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中人文研究的重要成果——评李夫泽《湘中现代作家研究》
1
作者 红叶 《娄底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文学 湖南 人文研究 李夫泽 《湘中现代作家研究》 谢冰莹 成仿吾 蒋牧良
下载PDF
68.75%噁酮·锰锌水分散粒剂对柑桔黑点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蒲占湑 季卫东 +2 位作者 黄振东 董方圆 红叶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47,共5页
柑桔黑点病(由Diaporthe citri引起)是危害柑桔果实商品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每年需要喷施4~5次杀菌剂进行防治。为明确68.75%噁酮·锰锌水分散粒剂(6.25%噁唑菌酮和62.5%代森锰锌的混剂)对柑桔果实黑点病的防治效果,分别在浙江黄岩... 柑桔黑点病(由Diaporthe citri引起)是危害柑桔果实商品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每年需要喷施4~5次杀菌剂进行防治。为明确68.75%噁酮·锰锌水分散粒剂(6.25%噁唑菌酮和62.5%代森锰锌的混剂)对柑桔果实黑点病的防治效果,分别在浙江黄岩和常山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发现,黄岩试验点68.75%噁酮·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全程5次用药对黑点病的防治效果为84.79%,常山试验点800倍液全程4次用药对黑点病的防治效果为74.10%,效果不亚于常规推荐的杀菌剂代森锰锌。认为,生产中采用68.75%噁酮·锰锌水分散粒剂500~800倍液在柑桔谢花2/3进行第1次树冠喷雾,此后隔20~25 d喷1次,共喷4~5次,可有效防治柑桔黑点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黑点病 噁酮·锰锌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柑橘沙皮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峰 彭埃天 +4 位作者 宋晓兵 崔一平 凌金锋 陈霞 红叶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22-33,共12页
柑橘沙皮病是间座壳属(Diaporthe)真菌在柑橘上引起的一系列病害的统称。已报道柑橘间座壳属真菌超过30种,包括多种重要的病原真菌、内生真菌和腐生真菌,以及具有内生和腐生生活史的潜在病原真菌。其中,柑橘间座壳菌(Diaporthecitri)导... 柑橘沙皮病是间座壳属(Diaporthe)真菌在柑橘上引起的一系列病害的统称。已报道柑橘间座壳属真菌超过30种,包括多种重要的病原真菌、内生真菌和腐生真菌,以及具有内生和腐生生活史的潜在病原真菌。其中,柑橘间座壳菌(Diaporthecitri)导致的症状最为复杂,在柑橘果实和叶片上产生的黑点和沙皮症状对柑橘危害最严重。目前,针对柑橘间座壳菌的特异性检测引物和方法已建立,可用于病菌田间动态监测和病害发生规律研究。柑橘间座壳菌在田间的侵害与柑橘受自然伤害的伤口以及连续降雨密切相关,柑橘沙皮病的防治应提倡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同时结合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应注重清理由果园枯枝败叶等产生的病菌侵染源,合理修剪和施肥以增强树势;物理防治应注重减少低温冻害、日灼和连续降雨等气象灾害造成的病害暴发;化学防治需注意早期预防、适期防治以及精准用药;生物防治仍处于前期研究阶段,筛选的拮抗菌和有效的抗菌物质对柑橘沙皮病的防治有一定效果,未来可作为化学药剂的重要补充。综述了国内外柑橘沙皮病的主要研究进展,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柑橘沙皮病 柑橘间座壳菌 致病机制 防控技术 生物防治
下载PDF
金子美铃童谣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4
作者 邓雅晴 红叶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7-74,共8页
金子美铃童谣通过翻译和出版、评介和研究、入选小学教材的方式,突破了中国21世纪初儿童诗出版冷遇的重围,在中国各界广泛传播。金子美铃童谣的主题意蕴、语言形式也帮助当代中国儿童诗人深化了自身对儿童主体性内涵的认知和理解,丰富... 金子美铃童谣通过翻译和出版、评介和研究、入选小学教材的方式,突破了中国21世纪初儿童诗出版冷遇的重围,在中国各界广泛传播。金子美铃童谣的主题意蕴、语言形式也帮助当代中国儿童诗人深化了自身对儿童主体性内涵的认知和理解,丰富了他们对童年精神的表达,成为当代中国儿童诗创作的重要养分和有效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子美铃童谣 中国儿童文学 传播 影响
