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例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言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1
作者 李紫燕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4年第7期54-58,共5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而文言文则是其主要载体。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言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既要在新授教学中引发“文化对话”,让学生与文本共鸣,与作者共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亲近,也要在后续教学中不断回扣文本,关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而文言文则是其主要载体。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言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既要在新授教学中引发“文化对话”,让学生与文本共鸣,与作者共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亲近,也要在后续教学中不断回扣文本,关联相关篇目,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言文 文化对话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基于学习效能提升的单元创新作业设计
2
作者 李紫燕 《教师博览(下旬刊)》 2024年第9期41-43,共3页
针对作业负担重的教育“顽疾”,作业不仅应有“量的把控”,更要有“质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作业负担指标的相关数据发现问题,着眼课程指导作业创新设计,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提升作业效能。具体落实在小说单元作业设计中,可以依据课... 针对作业负担重的教育“顽疾”,作业不仅应有“量的把控”,更要有“质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作业负担指标的相关数据发现问题,着眼课程指导作业创新设计,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提升作业效能。具体落实在小说单元作业设计中,可以依据课标和教材要求拆解出小说阅读能力层级,利用“画图”手段创新作业设计,让“教的构思”和“学的活动”贯穿于单元整体教学全过程,在激发学生小说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小说阅读能力的提升层次分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负担监测 单元整体教学 创新作业设计 小说阅读能力进阶
下载PDF
钨基复合材料光催化固氮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紫燕 黄宇权 +3 位作者 陈国海 程丽华 王慧 钱俊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68,共6页
总结了光催化固氮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反应途径,归纳了改善钨基光催化剂性能的方法,并对钨基复合材料光催化固氮的未来前景做出展望。
关键词 钨基光催化剂 光催化固氮 掺杂 形貌 异质结 缺陷
下载PDF
旱地长期覆盖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无机碳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
4
作者 +6 位作者 杨那 马子宗 王红丽 岳善超 翟丙年 王朝辉 李紫燕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7-365,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黄土高原土壤团聚体内部有机碳、无机碳分布的影响,为研究覆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碳固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推动旱地农田土壤的高效管理。[方法]依据2012年起实施的长期定位试验,以种植“先玉335”春玉米的耕作土...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黄土高原土壤团聚体内部有机碳、无机碳分布的影响,为研究覆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碳固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推动旱地农田土壤的高效管理。[方法]依据2012年起实施的长期定位试验,以种植“先玉335”春玉米的耕作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秸秆覆盖(SM)、地膜覆盖(FM)、无覆盖(CK)3个处理,通过湿筛法分析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碳分布特征及其酶活性。[结果]①与无覆盖相比,秸秆覆盖显著增加了各个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p<0.05),增加幅度为4.8%~18.2%;而地膜覆盖则显著降低了各粒径有机碳含量(p<0.05),降低幅度为1.2%~7.1%。同一处理下,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着粒径的减小先上升后降低。各粒径中有机碳储量在秸秆覆盖下高于地膜覆盖和无覆盖处理。②地膜覆盖相较无覆盖显著增加了团聚体中的无机碳含量(p<0.05),增加幅度为4.3%~5.9%;秸秆覆盖降低了无机碳含量,但差异不显著。同一处理下团聚体各粒径中无机碳含量随着粒径的减小先上升后降低。地膜覆盖显著降低了>2 mm团聚体粒径的无机碳储量,但显著提高了2~0.25 mm粒径的储量(p<0.05)。③秸秆覆盖显著增加了团聚体中的总碳含量,增加幅度为7.1%~12.4%;同时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都显著提高了2~0.25 mm粒径的总碳储量(p<0.05)。④秸秆覆盖提高了团聚体中与碳循环相关酶的活性,地膜覆盖则对其产生降低的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碳、总碳含量与碳循环相关的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显著影响碳库在团聚体中的变化,其中秸秆覆盖在提升土壤地力,增加土壤碳的固定方面优于地膜覆盖,具有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秸秆覆盖 地膜覆盖 团聚体 有机碳 无机碳
下载PDF
整体护理对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病人护理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李紫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51-0154,共4页
探究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病人的护理期间,运用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时间段在2023.1-2024.1,其中的66名病人均分,常规护理运用在对照组,整体护理运用在观察组,数值统计并对比。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体重以及体质量逐步降低,负面情绪也明显缓... 探究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病人的护理期间,运用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时间段在2023.1-2024.1,其中的66名病人均分,常规护理运用在对照组,整体护理运用在观察组,数值统计并对比。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体重以及体质量逐步降低,负面情绪也明显缓和,生活质量提高,P<0.05。结论 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病人在护理中,运用在整体护理,可将患者的体重以及体质量降低,并安抚患者的负面情绪,令其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病人 护理效果?
