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ILE和超薄瓣FS-LASIK矫正中度近视疗效比较
1
作者 胡威 李盈龙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超薄瓣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正中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纳入了年龄、性别和角膜厚度匹配合适的中度近视(等效球镜度-3.00~...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超薄瓣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正中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纳入了年龄、性别和角膜厚度匹配合适的中度近视(等效球镜度-3.00~-6.00 D)患者,36例接受SMILE治疗患者的72只眼和36例接受超薄瓣FS‐LASIK治疗患者的72只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记录所有患者的视力、屈光度及角膜高阶像差等变量,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在术后随访3个月时,SMILE组和超薄瓣FS‐LASIK组疗效指数和安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9和-0.255,P=0.242和0.800)。SMILE组和超薄瓣FS‐LASIK组术后屈光度呈正视并相对稳定,术后等效球镜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6,P=0.837)。SMILE组和超薄瓣FS‐LASIK组患者的角膜后表面曲率和非球面因子Q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2和0.576,P=0.066和0.566)。SMILE组和超薄瓣FS‐LASIK组患者术前的总高阶像差、球差及彗差与术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3个月时,SMILE组患者的总高阶像差及球差明显低于超薄瓣FS‐LASIK组(均P<0.05)。结论SMILE和超薄瓣FS‐LASIK两种术式矫治中度近视均安全有效,但SMILE组患者的术后总高阶像差及球差增加量低于超薄瓣FS‐LASIK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超薄瓣 中度近视 高阶像差
下载PDF
羊膜用于青光眼滤过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盈龙 刘钢生 +1 位作者 赵军民 徐新华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 研究保存羊膜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抗增生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实验方法 ,施行统一的小梁切除术 ,将 68例 (78只眼 )确诊的青光眼分为移植组 41只眼和对照组 3 7只眼。移植组术中在巩膜瓣下植入羊膜移植片 ,对照组术中巩膜... 目的 研究保存羊膜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抗增生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实验方法 ,施行统一的小梁切除术 ,将 68例 (78只眼 )确诊的青光眼分为移植组 41只眼和对照组 3 7只眼。移植组术中在巩膜瓣下植入羊膜移植片 ,对照组术中巩膜瓣下未植入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观察 8个月~ 3年 ,采用寿命表方法统计。结果 眼压 :移植组和对照组平均眼压分别由术前 (3 6.72± 10 .70 ) mm Hg(1mm Hg=0 .13 3 k Pa)、(3 5 .3 7± 8.94) mm Hg,降至术后 (16.45± 3 .87) mm Hg、(2 0 .46± 3 .0 9) m m Hg,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滤过泡 :移植组和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 82 .86%和 42 .64 %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手术成功率 :移植组和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 82 .5 6%、42 .87%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视力 :移植组术后视力好于对照组 (P <0 .0 1) ;并发症 :移植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5 )。结论 羊膜移植可减少滤过道疤痕的形成 ,显著提高青光眼滤过术的成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移植 青光眼 滤过术 抗增生作用 实验 小梁切除术 成纤维细胞增生
下载PDF
KTP激光联合透明质酸钠留置治疗泪道阻塞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盈龙 刘钢生 赵军民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3-194,共2页
目的 研究KTP激光联合透明质酸钠留置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方法 用带针芯的泪道探针探察泪道至阻塞处 ,拔出针芯 ,将KTP激光导光纤维插至泪道阻塞处 ,发射激光至泪道阻塞处疏通为止 ,并注入透明质酸钠。术后随访 2周~ 6月 ,观察效果... 目的 研究KTP激光联合透明质酸钠留置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方法 用带针芯的泪道探针探察泪道至阻塞处 ,拔出针芯 ,将KTP激光导光纤维插至泪道阻塞处 ,发射激光至泪道阻塞处疏通为止 ,并注入透明质酸钠。术后随访 2周~ 6月 ,观察效果。结果 采用此方法治疗各种泪道阻塞 118眼 ,112眼治愈 ,6眼无效 ,治愈率为 94 9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TP激光 泪道阻塞 联合治疗 透明质酸钠
下载PDF