下载PDF
百菌清、腈菌唑和吡唑醚菌酯在草莓中的残留及其风险评估 被引量:64
5
作者 张志恒 红叶 +3 位作者 吴珉 袁玉伟 胡秀卿 郑蔚然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9-455,共7页
为明确在草莓采果期使用百菌清、腈菌唑和吡唑醚菌酯可能产生的膳食安全风险,进行了残留试验及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和风险评估。在保护地条件下用75%百菌清WP400倍液[有效成分含量(下同)1250g/hm^2)]、40%腈菌唑SC4000倍液(66.7... 为明确在草莓采果期使用百菌清、腈菌唑和吡唑醚菌酯可能产生的膳食安全风险,进行了残留试验及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和风险评估。在保护地条件下用75%百菌清WP400倍液[有效成分含量(下同)1250g/hm^2)]、40%腈菌唑SC4000倍液(66.7g/hm^2)和25%吡唑醚菌酯EC1000倍液(166.7g/hm^2)处理草莓,果实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39.2、3.4和3.8mg/kg;半衰期分别为3.76、3.39和4.06d。采用风险商方法进行评估,喷施百菌清后7d内的草莓对2—4岁儿童以及1d内对18~30岁女性的风险都是不可接受的(风险商为1.2~4.6);而喷施腈菌唑和吡唑醚菌酯后0~7d内的草莓对2~4岁、18~30岁和60~70岁人群的风险都很低(风险商分别为0.003~0.07和0.02~0.36)。因此,建议草莓中腈菌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最高残留限量值设定为2mg/kg,安全间隔期均定为3d;而百菌清则不宜在草莓采果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农药残留 风险评估 百菌清 腈菌唑 吡唑醚菌酯
下载PDF
3种柑橘病原真菌对苯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敏感基线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侯欣 陈国庆 +2 位作者 王兴红 朱丽 红叶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2-68,共7页
黑点病(Diaporthe citri)、黑斑病(Guignardia citricarpa)和脂点黄斑病(Mycosphaerella citri)在柑橘上的发生日趋严重,导致产量下降和品质变劣。尽管加强栽培管理对病害的控制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药剂防治仍然是目前这几种病害的最有效... 黑点病(Diaporthe citri)、黑斑病(Guignardia citricarpa)和脂点黄斑病(Mycosphaerella citri)在柑橘上的发生日趋严重,导致产量下降和品质变劣。尽管加强栽培管理对病害的控制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药剂防治仍然是目前这几种病害的最有效途径。苯醚甲环唑是最近登记用于柑橘病害防治的DMI(14α-脱甲基酶抑制剂,14α-demethylation inhibitors)类杀菌剂,苯醚菌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QoI(苯醌外部抑制剂,quinone outside inhibitor)类杀菌剂,具有应用于柑橘上述病害防治的潜力。本研究从全国各柑橘产区分离获得柑橘黑点病菌菌株48个,黑斑病菌菌株46个,柑橘脂点黄斑病菌菌株50个,在含药培养基上测定抑制50%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药剂有效剂量(EC50值)。结果表明:黑点病菌、黑斑病菌和脂点黄斑病菌菌丝生长对苯醚菌酯的敏感基线依次为0.003,0.011和0.035μg/mL,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基线依次为0.149,0.008和0.970μg/mL,黑点病菌孢子萌发对苯醚菌酯的敏感基线为0.001μg/mL。由此可见,我国柑橘黑点病菌、黑斑病菌和脂点黄斑病菌种群对苯醚菌酯敏感,黑斑病菌和脂点黄斑病菌种群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显示这两个药剂在防治这些病害中的潜力。柑橘黑点病菌、黑斑病菌和脂点黄斑病菌种群苯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基线的确定,可以为这些药剂推广后的抗药性监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柑橘黑点病 柑橘黑斑病 柑橘脂点黄斑病 苯醚菌酯 苯醚甲环唑 敏感基线
下载PDF
