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多酸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和湿敏性能研究
1
作者 妮南 赵海燕 +2 位作者 李稼祎 耿钰博 王利 《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13-218,共6页
通过静电吸附方法,将结构稳定、性能优良的Anderson型多金属氧酸盐(POMs)负载在g-C_(3)N_(4)表面,调节Na[6 TeMo_(6)O_(24)]·4H_(2)O(简写为TeMo_(6))比例制备得到系列TeMo6/g-C_(3)N_(4)纳米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 通过静电吸附方法,将结构稳定、性能优良的Anderson型多金属氧酸盐(POMs)负载在g-C_(3)N_(4)表面,调节Na[6 TeMo_(6)O_(24)]·4H_(2)O(简写为TeMo_(6))比例制备得到系列TeMo6/g-C_(3)N_(4)纳米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对纳米片结构及形貌进行基本表征,简单滴涂制备得到湿度传感器,重点对传感器湿敏性能进行系统测试。结果表明,4%TeMo_(6)/g-C_(3)N_(4)湿度纳米传感器对高湿度环境响应迅速,其在75%~95%湿度环境下响应和恢复时间均在2 s左右,该类材料在湿度传感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erson型多酸 纳米材料 湿度传感 石墨相氮化碳
下载PDF
自主性·在地性·开放性——文化类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考
2
作者 何真玲 张玉珠 李稼祎 《科学咨询》 2024年第7期207-210,共4页
本文根据应用型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阐述了文化类建筑设计课程的必要性及其在教学体系中承前启后、培养“建筑观”的教学作用。本文还结合建筑学专业学生偏重实操的学情特点,针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建筑逻辑思... 本文根据应用型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阐述了文化类建筑设计课程的必要性及其在教学体系中承前启后、培养“建筑观”的教学作用。本文还结合建筑学专业学生偏重实操的学情特点,针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建筑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以大三建筑学专业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课题为例,论述了选题的合理性和逻辑性。本文总结出“自主性、在地性、开放性”三大教学策略,即在设计前期,教师应让学生从多角度开展多样化的前期调研;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通过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思维逻辑,发挥学生自主性,解决设计问题;在设计中期和后期,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评图交流,并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互联网评图,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紧跟互联网时代浪潮。本文还结合学生设计实例进行了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筑设计教学 逻辑思维 自主性 在地性 开放性
下载PDF
王澍建筑中旧瓦运用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稼祎 《山西建筑》 2015年第9期13-14,共2页
介绍了瓦的起源,对王澍建筑中旧瓦所体现的文化思想进行了分析,分别从"山水园林"文人气质的继承、"自然之道"思想的继承、"知足"循环精神的继承三方面作了阐述,对旧瓦的运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旧瓦 建筑 继承 文化 历史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建筑类专业设计美学课程的教学探索
4
作者 何真玲 李稼祎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23期152-154,共3页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转变为创新驱动,高校教育需要引入新工科的理念,培养新型人才。地方应用型大学建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地区培养专通并进、德才兼备的新工科人才。设计美学课程作为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的设计通识类课程,在实际...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转变为创新驱动,高校教育需要引入新工科的理念,培养新型人才。地方应用型大学建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地区培养专通并进、德才兼备的新工科人才。设计美学课程作为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的设计通识类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第一,以课构链,通过设计美学课程群建立美学能力培养链条;第二,以点带面,遵循“认知美—分析美—创造美”的认知流程,将理论内容整合为四大教学模块;第三,以练促学,每个模块教学均采用理论讲授与练习实践相结合的模式;第四,以评代考,用考查替代考试,将模块作业计入期末成绩,并建立调查问卷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应用型大学 设计美学 模块化教学
下载PDF
众媒体时代从网红建筑师青山周平谈中国当代建筑师职业身份转变的认识
5
作者 李稼祎 刘喆 《美与时代(城市)》 2018年第5期26-27,共2页
在大众参与的媒体时代,建筑师的社会文化身份发生诸多变化。青山周平,一个成为网红建筑师身份的,并与大众品牌绑定,成为建筑师身份IP化的典例。探讨在众媒时代下建筑师职业身份发生的转变,对建筑师职业前景提出新的思维方式,并说明新媒... 在大众参与的媒体时代,建筑师的社会文化身份发生诸多变化。青山周平,一个成为网红建筑师身份的,并与大众品牌绑定,成为建筑师身份IP化的典例。探讨在众媒时代下建筑师职业身份发生的转变,对建筑师职业前景提出新的思维方式,并说明新媒体时代环境中,建筑师要借助媒体互动性,用户业务数据化,提升职能身份识别性,主动回应在商品经济中弱势的地位,完成建筑市场中"身份"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众媒时代 网红建筑师 青山周平 社会文化身份 IP化
