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兼容50G PON的多模统一平台架构及实现方法
1
作者 杨淑瑶 李祥辉 +1 位作者 许博威 刘安琪 《网络新媒体技术》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目前网络中多种PON模式共存,而传统的OLT软件处理多种PON模式时存在兼容能力差、开发繁琐、重复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兼容多模OLT的统一平台架构,支持现存多种PON模式,并具有优秀的向后兼容能力。该架构通过不同的速率组合对应SerDes... 目前网络中多种PON模式共存,而传统的OLT软件处理多种PON模式时存在兼容能力差、开发繁琐、重复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兼容多模OLT的统一平台架构,支持现存多种PON模式,并具有优秀的向后兼容能力。该架构通过不同的速率组合对应SerDes通道实现了速率兼容,并对ONU进行统一管理和带宽分配,在软件上实现了多模协议栈兼容和多芯片适配。本文采用不同OLT业务板卡搭载统一平台,对注册和打流业务功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平台架构兼容包括50G PON在内的6种PON模式,并支持在不同板卡上的模式切换。同时,能降低OLT产品的管理难度,缩短项目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对50G PON和未来PON网络新技术的兼容和平滑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G PON 多模 OLT 统一平台架构 协议兼容 SDK 软件
下载PDF
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2
作者 陶林芬 吴玮 +3 位作者 徐建萍 陈清泉 李祥辉 林东红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63-66,共4页
以国家级首批一流课程及省级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课程思政建设为例,探讨如何提高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确立课程育人目标、发掘契合教学知识点的思政内涵,建立“教学内容—呈现形式—思政... 以国家级首批一流课程及省级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课程思政建设为例,探讨如何提高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确立课程育人目标、发掘契合教学知识点的思政内涵,建立“教学内容—呈现形式—思政内涵”三者匹配的课程思政案例库,构建思政元素进大纲、进教案、进讲稿、进课件、进课堂“五进”形式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并提出课堂思政教学的具体举措,从而为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建设和开展提供参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教学体系 医学检验
下载PDF
深海沉积理论发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被引量:56
3
作者 李祥辉 王成善 +1 位作者 金玮 冉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86,共10页
深海沉积理论的进展主要涉及"鲍玛序列"、浊流、砂质碎屑流和深海层序地层四方面。以Shanmugam为代表认为:"鲍玛序列"并非唯一浊流产物,可含有砂质碎屑流、浊流、内潮汐、内波、等深流多种流体作用的结果;过去识别... 深海沉积理论的进展主要涉及"鲍玛序列"、浊流、砂质碎屑流和深海层序地层四方面。以Shanmugam为代表认为:"鲍玛序列"并非唯一浊流产物,可含有砂质碎屑流、浊流、内潮汐、内波、等深流多种流体作用的结果;过去识别的"鲍玛序列"A段有浊流也有相当部分是砂质碎屑流成因,B—D段交错层理则是底层牵引流沉积产生的;只有浊流的沉积物才能称为浊积岩;"高密度浊流"是指砂质碎屑流而不是浊流;浊流是一种有牛顿流和紊乱状态的沉积物重力流;浊积岩没有复杂的颗粒悬浮层和碎石浮层,不发育逆粒序。Shanmugam等关于"鲍玛序列"这一新解是深海沉积学理论的一个进步。深海牵引流过去数十年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理论与实践脱节。深海层序地层是深海沉积理论进展的另一个方面,层序界面类型、体系域沉积有自身的独特性:层序界面至少存在斜坡侵蚀面、低水位下超面和水下沉积间断面三种;当沉积背景以陆源碎屑为主时,LST主要为盆底扇,TST和早期HST表现为非钙质远洋沉积,晚期HST一般不发育;当碳酸盐沉积为沉积背景时,LST主体为碎屑流和跨塌蹦落沉积或淡水透镜体,TST和早期HST为钙质细粒沉积,晚期HST可能存在有较小规模的钙屑海底扇。建议慎重解释"鲍玛序列",审视"浊积扇"理论,废弃"浊积扇"概念,加强深海牵引流沉积机理方面的研究;LST浊积砂体、砂质碎屑流形成的块状不规则砂体、深海牵引流砂体可在深海储层预测方面具有巨大潜势,深海沉积作用及其过程的精细研究在指导深海油气勘探方面将会发挥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玛序列 重力流 牵引底流 深海扇 层序地层 油气勘探 深海沉积
