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兰西实践哲学述评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知恕 黄金辉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37-140,共4页
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 ,他在《狱中札记》中对马克思主义的阐述 ,在 2 0世纪 30年代末发表以后 ,引起了世界性轰动。葛兰西因此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鼻祖之一 ,他的理论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 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 ,他在《狱中札记》中对马克思主义的阐述 ,在 2 0世纪 30年代末发表以后 ,引起了世界性轰动。葛兰西因此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鼻祖之一 ,他的理论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葛兰西的物质观、历史规律与必然性、人性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哲学重要内容进行分析 ,论证葛兰西的实践哲学 ,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创造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兰西 实践哲学 物质观 规律性 必然性 人性观
下载PDF
论《韩诗外传》的黄老思想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知恕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6-69,共4页
西汉初年 ,黄老思想十分流行 ,甚至一度为统治思想。其时的儒学家也多采黄老之说 ,使其与儒家思想并融。韩婴在其《韩诗外传》中就吸收了大量黄老思想。他在引《诗》时 ,又同引《老子》 ,使儒、道二家经典同存于一章之中 ,而所引《老子... 西汉初年 ,黄老思想十分流行 ,甚至一度为统治思想。其时的儒学家也多采黄老之说 ,使其与儒家思想并融。韩婴在其《韩诗外传》中就吸收了大量黄老思想。他在引《诗》时 ,又同引《老子》 ,使儒、道二家经典同存于一章之中 ,而所引《老子》与《诗》 ,在同章中都是与同一人事或道义相发明的。这种对《老子》的引用 ,从不同方面体现了西汉初的儒家对黄老思想的认同 ,以及儒、道典藉并存而不悖的观念。韩婴着重关心黄老的治国、养生理论 ;他在采用黄老观点时 ,往往与儒家思想相发明 ,以黄老来说明儒家 ,其基本立场仍是儒家的。这种情况是汉初与民休息的政治方略的理论需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思想 韩婴 <<韩诗外传>> 儒道互补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知恕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35,共4页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实质上是一种关于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学说。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个方面的全面性。而使这三方面得到统一的基础是人的实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全面发展
下载PDF
陈抟美学思想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知恕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7-104,共8页
作为唐宋之交承上启下的学者道士,陈抟的美学思想是丰富而有特色的。他毕生追求自由自在的人生,以审美的态度考察宇宙的生成和自然万物,强调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陈抟的宇宙生成思想、内丹思想为后人所传承,他的淡然恬静、寄意于山林... 作为唐宋之交承上启下的学者道士,陈抟的美学思想是丰富而有特色的。他毕生追求自由自在的人生,以审美的态度考察宇宙的生成和自然万物,强调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陈抟的宇宙生成思想、内丹思想为后人所传承,他的淡然恬静、寄意于山林水泉的审美境界对北宋的美学风格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抟 道教 美学思想
下载PDF
论尼采的哲学解释学思想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知恕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2-57,共6页
在尼采看来,人的认识是由人的强力意志中心发射的对世界的透视,这种透视所 得的结果是“外观”;透视在本质上是评价和解释,是意义的置入,只是表达的不同价值主 体的“视界”;解释是通过语言完成的,语言作为隐喻预先就构成了人们... 在尼采看来,人的认识是由人的强力意志中心发射的对世界的透视,这种透视所 得的结果是“外观”;透视在本质上是评价和解释,是意义的置入,只是表达的不同价值主 体的“视界”;解释是通过语言完成的,语言作为隐喻预先就构成了人们解释的基本“视界 ”即“先见”,人们只能是在一定的语言“先见”的“视界”内实现对世界的解释;因此, 任何解释都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尼采的这些思想对哲学解释学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极大的启发 意义,并由此使他自己在现代哲学解释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解释学 透视 解释
下载PDF
吴虞论杨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知恕 《天府新论》 1995年第3期44-49,共6页