Epi-LASIK术中联合MMC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盈龙 彭小宁 +1 位作者 吴帅辉 林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1270-1273,共4页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MMC)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矫治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临床病例406眼随机分为MMC组(203眼)和对照组(203眼),所有手术采用自动旋转型Epi-LASIK角膜上皮刀制作角膜上皮瓣,...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MMC)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矫治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临床病例406眼随机分为MMC组(203眼)和对照组(203眼),所有手术采用自动旋转型Epi-LASIK角膜上皮刀制作角膜上皮瓣,以Visxstars4准分子激光仪进行激光切削,MMC组术中用含有0.2g/LMMC液的圆形滤纸片置于切削区基质面,根据屈光度数确定置留时间。对照组术中除不用MMC,其余操作与MMC组完全相同。术后随访两组患者的刺激症状、角膜上皮生长情况、术后视力、验光、眼压、haze情况并进行总结。结果:所有病例均按预期完成Epi-LASIK手术,随访时间6mo~2a。两组刺激症状较轻,多发生在手术后第1d,一般术后第2d就会好转,术后第3d检查,MMC组有15眼为II~III级刺激症状,对照组有13眼为II~III级刺激症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膜上皮完全愈合时间为3~5d,其中MMC组平均为3.78±0.75d,对照组平均为3.55±0.89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2,P>0.05)。3~5d摘镜时,MMC组有191眼(94.1%)角膜上皮愈合良好,对照组有198眼(97.5%)。术后6mo检查,MMC组术后视力满意为195眼(93.6%),对照组为172眼(8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检查,屈光度较术后3mo时回退超过-0.50D,MMC组有11眼(5.4%),对照组有23眼(11.3%)。术后6mo检查,MMC组有167眼(82.3%)为0级haze,对照组有125眼(61.6%)为0级haze,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pi-LASIK矫治高度近视手术中,一次性应用0.2g/LMMC液可以减轻术后haze的反应,减少术后视力的回退,无明显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近视 丝裂霉素C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下载PDF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在Epi-lasik治疗近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盈龙 彭小宁 +1 位作者 方向东 吴帅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1876-1879,共4页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在Epi-lasik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在本院行Epi-lasik手术的患者112眼,所有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组)58眼,B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组)54眼,两组分别在Epi-lasi...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在Epi-lasik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在本院行Epi-lasik手术的患者112眼,所有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组)58眼,B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组)54眼,两组分别在Epi-lasik术后,立即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眼药水,并观察患者术后刺激症状、术后角膜上皮瓣生长情况、术后视力及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时间、haze等情况,随访6~12mo。结果:A组的角膜上皮瓣生长情况要好于B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检查,A组有45眼(77.6%)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组有32眼(5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时间上,A组的大部分患者在术后1wk以内达到,而B组的患者多在术后2wk以后达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对术后haze的影响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Epi-lasik手术中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可以减轻角膜上皮瓣的水肿,缩短术后视力恢复的时间,改善干眼症状,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下载PDF
丝裂霉素C在LASEK术矫治中高度近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盈龙 彭小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854-1856,共3页
目的:探讨在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术中使用0.2g/L丝裂霉素C预防haz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近视患者120例240眼按左、右眼分为两组,右眼为实验组,左眼为对照组,实验组在完成激光切削后,一次性使用0.2g/L丝裂霉素C液,对照组不用任何... 目的:探讨在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术中使用0.2g/L丝裂霉素C预防haz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近视患者120例240眼按左、右眼分为两组,右眼为实验组,左眼为对照组,实验组在完成激光切削后,一次性使用0.2g/L丝裂霉素C液,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术后定期随访角膜刺激症状、角膜上皮生长情况、术后视力、haze等情况。结果:术后1,3,6mo两组术后的刺激症状及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0级haze中,术后1mo实验组有105眼(87.5%),对照组有62眼(51.7%);术后3mo,实验组有80眼(66.7%),对照组有39眼(32.5%);术后6mo,实验组有96眼(80.0%),对照组有68眼(56.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实验组有91眼(75.8%)的视力大于或等于1.0,对照组有51眼(42.5%)的视力大于或等于1.0,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LASEK术中使用0.2g/L丝裂霉素C可减轻haze的发生,且安全有效,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丝裂霉素C 角膜上皮下混浊
