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融合文化中好莱坞电影的跨媒体叙事——詹金斯电影艺术传播思想探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盼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183-189,共7页
在当代文化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看来,作为一种新型叙事模式,当代好莱坞电影艺术的跨媒体叙事是在融合文化语境中生成的意义生产与传播机制。它力图超越单一的媒体本位,将多种类型的媒体文本进行有机整合并通过协同叙事的方式建构... 在当代文化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看来,作为一种新型叙事模式,当代好莱坞电影艺术的跨媒体叙事是在融合文化语境中生成的意义生产与传播机制。它力图超越单一的媒体本位,将多种类型的媒体文本进行有机整合并通过协同叙事的方式建构一个宏大的故事世界。跨媒体叙事以协作著述为艺术创作基础,它促进了不同的专业艺术创作者之间以及专业艺术创作者与普通受众之间的深入对话与融合。此外,跨媒体叙事也突破了传统上专家范式的束缚,推动生成了集体智慧和参与文化,因此体现出了有关电影艺术传播的媒体范式转型和社会关系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体叙事 协同叙事 协作著述 集体智慧 参与文化
下载PDF
论融合文化中电影艺术传播的版权管理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盼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2-14,共3页
面对融合文化这种在媒体融合技术基础上生成的新型媒体范式,电影艺术传播的版权管理必须在反思电影版权实质、明确传播生态新形势的前提下,不断完善电影版权的合理使用原则,加快电影数字版权管理的制度化,增设应对新兴传播机制的特别条... 面对融合文化这种在媒体融合技术基础上生成的新型媒体范式,电影艺术传播的版权管理必须在反思电影版权实质、明确传播生态新形势的前提下,不断完善电影版权的合理使用原则,加快电影数字版权管理的制度化,增设应对新兴传播机制的特别条款。只有这样才能在当前不断发展的媒体融合时代中,确保电影版权制度在私人权益与社会公益之间维持平衡,并且最终实现电影版权制度的原初旨归和根本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文化 生产式消费 电影传播 版权管理
下载PDF
书写文化遮蔽下的口传艺术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盼君 《柳州师专学报》 2010年第6期20-23,共4页
在书写文化大为盛行的今天,口传艺术常常被忽视和被边缘化。书写文化的过度膨胀不仅对口传艺术造成了遮蔽,而且形成了片面的"视觉中心主义"。口传艺术与听觉文化紧密相联,其特质迥异于书写文化。对口传艺术的重视与发展有利... 在书写文化大为盛行的今天,口传艺术常常被忽视和被边缘化。书写文化的过度膨胀不仅对口传艺术造成了遮蔽,而且形成了片面的"视觉中心主义"。口传艺术与听觉文化紧密相联,其特质迥异于书写文化。对口传艺术的重视与发展有利于摆脱对书写文化的过分倚重,走出视觉中心主义。口传艺术在少数民族地区尚有活态的保留和传承,加强对少数民族口传艺术的研究,对形成视听统一的文艺观、纠偏视觉中心主义的谬误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传艺术 听觉文化 书写文化 视觉文化
下载PDF
消费语境下《魔童降世》神话重述的策略
4
作者 刘莎 李盼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9-101,共3页
《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2019年暑期档黑马,获得了超高票房,其成功的原因在于:解构原著,使其成为一个普通人成长的故事,同时赋予了哪吒这一形象与时代思想相契合的意义,与观众共情、共鸣。《魔童降世》的成功,为消费语境下国产动画片的... 《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2019年暑期档黑马,获得了超高票房,其成功的原因在于:解构原著,使其成为一个普通人成长的故事,同时赋予了哪吒这一形象与时代思想相契合的意义,与观众共情、共鸣。《魔童降世》的成功,为消费语境下国产动画片的“神话重述”提供了经验:一方面“神话重述”类国产动画片要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挖掘原著民族思维,另一方面要平衡消费语境下西方流行文化,写出当下人类的共同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动画片 神话重述 经验 困境
下载PDF
AR新闻叙事建构的多重认同空间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盼君 刘世文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96-97,共2页
AR新闻叙事实践基于其叙事媒介所具备的独特可供性,有助于建构新闻传播中的交互性认同空间、沉浸性认同空间和在地性认同空间。它不仅对于智媒场景中新闻叙事模式的创新有所启示,而且促进了新闻用户在共同参与AR新闻叙事实践的过程中生... AR新闻叙事实践基于其叙事媒介所具备的独特可供性,有助于建构新闻传播中的交互性认同空间、沉浸性认同空间和在地性认同空间。它不仅对于智媒场景中新闻叙事模式的创新有所启示,而且促进了新闻用户在共同参与AR新闻叙事实践的过程中生成共有的价值观、归属感和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新闻 新闻叙事 身份认同
下载PDF
赛博空间:反思“第二媒介时代”的身份认同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盼君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71,共4页