嘧霉胺对采后柑橘绿霉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6
7
作者 姜丽英 陈国庆 +2 位作者 施品忠 徐法三 红叶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9-154,共6页
在实验室和贮藏库条件下,对嘧霉胺单剂、嘧霉胺与抑霉唑或嘧霉胺和咪鲜胺混剂防治柑橘绿霉病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室内实验结果表明:采用500或1000mg/L嘧霉胺单剂、500mg/L嘧霉胺+500mg/L抑霉唑或500mg/L嘧霉胺+500mg/L咪鲜胺混剂在接种... 在实验室和贮藏库条件下,对嘧霉胺单剂、嘧霉胺与抑霉唑或嘧霉胺和咪鲜胺混剂防治柑橘绿霉病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室内实验结果表明:采用500或1000mg/L嘧霉胺单剂、500mg/L嘧霉胺+500mg/L抑霉唑或500mg/L嘧霉胺+500mg/L咪鲜胺混剂在接种后12~18h进行浸果处理,对由抑霉唑抗性或敏感菌株引起的绿霉病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超过94%;500或1000mg/L的抑霉唑对敏感菌株的防效在93%以上,但对抗性菌株的防效低于70%。贮藏库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具抑霉唑抗性菌系的贮藏库中,上述质量浓度的嘧霉胺单剂、嘧霉胺与抑霉唑、或嘧霉胺与咪鲜胺混剂对绿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抑霉唑单剂;而在不具抗抑霉唑菌系贮藏库中的防效则与抑霉唑相当。由此认为:嘧霉胺可作为抑霉唑的替代药剂应用于柑橘的采后处理,其推荐使用质量浓度为500~1000mg/L,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抑霉唑或咪鲜胺混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绿霉病 抑霉唑抗性 嘧霉胺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大棚草莓斜纹夜蛾的空间分布型 被引量:16
8
作者 孙红霞 +5 位作者 张长波 红叶 张志恒 王强 施祖华 祝增荣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3-668,共6页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是大棚草莓生长初期的重要害虫。为明确斜纹夜蛾在草莓上的时空动态,连片调查了草莓上低龄幼虫数、中高龄幼虫数、受害叶片数以及叶片受害率,利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法则和IwaoM-m的回归法进...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是大棚草莓生长初期的重要害虫。为明确斜纹夜蛾在草莓上的时空动态,连片调查了草莓上低龄幼虫数、中高龄幼虫数、受害叶片数以及叶片受害率,利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法则和IwaoM-m的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龄幼虫呈明显的聚集分布,中高龄幼虫则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受害叶片和受害率呈明显的聚集分布;通过聚集均数(λ)判断低龄幼虫高密度时λ>2,聚集由于成虫产卵块、初孵幼虫成聚集危害引起;低龄幼虫低密度时λ<2,聚集由植株间距等影响初孵幼虫的扩散因子引起;中高龄幼虫呈随机分布的田块的λ<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斜纹夜蛾 空间分布型
下载PDF
六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18
9
作者 蒲占湑 黄振东 +1 位作者 胡秀荣 红叶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126,共5页
为了筛选高效、低毒、无公害的防治柑橘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咪鲜胺、唑醚·代森联、甲基硫菌灵和丙森锌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 为了筛选高效、低毒、无公害的防治柑橘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咪鲜胺、唑醚·代森联、甲基硫菌灵和丙森锌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室内测定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菌菌丝抑制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81,2.58,0.066,4.97,1 555.15和237.98μg·mL-1,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咪鲜胺和唑醚·代森联对该病孢子萌发EC50分别为0.93,14.34,4.47和5.29μg·mL-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咪鲜胺、丙森锌和唑醚·代森联在试验剂量下对炭疽病的防效在95%以上。综合室内外试验结果得知,嘧菌酯、咪鲜胺、丙森锌和唑醚·代森联是防治柑橘炭疽病的有效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炭疽病 杀菌剂 毒力测定 田间防治效果
