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基磷灰石/凹凸棒土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对水中镉的去除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国 李知可 +4 位作者 徐丽莎 黄琴琴 许小芳 刘晏辉 邬丽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11-1822,共12页
研究了羟基磷灰石/凹凸棒土复合材料(HA/A)的制备及其对Cd2+的吸附性能.用BET、XRD、SEM、FTIR、XPS对凹凸棒土(A)、羟基磷灰石(HA)和HA/A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凹凸棒土的投加量、PO4^3-和Ca^2+的初始浓度,高温焙烧对材料制备的影响... 研究了羟基磷灰石/凹凸棒土复合材料(HA/A)的制备及其对Cd2+的吸附性能.用BET、XRD、SEM、FTIR、XPS对凹凸棒土(A)、羟基磷灰石(HA)和HA/A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凹凸棒土的投加量、PO4^3-和Ca^2+的初始浓度,高温焙烧对材料制备的影响.研究了材料等温吸附模型,动力学以及热力学;探究了pH、阴离子和材料投加量对吸附Cd^2+的影响;研究了竞争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制备最佳条件为:凹凸棒土投加量为4g·L^-1,硝酸钙初始浓度为8.23g·L^-1,不经高温焙烧;机理分析表明,Cd^2+吸附过程是一个单分子层的吸热的化学吸附过程;因素实验表明,高pH值利于Cd^2+去除,F^-促进吸附,Cl^-抑制吸附.材料对Pb^2+、Cu^2+、Cd^2+、Zn^2+吸附量分别为3.70、1.99、1.17、0.99mmol·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凹凸棒土 离子交换 团聚
下载PDF
红壤原位覆盖对河流底泥氮污染物释放的抑制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雪菱 张雯 +3 位作者 李知可 夏蕾 谢志豪 刘国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2,共5页
使用红壤(RS)原位覆盖黑臭河底泥来抑制底泥中氮污染物的释放。结果表明,RS覆盖可有效控制氮污染物释放,经RS覆盖60d后,上覆水中TN、氨氮的释放抑制率分别为77%、63%;同时,RS覆盖可有效减少底泥中TN浓度,60d后RS覆盖组底泥TN从1 409mg/k... 使用红壤(RS)原位覆盖黑臭河底泥来抑制底泥中氮污染物的释放。结果表明,RS覆盖可有效控制氮污染物释放,经RS覆盖60d后,上覆水中TN、氨氮的释放抑制率分别为77%、63%;同时,RS覆盖可有效减少底泥中TN浓度,60d后RS覆盖组底泥TN从1 409mg/kg下降至786mg/kg,下降了44%,明显高于无RS覆盖的对照组(22%)。随着水流速度增加,水体复氧量增大,使红壤与底泥中部分金属元素(如铁和锰)被氧化,使水中溶解性氮更容易被吸附到底泥中,从而有助于降低TN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原位覆盖 底泥 氮释放 流动条件
下载PDF
DGT技术在测定汞离子及其化合物中的发展与应用
3
作者 王夕予 张奕妍 +3 位作者 李知可 吴政禹 邵波 童银栋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3-922,共10页
汞及其化合物是环境中关注度较高的具有较强神经毒性的污染物,但其在环境中的浓度较低,传统监测方法存在操作过程复杂、较难检出等问题。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原位采样技术能够实现汞等多种重金属污染物的高效监测... 汞及其化合物是环境中关注度较高的具有较强神经毒性的污染物,但其在环境中的浓度较低,传统监测方法存在操作过程复杂、较难检出等问题。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原位采样技术能够实现汞等多种重金属污染物的高效监测。本文详细阐述了DGT装置测定Hg的原理、材料的发展、应用场景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文献计量学方法梳理研究热点与不同国家/地区的使用情况。Hg-DGT材料发展经历了从单一材料到纳米复合材料的过程,本文重点列举了不同材料的使用条件。DGT技术的环境应用主要包括监测水体中各种化学形态Hg、监测土壤和沉积物中Hg的空间分布信息、对生物有效性评价研究及其与DIFS模型结合评估Hg迁移潜力。DGT技术在应用中主要存在溶解性有机质、生物膜、Hg纳米颗粒和边界扩散层的干扰。在系统性梳理之后,提出未来Hg-DGT发展的三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 甲基汞 固定相材料 环境应用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膨润土复合材料对水中Cd2+吸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国 徐丽莎 +3 位作者 李知可 黄琴琴 谢珍雯 许小芳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14-1425,共12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膨润土(HA/B)复合材料,用于去除水溶液中Cd^2+。探究了合成时温度、膨润土投加量、Ca^2+与PO43–浓度、高温灼烧对吸附的影响。