下载PDF
试论建筑学教学在众媒时代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6
作者 李稼祎 刘喆 《美术教育研究》 2018年第9期160-160,共1页
我国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面临一些困境。众媒时代的来临,为建筑学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多元、互动、即时的机遇,也对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与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方法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 众媒时代 新媒体 建筑学 建筑教学
下载PDF
建筑学本科低年级学生参加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
7
作者 刘喆 李稼祎 《美术教育研究》 2018年第9期170-170,共1页
近些年,社会对建筑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全国院校建筑学专业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现代教育需求与固有教育模式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建筑学专业学生往往实际工程经验不足,这导致其难以较好地与社会、企业接轨。所以,具备职业实践特点... 近些年,社会对建筑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全国院校建筑学专业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现代教育需求与固有教育模式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建筑学专业学生往往实际工程经验不足,这导致其难以较好地与社会、企业接轨。所以,具备职业实践特点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该文主要对建筑学本科低年级学生参加师生共创工作室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尝试提出一些针对建筑学本科低年级学生参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措施,希望能提升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出更优秀且适应企业和社会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教育 低年级学生 工作室教学模式
下载PDF
影像建筑——电影的艺术手法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探析
8
作者 刘喆 李稼祎 《美与时代(城市)》 2018年第4期15-16,共2页
生活中往往有很多巧合的事情,这些事情发生在不同的领域,它们看似毫不相关,却有着相同的原理与共通性。建筑与电影,这两种不同的艺术之间微妙的关系就证明了这一相同性。建筑设计的灵感也许就藏在其中。
关键词 电影 建筑设计 艺术手法
下载PDF
平遥古城调研报告——中国古代城市空间
9
作者 刘喆 李稼祎 《信息记录材料》 2017年第S1期112-113,共2页
《周礼·考工记》记录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文章通过平遥古城进行调研,对平遥古城的... 《周礼·考工记》记录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文章通过平遥古城进行调研,对平遥古城的各项功能空间进行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遥古城 功能空间 城市规划
下载PDF
大足宝顶山石窟景观营构设计理念研究
10
作者 戚序 李稼祎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5年第3期93-95,共3页
大足宝顶山石窟由宋赵智凤主持规划修,其独特营构方式有别于其他石窟。文章以景观设计学角度分析,其景观规划布局、造像内容、施工技术方面,都体现出宣导人心向善和以人为本的核心文化理念。在"多元一体"历史阶段,明了其景观... 大足宝顶山石窟由宋赵智凤主持规划修,其独特营构方式有别于其他石窟。文章以景观设计学角度分析,其景观规划布局、造像内容、施工技术方面,都体现出宣导人心向善和以人为本的核心文化理念。在"多元一体"历史阶段,明了其景观营构理念的文化意义,利于进一步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为后续建立具有民族个性的现代景观设计提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宝顶山石窟 景观设计 营构 设计理念
原文传递
大足宝顶山石窟景观设计特色研究
11
作者 戚序 李稼祎 《大舞台》 2015年第7期64-65,共2页
大足宝顶山石窟是由宋赵智凤主持规划修建的现存较为完整的密宗道场景观,作为具有宗教性质与功能的景观场地,它是既有寺庙园林性质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独特石窟寺园林景观。本文通过对其景观特色成因分析,归纳总结出了其极具世俗化的... 大足宝顶山石窟是由宋赵智凤主持规划修建的现存较为完整的密宗道场景观,作为具有宗教性质与功能的景观场地,它是既有寺庙园林性质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独特石窟寺园林景观。本文通过对其景观特色成因分析,归纳总结出了其极具世俗化的景观表现形式、传承性的景观设计内涵、整体性的景观规划、场景式的景观内容、科学性的技法表现五个景观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宝顶山石窟 大佛湾 特色
原文传递
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景观意象研究
12
作者 李稼祎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4年第12期132-134,共3页
大足宝顶石刻是现存较为完整的密宗道场景观,作为具有宗教性质与功能的景观场地,"意象"是其重要的营构目的之一:为宗教意义而造景——以"意象"造景反应宗教思想。对其"意象"的分析包括2层次:大足宝顶石... 大足宝顶石刻是现存较为完整的密宗道场景观,作为具有宗教性质与功能的景观场地,"意象"是其重要的营构目的之一:为宗教意义而造景——以"意象"造景反应宗教思想。对其"意象"的分析包括2层次:大足宝顶石刻意象元素分析;大足宝顶石刻景观意象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宝顶石刻 大佛湾 景观意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