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银屑Ⅰ号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
7
1
作者
杭怡宁
钟欣欣
+5 位作者
黎锦添
吴清
黄树宏
谢玉彬
李秋怿
查旭山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93-1198,共6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预测银屑Ⅰ号药物成分的作用靶点,并与银屑病相关靶点进行映射,拓扑出银屑Ⅰ号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进行富集分析,探讨银屑Ⅰ号治疗银屑病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和分析平台...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预测银屑Ⅰ号药物成分的作用靶点,并与银屑病相关靶点进行映射,拓扑出银屑Ⅰ号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进行富集分析,探讨银屑Ⅰ号治疗银屑病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和分析平台及文献检索挖掘出银屑Ⅰ号药物所对应的成分,通过中药成分靶点(HIT)数据库及Swiss靶点预测数据库检索出成分对应的靶点。在疾病靶点数据库(TTD),Drugbank(DBD)数据库及DisGeNet数据库中获取银屑病对应的靶点。使用Cytoscape构建银屑Ⅰ号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及核心网络,应用ClueGo对靶点进行GO-BP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出银屑Ⅰ号成分—靶点—疾病网络中共42个相关靶点及59个相应化合物,共得出12条主要信号通路,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及皮质类固醇反应信号通路在网络中具有串话作用。结论银屑Ⅰ号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靶点调控多条信号通路,改善银屑病炎性浸润、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分化及异常新生血管生成等病理因素,从而发挥银屑病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银屑Ⅰ号
靶点
作用机制
通路分析
原文传递
银屑Ⅰ号对咪喹莫特诱导BALB/c小鼠银屑病模型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
3
2
作者
杭怡宁
黎锦添
+4 位作者
王金华
谢玉彬
李秋怿
钟欣欣
查旭山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3-458,共6页
目的观察银屑Ⅰ号对咪喹莫特(IMQ)诱导的BALB/c小鼠银屑病模型局部皮损及外周血的干预作用。方法 SPF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银屑Ⅰ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日外涂62.5 mg 5%IMQ诱导银屑...
目的观察银屑Ⅰ号对咪喹莫特(IMQ)诱导的BALB/c小鼠银屑病模型局部皮损及外周血的干预作用。方法 SPF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银屑Ⅰ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日外涂62.5 mg 5%IMQ诱导银屑病样动物模型,银屑Ⅰ号高、中、低剂量组小鼠造模期间同时灌胃相应剂量银屑Ⅰ号,共7日。分别观察小鼠背部皮损厚度变化、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光镜下观察局部皮损组织病理变化,对局部皮损组织依次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背部皮损皮肤显著增厚,并出现典型银屑病表现,PASI评分随时间推移显著上升;与模型组比较,银屑Ⅰ号各组小鼠背部皮损红斑及鳞屑相对较少、浸润程度较轻,造模区域皮肤厚度及PASI评分与剂量梯度成反比。光镜下模型组小鼠背部皮损表皮全层增厚,呈典型银屑病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银屑Ⅰ号高剂量组病理改变最轻,中剂量组次之,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VDR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及外周血中IL-6、TNF-α、IFN-γ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银屑Ⅰ号中、高剂量组VDR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VEGF mRNA、蛋白表达及外周血IL-6、TNF-α、IFN-γ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低剂量组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外周血中IL-6含量有所降低(P<0.05),VDR mRNA及蛋白表达、TNF-α、IFN-γ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银屑Ⅰ号可通过抑制异常新生血管形成及炎症环境改善IMQ诱导银屑病小鼠模型的银屑病表现,这可能与其调控VDR/VEGF信号网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Ⅰ号
维生素D受体
银屑病动物模型
新生血管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银屑Ⅰ号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
7
1
作者
杭怡宁
钟欣欣
黎锦添
吴清
黄树宏
谢玉彬
李秋怿
查旭山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出处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93-119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573980)
广东省科技厅项目(No.2017A020215058)
文摘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预测银屑Ⅰ号药物成分的作用靶点,并与银屑病相关靶点进行映射,拓扑出银屑Ⅰ号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进行富集分析,探讨银屑Ⅰ号治疗银屑病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和分析平台及文献检索挖掘出银屑Ⅰ号药物所对应的成分,通过中药成分靶点(HIT)数据库及Swiss靶点预测数据库检索出成分对应的靶点。在疾病靶点数据库(TTD),Drugbank(DBD)数据库及DisGeNet数据库中获取银屑病对应的靶点。使用Cytoscape构建银屑Ⅰ号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及核心网络,应用ClueGo对靶点进行GO-BP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出银屑Ⅰ号成分—靶点—疾病网络中共42个相关靶点及59个相应化合物,共得出12条主要信号通路,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及皮质类固醇反应信号通路在网络中具有串话作用。结论银屑Ⅰ号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靶点调控多条信号通路,改善银屑病炎性浸润、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分化及异常新生血管生成等病理因素,从而发挥银屑病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银屑Ⅰ号
靶点
作用机制
通路分析
Keywords
network pharmacology
PsoriasisⅠ
target
mechanism
analysis of signal pathways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银屑Ⅰ号对咪喹莫特诱导BALB/c小鼠银屑病模型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
3
2
作者
杭怡宁
黎锦添
王金华
谢玉彬
李秋怿
钟欣欣
查旭山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出处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3-45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573980)
广东省科技厅项目(No.2017A020215058)。
文摘
目的观察银屑Ⅰ号对咪喹莫特(IMQ)诱导的BALB/c小鼠银屑病模型局部皮损及外周血的干预作用。方法 SPF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银屑Ⅰ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日外涂62.5 mg 5%IMQ诱导银屑病样动物模型,银屑Ⅰ号高、中、低剂量组小鼠造模期间同时灌胃相应剂量银屑Ⅰ号,共7日。分别观察小鼠背部皮损厚度变化、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光镜下观察局部皮损组织病理变化,对局部皮损组织依次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背部皮损皮肤显著增厚,并出现典型银屑病表现,PASI评分随时间推移显著上升;与模型组比较,银屑Ⅰ号各组小鼠背部皮损红斑及鳞屑相对较少、浸润程度较轻,造模区域皮肤厚度及PASI评分与剂量梯度成反比。光镜下模型组小鼠背部皮损表皮全层增厚,呈典型银屑病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银屑Ⅰ号高剂量组病理改变最轻,中剂量组次之,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VDR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及外周血中IL-6、TNF-α、IFN-γ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银屑Ⅰ号中、高剂量组VDR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VEGF mRNA、蛋白表达及外周血IL-6、TNF-α、IFN-γ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低剂量组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外周血中IL-6含量有所降低(P<0.05),VDR mRNA及蛋白表达、TNF-α、IFN-γ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银屑Ⅰ号可通过抑制异常新生血管形成及炎症环境改善IMQ诱导银屑病小鼠模型的银屑病表现,这可能与其调控VDR/VEGF信号网络有关。
关键词
银屑Ⅰ号
维生素D受体
银屑病动物模型
新生血管
炎症因子
Keywords
PsoriasisⅠ
vitamin D receptor
psoriasis-like dermatitis animal model
angiogenesis
inflammatory factor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银屑Ⅰ号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
杭怡宁
钟欣欣
黎锦添
吴清
黄树宏
谢玉彬
李秋怿
查旭山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7
原文传递
2
银屑Ⅰ号对咪喹莫特诱导BALB/c小鼠银屑病模型的干预作用
杭怡宁
黎锦添
王金华
谢玉彬
李秋怿
钟欣欣
查旭山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