下载PDF
浙江两地区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扑海因的抗药性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22
10
作者 礼茜 严蕾艳 +3 位作者 童英富 孔樟量 洪文英 红叶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4-348,共5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来自浙江省建德市和杭州下沙区2个草莓主产区的98个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菌株对杀菌剂扑海因(iprodione)的抗性。结果表明建德下涯和庙头张2地区已存在抗扑海因的菌系,抗性频率达17.5%,最高抗性菌...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来自浙江省建德市和杭州下沙区2个草莓主产区的98个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菌株对杀菌剂扑海因(iprodione)的抗性。结果表明建德下涯和庙头张2地区已存在抗扑海因的菌系,抗性频率达17.5%,最高抗性菌株的抗性倍数为12.32。而下沙和建德的杨村桥地区则尚未发现抗性菌系。扩增、测序和比较扑海因敏感和抗性菌株BcOS1基因N-端氨基酸重复区段的526bp序列,发现抗性菌株存在2种分子变异类型,即BcOS1的365位氨基酸从异亮氨酸(Ile)变为丝氨酸(Ser),369和373位同时从谷氨酸(Gln)和天门冬氨酸(Asn)变成脯氨酸(Pro)和丝氨酸(Ser),以前一个类型为主,占8个抗性菌株中的7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灰霉病 扑海因 抗药性 BcOS1基因
下载PDF
旁路氧化与设施蔬菜灰葡萄孢霉菌菌丝生长对嘧菌酯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雅 红叶 +2 位作者 张传清 刘少颖 朱国念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06-312,共7页
首次研究分析了灰葡萄孢霉菌群体中旁路氧化与菌丝生长对嘧菌酯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旁路氧化酶的专化性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对不同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同:50μg/mLSHAM对采自浙江、江苏、山东三地的142株灰葡萄孢霉菌菌... 首次研究分析了灰葡萄孢霉菌群体中旁路氧化与菌丝生长对嘧菌酯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旁路氧化酶的专化性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对不同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同:50μg/mLSHAM对采自浙江、江苏、山东三地的142株灰葡萄孢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在-29.03%-48.33%之间,平均为10.49%。SHAM处理对嘧菌酯抑制菌丝生长的活性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无SHAM时,嘧菌酯对上述群体菌丝生长的EC50(EC50Q)值在0.20~51.48μg/mL之间,平均为6.56μg/mL;当SHAM浓度为50μg/mL时,EC50[EC50(Q+s)]值在0.04—5.25μg/mL之间,平均为2.21μg/mL。旁路氧化的相对贡献值F[F=EC50Q/EC50(Q+S)]最低为0.17,最高为24.40,平均为3.19。另外,少数在没有SHAM存在时对嘧菌酯表现“耐药性”的菌株在SHAM存在下对嘧菌酯也很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o位点抑制剂(QoIs) 旁路氧化 灰葡萄孢霉菌 嘧菌酯 敏感性
下载PDF