下载PDF
项目化设计:语文复习教学新尝试
6
作者 李紫燕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3年第4期30-33,共4页
以项目化的方式开展语文复习教学,有助于持续锻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建构、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对接重视语言运用和素养提升的评价要求。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复习教学,尝试运用项目化的方式推进,呈现出不少新意:教学目标由单纯的知... 以项目化的方式开展语文复习教学,有助于持续锻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建构、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对接重视语言运用和素养提升的评价要求。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复习教学,尝试运用项目化的方式推进,呈现出不少新意:教学目标由单纯的知识习得走向综合的技能运用,实现了升格;情境任务由单一学科的简单、封闭走向跨学科的复杂、开放,实现了优化,训练方法由注重概念理解走向关注素养提升,实现了迭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复习教学 项目化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书停 文广 +4 位作者 蔡慧芳 马龙 王楷 李紫燕 翟丙年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3-402,共10页
为探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旱地冬小麦减肥增效的内在机制,依据7年长期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5个氮水平(0、75、150、225、300 kg·hm^(-2))为主处理,配施有机肥(用量30 t·hm^(-2))和不施有机肥为副处理,单施化肥处理分别记为N... 为探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旱地冬小麦减肥增效的内在机制,依据7年长期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5个氮水平(0、75、150、225、300 kg·hm^(-2))为主处理,配施有机肥(用量30 t·hm^(-2))和不施有机肥为副处理,单施化肥处理分别记为N0、N75、N150、N225、N300,配施有机肥处理分别记为MN0、MN75、MN150、MN225、MN300。在分蘖、拔节、开花、灌浆、成熟期采集植株地下(0~20 cm根系)和地上部分,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吸收利用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冬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先增加后减少,而千粒质量则逐渐下降。配施有机肥处理有效穗数较单施化肥处理整体提高7.1%。MN150处理籽粒产量最高,达到6311 kg·hm^(-2)。单施化肥处理籽粒对氮素的吸收主要通过花前氮素转运,而配施有机肥处理花前氮素转运和花后吸收对籽粒氮素积累作用同等重要。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花前氮素转运量、花后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9.80%、33.10%。花前氮素转运以茎秆为主,花后氮素积累量在MN150处理最高。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和农学效率,降低施氮量在增加氮素利用率与农学效率的同时提高了氮素收获指数。适量增施氮肥显著提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单施化肥和配施有机肥分别在N225、MN150处理达到最高,有机无机肥配施下,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分蘖、拔节、开花和灌浆期分别提高25.94%、12.88%、9.90%和12.35%。综合来看,有机无机肥配施下施氮量为150 kg·hm^(-2)时既能促进冬小麦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又有利于保证西北旱地冬小麦稳产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有机肥 化肥 配施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硝酸还原酶
下载PDF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壤学项目受理与资助分析
8
作者 孙建强 李紫燕 +1 位作者 闵祥宇 刘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5-296,共12页
本文分析了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壤学的项目受理与资助情况,以环境地球科学学科土壤学有关的D0701环境土壤学、D0709基础土壤学、D0710土壤侵蚀与土壤肥力等三个申请代码为重点,对面上、青年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 本文分析了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壤学的项目受理与资助情况,以环境地球科学学科土壤学有关的D0701环境土壤学、D0709基础土壤学、D0710土壤侵蚀与土壤肥力等三个申请代码为重点,对面上、青年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重点等类别的项目的申请、受理、评议、资助立项、研究队伍、分类属性、关键词数据云等方面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旨在指导今后的土壤科学基金申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分析 研究队伍 科学属性
下载PDF
