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松训练联合心理护理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秀灼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年第9期1763-1766,共4页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联合心理干预改善精神分裂症(SCH)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厦门市仙岳医院收治入院的SCH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联合心理干预改善精神分裂症(SCH)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厦门市仙岳医院收治入院的SCH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放松训练和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情况、睡眠质量、精神病症状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PSQI评分及BPR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为8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松训练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改善SCH患者睡眠质量以及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松训练 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症 睡眠质量 不良情绪 精神病症状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秀灼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278-280,共3页
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福建省厦门市仙岳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福建省厦门市仙岳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2组护理后的睡眠质量(PQSI)评分及生命质量(QOLI-74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睡眠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QOLI-74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 抑郁症 睡眠质量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物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和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秀灼 《北方药学》 2022年第8期159-161,165,共4页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在厦门市仙岳医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选取118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分别采用利培酮治疗和阿立哌唑联...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在厦门市仙岳医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选取118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分别采用利培酮治疗和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两组体质量以及糖脂代谢(TG、TC、LDL、FPG)指标,在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统计不良反应,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与对照组(81.36%)相比较,观察组(96.61%)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FPG水平基本无变化,但是TG、TC、LDL水平降低,观察组体质量增加的幅度小,(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与对照组(20.34%)相比较,观察组(3.39%)较低,(P<0.05)。结论:采用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较好的控制患者的体质量以及糖代谢指标,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体质量 糖脂代谢 利培酮 阿立哌唑
下载PDF
社区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自杀相关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廖震华 王文强 +5 位作者 丁丽君 洪旭 纪淑娇 王玉真 李秀灼 周建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300-2305,共6页
目的:探讨社区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择厦门市仙岳医院2010年5-11月进行的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部分资料。实际抽样12071例,其中10764例完成调查,完成率为89.... 目的:探讨社区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择厦门市仙岳医院2010年5-11月进行的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部分资料。实际抽样12071例,其中10764例完成调查,完成率为89.17%。最终2155例需进行诊断检查,共发现并确诊重性抑郁障碍患者145例,其中现患63例,既往发作82例。收集并分析其人口学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男56例,女89例,自杀意念发生率为42.8%(62/145),其中女性有过自杀意念41例,发生率为46.1%〔95%CI(0.36,0.56)〕,男性有过自杀意念21例,发生率为37.5%〔95%CI(0.25,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P=0.31,OR=1.42,95%CI(0.72,2.80)〕。自杀未遂发生率为9.6%(14/145),其中7例女性患者自杀未遂,发生率为7.9%〔95%CI(0.02,0.14)〕,7例男性患者自杀未遂,发生率为12.5%〔95%CI(0.04,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P=0.36,OR=0.60,95%CI(0.20,1.81)〕。正规受教育年限≥7年人群自杀意念发生率低于0~6年,农村人群自杀意念发生率低于城镇;外地户籍人群自杀未遂发生率高于本地户籍,年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人群自杀未遂发生率高于≤8000元人群(P﹤0.05)。