下载PDF
华北-东北南部地区中生代中晚期粘土矿物与古气候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祥辉 徐宝亮 +2 位作者 陈云华 曹珂 杨海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3-691,共9页
实验分析了华北-东北南部地区中侏罗统-白垩系泥质岩中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说明了实验结果和作为古气候定性指针分析的可信度,总结了粘土矿物相对含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古气候特征与演化,讨论了古气候变化与古地貌高地的关系。结果显示,伊... 实验分析了华北-东北南部地区中侏罗统-白垩系泥质岩中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说明了实验结果和作为古气候定性指针分析的可信度,总结了粘土矿物相对含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古气候特征与演化,讨论了古气候变化与古地貌高地的关系。结果显示,伊利石既是各地也是各个层位最常见的粘土矿物,各区一般含量不少于20%,平均含量46.6%;其次是蒙脱石,在河南和山东的各个时期含量最低30%,平均达57.8%;高岭石和绿泥石只在山西较为丰富,其它各地相对少见;表明研究区中生代中晚期总体属于干冷气候环境,只在山西西部出现干冷-半湿热交替变化;证实古地貌高地"东部高原"的存在,但时空分布有所差异:时间上,它可始于中侏罗世并持续到白垩纪末期甚至古近纪;空间演化上分为两个阶段,早中侏罗世规模较小限于渤海湾之南,晚侏罗世—白垩纪扩大到东北南部和华北大部并呈南北向半弧形展布;认为东部高原对东北地区同期古气候没有影响,可能改变了冀北—辽西和豫西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时期的古气候;指出东部高原物质可能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主要通过郯庐断裂南北两端已经消失了的入海口输送,白垩纪中期及之后则可能主要卸载到了周边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粘土矿物 侏罗纪 白垩纪 东部高原
下载PDF
仲巴微地体之定义及构成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祥辉 王成善 +2 位作者 李亚林 魏玉帅 陈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72-1381,共10页
根据1∶5万西藏仲巴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结合1∶25万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被认为属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夹持于两套混杂岩之间呈狭长分布的海相古生界为主地质体进行了研究。建议统一使用"仲巴微地体"术语以体... 根据1∶5万西藏仲巴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结合1∶25万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被认为属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夹持于两套混杂岩之间呈狭长分布的海相古生界为主地质体进行了研究。建议统一使用"仲巴微地体"术语以体现其构造属性,并初步定义为:仲巴微地体是指南东起于萨嘎县北查藏一带向北西到中印边界附近、被札达—仲巴—查藏和穷果—门士两条主断裂限制、一套以海相地层为主的地质体,它是由海相(震旦系/)奥陶系—三叠系组成的地层地体。进一步对比研究提出,仲巴微地体大致以巴噶—马攸木为界可分为幕霞和霍尔巴—仲巴两个地层分区,前者岩性未变质—弱变质,地层单斜、褶皱开缓;后者前石炭系以中低级绿岩相—片岩相为主,发育紧闭和同斜倒转褶皱;该地体可以划分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四个构造层,大致反映了其构造和沉积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分区 构造层 区域地质调查 仲巴微地体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下载PDF
西藏南部上三叠统郎杰学群物源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祥辉 曾庆高 +1 位作者 王成善 谢尧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3-559,共7页