不同冬小麦品种不同叶位叶片在个体产量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紫燕 世清 +2 位作者 王全九 邵明安 东方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7-342,共6页
以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区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进行大田试验,在不同施氮水平基础上,以NR9405、9430、偃师9号、小偃6号、陕229号、西农2208、矮丰3号和商188等8个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年度、不同农艺性状冬小麦不同叶位... 以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区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进行大田试验,在不同施氮水平基础上,以NR9405、9430、偃师9号、小偃6号、陕229号、西农2208、矮丰3号和商188等8个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年度、不同农艺性状冬小麦不同叶位叶片在个体产量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冬小麦旗叶和倒二叶长度、宽度及其叶面积同时受品种和施氮控制,施氮后显著增加。旗叶和旗叶以下余叶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与不去叶处理相比,开花期去旗叶、留旗叶去其余叶、去所有叶对单穗粒数影响不大,各处理粒数变化在32.91~34.95粒/穗之间。但去旗叶后穗粒重有一定程度下降,比对照植株下降8.7%;留旗叶去其余叶和去所有叶处理,分别比对照植株减少18.2%和29.3%;去叶处理对单粒体积的影响与对单穗粒重的影响相一致;去旗叶、留旗叶去其余叶和去所有叶处理单粒重极显著降低,分别比对照下降7.0%、13.3%和25.1%。花后单株叶对产量的贡献大体上在1/4~1/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 叶位 产量 氮素营养
下载PDF
氮肥对半湿润区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紫燕 世清 +2 位作者 伍维模 邵明安 张兴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79,共5页
以9430、小偃6号和商188为供试材料,在年均降水量632 mm的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红油土上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施氮和施氮条件下3种基因型冬小麦的灌浆特性.结果表明,遗传差异是控制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参数的主要因素,最大灌浆速率持续期、活... 以9430、小偃6号和商188为供试材料,在年均降水量632 mm的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红油土上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施氮和施氮条件下3种基因型冬小麦的灌浆特性.结果表明,遗传差异是控制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参数的主要因素,最大灌浆速率持续期、活跃灌浆期和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天数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从基因型差异看,商188、小偃6号和9430的最大灌浆速率持续期分别为17.20、14.15和14.13 d,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天数分别为28.14、23.90和23.89 d,活跃灌浆期分别为29.00、26.40和26.88 d,商188显著大于9430和小偃6号,而小偃6号与9430间差异不显著.氮肥与基因间存在互作,但总体上氮肥对这些参数的影响相对较小.最大灌浆速率持续期、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天数、活跃灌浆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25、0.679和0.627(P<0.01),是影响粒重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基因型 灌浆特性 氮素营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土壤有机氮矿化过程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李紫燕 世清 生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940-4950,共11页
以黄土高原从北向南不同地区典型土壤类为对象,采用Bremner淹水培养法,研究黄土高原典型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过程。结果表明,淹水培养期间矿化出的部分NH4+-N会被粘土矿物固定,固定量因土壤不同而异,因此在测定有机氮矿化量时,只有考虑这... 以黄土高原从北向南不同地区典型土壤类为对象,采用Bremner淹水培养法,研究黄土高原典型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过程。结果表明,淹水培养期间矿化出的部分NH4+-N会被粘土矿物固定,固定量因土壤不同而异,因此在测定有机氮矿化量时,只有考虑这一部分氮素,才可获得可靠结果。不同土壤有机氮量矿化明显不同,表现为土垫旱耕人为土>黄土正常新成土>简育干润均腐土>干润砂质新成土,从南到北氮素矿化量呈减小趋势。添加C/N低(C/N比为21.7)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tativa)茎叶有利于促进土壤有机氮矿化,而添加C/N高(C/N比为43.3)的长芒草(Stipa bungeana)会促进矿质氮的生物固定;不同类型植被土壤间在培养20、40d和60d时的矿化量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0.0177、0.0109和0.0073),均表现为均为林地土壤>裸地土壤>草地土壤>农田土壤;从平均看,加(NH4)2SO4后有机氮矿化量有一定减少。在不同培养阶段,不同土类间氮素矿化率不同,在20d和40d时存在显著差异(p分别为0.0092和0.0381),60d时差异不显著,不同土类氮素矿化率的大小顺序为干润砂质新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土垫旱耕人为土>简育干润均腐土,这一结果说明在淹水条件下,黄土高原土壤从南到北易矿化氮所占全氮比例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氮素矿化 非交换性铵态氮