疲倦或精力缺失和无价值感或自罪感两项症状阳性者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阴性者,而思考或集中注意力障碍症状阳性者自杀未遂发生率低于阴性者(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规受教育年限≥7年〔OR=0.39,95%CI(0.16,0.95)〕,居住地在农村〔OR=0.32,95%CI(0.14,0.71)〕为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而疲倦或精力缺失阳性〔OR=2.91,95%CI(1.04,8.11)〕为自杀意念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外地户籍〔OR=4.91,95%CI(1.57,15.31)〕为自杀未遂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发生率较高;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和精神症状疲倦或精力缺失为影响自杀意念的独立因素,而户籍为影响自杀未遂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意念 自杀未遂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12项一般健康问卷中不同计分方法的最佳切分值及筛选特点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文强 丁丽君 +6 位作者 廖震华 温程 洪旭 陈莹 王玉真 李秀灼 周建清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49-353,共5页
目的探讨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中GHQ标准法、Likert法和C—GHQ法3种计分方法对精神障碍的最佳切分值及其筛选特点。方法以厦门市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的质控数据为样本量,以GHQ-12为筛查工具,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目的探讨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中GHQ标准法、Likert法和C—GHQ法3种计分方法对精神障碍的最佳切分值及其筛选特点。方法以厦门市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的质控数据为样本量,以GHQ-12为筛查工具,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为诊断“金标准”,对所有质控样本均进行DSM—Ⅳ轴I障碍临床定式检查(SCID—UP),分析3种计分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结果共1004例样本完成GHQ-12和SCID—I/P2项调查,3种计分方法中GHQ总分为Likert法〉C—GHQ法〉GHQ标准法(X^2=1970.89,P〈0.01);GHQ标准法、Likert法和C—GHQ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0.811和0.809;在切分值分别为1/12分(GHQ标准法)、(11~12)/36分(Likert法)、5/12分(C—GHQ法)时,ROC曲线下面积为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器质性障碍。结论GHQ标准法、Likert法和C—GHQ法最佳切分值分别为1/12分、(11~12)/36分、5/12分,3种计分方法对精神障碍的筛选稳定性较好,且最适合于心境障碍的筛选;3种计分方法有不同的筛选特点,应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ROC曲线 流行病学 问卷
原文传递
厦门市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现况调查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文强 丁丽君 +22 位作者 温程 廖震华 洪旭 陈莹 张锦黎 蔡佳 吴素英 王玉真 李秀灼 周建清 王琳华 吴艺芬 刘燕珍 康工程 陈秀娥 郑一雄 石磊 张振清 骆遥特 唐丰 林彩婷 倪智勇 叶深谋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了解厦门市年龄≥18岁人群各类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厦门市12071名年龄≥18岁人群为调查对象,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进行筛查,将调查对象分为精神障碍高危、中危、低危... 目的了解厦门市年龄≥18岁人群各类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厦门市12071名年龄≥18岁人群为调查对象,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进行筛查,将调查对象分为精神障碍高危、中危、低危,然后使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SCID—I/P)依次对100%高危险人群、40%中危险人群和10%低危险人群进行调查,作出有无精神障碍及具体诊断。结果共10764名完成调查,完成率为89.17%。精神障碍总现患率(最近1个月)为3.46%[95%可信区间(CI):3.13%-3.82%],总终生患病率为6.35%(95%CI:5.90%~6.83%)。按照现患率高低排列,前5位的单病种精神障碍为重性抑郁障碍(0.83%)、心境恶劣障碍(0.55%)、未特定焦虑障碍(0.51%)、未特定抑郁障碍(0.44%)、精神发育迟滞(0.40%)。总现患率农村(5.99%)高于城镇(2.79%),本地户籍(4.19%)高于外地户籍(2.21%),年龄40~54岁(4.55%)和≥55岁人群(5.05%)均高于18~39岁人群(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有精神障碍且有相关资料的226例患者中,功能损害程度为中等到严重者69例,占30.53%,仅21例因心理问题求助过心理卫生专业机构,占9.30%。结论重性抑郁障碍、心境恶劣障碍、未特定焦虑障碍、未特定抑郁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是厦门市最常见精神疾病;农村、年龄/〉55岁人群和本地户籍人群患病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患病率 厦门市 横断面调查
原文传递
厦门市18岁及以上人群抑郁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0
7
作者 丁丽君 王文强 +9 位作者 廖震华 温程 洪旭 陈莹 吴素英 蔡佳 张锦黎 王玉真 李秀灼 周建清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3年第5期526-529,共4页
