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贻弓电影“后导演”阶段的艺术探索
1
作者 李祉萤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83,共11页
回看吴贻弓导演所拍摄八部长片,《巴山夜雨》与《城南旧事》获得了充分的讨论与研究,但学界似乎忽视了他从1985到1997年期间,仍然创作了五部重要的作品。本文将这段时期称为吴贻弓的“后导演”阶段,因为此时他的行政身份变化,镜头从聚... 回看吴贻弓导演所拍摄八部长片,《巴山夜雨》与《城南旧事》获得了充分的讨论与研究,但学界似乎忽视了他从1985到1997年期间,仍然创作了五部重要的作品。本文将这段时期称为吴贻弓的“后导演”阶段,因为此时他的行政身份变化,镜头从聚焦个体的视角转向聚焦社会文化的表达。本文重回吴贻弓当时创作的历史语境,重新审视吴贻弓“后导演”阶段的作品,以此分析吴贻弓“后导演”创作时期观念与实践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贻弓 阙里人家 月随人归 流亡大学
原文传递
研究、创作与建构——北京电影学院知名导演、编剧梅峰访谈
2
作者 梅峰 李祉萤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13,共6页
一、历史与现场:史论研究向电影创作者身份转换与确认李祉萤:梅峰老师下午好,今天的访谈内容主要围绕史论研究向电影创作者身份转换与确认,中国文学传统与电影创作,中国电影文化建构、突围与世界电影节的互动关系三个部分展开。您在北... 一、历史与现场:史论研究向电影创作者身份转换与确认李祉萤:梅峰老师下午好,今天的访谈内容主要围绕史论研究向电影创作者身份转换与确认,中国文学传统与电影创作,中国电影文化建构、突围与世界电影节的互动关系三个部分展开。您在北京国际关系学院的本科学习生活,对您以后的电影研究产生了多少内在的联系?梅峰: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当时的专业设置都是以外语教学为核心,当时恰好有中文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电影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身份转换 梅峰 电影创作 中国电影文化 史论研究 内在的联系
原文传递
从《城南旧事》看电影叙事视角中的抒情功能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祉萤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5-160,共6页
新时期以来,中国第四代导演接连创作出一批颠覆传统思想以及电影语言的电影。本文以抒情功能这一概念作为观照,以《城南旧事》为例,试图从叙事视角中分析其独特的诗意化创作与中国美学传统的独特关联。导演吴贻弓扬弃了极左时期的工具... 新时期以来,中国第四代导演接连创作出一批颠覆传统思想以及电影语言的电影。本文以抒情功能这一概念作为观照,以《城南旧事》为例,试图从叙事视角中分析其独特的诗意化创作与中国美学传统的独特关联。导演吴贻弓扬弃了极左时期的工具论和反映论的纲领性原则,质疑了“启蒙”与“革命”的经典美学传统,探索出一条现代主义电影诗学观念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视角 《城南旧事》 抒情性
原文传递
行动艺术中的诗作——戏剧家张献访谈
4
作者 张献 李祉萤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0,共7页
一、戏剧与剧场规则的改变李祉萤:张老师您好,首先恭喜您的戏剧作品集《屋里的猫头鹰》在2021年出版,有评论认为这是一本迟来了30年的作品集,可见其受欢迎程度之高。您于1988年发表的话剧剧本《屋里的猫头鹰》和《时装街》直到今天依然... 一、戏剧与剧场规则的改变李祉萤:张老师您好,首先恭喜您的戏剧作品集《屋里的猫头鹰》在2021年出版,有评论认为这是一本迟来了30年的作品集,可见其受欢迎程度之高。您于1988年发表的话剧剧本《屋里的猫头鹰》和《时装街》直到今天依然充满了寓言意味。在艺术作品中,您认为戏剧以它独特的形式能够表现出创作者超前的社会意识与生活反思吗?张献:艺术创作有种特权,它可以创造一种“现实”。并不是说有一个真正的“客观现实”,艺术家去模仿现实、再现现实,实际上所有的“现实”没有所谓复制的、再现的,是人们这样理解现实。其实所有的所谓“现实”,无论是拍出来的、写出来的东西,都在“生产现实”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剧本 受欢迎程度 猫头鹰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张老师 客观现实 戏剧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