下载PDF
铵态氮肥对黄土高原典型土壤氮素激发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紫燕 世清 生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6-873,共8页
以黄土高原从北向南不同地区典型土壤类型为对象,采用Bremner淹水培养法,研究铵态氮肥对黄土高原典型土壤氮素的激发效应。结果表明,在测定NH4+-N的激发效应时,只有考虑粘土矿物对有机氮矿化产物或者添加NH4+-N的固定,才可获得可靠结果... 以黄土高原从北向南不同地区典型土壤类型为对象,采用Bremner淹水培养法,研究铵态氮肥对黄土高原典型土壤氮素的激发效应。结果表明,在测定NH4+-N的激发效应时,只有考虑粘土矿物对有机氮矿化产物或者添加NH4+-N的固定,才可获得可靠结果。在培养20 d和60 d时,NH4+-N对不同土类氮素激发效应存在极显著和显著的影响(P≤0.01和<0.05);培养40 d时,尽管不同土类氮素激发效应也存在很大差异,但统计检验不显著。从整体评价,NH4+-N对土垫旱耕人为土和黄土正常新成土表现出正的激发效应,而对干润砂质新成土表现出负的激发效应,对简育干润均腐土在培养20 d和40 d时无激发效应,而在培养60 d时,表现出显著的负激发效应。结果还看出,在培养40 d和60 d时,NH4+-N对农田土壤表现出负激发效应,对林地和裸地土壤表现出正激发效应,而草地土壤在培养40 d时为正激发效应;培养20 d和60 d时无激发效应。添加有机物料在培养20 d和40 d时对激发效应的影响不显著(P=0.0872和0.1641),培养时间延长至60 d时影响显著(P=0.049)。添加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后,NH4+-N在培养40 d时表现出正的激发效应,而添加长芒草(Stipa bungeanaTrin.)却在培养20、40和60 d时均表现出负的激发效应,不添加有机物料在培养20、40和60 d时均无激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氮素矿化 氮素激发效应 铵态氮肥
下载PDF
土壤类型和添加有机物料对铵态氮回收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紫燕 倪绸娟 +1 位作者 世清 生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1-147,共7页
【目的】探讨NH4+-N回收率在不同因素下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黄土高原从北向南不同地区的典型土壤类型为对象,采用Bremner浸取法,研究了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施肥模式及添加有机物料对铵态氮回收率的影响。【结果】不同类型土壤及不... 【目的】探讨NH4+-N回收率在不同因素下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黄土高原从北向南不同地区的典型土壤类型为对象,采用Bremner浸取法,研究了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施肥模式及添加有机物料对铵态氮回收率的影响。【结果】不同类型土壤及不同类型植被间NH4+-N回收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黄土正常新成土的NH4+-N回收率最高(88.8%),极显著大于其他土壤,土垫旱耕人为土的NH4+-N回收率最低(81.0%),简育干润均腐土和干润砂质新成土介于二者之间;不同类型植被间,林地土壤的NH4+-N回收率(91.0%)极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植被土壤,其他类型植被土壤的NH4+-N回收率表现为农田(85.5%)>裸地(83.8%)>草地(83.6%),但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添加有机物料后,土壤NH4+-N回收率极显著增加(P<0.01),不添加有机物料对照土壤的NH4+-N回收率为84.3%,添加长毛草和苜蓿后的NH4+-N回收率分别为86.6%和85.9%。长期施肥对土壤NH4+-N的回收率无显著影响(P=0.436 5>0.05)。【结论】NH4+-N回收率与粘粒含量呈弱负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粘土矿物对NH4+-N的固定是土壤铵态氮回收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NH4^+-N回收率 土壤类型 有机物料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土壤有机氮矿化过程中非交换性铵态氮的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紫燕 世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6-310,314,共6页
