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刺果种粕粉石油醚提取物对3种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福杏 蒲中慧 +2 位作者 殷中琼 徐娇 宋旭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石油醚提取物 体外抑菌活性 青刺果 四川农业大学 细菌 动物药业 化学实验室 机械压榨
下载PDF
薄层扫描法测定复方“克清甲”软膏中苦参碱含量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福杏 雷春娟 +2 位作者 殷中琼 魏琴 吴长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8438-8439,共2页
[目的]测定复方"克清甲"软膏中苦参碱含量,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单波长扫描法对制剂中的苦参碱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苦参碱含量在1-9μg时与吸收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5 2);该品中苦参碱含量为0.02%。[结论]该测定方... [目的]测定复方"克清甲"软膏中苦参碱含量,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单波长扫描法对制剂中的苦参碱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苦参碱含量在1-9μg时与吸收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5 2);该品中苦参碱含量为0.02%。[结论]该测定方法专属性强、稳定性好、准确可靠,可作为复方"克清甲"软膏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克清甲”软膏 薄层扫描法 苦参碱 含量
下载PDF
九十年代国际新型抗菌药──氟喹诺酮类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福杏 李光沐 《四川畜禽》 1997年第11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抗菌药 氟喹诺酮类 九十年代
下载PDF
复方“克清甲”软膏剂的处方筛选
4
作者 李福杏 雷春娟 +2 位作者 殷中琼 魏琴 吴长龙 《四川畜牧兽医》 2010年第4期26-27,共2页
为优化复方"克清甲"软膏剂的处方,制得稳定的水包油(O/W)型软膏剂,以软膏的稳定性为指标,对处方的亲水亲油平衡(HLB)值、混合乳化剂及油相用量进行筛选。优选后的制剂处方HLB值为10.5,吐温80、单硬脂酸甘油酯的用量分别为6%、... 为优化复方"克清甲"软膏剂的处方,制得稳定的水包油(O/W)型软膏剂,以软膏的稳定性为指标,对处方的亲水亲油平衡(HLB)值、混合乳化剂及油相用量进行筛选。优选后的制剂处方HLB值为10.5,吐温80、单硬脂酸甘油酯的用量分别为6%、4%,白凡士林、十八醇的用量分别为8%、7%。该处方条件下制得的复方"克清甲"软膏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克清甲”软膏 处方 稳定性
下载PDF
“加味白头翁”颗粒剂的制备及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5
5
作者 杨璐 王亮 +3 位作者 李福杏 殷中琼 王惠 李杨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38-241,共4页
文章旨在通过颗粒剂制备流程中各辅料种类及其用量的选择、成型工艺和稳定性的考察,确定"加味白头翁"最佳的颗粒剂制备工艺。以软材品质为考察指标,考察药液与总辅料的用量比;采用正交试验,以外观、澄明度、含水量与颗粒质量... 文章旨在通过颗粒剂制备流程中各辅料种类及其用量的选择、成型工艺和稳定性的考察,确定"加味白头翁"最佳的颗粒剂制备工艺。以软材品质为考察指标,考察药液与总辅料的用量比;采用正交试验,以外观、澄明度、含水量与颗粒质量损失率为综合考察指标对可溶性淀粉用量、α-乳糖用量、糊精用量与羧甲基纤维素钠(HPMC)浓度4因素进行优化研究,确定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当辅料与药液比为5∶1时,软材品质良好;当可溶性淀粉∶α-乳糖∶糊精为3∶1∶1时,以0.3%HPMC作黏合剂,颗粒剂各方面指标最优。通过试验证明,中药复方"加味白头翁"的颗粒剂制备在实验室条件下具有可行性,制备工艺简单明了,所制备颗粒成型好、稳定性高,各方面性质符合药典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白头翁 颗粒剂 制备 稳定性
下载PDF
金果榄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李福杏 《四川畜牧兽医》 2009年第11期26-27,共2页
本文就金果榄的资源分布、提取方法、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根据金果榄在医学上的价值,提出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前景,为该中药在兽医临床上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金果榄 研究进展 兽医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鸡新城疫免疫失败造成强毒感染的诊治
7
作者 李福杏 《四川畜牧兽医》 2002年第7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鸡新城疫 免疫失败 强毒感染 治疗
下载PDF
家禽白冠病的诊断及防治
8
作者 李福杏 《四川畜牧兽医》 2002年第10期24-24,26,共2页
白冠病是近年来在家禽上发生的由住白细胞原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因患禽冠和肉垂苍白而得名。本病发生在家禽的各个年龄阶段。雏禽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成年家禽死亡率低,但营养不良,贫血,严重影响其生产性能。此病对养禽户的危害日趋... 白冠病是近年来在家禽上发生的由住白细胞原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因患禽冠和肉垂苍白而得名。本病发生在家禽的各个年龄阶段。雏禽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成年家禽死亡率低,但营养不良,贫血,严重影响其生产性能。此病对养禽户的危害日趋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禽 白冠病 诊断 防治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加味白头翁”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慧 王亮 +2 位作者 李福杏 殷中琼 杨露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7期87-91,共5页