下载PDF
异体睑板移植修复眼睑缺损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盈龙 江启孝 +1 位作者 刘钢生 赵军民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修复 2 1眼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部分或全层眼睑缺损。方法 采用低温保存的异体睑板移植替代睑板 ,内层行结膜转移或唇粘膜移植。外层应用邻近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覆盖 ,共同再造眼睑 ,术后随访 6~ 2 4m o。结果 在所做的 2 1例手术... 目的 修复 2 1眼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部分或全层眼睑缺损。方法 采用低温保存的异体睑板移植替代睑板 ,内层行结膜转移或唇粘膜移植。外层应用邻近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覆盖 ,共同再造眼睑 ,术后随访 6~ 2 4m o。结果 在所做的 2 1例手术中 ,治愈 13眼 ,显效 5眼 ,改善 2眼 ,失败 1眼 ,术后效果与血运的好坏和移植片的大小有关。结论 采用低温保存的异体睑板修复眼睑缺损 ,排斥反应轻 ,疗效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缺损 异体睑板移植 低温保存 修复
下载PDF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矫治近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盈龙 刘钢生 +1 位作者 史文彬 方向东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1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 探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矫治近视的手术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46例(468只眼)近视患者行Epi-LASIK,术后配戴高透氧的角膜接触镜,5~7d摘镜。对术后患... 目的 探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矫治近视的手术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46例(468只眼)近视患者行Epi-LASIK,术后配戴高透氧的角膜接触镜,5~7d摘镜。对术后患者的刺激症状、角膜上皮生长情况、视力、眼压、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刺激症状多发生在手术后第1天,一般术后第2天就会好转,术后第3天基本正常。术后第1天检查,386只眼(82.5%)角膜上皮瓣基本透明;5~7d摘镜时,448只眼(95.7%)角膜上皮愈合良好。术后2周检查,裸眼视力为0.15~1.5;术后3个月检查,453只眼(96.8%)视力达到和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6个月检查,413只眼(88.2%)屈光度在预期值±1.00D以内,55只眼(11.8%)屈光度在预期值±1.00D以外。术后6个月检查,7只眼(1.5%)角膜Haze0.5级,4只眼(0.9%)角膜Haze 1级,其余患者角膜透明。结论 Epi-LASIK手术适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高度近视,对中低度近视也非常好。该方法安全、有效、预测性好。(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1,11:26-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近视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盈龙 彭小宁 刘钢生 《实用防盲技术》 2012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42例(64眼)各型青光眼,术中一次性使用0.4mg/ml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6~12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术后1月检查,58眼(90.6%)术后视... 目的探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42例(64眼)各型青光眼,术中一次性使用0.4mg/ml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6~12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术后1月检查,58眼(90.6%)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周测眼压,所有病例眼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48眼(75.0%)眼压低于21 mmHg,术后6月测眼压,54眼(84.6%)低于21 mmHg;末次随访时,56眼(87.5%)形成弥散扁平的功能性滤过泡,8眼(12.5%)为非功能性滤过泡;总手术成功58眼(90.6%),其中完全成功54眼(84.4%),条件成功4眼(63%),失败6眼(9.4%)。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5眼,前房渗出4眼。讨论改良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的形成,充分降低眼压。该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青光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改良式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下载PDF
双泪小管多孔导管环形泪道插管治疗泪道阻塞
10
作者 李盈龙 刘钢生 徐新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6-346,共1页
