培训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根据现代气象业务改革发展需要,着眼于提高一线业务人员岗位适应能力,实施知识更新培训和转岗培训。
关键词
暴雨预报
中国气象局
气象业务
岗位适应能力
预报思路
天气系统
转岗培训
业务人员
分类号
P457.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洲夏季风对江淮梅雨入梅早晚的影响
3
作者
陈笑笑
黄治勇
姚瑶
汤兴芝
鞠英芹
顾永刚
李留毅
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湖北分院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暴雨灾害》
2023年第5期563-571,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026)
湖北省气象局青年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22Q14)
干部学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23CMATCQN13)。
文摘
入梅时间早晚直接影响梅雨期雨量的多寡,其准确预测对农业、交通和旅游业等气象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气象局2017年发布的《梅雨监测业务规定》中的入梅日期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1981—2020年江淮梅雨入梅早晚的气候特征,分析亚洲夏季风对入梅日早晚的影响。结果表明:(1)江淮梅雨入梅日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平均入梅日为6月21日,标准差为11 d,最早和最晚入梅日相差39 d。(2)入梅日与南亚夏季风SASM(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呈显著负相关,与东亚夏季风EASM(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呈正相关。强SASM年,南亚高压偏东,中高纬度高空急流偏南,江淮地区为水汽辐合区,有利于江淮区入梅偏早;强EASM年,西太副高偏北偏强,南风气流旺盛,水汽在华南和东北地区辐合,在江淮地区辐散,不利于梅雨的发生。(3)由于亚洲夏季风具有协同爆发的特点,强SASM-弱EASM协同年,平均入梅日较常年平均偏早4 d,与之相反的协同年入梅日偏晚11.6 d。强SASM-弱EASM年,江淮地区位于高空急流出口右侧,伊朗高压位置偏东,高空受小槽东移影响,低层南亚夏季风发展旺盛,水汽在江淮地区辐合,有利于入梅偏早。弱SASM-强EASM年,中高纬度高空急流轴偏北,江淮地区受脊前偏北气流控制,低层亚洲夏季风辐合区偏东,江淮地区仅为过路水汽通道,不利于江淮区入梅。故亚洲夏季风的强弱与协同发展对江淮梅雨入梅早晚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关键词
南亚夏季风
东亚夏季风
协同作用
江淮梅雨
Keywords
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synergy effect
Meiyu in the region of Yangtze-Huaihe basin
分类号
P46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近40年来华中地区农业气象灾害损失变化特征及影响
陈笑笑
黄治勇
姚瑶
鞠英芹
段彭
李留毅
杨倩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暴雨预报培训设计的关键环节与对策
胡贵华
汤兴芝
李留毅
鞠英芹
《气象科技进展》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亚洲夏季风对江淮梅雨入梅早晚的影响
陈笑笑
黄治勇
姚瑶
汤兴芝
鞠英芹
顾永刚
李留毅
《暴雨灾害》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