为了建立"加味白头翁"颗粒剂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反向高效液相层析(reverse phase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 atography,RP-HPLC)法。采用Kromasil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与0.03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体积... 为了建立"加味白头翁"颗粒剂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反向高效液相层析(reverse phase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 atography,RP-HPLC)法。采用Kromasil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与0.03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体积比30:70的混合溶液,流速1mL/min,紫外检测波长:265nm,柱温:30℃。在所选的色谱条件下,盐酸小檗碱峰与辅料、溶剂及复方提取物中的其他成分的峰分离良好,盐酸小檗碱在93.00~186.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n=6),平均回收率为99.49%。RSD=0.76%。所用方法简便、灵敏,可用于"加味白头翁"颗粒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RP-HPLC “加味白头翁”颗粒
下载PDF
正交法优选中药复方“加味白头翁散”有效部位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慧 王亮 +1 位作者 殷中琼 李福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73-78,共6页
为了筛选中药复方"加味白头翁散"有效部位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提取物有效部位的浸膏得率与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为综合考... 为了筛选中药复方"加味白头翁散"有效部位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提取物有效部位的浸膏得率与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为综合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初选出适宜的溶媒浓度;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中的料液比(A)、提取次数(B)、提取时间/次(C)、乙醇浓度(D)4个因素进行优选研究。中药复方"加味白头翁散"有效部位的最佳提取方法为回流提取,最优组合为A3B3C1D2,即料液比为1:10,提取次数为3次,0.5h/次,60%乙醇浓度。在该工艺条件下进行提取,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的浸膏得率在24%左右,对临床分离致病大肠杆菌MIC和MBC值均为15.625(mg·生药)/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白头翁散” 有效部位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大肠杆菌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加味白头翁颗粒中秦皮乙素的含量
11
作者 杨璐 王亮 +4 位作者 殷中琼 李福杏 贾仁勇 王惠 刘宇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4年第1期39-43,共5页
采用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2∶88,v/v),流速为1.1 mL/min,紫外检测波为334 nm,柱温25℃,建立了加味白头翁颗粒剂中秦皮乙素的反相高效液相层析含量测定方法。在所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秦皮乙素... 采用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2∶88,v/v),流速为1.1 mL/min,紫外检测波为334 nm,柱温25℃,建立了加味白头翁颗粒剂中秦皮乙素的反相高效液相层析含量测定方法。在所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秦皮乙素各组与辅料、溶剂及复方提取物中其他成分的峰分离良好,秦皮乙素在0.216 0-1.296 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n=6),平均回收率为98.27%,RSD为1.16%(n=6)。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加味白头翁颗粒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皮乙素 RP—HPLC 加味白头翁颗粒
下载PDF
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临床分离乳源菌的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
12
作者 冯力 杨敏 +3 位作者 周光荣 李福杏 韩笑 王强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5-127,共3页
传统细菌学诊断技术主要是对细菌进行纯化、培养、分离,然后再从形态学、培养特征、生化特性以及免疫学特性等各方面进行鉴定,其主要依据是表型特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某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始应用于微生物的疾病诊断。在众多DN... 传统细菌学诊断技术主要是对细菌进行纯化、培养、分离,然后再从形态学、培养特征、生化特性以及免疫学特性等各方面进行鉴定,其主要依据是表型特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某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始应用于微生物的疾病诊断。在众多DNA分析方法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rRNA 基因序列分析 系统进化 鉴定 分子生物学技术 离乳 临床 表型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