作为“第二媒介时代”的典型代表,赛博空间凸显出了新传媒双向去中心化的交流特质。它以文化数字化的形式建构起了一种虚拟化空间,并以此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身份认同观。然而,赛博空间一方面开创了自主建构身份认同的新途径,另一方... 作为“第二媒介时代”的典型代表,赛博空间凸显出了新传媒双向去中心化的交流特质。它以文化数字化的形式建构起了一种虚拟化空间,并以此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身份认同观。然而,赛博空间一方面开创了自主建构身份认同的新途径,另一方面也激发了主体认同碎片化、虚无化的新危机。因此,为了在当前的身份认同中既能摆脱本质主义的束缚,又能避免建构主义可能出现的肤浅化和偶然性倾向,尝试建构一种赛博空间中的全球族对虚拟空间中的身份定位富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媒介时代 赛博空间 身份认同 反思 去中心化 形式建构 自主建构 本质主义
原文传递
影像意义的三重接合:论电影传播的文化循环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盼君 甘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4-178,共5页
电影传播并非简单地信息传递过程,而是一种在文化循环系统中持续建构影像意义的媒体实践。电影传播的文化循环中包含着影像意义的三重接合,在其中各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化过程之间,以并非必然地联结方式影响着影像意义的深层内涵。影... 电影传播并非简单地信息传递过程,而是一种在文化循环系统中持续建构影像意义的媒体实践。电影传播的文化循环中包含着影像意义的三重接合,在其中各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化过程之间,以并非必然地联结方式影响着影像意义的深层内涵。影像意义的三重接合强调影像意义不是事先存在的既成物,而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语境之中持续地生成和动态流通。电影传播的文化循环以三重接合的模式突破了传统上片面专注于信息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线性传播模式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传播 影像意义 文化循环 三重接合
原文传递
论电影《女巫布莱尔》的网络传播与营销
8
作者 李盼君 《艺术学界》 2015年第2期185-190,共6页
作为第一部成功地以互联网为传播和营销驱动力的影片,《女巫布莱尔》在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电影网站与那些仅从外部传送电影信息的广告式网站有本质上的不同。它刻意地打破了网站设计传统,将重点放在了通过互联网为电影建构一... 作为第一部成功地以互联网为传播和营销驱动力的影片,《女巫布莱尔》在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电影网站与那些仅从外部传送电影信息的广告式网站有本质上的不同。它刻意地打破了网站设计传统,将重点放在了通过互联网为电影建构一个逼真的故事世界上面,并且把互联网的有效传播、创意营销等商业追求和电影作品在风格特色、叙事方式上的艺术追求联结成为了有机整体。《女巫布莱尔》还开启了电影业利用互联网实行病毒式营销的先河,其影响十分深远,值得深入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巫布莱尔》 恐怖电影 网络传播 病毒营销
原文传递
霍尔文化研究视域中的艺术传播理论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甘锋 李盼君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3-149,168,共8页
斯图亚特·霍尔把艺术尤其是流行艺术的大众传播问题作为文化研究的切入点和核心问题之一,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踪研究中展示了文化研究视域中的艺术传播思想的独特魅力。霍尔认为,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一种介入性文化实践,艺术传播不... 斯图亚特·霍尔把艺术尤其是流行艺术的大众传播问题作为文化研究的切入点和核心问题之一,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踪研究中展示了文化研究视域中的艺术传播思想的独特魅力。霍尔认为,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一种介入性文化实践,艺术传播不但是一种意义生产和文化共享的社会互动,而且是嵌入在整个社会之中的一种"文化循环"。艺术传播活动正是在这种"文化循环"中重塑和强化了当代"感觉结构",进而成为建构文化认同的一种重要机制的。霍尔文化研究视域中的艺术传播理论,不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观察当今艺术传播现象的新视角,拓展了艺术传播研究和文化研究的理论空间,而且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艺术传播研究范式,丰富了人们对艺术传播的特征和功能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 文化研究 艺术传播 文化循环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民族艺术:建构城市文化“第三空间”的诗性实践 被引量:4
10
作者 甘锋 李盼君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1-147,共7页
城市化和消费文化正在重构中国人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在城市空间日益消费化的情况下,如何才能确立民族艺术在城市空间建构中的功能和地位。作为一种彰显民族审美意识、建构民族文化身份的诗性实践,民族艺术通过空间表征和空间实践等... 城市化和消费文化正在重构中国人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在城市空间日益消费化的情况下,如何才能确立民族艺术在城市空间建构中的功能和地位。作为一种彰显民族审美意识、建构民族文化身份的诗性实践,民族艺术通过空间表征和空间实践等方式,致力于将城市文化空间建构为民族精神与民族认同的栖居和生发之地,进而将其建构为一种饱含开放包容性、异质交融性、多元共生性和动态发展性的"第三空间"。中国城市"第三空间"的文化建构才刚刚开始,亟须空间理论和城市艺术田野研究做出理论上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艺术 城市文化 第三空间 消费文化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