柑橘花瓣灰霉病诱导的果面疤痕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丽 王兴红 +5 位作者 黄峰 侯欣 肖紫兰 蒲占旭 黄振东 红叶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74-1077,F0004,共5页
【目的】为了解柑橘花瓣灰霉病是否与成熟果实表面疤痕有关、所形成疤痕的特征以及灰霉病菌的种类,【方法】通过终花期挂牌跟踪调查、人工接菌试验和喷药防治,综合分析花瓣灰霉病与果面疤痕的关系及疤痕特征。【结果】结果表明,柑橘花... 【目的】为了解柑橘花瓣灰霉病是否与成熟果实表面疤痕有关、所形成疤痕的特征以及灰霉病菌的种类,【方法】通过终花期挂牌跟踪调查、人工接菌试验和喷药防治,综合分析花瓣灰霉病与果面疤痕的关系及疤痕特征。【结果】结果表明,柑橘花瓣可受灰霉病菌感染而腐烂,腐烂花瓣不易脱落,黏贴在幼果上,滋生的病菌可引起幼果表皮形成凹陷斑点或斑块。受害组织随后木栓化,呈痘疮状或脊状凸起。随着果实的膨大,凸起部位逐渐变平坦,甚至稍下陷。疤痕表面粗糙,大小形状各异,有浅裂纹,质地似软木塞。菌丝块接种发现病菌可以引起幼果表面产生黑褐色凹陷的斑点或斑块,花期喷施速克灵可以部分降低疤痕果的比例。形态学和分子鉴定证明花瓣上的灰霉菌主要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Ex.Fr.)。【结论】花瓣灰霉腐烂与果实表面疤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果面疤痕 花瓣灰霉病 跟踪调查 施药试验 接种试验
下载PDF
柑橘黑斑病(Citrus Black Spot)发生危害现状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兴红 陈国庆 +1 位作者 王卫芳 红叶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4-679,共6页
柑橘黑斑病(Citrus Black Spot,CBS)主要危害果实,在果皮上形成各种病斑而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和销售价格,严重时可造成田间落果和贮藏期果实腐烂。同时,黑斑病被欧盟列为A1类外来有害生物,美国对此也有严格的限制。因此,该病害影响柑橘... 柑橘黑斑病(Citrus Black Spot,CBS)主要危害果实,在果皮上形成各种病斑而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和销售价格,严重时可造成田间落果和贮藏期果实腐烂。同时,黑斑病被欧盟列为A1类外来有害生物,美国对此也有严格的限制。因此,该病害影响柑橘鲜果的国际贸易。黑斑病的病原属球座菌(Guignardia),其无性态为叶点霉菌(Phyl-losticta)。宽皮柑橘(Citrus reticulata)、橙类(C.sinensis)和柠檬(C.limon)上为柑橘球座菌(G.citricarpa),无性态为柑橘叶点霉(P.citricarpa)。而最新研究表明亚洲柚黑斑病(也称tan spot,棕褐斑病)的病原与上述柑橘上的不同,其有性态尚未发现,无性态则为亚洲柑橘叶点霉菌(P.citriasiana)。此外,P.capitalensis作为一种内生菌普遍存在于各类柑橘中,常干扰病害的检测。鉴于该病害在我国发生普遍,局部危害严重,而相关信息匮乏,作者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结合自身部分工作,就病害发生历史、分布和危害性,病害症状,病原菌种类,发生规律和检测,病害在欧盟国家的发生风险,以及病害的防治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以期满足读者对柑橘黑斑病的全方位了解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黑斑病 病原菌种类 病害分布 发生规律 防治措施
下载PDF
葡萄扇叶病毒移动蛋白在寄主体内的动态检测和免疫金标记 被引量:9
14
作者 红叶 周雪平 +1 位作者 洪健 陈力耕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0-554,T001,共6页
利用葡萄扇叶病毒法国分离物F1 3 (Grapenivefanleafvirus,GFLV F1 3 )移动蛋白抗体对杭州分离物 (GFLV H)移动蛋白进行Westernblot,分析表明移动蛋白在接种GFLV H 3d后的苋色藜 (Chenopodiumamaranticolor)系统叶中就可检测到 ,随着时... 利用葡萄扇叶病毒法国分离物F1 3 (Grapenivefanleafvirus,GFLV F1 3 )移动蛋白抗体对杭州分离物 (GFLV H)移动蛋白进行Westernblot,分析表明移动蛋白在接种GFLV H 3d后的苋色藜 (Chenopodiumamaranticolor)系统叶中就可检测到 ,随着时间推移 ,其积累量逐渐升高 ,接种 1 6d后达到最高值。接种 3 2d后的病叶已经枯黄 ,但移动蛋白积累量并没有减少。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发现 ,在感染GFLV H的昆诺藜 (C .quinoa)和苋色藜的叶肉组织薄壁细胞中 ,病毒粒子呈纵列整齐地排列在小管状结构中 ,在胞间连丝中也发现有管状结构。免疫金标记显示胶体金能定位在细胞质、细胞壁和胞间连丝上 ,在管状结构也发现有少量的金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扇叶病毒 移动蛋白 寄主 动态检测 免疫金标记