运用Dickinson三角图解、地球化学和阴极发光方法,对西藏山南琼结和贡嘎地区上三叠统深海—半深海郎杰学群砂岩和板岩进行了研究。碎屑成分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物源总体来自再旋回造山带,含有大陆基块和混合区(切割弧)成分。阴极发... 运用Dickinson三角图解、地球化学和阴极发光方法,对西藏山南琼结和贡嘎地区上三叠统深海—半深海郎杰学群砂岩和板岩进行了研究。碎屑成分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物源总体来自再旋回造山带,含有大陆基块和混合区(切割弧)成分。阴极发光照射结果反映,物源区石英主要为变质成因(棕色光),次为深成/火山成因(浅紫兰色—绿色光),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母源区结晶基底可能已经抬升暴露,并且粘附在大陆块上。这些结果暗示,在拉萨地块与印度次大陆之间的新特提斯洋中可能存在一个含造山带的未名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三叠统 造山带 物源分析 西藏南部 阴极发光 结晶基底 特提斯 光照射 绿色光 深海
下载PDF
西藏措勤盆地古生界—中生界岩相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祥辉 吴铬 +5 位作者 王成善 伊海生 刘登忠 石和 马润则 王洪峰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1-339,共9页
措勤盆地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分为晚奥陶世 -早志留世和中 -晚志留世两个陆表海演化时期 ;晚古生代分为泥盆纪 -早石炭世缓坡 -台地、晚石炭 -早二叠世北部冰海裂谷南部残留海孤台、晚二叠世萎缩台地三个演化阶段 ;中生代呈现三叠纪 -侏... 措勤盆地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分为晚奥陶世 -早志留世和中 -晚志留世两个陆表海演化时期 ;晚古生代分为泥盆纪 -早石炭世缓坡 -台地、晚石炭 -早二叠世北部冰海裂谷南部残留海孤台、晚二叠世萎缩台地三个演化阶段 ;中生代呈现三叠纪 -侏罗纪南陆北海、晚侏罗世 -白垩纪末活动边缘下的两个沉积盆地夹持一个 (隆升 )暴露岩浆弧格局。早 -晚石炭世之交是本区古地理分异的重要时期 :之前属于陆表海 ,中部深 ,东部浅 ,盆地中心和沉积中心各仅有一处 ,海水侵漫方向由西向东 ;之后 ,沉积体系复杂 ,盆地中心和沉积中心多个 ,古海水侵漫主要源自北部的班公 -怒江缝合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侵方向 盆地/沉积中心 沉积体系 岩相古地理 措勤盆地 西藏
下载PDF
浙江西部建德群锆石LA-ICP-MS之U-Pb同位素年龄及其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祥辉 陈斯盾 +3 位作者 罗家洪 王尹 曹珂 刘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5-836,共12页
利用LA-ICP-MS测试技术对浙西地区中生代晚期寿昌盆地典型剖面建德群9件凝灰岩和安山岩样品的锆石进行了同位素测年分析。结果显示:建德群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范围在134~115Ma之间,属于早白垩世中—晚期;其所属的劳村组、黄... 利用LA-ICP-MS测试技术对浙西地区中生代晚期寿昌盆地典型剖面建德群9件凝灰岩和安山岩样品的锆石进行了同位素测年分析。结果显示:建德群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范围在134~115Ma之间,属于早白垩世中—晚期;其所属的劳村组、黄尖组、寿昌组和横山组的锆石年龄分别是134~125Ma、125~118Ma、125~121Ma和121~115Ma,各自对应于欧特里夫期—巴雷姆期、阿普特期早—中期、阿普特期早期、阿普特期中期。由此认为,黄尖组的时代与寿昌组+横山组大致相当,前者与后两者横向可能为同时异相,并非上下关系;在寿昌和丽水两个盆地的寿昌组近乎同时,其上为时代大致相当的横山组与馆头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约束 U-PB年代学 锆石 建德群 浙江
下载PDF
浙闽地区白垩纪中期古土壤类型与古气候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祥辉 陈斯盾 +3 位作者 曹珂 陈云华 徐宝亮 季燕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70,共8页
