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性帕金森病黑质的超微结构变化及灵芝孢子粉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谢安木 刘焯霖 +6 位作者 陈玲 吴金浪 宁玉萍 李宝芹 王玉凯 刘平 李章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 (PD)动物模型黑质的超微结构及灵芝孢子粉对这些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被分成 3组 ,每组 10只 ,其中PD组采用立体定向仪注入微量 6 羟多巴 (6 OHDA)至右侧中脑黑质 ,诱发PD模型。将成功的PD模...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 (PD)动物模型黑质的超微结构及灵芝孢子粉对这些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被分成 3组 ,每组 10只 ,其中PD组采用立体定向仪注入微量 6 羟多巴 (6 OHDA)至右侧中脑黑质 ,诱发PD模型。将成功的PD模型鼠用电镜固定液灌流固定脑组织 ,然后电镜观察黑质超微结构。灵芝孢子粉组先用灵芝孢子粉预处理 3天 ,再用立体定向仪注入微量 6 OHDA至右侧中脑黑质 ,并连续应用灵芝孢子粉直至4周 ,选择旋转次数最多的 6只大鼠电镜观察黑质超微结构。正常对照组黑质注入 0 2 %抗坏血酸生理盐水混合液。结果 PD组大鼠有较多的凋亡的神经细胞 ,线粒体嵴不清、内质网扩张 ,而正常对照组没有这些变化。灵芝孢子粉预处理组存在轻度的线粒体嵴不清、内质网扩张 ,偶见凋亡的神经细胞。结论 从形态学上说明神经细胞的凋亡在PD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灵芝孢子粉对黑质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黑质 超微结构 灵芝孢子粉 中药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人体血清中槐定碱浓度 被引量:7
2
作者 谭炳炎 郑文晖 +3 位作者 汤丽芬 李章旺 赵香兰 冯霞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73-477,共5页
采用毛细管色谱柱,槐胺碱作内标,以气相色谱法建立了一种测定人体血清中槐定碱浓度的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g/L,绝对回收率大于91.7%,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小于8.9%。建立的方法已应用在肿瘤病人滴注槐定碱药物... 采用毛细管色谱柱,槐胺碱作内标,以气相色谱法建立了一种测定人体血清中槐定碱浓度的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g/L,绝对回收率大于91.7%,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小于8.9%。建立的方法已应用在肿瘤病人滴注槐定碱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气相色谱 槐定碱 血清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大鼠电击死心脑肺及皮肤超微结构的改变 被引量:9
3
作者 竞花兰 姜富学 +4 位作者 成建定 张有宾 张宜骏 李章旺 吴金浪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344-346,共3页
目的 观察电击致死大鼠的心、脑、肺、皮肤超微结构形态学改变,寻找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依据。方法 大鼠12只,其中电击致死6只,另6只对照;取心、脑、肺、皮肤,用戊二醛固定、锇酸染色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所取组织细胞均见明显细... 目的 观察电击致死大鼠的心、脑、肺、皮肤超微结构形态学改变,寻找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依据。方法 大鼠12只,其中电击致死6只,另6只对照;取心、脑、肺、皮肤,用戊二醛固定、锇酸染色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所取组织细胞均见明显细胞凋亡样改变,其中红细胞肿胀变形,充填整个毛细血管管腔。结论 心、脑、肺、皮肤组织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形态改变对鉴定电流死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电击死 细胞形态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气质联用(GC/MS)研究吗啡控释片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5
4
作者 蔡葵花 谭炳炎 +4 位作者 李章旺 陈红英 黄民 赵香兰 姜文奇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9-92,共4页
本实验采用磷酸可待因做内标,经液相萃取、乙酸酐衍生化处理后,用GC/MS的SIM(选择性离子监测)定量方法测定血中吗啡的浓度。标准曲线在1.0~60ng/m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日间日内RSD小于9.0%,回收率可... 本实验采用磷酸可待因做内标,经液相萃取、乙酸酐衍生化处理后,用GC/MS的SIM(选择性离子监测)定量方法测定血中吗啡的浓度。标准曲线在1.0~60ng/m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日间日内RSD小于9.0%,回收率可达96%。并进行了8例肿瘤病人口服30mg吗啡控释片、普通片的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控释片和普通片的C_(max)分别为:17.5、20.8ng/ml。t_(1/2)分别为5.00及1.87h,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2.34及1.87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控释片 药代动力学 气质联用 磷酸可待因
下载PDF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体血浆中盐酸氟桂利嗪含量 被引量:4
5