关键词 泪道阻塞 双泪小管多孔导管环形泪管插管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爆破式超声乳化联合拦截劈核术在硬核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李盈龙 刘钢生 +1 位作者 徐新华 赵军民 《临床眼科杂志》 2006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 探讨爆破式超声乳化联合拦截劈核术在硬核自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爆破式超声乳化联合拦截劈核术施行白内障手术65例(65只眼),其中Ⅲ级核12只眼,Ⅳ级核34只眼,Ⅴ级核19只眼。结果 术后第1天视力0.3~0.5者6只眼(9... 目的 探讨爆破式超声乳化联合拦截劈核术在硬核自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爆破式超声乳化联合拦截劈核术施行白内障手术65例(65只眼),其中Ⅲ级核12只眼,Ⅳ级核34只眼,Ⅴ级核19只眼。结果 术后第1天视力0.3~0.5者6只眼(9.2%),0.6~0.8者46只眼(70.8%),〉0.8者10只眼(15.4%);术后3个月视力0.3~0.5者4只眼(6.2%),0.6~0.8者37只眼(56.9%),〉0.8者21只眼(32.3%);术后1、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角膜水肿8只眼,后囊膜破裂2只眼,少量晶状体碎核沉入玻璃体1只眼。结论 爆破式超声乳化联合拦截劈核术,可使分割较硬的晶状体核变得更容易,减少了能量的使用,缩短了超乳时间。该方法安全、有效,适合于硬核白内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式超声乳化 拦截劈核术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爆破式超声乳化联合拦截劈核术在硬核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李盈龙 刘钢生 +1 位作者 徐新华 赵军民 《实用防盲技术》 2006年第3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爆破式超声乳化联合拦截劈核术在硬核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爆破式超声乳化联合拦截劈核术施行自内障手术65例(65跟)。其中Ⅲ级核12眼,Ⅳ级核34眼,Ⅴ级核19眼。结果术后第一天视力≤0.2者3眼(4.6%),0.3-0.5者6眼(... 目的探讨爆破式超声乳化联合拦截劈核术在硬核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爆破式超声乳化联合拦截劈核术施行自内障手术65例(65跟)。其中Ⅲ级核12眼,Ⅳ级核34眼,Ⅴ级核19眼。结果术后第一天视力≤0.2者3眼(4.6%),0.3-0.5者6眼(9.2%),0.6-0.8者46眼(70.8%),>0.8者10眼(15.4%);术后三个月视力≤0.2者3眼(4.6%),0.3-0.5者4眼(6.2%),0.6-0.8者37眼(56.9%),>0.8者21眼(32.3%);术后1、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角膜水肿8眼,后囊膜破裂2眼,少量晶体碎核沉入玻璃体1眼。结论爆破式超声乳化联合拦截劈核术,可使分割较硬的晶体核变得更容易,减少了能量的使用,缩短了超乳时间。该方法安全、有效,适合于硬核白内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式超声乳化 拦截劈核术 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
下载PDF
两种不同切口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兆敏 侯正玉 +1 位作者 李盈龙 赵军民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评价透明角膜切口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巩膜隧道切口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40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0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 目的评价透明角膜切口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巩膜隧道切口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40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0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20只眼行巩膜隧道切口的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对术前、术后1周、1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将两组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间术后与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值相比,巩膜隧道切口组低于透明角膜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膜隧道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较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术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透明角膜切口 巩膜隧道切口 角膜内皮
下载PDF
小切口圈垫式劈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小宁 李盈龙 刘钢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圈垫式劈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 方法:对75例80眼白内障应用圈垫器和劈核刀进行劈核取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视力、散光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3~12 mo。 结果:术后第1d... 目的:探讨小切口圈垫式劈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 方法:对75例80眼白内障应用圈垫器和劈核刀进行劈核取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视力、散光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3~12 mo。 结果:术后第1d视力0.3~0.5者37眼,≥0.6者21眼,术后1mo 0.3~0.5者43眼,≥0.6者26眼。角膜散光在术后1wk为1.75±0.55D,与术前0.85±0.29D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mo 0.92±0.48D和3mo 0.89±0.35D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眼术中后囊破裂,1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3眼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内。术后角膜内皮波纹状水肿2眼,术后3d左右消退;斑块状水肿2眼,术后2 wk 内消退。一过性高眼压2眼。 结论:小切口圈垫式劈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效果好,手术成本低,操作简便,并发症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劈核
下载PDF
61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军民 喻增华 李盈龙 《安徽医学》 2002年第2期43-45,共3页