对浙江西南和福建西南数个小型沉积盆地的11个剖面和观察点进行了地质调查,在中国大陆第一次识别了白垩纪中期三种古土壤类型,分别是粘土红壤、钙质土壤和铁质土壤型。粘土红壤型以发育红色(粉砂质)泥岩、生物潜穴、植物根系(根迹)为特... 对浙江西南和福建西南数个小型沉积盆地的11个剖面和观察点进行了地质调查,在中国大陆第一次识别了白垩纪中期三种古土壤类型,分别是粘土红壤、钙质土壤和铁质土壤型。粘土红壤型以发育红色(粉砂质)泥岩、生物潜穴、植物根系(根迹)为特点,钙质土壤型以发育紫灰色调钙质泥岩、钙质结核(含姜结石)为标志,铁质土壤型显示了紫红和橙黄色调泥岩、粉砂岩与铁质皮壳及结核组合。进而提出,白垩纪中期的阿普特期-阿尔布时期,在浙江西南金华—衢州—丽水盆地、中部的永康盆地大量发育钙质土壤,以横山组、中戴组、金华组、馆头组和朝川组为代表,属于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产物;在闽西南地区出现丰富的铁质氧化型土壤,由板头组、均口组和沙县组为代表,反映热带半干旱气候;之后的白垩纪中期赛诺曼期(衢县组)在浙西局部地区气候变为亚热带温湿气候,古土壤变为粘土红壤型,开始产生较为丰富的生物活动,而闽西南主体气候格局可能不变,但沉积建造因区域构造断隆作用转变为巨厚的"丹霞"砾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土壤 古气候 白垩纪中期 浙江 福建
下载PDF
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地层时空格架及充填特征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祥辉 王成善 +1 位作者 陈洪德 田景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22-528,共7页
据华南二叠纪不同沉积盆地层序地层区域分布、纵向演化及其充填特征分析研究,初步建立了上扬子克拉通-右江盆地-钦防盆地、中扬子克拉通及全区的层序地层时空格架模型;提出层序充填可分为两个阶段:早二叠世碳酸盐缓坡-台地层序充填阶段... 据华南二叠纪不同沉积盆地层序地层区域分布、纵向演化及其充填特征分析研究,初步建立了上扬子克拉通-右江盆地-钦防盆地、中扬子克拉通及全区的层序地层时空格架模型;提出层序充填可分为两个阶段:早二叠世碳酸盐缓坡-台地层序充填阶段,晚二叠世陆源碎屑为主与火山碎屑相混层序充填阶段;认为全区二叠纪四个Ⅰ型层序受控于构造隆升事件,晚二叠世层序TST普遍发育火山碎屑沉积,古陆边缘HST或少量SMT/LST大多由三角洲沉积体系进积叠加而成,上扬子克拉通及右江地区的生物礁以海侵和高位型为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格架 充填 层序地层 二叠纪 中国 南方
下载PDF
试论西藏南部上三叠统复理石郎杰学群与涅如组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祥辉 王尹 +8 位作者 徐文礼 孙勇 孔庆友 曾庆高 谢饶武 毛国政 尼玛次仁 周勇 刘玲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51-1562,共12页
根据新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西藏南部仁布以东上三叠统复理石两套地层郎杰学群和涅如组的岩层特征、化石面貌、碎屑组成、沉积特性、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及分析。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除亚相、岩层厚度分布、砂岩与板岩比例、重矿... 根据新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西藏南部仁布以东上三叠统复理石两套地层郎杰学群和涅如组的岩层特征、化石面貌、碎屑组成、沉积特性、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及分析。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除亚相、岩层厚度分布、砂岩与板岩比例、重矿物ZTR指数变化趋势有一定的差异外,郎杰学群和涅如组的其他十余项特性(颜色、岩性、碎屑组分、重矿物组成、ZTR指数、沉积构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Hf同位素、碎屑锆石同位素年谱、变质变形)相似度极高。分析认为,少数特性差异是地层体地质记录的正常现象,不应成为郎杰学群和涅如组各自独立的主要依据;另一方面,大量相似度极高的各项特性指示它们具有相同或极其相似的沉积盆地和物源构造背景,既不属于喜马拉雅地体也不属于增生楔,而可能同源于拉萨地体或者其他未知地体,属于与造山带有关的沉积盆地建造。进而建议,将涅如组归并为郎杰学群的一个组,仁布-张达-隆子断裂可能是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俯冲消减的东部主断裂或者早期俯冲的南部边界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杰学群 涅如组 复理石 上三叠统 西藏南部
下载PDF
华南晚中生代陆相地层年代及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祥辉 张朝凯 +1 位作者 王尹 刘玲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7-1130,共24页