吴虞论杨墨李知恕在先秦诸子中,最为儒家所攻击的是杨朱学派与墨家学派。吴虞贬斥儒学,称颂诸子,自然对杨、墨两家多有论及,并称誉有加。杨朱学派论杨朱学派是先秦诸子中,今天最难考辨的一派。无论是杨朱的生平事迹、还是其著述,... 吴虞论杨墨李知恕在先秦诸子中,最为儒家所攻击的是杨朱学派与墨家学派。吴虞贬斥儒学,称颂诸子,自然对杨、墨两家多有论及,并称誉有加。杨朱学派论杨朱学派是先秦诸子中,今天最难考辨的一派。无论是杨朱的生平事迹、还是其著述,都无专书保存下来。只是在《苟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虞 墨子学说 《杨朱篇》 快乐主义 厌世主义 许行 杨朱学说 儒家 杨朱学派 不劳动者不得食
下载PDF
制度创新与社会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知恕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44,共3页
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就是一系列制度创新的过程。本文对我国制度创新的内在必然性,制度创新在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制度创新必须遵循的一些原则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制度 制度创新 社会发展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知恕 《天府新论》 2002年第3期67-70,共4页
可持续发展同人的发展不可分开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 ,人是主动的方面 ,但绝不可以为所欲为。传统发展观实质上是见物不见人 ,对物质财富的无限制的追求将使人类陷入绝境。可持续发展要求合理对待自然 ,但不是无所作为 ,人与自然的和... 可持续发展同人的发展不可分开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 ,人是主动的方面 ,但绝不可以为所欲为。传统发展观实质上是见物不见人 ,对物质财富的无限制的追求将使人类陷入绝境。可持续发展要求合理对待自然 ,但不是无所作为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自然 传统发展观 全面发展
下载PDF
社会主义建设方法论的新发展——从“间接过渡”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
作者 李知恕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2-145,共4页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 ,再经过毛泽东到邓小平 ,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方法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法论则是一个新的高峰 ,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完整的科学体系。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方法论 “间接过渡” 新民主主义革命 邓小平理论 社会矛盾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下载PDF
黑格尔自由概念的再认識
10
作者 李知恕 李南青 《探索》 1986年第5期30-32,共3页
自由,是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冥冥以求的美好理想。在黑格尔生活的时代,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把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作为德国资产阶级一名杰出的思想家,黑格尔曾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自由在政治和社会各个领域... 自由,是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冥冥以求的美好理想。在黑格尔生活的时代,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把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作为德国资产阶级一名杰出的思想家,黑格尔曾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自由在政治和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实现,并从哲学的角度为之论证。黑格尔在临终前讲过这样的话:“自由是什么,这是需要理解的,只有这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 黑格尔 思想家 政治 主体 必然性 现实性 自由概念 理性 社会
下载PDF
龚自珍的六经正名
11
作者 李知恕 《天府新论》 CSSCI 2008年第6期33-37,共5页
《六经正名》表述了龚自珍关于儒家经典的观念。此观念以刘向的《七略》为依据,反对经与传、记、群书、诸子的混而不分,提出以经还经,以记还记,以传还传,以群书还群书,以子还子,并力图据以写定五经。而龚自珍所认定的五经及其可与相配... 《六经正名》表述了龚自珍关于儒家经典的观念。此观念以刘向的《七略》为依据,反对经与传、记、群书、诸子的混而不分,提出以经还经,以记还记,以传还传,以群书还群书,以子还子,并力图据以写定五经。而龚自珍所认定的五经及其可与相配的著作,实际上是他自己思想的反映,而与《四库全书》的划分有着很大的不同,具有诸多的独特价值,有不可忽略的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自珍 经学 六经正名 四库全书
下载PDF
魏源对西汉四家诗的评说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开国 李知恕 唐晓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48,共10页