以黄土高原从北向南不同地区典型土壤类为对象,采用Bremner淹水培养法,研究黄土高原不同生境条件下土壤有机氮矿化过程中非交换性铵态氮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非交换性NH4+-N随Bremner法淹水培养时间延长,含量增加。不同土壤类型在培养2... 以黄土高原从北向南不同地区典型土壤类为对象,采用Bremner淹水培养法,研究黄土高原不同生境条件下土壤有机氮矿化过程中非交换性铵态氮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非交换性NH4+-N随Bremner法淹水培养时间延长,含量增加。不同土壤类型在培养20 d时非交换性NH4+-N的增加量存在显著差异(p=0.022 9),而培养40 d和60 d时差异不显著(p分别为0.137 9和0.115 9)。培养期间非交换性NH4+-N的增加量均表现为以土垫旱耕人为土最大,其次是黄土正常新成土,简育干润均腐土和干湿砂质新成土较小;添加有机物料极显著影响培养期间的非交换性NH4+-N增加量(培养20 d、40 d和60 d时p分别为0.000 2,0.004和0.000 3),表现为紫花苜蓿和长芒草土壤非交换性NH4+-N的增加量均极显著高于不添加有机物料的对照土壤;在培养20 d、40 d和60 d时,加(NH4)2SO4土样非交换性NH4+-N的增加量显著大于不加(NH4)2SO4土样(p分别为0.003 7,0.003 3和0.002 7),这是土壤对(NH4)2SO4中NH4+-N固定的必然结果;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培养20 d时的非交换性NH4+-N增加量差异显著(p=0.043 4),培养40 d和60 d时差异不显著(p分别为0.737 8和0.537 5);长期秸秆和氮肥配施土壤非交换性NH4+-N增加量大于不施肥对照土壤,但差异不显著土壤黏粒、全氮和有机质与培养0 d、20 d、40 d和60 d时土壤的非交换性NH4+-N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非交换性NH4+-N的增加量与粘粒无相关性,但与全氮和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交换性铵态氮 土壤类型 植被类型 有机物料
下载PDF
法国职业高中的创新改革及启示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紫燕 《法国研究》 2014年第2期94-99,共6页
职业高中是法国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最为重要的机构。近年来,法国对职业高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重新定位三种职业证书文凭、统一企业实习培训课时、建立"转学"机制、加强"个性化陪护"等。改革有效增加职业会考的人数,... 职业高中是法国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最为重要的机构。近年来,法国对职业高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重新定位三种职业证书文凭、统一企业实习培训课时、建立"转学"机制、加强"个性化陪护"等。改革有效增加职业会考的人数,确保学生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降低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难度。这对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职业证书文凭的系统建立、工学交替方式、与普通教育的贯通性等方面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职业高中 改革 启示
下载PDF
文化定型与法语词汇的文化涵义教学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紫燕 《南方论刊》 2008年第5期93-94,39,共3页
语言与文化是一种辨证关系。国内的法语学习者大多是成年人,有比较完整的认知基础,深受文化定型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法语词汇的教学中,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所指意义是不够的,还要注重词汇文化涵义的教学,使学生尽量少受本国文化的影响,去接... 语言与文化是一种辨证关系。国内的法语学习者大多是成年人,有比较完整的认知基础,深受文化定型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法语词汇的教学中,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所指意义是不够的,还要注重词汇文化涵义的教学,使学生尽量少受本国文化的影响,去接受一种新的文化,新的表达方式和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定型 词汇文化涵义 法语词汇教学
下载PDF
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6
17
作者 世清 邵明安 +2 位作者 李紫燕 伍维模 张兴昌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2031-2039,共9页
本文对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粒重的增长进程(即灌浆进程)呈"S"型变化趋势,目前通常用Logistic生长方程、Richards生长方程和三次多项式方程对该"S"型曲线进行模拟。... 本文对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粒重的增长进程(即灌浆进程)呈"S"型变化趋势,目前通常用Logistic生长方程、Richards生长方程和三次多项式方程对该"S"型曲线进行模拟。这些方程中的参数,如灌浆持续期、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粒重等均表征着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其中灌浆速率主要由遗传控制,灌浆持续期主要取决于环境因素。从现有文献看,灌浆速率是决定籽粒重量的关键性参数,而灌浆持续期与籽粒重量间的相互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小麦开花时有相当数量的贮藏性物质以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形式贮藏在叶片、茎鞘和茎秆中,在籽粒灌浆期间分解并向籽粒转移,对籽粒重量的贡献率达1/3以上,描述物质转移的指标包括干物质转移量、干物质转移效率和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等,小麦遗传特性、养分供应水平和气候条件均影响小麦灌浆期间的物质转移,如杂种小麦的干物质转移效率和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明显高于亲本,适量增施氮肥能够促进开花后营养器官贮存光合产物向籽粒中的运转,提高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灌浆期间受到干旱胁迫时,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明显增加;环境温度、光照、土壤水分和养分(特别是氮素)状况对小麦灌浆过程及相关参数有显著影响。过去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灌浆特性 物质转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施氮对不同品种冬小麦植株硝态氮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18