华南晚中生代陆相岩石地层单元的精确时代和对比一直存在争议。通过总结新近发表火山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在本次工作补充基础上,修订并厘定了华南赣杭带晚中生代陆相火山-沉积盆地中岩石地层单元的时代和关系,取得了5个方面的基本认识... 华南晚中生代陆相岩石地层单元的精确时代和对比一直存在争议。通过总结新近发表火山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在本次工作补充基础上,修订并厘定了华南赣杭带晚中生代陆相火山-沉积盆地中岩石地层单元的时代和关系,取得了5个方面的基本认识。(1)浙西磨石山群、建德群和永康群时代分别为早白垩世早-中期(~145~120 Ma、~140~115 Ma)和晚期(~125~105 Ma),显示形成有先后,有共存时段;建德群的劳村组、黄尖组、寿昌组之间,永康群的馆头组与朝川组之间存在同时异相的侧向叠加关系;中戴组下部年龄98 Ma指示衢江群始于晚白垩世初期;建德盆地经典寿昌剖面和丽水盆地经典老竹剖面均由两个相似的地层层序重复组成。(2)闽西永安盆地发育赣杭带晚中生代最老地层,兜岭群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162~125 Ma),石帽山群主体构建于早白垩世中晚期(~135~95 Ma),赤石群的沙县组时限为Aptian晚期-Cenomanian早期(~115~93 Ma),白牙山组存在时限甚短(~100~97 Ma),崇安组可能晚于~100 Ma;坂头组与下渡组之间,寨下组与黄坑组之间,沙县组、均口组、崇安组及白牙山组之间并非单一上下关系,大多存在侧向叠加的同时异相现象。(3)赣东武夷群建造于早白垩世早期(~145~125 Ma),火把山群沉积晚于Aptian早期(~122 Ma),赣州群初始沉积时间可能晚于Albian早期(~110 Ma),圭峰群可能始于晚白垩世初期(~100 Ma之后);打鼓顶组、鹅湖岭组、石溪组之间,河口组与塘边组之间主体为同时异相建造,侧向叠加可能性甚大;罗塘组、冷水坞组和周家店组,河口组与莲荷组分别可能为同物异名。(4)赣杭带晚中生代地层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Ⅰ-早白垩世早期火山地层阶段,Ⅱ-早白垩世晚期火山-沉积地层阶段,Ⅲ-晚白垩世沉积地层阶段,相应时期的地层记录或许可以各自用一个超群统名,这3个地层演化阶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3个构造演化阶段。(5)赣杭带火山-沉积盆地"组"岩石地层单元广泛的侧向叠加同时异相关系表明,有必要对华南晚中生代陆相地层上下和侧向关系进行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层演化 同时异相 锆石年代学 年代地层 地层关系 晚中生代 赣杭带
下载PDF
深海相中的砂质碎屑流沉积——以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侏罗-白垩系为例 被引量:34
13
作者 李祥辉 王成善 胡修棉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5-51,共7页
阐述了砂质碎屑流沉积特征、研究现状及其与其他深海碎屑沉积的区别 ,认为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上侏罗统 -下白垩统深海沉积背景下的块状砂岩具有砂质碎屑流沉积性质 ,指出深海相中的块状砂岩可以预测。
关键词 砂质碎屑流 沉积特征 砂岩 侏罗统 深海相
下载PDF
西藏南部郎杰学群碎屑物质来源的古水流证据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祥辉 曾庆高 王成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2-137,共6页
新近对西藏山南琼果和贡嘎地区(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弱变质的上三叠统深海—半深海沉积地层——郎杰学群地质填图调查,在出露槽模沉积构造的37个古水流点获得了43组数据。赤平投影数据恢复后发现,这一地区主力古水流有南东140°~... 新近对西藏山南琼果和贡嘎地区(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弱变质的上三叠统深海—半深海沉积地层——郎杰学群地质填图调查,在出露槽模沉积构造的37个古水流点获得了43组数据。赤平投影数据恢复后发现,这一地区主力古水流有南东140°~160°和南西190°~210°两个方向。这一分析结果为郎杰学群沉积物来自北边(未知块体)而非印度次大陆的观点提供了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模 波痕 古水流 郎杰学群 西藏 印度次大陆 沉积物 沉积地层
下载PDF
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白垩纪中期Cenomanian Turonian期碳同位素偏移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祥辉 王成善 +3 位作者 Hugh C. Jenkyns 成鑫荣 崔杰 胡修棉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7-327,共11页
