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体外鼠胚实验评估辅助生殖实验室质量 被引量:1
1
作者 特日格勒 爱伦高娃 +3 位作者 格格恒 李秦宇琦 韩颖 马成 《西部医学》 2022年第9期1302-1305,共4页
目的通过监测体外鼠胚胎培养实验中卵裂率和囊胚率,评估本院新建的生殖胚胎实验室是否符合人类胚胎体外培养要求。方法采用SPF级昆明系小鼠行体内和体外受精实验,雌鼠通过腹腔注射PMSG 10 U/只,48 h后腹腔注射hCG 10 U/只进行促排卵,促... 目的通过监测体外鼠胚胎培养实验中卵裂率和囊胚率,评估本院新建的生殖胚胎实验室是否符合人类胚胎体外培养要求。方法采用SPF级昆明系小鼠行体内和体外受精实验,雌鼠通过腹腔注射PMSG 10 U/只,48 h后腹腔注射hCG 10 U/只进行促排卵,促排卵后,体外受精组经手术获得精子和卵子行体外受精培养;体内受精组在雌鼠促排卵后,将雌鼠和雄鼠合笼饲养过夜,第二天清晨处死可见阴栓的雌鼠,手术获取受精原核胚进行培养,观察两组胚胎培养过程中的发育情况。结果体外受精实验进行20个周期,共获卵946枚,受精率、囊胚率分别为(79.02±4.05)%、(80.12±5.27)%。体内受精实验进行14个周期,共获卵618枚,其受精率、囊胚率分别为(80.65±4.22)%、(81.35±3.06)%,两组间受精率和囊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监测体外鼠胚培养实验中卵裂率和囊胚率评估我院生殖胚胎实验室环境,结果表明符合各项指标质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鼠胚胎培养 卵裂率 囊胚率 质量控制 辅助生殖
下载PDF
793例ⅠB1期宫颈癌PiverⅡ型与Ⅲ型手术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媛 张维娜 +3 位作者 郭丽 孙颖 李秦宇琦 宋春雷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67-870,共4页
目的ⅠB1期宫颈癌传统标准术式为PiverⅢ型子宫切除术,此手术创伤大,术后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发生率高。本研究通过比较PiverⅡ型与Ⅲ型子宫切除对手术参数及病理参数影响,探讨缩小ⅠB1期宫颈癌宫旁切除范围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 目的ⅠB1期宫颈癌传统标准术式为PiverⅢ型子宫切除术,此手术创伤大,术后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发生率高。本研究通过比较PiverⅡ型与Ⅲ型子宫切除对手术参数及病理参数影响,探讨缩小ⅠB1期宫颈癌宫旁切除范围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01-2015-12-31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793例ⅠB1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入组患者均实施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除术(部分患者同时清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其中211例患者行PiverⅡ型子宫切除,582例实施PiverⅢ型子宫切除,比较2组手术参数及病理参数。结果PiverⅡ组手术时间为(195.37±46.23)min,少于PiverⅢ组的(215.60±71.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6,P<0.001;PiverⅢ组腹腔镜使用比例(72.3%)高于PiverⅡ组(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39,P<0.001;PiverⅢ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比例(10.0%)高于PiverⅡ组(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5,P=0.011。2组术中失血量(t=0.860,P=0.379)、清除淋巴结数量(t=1.161,P=0.265)和术中并发症(χ^2=0.016,P=0.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verⅡ组手术后尿管拔除时间为(9.91±5.33)d,早于PiverⅢ组(12.17±5.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3,P<0.001,术后排气(t=1.832,P=0.062)及排便时间(t=1.548,P=0.1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B1期宫颈癌术后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1.9%和4.5%,宫旁浸润率为1.3%,阴道切缘阳性率为1.2%,淋巴脉管浸润率为21.0%,宫颈深间质浸润率为55.0%。PiverⅡ组阴道切缘阳性率为2.5%,高于PiverⅢ组(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6,P=0.048,而淋巴结转移(χ^2=0.658,P=0.417)、宫旁浸润(χ^2=0.930,P=0.335)、淋巴脉管浸润(χ^2=0.472,P=0.492)和宫颈间质浸润(χ^2=0.227,P=0.63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iverⅡ型手术治疗ⅠB1期宫颈癌近期疗效优于PiverⅢ型,ⅠB1期宫颈癌宫旁转移率很低,缩小宫旁组织切除范围安全可行,但阴道切除范围不能缩小,仍需切除阴道上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广泛性子宫切除 病理 宫旁转移 切缘阳性
原文传递
早期宫颈癌宫旁组织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秦宇琦 张维娜 +5 位作者 高媛 于红岩 郭丽 侯萍 李晓林 陈龙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9年第9期43-46,52,共5页
目的分析早期宫颈癌(ⅠA1~ⅡA2期)患者的宫旁组织转移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2005~2015年接受Ⅰ、Ⅱ、Ⅲ型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194例早期宫颈癌(ⅠA1~ⅡA2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宫旁浸润和各临床... 目的分析早期宫颈癌(ⅠA1~ⅡA2期)患者的宫旁组织转移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2005~2015年接受Ⅰ、Ⅱ、Ⅲ型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194例早期宫颈癌(ⅠA1~ⅡA2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宫旁浸润和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4例患者中7例出现宫旁转移,转移率为3.6%(7/1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2 cm或>2 cm)、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浸润的深度(≤1/2或者>1/2)、淋巴脉管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SVI)情况及是否累及宫体、阴道是早期宫颈癌发生宫旁转移的危险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影响早期宫颈癌宫旁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淋巴结转移(OR值9.26,P=0.01)、脉管浸润(OR值22.34,P=0.01)。LSVI(-)且淋巴结(-)的患者宫旁转移率为0。结论早期宫颈癌(ⅠA1~ⅠA2期)患者的宫旁转移发生率比较低,早期宫颈癌宫旁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LSVI和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旁转移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