目的 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点的特点、优越性、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总结出一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改进措施。方法 对 5 9例 6 1只眼老年性及外伤性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第 1d、术后 1周及术后 3个月... 目的 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点的特点、优越性、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总结出一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改进措施。方法 对 5 9例 6 1只眼老年性及外伤性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第 1d、术后 1周及术后 3个月的裸眼视力达 0 8及以上者分别为 77 0 5 %、93 45 %及 83 6 7%。手术前后角膜散光改变无统计学意义 (t检验 ,P >0 0 5 )。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的复明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盈龙 彭小宁 +1 位作者 蔡芳 刘钢生 《实用防盲技术》 2010年第4期146-148,172,共4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术眼视力、眼压、滤过泡、并发...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术眼视力、眼压、滤过泡、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1年。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时,32眼(88.89%)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术后视力大于0.3者为26眼(72.2%)。术后眼压:术后1周,25眼(69.4%)眼压低于21mmHg;术后6个月,31眼(86.1%)眼压低于21mmHg,仅有3眼(8.3%)眼压高于24mmHg,给予2%卡替洛尔滴眼液治疗,眼压都能控制在正常范围,患者无不适症状。术后有33眼(91.6%)形成弥散扁平的功能性滤过泡,其中I型滤过泡21眼,II型滤过泡12眼。术后有角膜水肿7眼,浅前房4眼,术中术后未见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不但能很好的控制眼压,迅速恢复视力,而且并发症少,该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 青光眼
下载PDF
和血明目片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评价
17
作者 李盈龙 王光鑫 +3 位作者 胡威 邵晨 彭小宁 刘帅 《实用防盲技术》 2024年第3期105-109,共5页
目的评估观察和血明目片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康柏西普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112例(112只眼)湿性AM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56只眼)。两组患者每月均给予玻璃体... 目的评估观察和血明目片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康柏西普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112例(112只眼)湿性AM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56只眼)。两组患者每月均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0.05ml,连续治疗3个月,实验组同时给予和血明目片口服治疗,3次/天,5粒/次,连续3个月。应当交接用药频次及剂量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黄斑区视网膜中央厚度(CRT)、黄斑出血面积、并发症、复发率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评价。结果BCVA:两组在治疗后1周、1月、2月及3月较前均明显改善,在治疗后1月、2月、3月,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t=2.501,t=2.621,t=4.464,P均<0.05)。CRT:两组在治疗后1周、1月、2月、3月均低于术前,在治疗后1月、2月、3月,实验组CRT低于对照组(t=1.899,t=2.018,t=2.590,P均<0.05)。眼底出血:治疗后3个月,黄斑出血面积比治疗前明显缩小,且实验组更明显(t=-3.497,P=0.001)。并发症及复发率:两组均出现一过性高眼压和结膜下出血,实验组的复发率要低于对照组。结论口服和血明目片可提高康柏西普治疗湿性AMD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和血明目片 康柏西普 联合治疗
下载PDF
去瓣型Epi—LASIK与LASEK术后角膜上皮内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鹏 李盈龙 廖荣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99-703,共5页
背景紧密连接作为角膜上皮屏障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上皮损伤修复中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外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目的探讨和比较去瓣型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与准分子激光上... 背景紧密连接作为角膜上皮屏障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上皮损伤修复中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外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目的探讨和比较去瓣型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早期角膜上皮内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方法48只健康清洁级成年新西兰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24只。2个组均取右眼分别行去瓣型Epi-LASIK和LASEK手术,后者术中也不保留角膜上皮瓣。于术后1、2、3、5d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实验兔并分离角膜组织,每个时间点获取6只兔眼角膜标本。另取2只正常兔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检查法观察各组兔眼角膜上皮内occludin蛋白的表达变化,用RT.PCR半定量检测兔眼中央区角膜内occludin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角膜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正常兔眼角膜上皮内可见occludin蛋白表达呈绿色荧光,荧光信号较强且排列有序。