过去大量关于白垩纪中期CenomanianTuronian期的古海洋及其界线期缺氧事件研究的高分辨率碳氧同位素的实际材料绝大多数都来自深海钻探(DSDP)、大洋钻探(ODP)和欧美的一些较深水盆地.通过对西藏南部地区(位处特提斯洋东南)同一层位高分... 过去大量关于白垩纪中期CenomanianTuronian期的古海洋及其界线期缺氧事件研究的高分辨率碳氧同位素的实际材料绝大多数都来自深海钻探(DSDP)、大洋钻探(ODP)和欧美的一些较深水盆地.通过对西藏南部地区(位处特提斯洋东南)同一层位高分辨率碳同位素分析,目的在于为CenomanianTuronian古海洋及全球事件的碳同位素响应提供西藏地区的对比材料,并试图就浅海相的变化情况进行探讨.西藏定日和岗巴地区的高分辨率碳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δ13C值在Cenomanian中晚期稳定,CenomanianTuronian界线时期快速高幅正偏,Turonian期持续负偏,这种长期变化趋势在特提斯甚至全球可以对比.深入研究还发现,Turonian中后期存在2个较大幅度的负偏凹陷区,与来自欧洲的相关资料在偏移时间和幅度方面惊人相似.对比分析表明,岗巴地区δ13C值长期变化和短期波动幅度及步调与定日及全球其他地区存在一定差别,幅度差异可能与样品制备和成岩改造有关,步调不一致则可能受生物地层定位的影响.研究区近海-半远洋环境CenomanianTuronian界线时期未出现典型富有机质黑色页岩,说明δ13C值极度正偏与黑色页岩的出现并非一一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Cenomanian期 Turonian期 白垩纪 特提斯喜马拉雅 西藏
下载PDF
西藏中白垩世和始新世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祥辉 王成善 +1 位作者 伊海生 李勇 《中国区域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2-89,共8页
西藏中白垩世海相区可以识别出9种沉积相类型6个相组合带,老第三纪时可以鉴别出约5种岩相类型4个相组合带。建议将这些岩相组合带视为对应的海相次级地层分区。拉萨地体和羌塘地体在白垩纪中期海水分布可能继承了侏罗纪时的格局,并进... 西藏中白垩世海相区可以识别出9种沉积相类型6个相组合带,老第三纪时可以鉴别出约5种岩相类型4个相组合带。建议将这些岩相组合带视为对应的海相次级地层分区。拉萨地体和羌塘地体在白垩纪中期海水分布可能继承了侏罗纪时的格局,并进一步扩展到了羌塘地体的南部和中部;与此同时,拉萨地体主体和特提斯喜马拉雅仍然被海水淹没,与全球同期海侵事件表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特提斯洋关闭 岩相古地理 中白垩世 始新世 海侵事件 沉积相
下载PDF
西藏最新非碳酸盐海相沉积及其对新特提斯关闭的意义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祥辉 王成善 胡修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4-321,共8页
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北部的定日遮普惹山地区存在一套与过去识别的最新海相沉积不同的新地层——朋曲组。它与下伏遮普惹组呈整合接触,与上覆第四系呈不整合。识别的钙质超微化石带NP15、NP16和NP20将本区的最高海相层位提高到了始新世... 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北部的定日遮普惹山地区存在一套与过去识别的最新海相沉积不同的新地层——朋曲组。它与下伏遮普惹组呈整合接触,与上覆第四系呈不整合。识别的钙质超微化石带NP15、NP16和NP20将本区的最高海相层位提高到了始新世普里亚本末期(34Ma),较之过去的认识推迟了16~9Ma。朋曲组为一套非碳酸盐沉积,总厚约180m,分为下部黄绿色页岩含砂岩和上部紫红色砂页岩两部分,系入海三角洲相。该套最新非碳酸盐海相沉积对东段新特提斯的关闭时间和方式具重要参考价值,并概括为:①始新世鲁帝特期初期(巴基斯坦北部和印度西北部)→②普里亚本末期(西藏南部的仲巴—定日(—岗巴))→③渐新世末期(塔里木海湾+印度—缅甸山岭地区—安达曼岛弧)→④中新世早期的末期(巴基斯坦Katawaz残留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系 地层时代 始新世 新特提斯关闭 遮普惹山 西藏 非碳酸盐海相沉积 朋曲组
下载PDF
西藏南部上白垩统高分辨率全岩碳同位素地层学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祥辉 王成善 +8 位作者 Hugh C.JENKYNS 崔杰 胡修棉 石和 赵鹏肖 陈曦 魏玉帅 黄永建 赵兵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4-313,共10页