下载PDF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0
15
作者 祝增荣 红叶 程家安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0-104,共5页
从生物多样性及其含义出发 ,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生物多样性与农业发展之间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关系 ,提出加强生物多样性研究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应着重发展的可持续技术途径。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农业 可持续发展 保护 中国
下载PDF
复合菌剂对草莓黄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苏闽 周冬梅 +3 位作者 杨敬辉 刘红霞 红叶 郭坚华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1-503,共3页
由轮枝孢属真菌Verticillium spp.引起的草莓黄萎病在草莓各产区均有发生,危害严重。在江苏镇江和扬州两地的大田试验表明复合菌剂能有效防治草莓黄萎病,平均防效达到76.8%。该菌剂对草莓有较好的促生作用,150d时,无病田平均增产25.8%,... 由轮枝孢属真菌Verticillium spp.引起的草莓黄萎病在草莓各产区均有发生,危害严重。在江苏镇江和扬州两地的大田试验表明复合菌剂能有效防治草莓黄萎病,平均防效达到76.8%。该菌剂对草莓有较好的促生作用,150d时,无病田平均增产25.8%,病田增产13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黄萎病 防治效果 复合菌剂
下载PDF
拮抗菌Bs43的鉴定、抑菌机理及其对采后柑橘绿霉病的生防效果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吕捷 陈云 +1 位作者 朱从一 红叶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85-892,4,共9页
【目的】为了开发对采后柑橘绿霉菌有效的生防措施,对从田间分离的1株生防细菌Bs43进行了鉴定,并对其拮抗活性、抑菌机理和生防效果进行了研究。【方法】运用BIOLOG鉴定板法及16S rDNA序列同源比对法对菌株Bs43进行鉴定;通过与其他柑橘... 【目的】为了开发对采后柑橘绿霉菌有效的生防措施,对从田间分离的1株生防细菌Bs43进行了鉴定,并对其拮抗活性、抑菌机理和生防效果进行了研究。【方法】运用BIOLOG鉴定板法及16S rDNA序列同源比对法对菌株Bs43进行鉴定;通过与其他柑橘采后病原真菌的对峙培养了解Bs43拮抗谱;通过含不同浓度代谢产物培养基培养柑橘绿霉菌,以及水-琼脂法、配合镜检研究Bs43代谢产物的拮抗活性及抑菌机理;用果实刺伤接种法对Bs43对采后柑橘绿霉病生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菌株Bs43的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相符。该生防菌主要通过抑制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来发挥对柑橘绿霉菌的抑制作用。该生防菌有着较宽的拮抗谱,对其他柑橘采后病原真菌也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对柑橘绿霉菌的生防效果明显,且其抗菌物质的一部分对高温稳定。【结论】根据16S rDNA序列及生理生化特征,将菌株Bs43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综合菌株Bs43的拮抗谱、抑菌机理及生防效果,显示其具有一定的生防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绿霉病 鉴定 解淀粉芽孢杆菌 抑菌机理
下载PDF
老年人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法与多次法根管治疗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5
18
作者 红叶 鲍巧云 徐莉颖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070-3071,共2页