术后1~2d,LASEK组兔眼角膜上皮内绿色荧光信号表达强度低,数量少且排列紊乱,而去瓣型Epi—LASIK组角膜上皮内荧光信号强于LASEK组且排列整齐,术后3~5d,2个组荧光信号均增强,排列有序。RT—PCR检测表明,术后1、2、3d,LASEK组兔眼角膜上皮内occludinmRNA表达相对值分别为0.11±0.02、0.25±0.03、0.43±0.04,明显低于去瓣型Epi—LASIK组的0.20±0.04、0.44±0.04、0.76±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76、12.898、17.315,P〈0.05);术后5d,2个组角膜上皮内occludinmRNA表达相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3,P〉0.05)。2个组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occludinmRNA表达相对值均逐渐升高,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68.903,P=0.000)。结论与LASEK比较,去瓣型Epi—LASIK对角膜上皮紧密连接的损害轻,术后角膜上皮紧密连接的修复也更加迅速,提示去瓣型Epi—LASIK有利于减少术后角膜刺激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瓣型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紧密连接 OCCLUDIN蛋白
下载PDF
人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19
作者 江航 李盈龙 朱苏华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33-34,共2页
目的:为了提高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手术效果。方法:对55例(55眼)患者采用人羊膜移植联合显微手术切除局部病变组织的方法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随访3~12月。结果:术后1周羊膜植片周围结膜上皮开始覆盖羊膜表面,4周后结膜上皮完全覆盖羊... 目的:为了提高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手术效果。方法:对55例(55眼)患者采用人羊膜移植联合显微手术切除局部病变组织的方法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随访3~12月。结果:术后1周羊膜植片周围结膜上皮开始覆盖羊膜表面,4周后结膜上皮完全覆盖羊膜移植片,在随访期内,1例病人术后术眼有轻度异物感,有1例病人局部组织增生肥厚伴睑球黏连。所有病例术后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无一例复发。结论:羊膜移植可提高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 移植 复发性翼状胬肉 手术
下载PDF
两种不同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盈龙 彭小宁 杨国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4-677,共4页
目的:评价2.2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与3.0mm同轴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7例8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成两组,A组40眼行2.2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40眼行3.0mm同轴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 目的:评价2.2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与3.0mm同轴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7例8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成两组,A组40眼行2.2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40眼行3.0mm同轴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对两组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和平均超声能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水肿情况、角膜散光、术后视力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眼的有效超声乳化时间:A组为8.18±11.22s,B组为7.82±2.12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超声能量:A组为(17.25±4.22)%,B组为(17.64±4.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两组术眼角膜内皮细胞与术前相比,内皮细胞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两组部分患者术眼角膜水肿,其中A组共有9眼,B组共有6眼,3~5d后角膜水肿减轻或消退。术后1wk两组角膜散光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3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前后角膜散光改变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前后角膜散光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3mo后,两组各自散光的又趋于稳定,术后1、3mo两组角膜散光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 wk,1 mo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mo两组裸眼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软性或中等度硬核,2.2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与传统的3.0mm同轴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相比,能有效地减少手术源性散光,而且散光状态比较稳定,有利于视力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同轴 微切口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手术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