目的 了解厦门市18岁及以上人群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0年5-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厦门市≥18岁人群12 071人为调查对象,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进行筛查,将调查对象分为精神障碍高、中、低危险... 目的 了解厦门市18岁及以上人群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0年5-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厦门市≥18岁人群12 071人为调查对象,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进行筛查,将调查对象分为精神障碍高、中、低危险3组,分别对100%的高危、40%的中危、10%的低危人群使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患者版(SCID-I/P)进行诊断检查.结果 10 764人完成调查,完成率为89.17%.抑郁障碍现患率(最近1个月)和终生患病率分别为1.62%(95%CI:1.40%~1.88%)和3.30%(95%CI:2.97%~3.65%).女性(RR=1.61)、年龄≥55岁(RR=4.23)、农村(RR=3.31)、分居或离婚(RR=6.20)患抑郁障碍的风险更高.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婚姻状况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家庭人均收入越高,抑郁障碍患病的风险越低(OR=0.31,95%CI:0.14~0.68),分居、离异或丧偶人群患病风险可能性更大(OR =2.80,95%CI:1.96~3.99).在131例现患人群中,功能损害程度为中等至严重者占79.39%,仅5例(4.13%)寻求过专业心理卫生机构的帮助.结论 厦门市居民抑郁障碍患病率较高,但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率很低,女性、年龄≥55岁、农村地区、分居或离婚和丧偶人群、低收入的人群是防治抑郁障碍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患病率 横断面调查
原文传递
厦门市18岁及以上人群自杀意念的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廖震华 王文强 +4 位作者 丁丽君 温程 王玉真 李秀灼 周建清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0-843,共4页
目的了解厦门市社区人群自杀意念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为自杀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厦门市≥18岁人群12071人为调查对象,以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编制的自杀意念调查表记录自杀意... 目的了解厦门市社区人群自杀意念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为自杀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厦门市≥18岁人群12071人为调查对象,以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编制的自杀意念调查表记录自杀意念情况,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对各类精神障碍进行诊断。结果10757人完成调查,完成率为89.1%。自杀意念终生发生率为2.48%(95%C1:2.19%-2.77%),女性发生率为3.00%(95%CI:2.56%-3.44%),男性发生率为1.88%(95%CI:1.50%-2.2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RR=1.60,95%CI:1.24-2.0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自杀意念者多为女性,年龄≥40岁者,居住农村地区,非现婚者,无医疗来源,近1个月躯体或心理健康-般或差,因精神心理问题住过院,生命质量低,居住方式为独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或认识的人有自杀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危险因素排列为:认识的人有过自杀行为(OR=3.66,95%CI:2.44-5.50),因精神心理问题住过院(OR=3.30,95%CI:1.08-10.09),最近1个月心理健康状况为-般或差(OR=3.17,95%CI:2.37-4.24),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有过自杀行为(OR=2.91,95%CI:1.61-5.25),生命质量低(OR=2.21,95%CI:1.50-3.26),非现婚人群(OR=1.73,95%CI:1.28-2.32),独居(OR=1.65,95%CI:1.18-2.32),女性(OR=1.57,95%CI:1.21-2.05);有自杀意念者精神障碍患病率为46.4%。结论厦门市女性居民自杀意念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认识的人有过自杀行为、因精神心理问题住过院、近1个月心理健康状况蒡是自杀意念最丰耍的独寺债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意念 危险因素 横断面调查
原文传递
厦门市≥18岁居民酒精使用障碍现状及其危险因素 被引量:2
9
作者 廖震华 王文强 +5 位作者 丁丽君 洪旭 陈莹 王玉真 李秀灼 周建清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58-1262,共5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厦门市≥18岁居民酒精使用障碍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在厦门市抽取的10 764名≥18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进行筛查,将调查对象分为精神障碍高、中、低危险组... 目的了解福建省厦门市≥18岁居民酒精使用障碍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在厦门市抽取的10 764名≥18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进行筛查,将调查对象分为精神障碍高、中、低危险组,然后应用美国精神障碍统计与诊断手册(DSM-IV)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对3组居民按照100%的高危、40%的中危、10%的低危居民进行诊断,并分析酒精使用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厦门市居民酒精使用障碍现患率为0.30%(95%CI=0.21%~0.42%),终生患病率为1.14%(95%CI=0.95%~1.35%);其中终生患酒精滥用38例,酒精依赖19例(1例既患酒精滥用又有酒精依赖),患病率分别为0.81%(95%CI=0.65%~0.99%)和0.33%(95%CI=0.24%~0.4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家庭年人均收入≥10 800元为厦门市≥18岁居民酒精使用障碍的危险因素;在有求医信息的49例酒精使用障碍患者中,仅3例(6.12%)求助过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帮助,1例(2.04%)求助过非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帮助,45例(91.84%)从未求助任何帮助。结论厦门市≥18岁居民酒精使用障碍患病率相对较低,但仍需对男性和家庭收入较高的居民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使用障碍 患病率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