作者 东方 李紫燕 +3 位作者 世清 王全九 邵明安 凤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4-109,共6页
以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区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进行盆栽试验,以NR 9405、9430、偃师9号、小偃6号、陕229号和西农2208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施氮对不同品种冬小麦植株硝态氮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明... 以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区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进行盆栽试验,以NR 9405、9430、偃师9号、小偃6号、陕229号和西农2208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施氮对不同品种冬小麦植株硝态氮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明显增加叶片NRA.不施氮时除小偃6号和偃师9号外,其余品种NRA在全生育时期的动态变化均呈双峰曲线,2个高峰期分别在返青期和开花期,且开花期高峰值(36.17 NO2-μg.-g 1FW.h-1)明显比返青期峰值(15.407 NO2-μg.-g 1FW.h-1)大;施氮时不同品种叶片NRA在全生育期呈单峰曲线变化,最高峰在开花期,平均峰值为80.93 NO2-μg.-g 1FW.h-1),比同期不施氮处理增加1倍以上.施氮后地上部硝态氮含量在各时期均显著提高,在小麦生育前期(出苗到拔节)表现最为显著.氮肥对不同品种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程度基本上与对NRA的影响程度相反,即施氮后硝态氮增加幅度小的品种,NRA却增加幅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 冬小麦 硝酸还原酶 硝态氮含量
下载PDF
冬小麦同化物、氮素转移量和转移效率对氮肥的反应 被引量:11
19
作者 东方 世清 +2 位作者 李紫燕 王全九 生秀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6-112,共7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冬小麦花前同化物和氮素转移对氮肥的反应,以NR9405、9430、偃师9号、小偃6号、陕229号和西农2208等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和分析了土壤不同供氮状况下冬小麦花前同化产物和氮素转移的变化。结果表明,... 为探究不同品种冬小麦花前同化物和氮素转移对氮肥的反应,以NR9405、9430、偃师9号、小偃6号、陕229号和西农2208等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和分析了土壤不同供氮状况下冬小麦花前同化产物和氮素转移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冬小麦花前干物质转移量和转移效率以及花前和花后吸氮量、花前氮转移量,提高花前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总吸氮量和籽粒产量,但降低了花前氮的转移效率、对籽粒的贡献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品种间花前干物质转移量、转移效率、对籽粒的贡献率、籽粒产量以及花前吸氮量、花后吸氮量、总吸氮量、花前氮转移量、转移效率、对籽粒的贡献率、氮素利用效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施氮后不同品种的干物质和氮素各性状指标变化幅度明显不同,说明品种之间对氮肥反应的敏感程度有差异。因此通过改变遗传因素和氮肥施用量可促进冬小麦花前同化物和氮素向籽粒的转移,提高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 同化产物与氮素转移 籽粒产量
下载PDF
西安地区日光温室土壤养分与盐分累积状况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许安民 张英利 +2 位作者 李紫燕 周建斌 陈竹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3-196,共4页
选择西安市灞桥区新合镇的三个村的24个日光温室,对0~100cm剖面土壤及相邻的农田土壤养分、pH和电导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表层(0~20cm)平均为22.5g/kg,比农田高出9.0g/kg;有效磷、... 选择西安市灞桥区新合镇的三个村的24个日光温室,对0~100cm剖面土壤及相邻的农田土壤养分、pH和电导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表层(0~20cm)平均为22.5g/kg,比农田高出9.0g/kg;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出现明显的累积,表层平均分别为261mg/kg和412mg/kg,比露地增加569%和194%;0~40cm剖面土壤pH与露地比较有变酸趋势,平均降低0.17个pH单位。24个日光温室0~100cm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虽有差异,但其平均值均较露地显著增加,增加量为23.1~89.7mg/kg;铵态氮与露地差异很小,说明施肥对目光温室土壤中铵态氮影响较小。目光温室土壤表层积盐明显,其电导率平均值高出露地1倍。但大部分尚未达到阻碍作物生长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栽培 土壤养分 盐分累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