西藏南部上白垩统半远洋沉积高分辨率碳、氧同位素实验结果显示δ13C值在Cenomanian末期正偏并形成正偏“高原”,从Turonian期开始总体呈现长期持续负偏,到Campanian早期负偏达到最低值。这种长期变化格局与世界有关地区的碳同位素偏移... 西藏南部上白垩统半远洋沉积高分辨率碳、氧同位素实验结果显示δ13C值在Cenomanian末期正偏并形成正偏“高原”,从Turonian期开始总体呈现长期持续负偏,到Campanian早期负偏达到最低值。这种长期变化格局与世界有关地区的碳同位素偏移和同期全球海侵—海退旋回型式匹配性甚好,印证了晚白垩世δ13C值长期偏移趋势可作为大区域乃至全球海平面变化的指针。短期δ13C值波动方面,Cenomanian末期、Turonian中—晚期、Turoni-an—Santonian界线时期、Campanian期都存在与世界相关地区的可比性,但Coniacian—Santonian期全球碳同位素偏移型式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同位素偏移 同位素地层 高分辨率 上白垩统 西藏南部
下载PDF
西藏仲巴地区曲嘎组的拆解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祥辉 王成善 +2 位作者 李亚林 魏玉帅 陈曦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4-628,共15页
根据1∶5万仲巴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夹持于2套混杂岩之间的仲巴微地体原二叠系曲嘎组进行了拆解。研究认为:①原曲嘎组可以解体为3套地层,分别是下古生界的奥陶系—志留系紫曲浦群、上古生界泥盆系纳登尔组和石炭... 根据1∶5万仲巴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夹持于2套混杂岩之间的仲巴微地体原二叠系曲嘎组进行了拆解。研究认为:①原曲嘎组可以解体为3套地层,分别是下古生界的奥陶系—志留系紫曲浦群、上古生界泥盆系纳登尔组和石炭系—二叠系曲嘎群,新建曲嘎群与原曲嘎组没有直接对应或者级别关系;②紫曲浦群以变质碳酸盐岩为主,下部紫曲电站组为紫红色、灰色大理岩与结晶灰岩组合,属中—晚奥陶世,上部紫曲石组以紫红色大理岩为特征,暂归志留纪;③纳登尔组由一套灰色千枚状板岩和钙质片岩组成,上部结晶灰岩增多,时代为泥盆纪,可归属马攸木群;④曲嘎群可划分为3个组:岗珠淌组,以灰色、灰绿色板岩、粉砂岩为主,向上砂岩和灰岩增多,属于石炭纪—早二叠世(乌拉尔世)早期;仲巴组,以肉红色灰质晶粒白云岩及杂色生物屑云质灰岩为特点,分为2个岩性段,属于早—中二叠世(乌拉尔世—瓜德鲁普世早中期);卡扎勒组以深灰色钙质板岩为主或夹结晶灰岩和砂岩或互层,属于中—晚二叠世(瓜德鲁普世—乐平世);⑤仲巴地区曲嘎组的拆解在仲巴微地体西部和老仲巴以东的应用有待证实,其在岩性上与相邻地体同期地层有较大差别,但在生物群组成方面具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嘎组 曲嘎群 纳登尔组 紫曲浦群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仲巴地区 西藏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应用于食用香精中增塑剂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祥辉 杨方 +2 位作者 林振宇 邱彬 王丹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0-693,共4页
借助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得到香精样品的原始光谱,选取波段范围为8 800~8 540和7 500~5 085cm-1,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定性识别其中是否添加DEHP或DINP,正确率100%。同时测定了DEHP和DINP(浓度范围在0~100mg.kg-1之间)在食用香精中的含... 借助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得到香精样品的原始光谱,选取波段范围为8 800~8 540和7 500~5 085cm-1,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定性识别其中是否添加DEHP或DINP,正确率100%。同时测定了DEHP和DINP(浓度范围在0~100mg.kg-1之间)在食用香精中的含量,并以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定量分析模型,DEHP和DINP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在-17.6%~15.8%和-7.6%~9.9%之间,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39和0.98。为检测食用香精中增塑剂的含量提供了一种可同时定性与定量的快速、简便、廉价、准确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塑剂 近红外光谱(NIRS) 主成分分析(PCA) 偏最小二乘法(PLS) 聚类分析(C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