研究了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分析了Cd^2+的吸附机理,研究了pH、阴离子对Cd^...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膨润土(HA/B)复合材料,用于去除水溶液中Cd^2+。探究了合成时温度、膨润土投加量、Ca^2+与PO43–浓度、高温灼烧对吸附的影响。研究了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分析了Cd^2+的吸附机理,研究了pH、阴离子对Cd^2+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与阳离子的竞争作用。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成功地负载在膨润土表面;最佳制备条件为:制备温度30℃,羟基磷灰石与膨润土的最佳配比为1:1,Ca(NO3)2的浓度为8.23 g/L,高温灼烧不利于材料的吸附;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能很好地描述Cd^2+在HA/B上的吸附,表明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热力学表明该吸附是自发的、吸热的过程;F–促进吸附,Cl–抑制吸附,Cu^2+、Ca^2+、Pb^2+、NH4+对Cd^2+吸附的干扰大小顺序为:Cu^2+〉Pb^2+〉Ca^2+〉NH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羟基磷灰石 膨润土 吸附机理
原文传递
羟丙基-β-环糊精对土壤吸附解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国 李知可 +3 位作者 刘晏辉 廖兵 邓智瀚 谢志豪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91-898,共8页
为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在水土中的吸附解吸情况,探索羟丙基-β-环糊精(HPCD)修复受DBP污染土壤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平衡吸附法研究了加入HPCD的实验组与对照组中DBP的等温吸附模型及吸附动力学,考察了HPCD浓度、pH、离子强度对DBP... 为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在水土中的吸附解吸情况,探索羟丙基-β-环糊精(HPCD)修复受DBP污染土壤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平衡吸附法研究了加入HPCD的实验组与对照组中DBP的等温吸附模型及吸附动力学,考察了HPCD浓度、pH、离子强度对DBP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吸附均满足Freundlich模型与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土壤对DBP具有强烈的吸附性能,且HPCD能削弱土壤对DBP的吸附;实验结果与推导出公式均表明,HPCD浓度与DBP的吸附量呈负相关;pH与离子强度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作用均一致:碱性利于解吸不利于吸附;随着pH增大,吸附解吸均趋于平缓;离子强度的增加可促进DBP的吸附而削弱DBP的解吸.因此,HPCD可以作为DBP污染土壤修复时可供选择的增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羟丙基-β-环糊精(HPCD) 吸附 解吸
原文传递
纳米铁炭微电解去除水中硝酸盐途径及其动力学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国 许小芳 +2 位作者 李知可 陈西亮 徐丽莎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33-1045,共13页
为了研究纳米铁炭(NZVI/AC)体系去除硝酸盐的反应途径及其动力学,通过NZVI/AC、纳米铁(NZVI)、活性炭(AC)对硝酸盐的还原或吸附过程探讨微电解作用,反应前后NZVI/AC变化、氮种类变化、pH变化,以及NO_3^-和Fe^(2+)的相互作用探讨其还原途... 为了研究纳米铁炭(NZVI/AC)体系去除硝酸盐的反应途径及其动力学,通过NZVI/AC、纳米铁(NZVI)、活性炭(AC)对硝酸盐的还原或吸附过程探讨微电解作用,反应前后NZVI/AC变化、氮种类变化、pH变化,以及NO_3^-和Fe^(2+)的相互作用探讨其还原途径,对比不同条件(NZVI/AC投加量、硝酸盐浓度、溶液初始pH、离子强度)的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NZVI/AC在去除硝酸盐的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且最终产物主要是NH_4^+,无论是在NZVI/AC不足或过量的情况下,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对于NO_3^-的去除和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对于NH_4^+的生成都能提供很好的拟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铁炭 微电解 水体硝酸盐去除 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