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接受择期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接受择期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全麻诱导,D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10 min开始先予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0.5μg/kg,之后继予0.4μg/(kg·h)的输注速率持续泵入至术毕前30 min,C组患者持续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术中采用静脉麻醉复合2~3%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深度。记录入手术室(T0)、气管插管前1 min(T1)、气管插管成功即刻(T2)、手术结束时(T3)、拔管气管导管即刻(T4)、拔出气管导管后10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两组术中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降压药的用量,麻醉恢复情况以及术后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的浓度,进而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T0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D组患者MAP(84.5±10.7) mm Hg明显高于C组的(77.5±11.8)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2、T4时D组患者MAP(91.6±10.3) mm Hg、(98.0±10.1) mm Hg显著低于C组的(97.8±11.2) mm Hg、(104.3±13.2)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2、T4、T5时D组患者HR(74.3±7.9)次/min、(78.3±7.7)次/min、(67.5±6.8)次/min,明显低于C组的(82.2±8.8)次/min、(88.7±8.3)次/min、(75.4±7.5)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D组患者术后躁动及咽痛呛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患者术中脑血管痉挛发生率(23.3%)、乌拉地尔的用量[(12.1±9.1) mg]及恢复期应激反应指标均明显低于C组53.3%、[(31.3±14.6)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应用于颅内动脉瘤全麻下介入治疗,有利于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抑制术后应激水平,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心尖吸引装置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多支冠脉病变,拟行OPCABG病人80例,随机将病人分为心尖吸引组和对照组,各40例。心尖吸引组利用心尖吸引器辅助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对照组...目的:探讨心尖吸引装置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多支冠脉病变,拟行OPCABG病人80例,随机将病人分为心尖吸引组和对照组,各40例。心尖吸引组利用心尖吸引器辅助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脏暴露法。记录2组病人手术开始时(T0)、冠脉搭桥前(T1)、改变心脏位置时(T2)、心脏放回心包腔内时(T3),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及肺动脉楔压。记录术前及术后24 h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搭桥和手术时间、吻合一次成功率、搭桥期间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侧壁及下壁靶血管吻合时,心尖吸引组病人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心律失常发生率低、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少(P<0.01);且术中靶血管显露良好、出血少、搭桥时间短(P<0.01)。术后24 h 2组病人心功能指标均升高(P<0.01),且心尖吸引组病人cTnT和NT-ProBNP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更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P<0.01)。结论: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使用心尖吸引装置,有利于靶血管暴露和精准吻合,改善术中病人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心功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接受择期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全麻诱导,D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10 min开始先予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0.5μg/kg,之后继予0.4μg/(kg·h)的输注速率持续泵入至术毕前30 min,C组患者持续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术中采用静脉麻醉复合2~3%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深度。记录入手术室(T0)、气管插管前1 min(T1)、气管插管成功即刻(T2)、手术结束时(T3)、拔管气管导管即刻(T4)、拔出气管导管后10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两组术中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降压药的用量,麻醉恢复情况以及术后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的浓度,进而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T0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D组患者MAP(84.5±10.7) mm Hg明显高于C组的(77.5±11.8)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2、T4时D组患者MAP(91.6±10.3) mm Hg、(98.0±10.1) mm Hg显著低于C组的(97.8±11.2) mm Hg、(104.3±13.2)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2、T4、T5时D组患者HR(74.3±7.9)次/min、(78.3±7.7)次/min、(67.5±6.8)次/min,明显低于C组的(82.2±8.8)次/min、(88.7±8.3)次/min、(75.4±7.5)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D组患者术后躁动及咽痛呛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患者术中脑血管痉挛发生率(23.3%)、乌拉地尔的用量[(12.1±9.1) mg]及恢复期应激反应指标均明显低于C组53.3%、[(31.3±14.6)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应用于颅内动脉瘤全麻下介入治疗,有利于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抑制术后应激水平,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文摘目的:探讨心尖吸引装置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多支冠脉病变,拟行OPCABG病人80例,随机将病人分为心尖吸引组和对照组,各40例。心尖吸引组利用心尖吸引器辅助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脏暴露法。记录2组病人手术开始时(T0)、冠脉搭桥前(T1)、改变心脏位置时(T2)、心脏放回心包腔内时(T3),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及肺动脉楔压。记录术前及术后24 h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搭桥和手术时间、吻合一次成功率、搭桥期间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侧壁及下壁靶血管吻合时,心尖吸引组病人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心律失常发生率低、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少(P<0.01);且术中靶血管显露良好、出血少、搭桥时间短(P<0.01)。术后24 h 2组病人心功能指标均升高(P<0.01),且心尖吸引组病人cTnT和NT-ProBNP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更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P<0.01)。结论: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使用心尖吸引装置,有利于靶血管暴露和精准吻合,改善术中病人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