目的探讨一次法和多次法根管治疗老年人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26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将其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多次法根管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观察两... 目的探讨一次法和多次法根管治疗老年人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26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将其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多次法根管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患牙在术后1 w内发生疼痛的情况以及在术后随访12个月时的疗效。结果术后7 d两组患者发生疼痛的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2个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一次法根管术治疗慢性老年性根尖周炎与多次根管治疗术临床疗效相同,且不会加重患者术后疼痛,且较多次根管治疗术疗程短、费用低,省时省力,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根尖周炎 一次法根管 多次法根管
下载PDF
脱乙酰壳多糖对桃软腐、褐腐病菌的抑制和采后软腐病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38
19
作者 红叶 黎军英 曹若彬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87-92,共6页
近成熟的桃果实预先以软腐病菌(Rhizopusstolinifer)孢子悬浮液接种,再以5、10mg/ml脱乙酰壳多糖处理后,室温下贮藏4~8天,4℃下贮藏30天,防治效果明显,4或8天后的防效与05mg/ml的杀... 近成熟的桃果实预先以软腐病菌(Rhizopusstolinifer)孢子悬浮液接种,再以5、10mg/ml脱乙酰壳多糖处理后,室温下贮藏4~8天,4℃下贮藏30天,防治效果明显,4或8天后的防效与05mg/ml的杀菌剂施宝克相当。室内离体培养发现脱乙酰壳多糖对桃软腐病菌(Rstolonifer)和桃褐腐病菌(Moniliniafructicola)的菌丝生长、孢子形成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试验还发现高于2mg/ml的脱乙酰壳多糖能诱导这两种病菌的形态学变化,表现为菌丝过度分枝、肿胀,菌体细胞变短,分隔增多;Rstolonifer畸形的菌丝还产生质壁分离等现象。两者比较Rstolonifer形态变化比Mfructicola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乙酰壳多糖 桃软腐病 桃褐腐病
下载PDF
浙江衢州地区柑橘绿霉病菌对抑霉唑和多菌灵的抗性水平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冯丹 孙学鹏 +2 位作者 姜丽英 陈健民 红叶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1-346,共6页
研究了采自浙江衢州地区,包括柯城区、衢江区和开化县12个贮藏库的70个柑橘绿霉病菌Penicillium digitatum菌株对抑霉唑和多菌灵的抗性频率、抗性水平及其抗性分子机制。结果表明:柯城区和衢江区的抑霉唑抗性菌株(最低抑制浓度MIC≥0.5... 研究了采自浙江衢州地区,包括柯城区、衢江区和开化县12个贮藏库的70个柑橘绿霉病菌Penicillium digitatum菌株对抑霉唑和多菌灵的抗性频率、抗性水平及其抗性分子机制。结果表明:柯城区和衢江区的抑霉唑抗性菌株(最低抑制浓度MIC≥0.5μg/mL)的比例分别为77.1%和62.5%,两地抗性菌株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2.07±1.04μg/mL和2.35±0.73μg/mL,分别是当地敏感菌株EC50值的41.4和47.0倍;而采自开化县的菌株均对抑霉唑敏感(MIC≤0.1μg/mL),平均EC50值为0.04±0.02μg/mL。柯城区和衢江区的多菌灵抗性菌株(MIC≥10μg/mL)的比例分别为54.3%和54.2%,而开化县的抗性菌株比例仅为9.1%。即来自柯城和衢江两个柑橘主产区的绿霉病菌群体对抑霉唑和多菌灵的抗性频率均远高于非柑橘主产区的开化县群体,说明抗药性群体的形成与药剂使用历史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衢州地区柑橘绿霉病菌对抑霉唑的抗性均属于IMZ-R3型,即与抑霉唑靶标基因CYP51B启动子区的插入突变有关,而对多菌灵的抗性则与β-微管蛋白基因的992位核苷酸点突变(T→A)导致对应的200位点的氨基酸突变(F→Y)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绿霉病菌 抑霉唑 多菌灵 抗药性 抗药性分子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