对西汉四家诗的评说,代有异义。魏源在《诗古微》中,提出了以时间早晚、得《诗》的本义还是旁义来评价其得失的观念。他认为,三家诗早于《毛诗》,得作者的本义,而《毛诗》晚于三家诗,得《诗》之旁义,本义高于旁义,故三家诗高于《毛诗》... 对西汉四家诗的评说,代有异义。魏源在《诗古微》中,提出了以时间早晚、得《诗》的本义还是旁义来评价其得失的观念。他认为,三家诗早于《毛诗》,得作者的本义,而《毛诗》晚于三家诗,得《诗》之旁义,本义高于旁义,故三家诗高于《毛诗》。此说具有还原《诗》的文学本色及重情、崇情的时代价值。但是,魏源之说充满经学与文学、重本义还是重旁义的矛盾,所以,他又提出齐、鲁、韩、毛同轨合辙的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评说 四家诗
下载PDF
魏源对《毛诗》美刺、正变说的批评
13
作者 黄开国 唐晓勇 李知恕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35,共5页
美刺、正变是《毛诗》说的重要内容,魏源认为《毛诗》美刺与正变之说,对正确理解《诗经》危害极大,必须予以批评。但魏源并不否定美刺说与正变说本身,他所反对的只是《毛诗》的篇篇皆有美刺、以美刺为《诗》本义的美刺说,及其以正与非... 美刺、正变是《毛诗》说的重要内容,魏源认为《毛诗》美刺与正变之说,对正确理解《诗经》危害极大,必须予以批评。但魏源并不否定美刺说与正变说本身,他所反对的只是《毛诗》的篇篇皆有美刺、以美刺为《诗》本义的美刺说,及其以正与非正言正变的正变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毛诗 美刺 正变 批评
下载PDF
魏源论孔子与《诗经》
14
作者 唐晓勇 李知恕 黄开国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9-153,共5页
魏源在《诗经》上以今文经学的三家《诗》为宗,但是,在孔子与《诗经》的关系上,却只承认孔子有正乐之功,而无删诗之事。他从诗与乐的关系入手,论证了孔子对《诗经》的贡献,并驳斥了历史上的孔子删诗说。但魏源并未贬低《诗》的作用,在... 魏源在《诗经》上以今文经学的三家《诗》为宗,但是,在孔子与《诗经》的关系上,却只承认孔子有正乐之功,而无删诗之事。他从诗与乐的关系入手,论证了孔子对《诗经》的贡献,并驳斥了历史上的孔子删诗说。但魏源并未贬低《诗》的作用,在他看来经过孔子正乐,《诗经》才能够成为经学典籍,孔子正乐与作《春秋》具有同一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孔子 《诗经》
下载PDF
学报编辑风格初论
15
作者 李知恕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5期38-41,共4页
所谓“风格”,用之于人,即风度品格;用之于艺术作品,即作品整体呈现出来的有代表性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本文所论之风格,指高等学校文科学报(以下简称学报)作为一份刊物,其整体所表现出来的独有特性。这层含义同大家更为熟悉的“编辑... 所谓“风格”,用之于人,即风度品格;用之于艺术作品,即作品整体呈现出来的有代表性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本文所论之风格,指高等学校文科学报(以下简称学报)作为一份刊物,其整体所表现出来的独有特性。这层含义同大家更为熟悉的“编辑方针”、“刊物特色”等概念相近似,但似乎又难以划等号。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报编辑 编辑方针 文科学报 刊物特色 艺术作品 创作个性 艺术特色 独有特性 创造性研究 学术研究
下载PDF
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童声合唱团
16
作者 李知恕 《音乐世界》 1991年第6期34-35,共2页
在民主德国莱比锡城,有一个具有世界声誉的男童合唱团,这就是莱比锡托马斯教堂合唱团。1987年,这个由9—18岁的男孩子组成的合唱团以高水平的演出活动隆重庆祝了自己的775周岁生日。早在1212年,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在建立教会学校的同时... 在民主德国莱比锡城,有一个具有世界声誉的男童合唱团,这就是莱比锡托马斯教堂合唱团。1987年,这个由9—18岁的男孩子组成的合唱团以高水平的演出活动隆重庆祝了自己的775周岁生日。早在1212年,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在建立教会学校的同时就成立了奥古斯汀唱诗班,它的任务就是从事音乐活动,教会学校的一部分男孩子因此而受到合唱艺术的训练并加入合唱队。最初,合唱队仅在教堂内部活动,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便开始要求它在各种公开场合演唱。例如在1409年莱比锡大学建立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声合唱 合唱艺术 莱比锡 托马斯 世界声誉 音乐活动 合唱训练 合唱队员 内部活动 受难曲
下载PDF
中国传统哲学的另一条路径——老子形而上哲学思想的再认识
17
作者 李蜀人 李知恕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3-98,共6页
从"道"的提出,到"道"的特点,直至阴阳,老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形而上理论体系。其中的有无、大小、柔弱、无为、体用等始终将形而上与形而下勾连在一起。老子不仅强调了道的形而上的根源性,而且还强调了道法自然的这... 从"道"的提出,到"道"的特点,直至阴阳,老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形而上理论体系。其中的有无、大小、柔弱、无为、体用等始终将形而上与形而下勾连在一起。老子不仅强调了道的形而上的根源性,而且还强调了道法自然的这一天下万物最根本的法则,从而他的哲学便能够初步解答世界和人生的意义问题。这样,老子既肯定了超验"道"的存在,也肯定了经验或现实世界的存在。因此,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相连便成为了中国哲学最显著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中国哲学 形而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