作者 汤丽芬 吴珏珩 +3 位作者 李莉春 陈红英 谭炳炎 李章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75-77,共3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桂利嗪为内标测定人体血浆中盐酸氟桂利嗪的含量。以V甲醇:V乙腈:V缓冲液=58:20:22的体系为流动相,用hypersil不锈钢色谱柱、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54nm),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萃...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桂利嗪为内标测定人体血浆中盐酸氟桂利嗪的含量。以V甲醇:V乙腈:V缓冲液=58:20:22的体系为流动相,用hypersil不锈钢色谱柱、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54nm),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处理后进样测定。血浆中盐酸氟桂利嗪的含量在5~300μg/L范围内与盐酸氟桂利嗪的峰面积和桂利嗪的峰面积之比呈线性关系(r= 0.999 7),方法对盐酸氟桂利嗪的平均回收率为83.3%~85.0%,检出限为3μg/L(S/N=3)。用该法测定了12名单次口服30mg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的健康志愿者血浆中盐酸氟桂利嗪含量。结果表明,该药在血浆中含量平均达峰时间为(2.67±0.91)h,平均峰质量浓度为(154.9±66.0)μg/L。该法适用于盐酸氟桂利嗪药代动力学的临床监测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氟桂利嗪 血浆 药代动力学 药物分析 HPLC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线虫中的脂肪酸含量 被引量:6
6
作者 郑文晖 谭炳炎 +1 位作者 汤丽芬 李章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3-55,共3页
气相色谱法测定线虫中的脂肪酸含量郑文晖,谭炳炎,汤丽芬,李章旺(中山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广州510089)1前言线虫是一种微小的生物,采用传统的方法测定其脂肪酸需要大量的样品,这在培养过程中很难做到。本实验直接用试剂把... 气相色谱法测定线虫中的脂肪酸含量郑文晖,谭炳炎,汤丽芬,李章旺(中山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广州510089)1前言线虫是一种微小的生物,采用传统的方法测定其脂肪酸需要大量的样品,这在培养过程中很难做到。本实验直接用试剂把线虫里的结合脂肪酸直接酯化出来,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线虫 脂肪酸
下载PDF
尼美舒利人体血药浓度的RP-HPLC测定 被引量:4
7
作者 吴珏珩 汤丽芬 +2 位作者 谭炳炎 龙启才 李章旺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10-312,共3页
报道了尼美舒利人体血药浓度的 RP- HPL C测定法。采用 Hypersil BDS C1 8不锈钢色谱柱 ,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抽提处理后测定。方法线性范围 0 .2 0~ 2 5 mg/ L(r=0 .9999) ,平均回收率为 92 .3%~ 99.4% ,最低检测浓度为6 0μg/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尼美舒利 血药浓度 非甾体抗炎药
下载PDF
人体血中吗啡浓度的GC/MS测定法 被引量:4
8
作者 蔡葵花 谭炳炎 李章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5期90-92,共3页
本实验采用磷酸可待因作内标,经液相萃取、乙酸酐衍生化处理后,用GC/MS的选择离子定量模型(SIM)测定肿瘤病人体内吗啡的血药浓度。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95ng/mL,在1.0~60.0ng/mL的浓度范围内,标准... 本实验采用磷酸可待因作内标,经液相萃取、乙酸酐衍生化处理后,用GC/MS的选择离子定量模型(SIM)测定肿瘤病人体内吗啡的血药浓度。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95ng/mL,在1.0~60.0ng/mL的浓度范围内,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r>0.998,日内日间误差小于9.0%,回收率达96%,已成功地应用在8例肿瘤病人口服30mg吗啡控释片的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控释片 血药浓度 气相色谱 质谱
下载PDF
增生性烧伤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义方 利天增 +4 位作者 吴强 周胜利 李章旺 祁少海 吴炜涛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对16例增生性烧伤瘢痕和5例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了透射电镜的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它们的超微结构明显不同。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多数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增生性烧伤瘢痕成纤维细胞则大部分呈活跃状态,可分为4种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超微... 对16例增生性烧伤瘢痕和5例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了透射电镜的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它们的超微结构明显不同。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多数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增生性烧伤瘢痕成纤维细胞则大部分呈活跃状态,可分为4种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超微结构形态,包括迁移、分裂、合成和收缩表型。研究增生性烧伤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对于探讨瘢痕增生的机理、鉴别诊断、预后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烧伤瘢痕 成纤维细胞 超微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人尿中皮质激素水平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炳炎 杨杏芬 +3 位作者 吴珏珩 汤丽芬 李章旺 庄志雄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5期65-67,共3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尿中皮质激素的方法,该法可同时测定尿中醛固酮、可的松及皮质醇的水平,最低检出限为01mg/L,线性范围05~20mg/L,回收率达95%。方法简便、灵敏度较高,可作为常规手段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皮质激素 尿液 肾上腺皮质激素
下载PDF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的超微结构观察
11
作者 吴义方 吴炜涛 +4 位作者 吴强 周胜利 李章旺 方莹莹 方燕南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12-915,共4页
目的 :探讨皮质 纹状体 脊髓变性 (CJD)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4例经临床诊断为CJD的病例作光镜和电镜观察分析。结果 :4例光镜均见神经细胞变性死亡 ,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无炎症性改变。电镜检查除上述改变外 ,还可见部分神经细胞浆... 目的 :探讨皮质 纹状体 脊髓变性 (CJD)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4例经临床诊断为CJD的病例作光镜和电镜观察分析。结果 :4例光镜均见神经细胞变性死亡 ,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无炎症性改变。电镜检查除上述改变外 ,还可见部分神经细胞浆中有杆状纤维束样的结构。结论 :CJD除了引起神经细胞变性脱失外 ,还可损害轴突 ,部分胞体中出现杆状纤维束样结构 ,是否为羊瘙痒病相关纤丝 (SAF)的组织学表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海绵状脑病 散发性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克-雅病 CJD 临床诊断 朊蛋白病
下载PDF
中央轴空病2例报告及超微结构分析
12
作者 吴金浪 周胜利 +3 位作者 林玉坤 王淑辉 吴强 李章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8期239-240,共2页
关键词 微结构分析 中央 CENTRAL 临床表现 病理诊断 电镜观察 肌纤维
下载PDF
Ⅱ型糖原蓄积病一例报告及其超微病理诊断
13
作者 吴金浪 林玉坤 +2 位作者 周胜利 吴强 李章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8期235-236,共2页
关键词 病理诊断 糖原 超微 蓄积 Ⅱ型 代谢障碍 病理检查 病理改变
下载PDF
人体血中美百乐镇(PRAVASTATIN)浓度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法
14
作者 蔡葵花 谭炳炎 +3 位作者 冯智英 李章旺 黄民 赵香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1-123,共3页
报道了采用乙酸乙酯萃取纯化样品,经重氮甲烷酯化、BSTFA硅烷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的选择离子检测(SIM)定量模型,对pravastatin的血药浓度进行测定的方法。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15ng,在1.0~6... 报道了采用乙酸乙酯萃取纯化样品,经重氮甲烷酯化、BSTFA硅烷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的选择离子检测(SIM)定量模型,对pravastatin的血药浓度进行测定的方法。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15ng,在1.0~60ng/mL的浓度范围内,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CV<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美百乐镇 血药浓度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心肌、骨骼肌中ATP、ADP和AMP的含量 被引量:19
15
作者 吴珏珩 汤丽芬 +2 位作者 谭炳炎 欧阳彬 李章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55-57,共3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小鼠心肌、骨骼肌组织中ATP(三磷酸腺苷 )、ADP(二磷酸腺苷 )、AMP(一磷酸腺苷 )的含量。以150m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pH=6.25)为流动相 ,采用BDShypersilC18 不锈钢色谱柱 ,紫外检测波长为254nm ,线...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小鼠心肌、骨骼肌组织中ATP(三磷酸腺苷 )、ADP(二磷酸腺苷 )、AMP(一磷酸腺苷 )的含量。以150m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pH=6.25)为流动相 ,采用BDShypersilC18 不锈钢色谱柱 ,紫外检测波长为254nm ,线性范围为1~200mg/L。ATP、ADP和AMP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均在90 %以上 ,检出限分别为10ng、10ng、15ng。该法灵敏、准确 ,试剂费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 ADP AMP 心肌 骨骼肌 测定 HPLC
下载PDF
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脑动脉瘤模型的建立及发生机制初步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温红梅 黄如训 +1 位作者 曾进胜 李章旺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4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建立脑动脉瘤模型。方法 :建立大鼠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 ,再电凝切断左侧颈总动脉 ,然后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右侧大脑前动脉和嗅动脉分叉处及附近的组织学改变。结果 :实验组在 2 0 /2 3只大鼠中... 目的 :探讨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建立脑动脉瘤模型。方法 :建立大鼠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 ,再电凝切断左侧颈总动脉 ,然后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右侧大脑前动脉和嗅动脉分叉处及附近的组织学改变。结果 :实验组在 2 0 /2 3只大鼠中可见瘤前、早期及进展期的动脉瘤改变 ,与人类囊状动脉瘤的病理改变相似。结论 :结扎一侧颈总动脉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可以作为较理想的脑动脉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血管性高血压 脑动脉瘤模型 发生机制 光镜 电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