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男性伴同患猴痘合并HIV阳性及梅毒二例
1
作者 孙亚琦 孙远航 +4 位作者 王猛 李紫阁 王淑芬 暴芳芳 田洪青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9期609-611,共3页
本文报道两例猴痘,系男男性伴关系,均伴HIV感染。两例患者均出现典型皮损、高热、发病前均有男男无保护性行为史,猴痘病毒qPCR(+)。
关键词 猴痘 猴痘病毒 同性性行为
下载PDF
温建民教授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拇外翻学术思想总结
2
作者 王宏杰 白天宇 +4 位作者 邱佳明 李紫阁 危一飞 温冠楠 程桯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60-1663,共4页
阐述温建民教授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拇外翻的学术思想。温老师治疗拇外翻的核心思想来源于中医的阴阳理论、筋骨理论及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在此基础上凝练出“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及“内外兼治”3条治疗大法,涵盖了微创截骨手法整复... 阐述温建民教授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拇外翻的学术思想。温老师治疗拇外翻的核心思想来源于中医的阴阳理论、筋骨理论及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在此基础上凝练出“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及“内外兼治”3条治疗大法,涵盖了微创截骨手法整复、裹帘法外固定、中药内服外用、中西医结合康复调护4个操作环节。温老师传承经典,融贯中西,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贡献了“筋”与“骨”伤病的独家治疗经验和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中西医结合 @温建民 学术思想 微创手术 筋骨并重 动静结合 内外兼治
下载PDF
基于PPARγ/NF-κB信号通路探讨防己黄芪消肿方干预代谢综合征表型骨关节炎作用机制
3
作者 危一飞 李紫阁 +6 位作者 白天宇 邱佳明 王宏杰 肖潇 温冠楠 梁佩文 程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6-83,共8页
目的基于PPARγ/NF-κB信号通路探究防己黄芪消肿方对代谢综合征表型骨关节炎(MS-O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骨关节炎(OA)组、MS-OA组、西药组和中药高、低剂量组,采用改良Hulth法建立OA模型,改良Hulth法+... 目的基于PPARγ/NF-κB信号通路探究防己黄芪消肿方对代谢综合征表型骨关节炎(MS-O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骨关节炎(OA)组、MS-OA组、西药组和中药高、低剂量组,采用改良Hulth法建立OA模型,改良Hulth法+高碳水高脂肪饮食建立MS-OA模型。中药高、低剂量组分别予防己黄芪消肿方药液15.12、7.56 g/kg灌胃,西药组给予洛索洛芬钠16.2 mg/kg灌胃,其余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6周。测量大鼠体质量,生化检测血脂及血糖,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10及瘦素含量,番红O-固绿及HE染色观察软骨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软骨组织蛋白聚糖(Acan)、Ⅹ型胶原(ColⅩ)、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TNF-α、IL-1β、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组织PPARγ、核因子(NF)-κBp65、p-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S-OA组大鼠体质量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NF-α、IL-1β、瘦素含量均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IL-10含量降低(P<0.01),软骨组织退变明显,Mankin评分增加(P<0.01),软骨组织ColⅩ、MMP13、TNF-α、IL-1β、p-NF-κBp65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Acan、PPARγ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MS-OA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C、TG、LDL-C、TNF-α、瘦素含量降低(P<0.05,P<0.01),IL-10含量增加(P<0.05),软骨组织病理损伤改善,Mankin评分降低(P<0.01),软骨组织ColⅩ、MMP13、TNF-α、IL-1β、p-NF-κBp65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Acan、PPARγ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结论防己黄芪消肿方可改善MS-OA大鼠脂代谢紊乱、改善关节内炎症环境、平衡软骨代谢、延缓软骨退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PPARγ/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己黄芪消肿方 骨关节炎 代谢综合征 PPARγ/NF-κB信号通路 大鼠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多模式镇痛对全膝置换术后膝关节红外热成像特征及疼痛的影响
4
作者 王宏杰 危一飞 +4 位作者 白天宇 邱佳明 许月泠 李紫阁 程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57-162,共6页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多模式镇痛对全膝置换术后膝关节红外热成像特征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全膝置换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予多模式镇痛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术后...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多模式镇痛对全膝置换术后膝关节红外热成像特征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全膝置换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予多模式镇痛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术后1~7 d每日上下午于患者行康复锻炼前各治疗1次,每次30 min。观察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点膝关节红外热成像数据、术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痛阈值。结果2组各脱落2例。与本组术前比较,2组术后14 d术侧膝关节温度均上升(P<0.05),且治疗组温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4 d自身双膝温差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术前比较,治疗组术后3、7 dVAS评分均下降(P<0.05),对照组术后7dVAS评分下降(P<0.05);2组术后3、7d比较,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术前比较,2组术后7dWOMAC评分均升高(P<0.05);2组术后7d比较,治疗组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术前比较,2组术后7 d痛阈值均升高(P<0.05);2组术后3、7d比较,治疗组痛阈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多模式镇痛能降低全膝置换术后术侧膝关节温度,缓解术肢疼痛,促进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间接评估术后患肢疼痛程度、发现早期感染等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全膝置换术 红外热成像 术后疼痛
下载PDF
猴痘合并HIV感染一例
5
作者 邢培业 槐鹏程 +2 位作者 李紫阁 林颖杰 刘殿昌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5期307-308,共2页
患者,男,21岁。10天前有男男高危性接触史。4天前出现发热,3天前肛周出现脓疱、溃疡,伴瘙痒。皮肤科查体:肛周见多发溃疡面。HIV感染2年。实验室检查:溃疡面组织液检查MPXV-qPCR(+)。诊断为猴痘。
关键词 猴痘病毒 HIV 男男性行为
下载PDF
甲念珠菌病并发皮肤念珠菌感染及绿甲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淑芬 张雍 +3 位作者 孙远航 李紫阁 暴芳芳 屈丽娜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919-921,共3页
临床上甲念珠菌病很常见,但是同一念珠菌菌株又同时引起皮肤浅部念珠菌感染、而且并发绿甲,比较少见。我院门诊近期诊治1例近平滑念珠菌致甲念珠菌病和皮肤浅部念珠菌感染并发绿甲综合征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甲念珠菌病 皮肤念珠菌感染 绿甲综合征 近平滑念珠菌 铜绿假单胞菌
下载PDF
以肛周溃疡为首发表现的猴痘一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殿昌 槐鹏程 +2 位作者 李紫阁 孙远航 王川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9期627-628,共2页
患者,男,38岁。1周前出现肛周溃破、疼痛,伴发热、咽痛、全身酸痛不适。3天前躯干、四肢出现脓疱。2周前曾有同性肛交、口交等性接触史。查体:咽部红肿,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躯干、四肢散见绿豆大小脓疱疹。肛周数个黄豆大小溃疡面,触... 患者,男,38岁。1周前出现肛周溃破、疼痛,伴发热、咽痛、全身酸痛不适。3天前躯干、四肢出现脓疱。2周前曾有同性肛交、口交等性接触史。查体:咽部红肿,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躯干、四肢散见绿豆大小脓疱疹。肛周数个黄豆大小溃疡面,触痛明显。皮损处取材:MPXV-qPCR(+)。诊断为猴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猴痘病毒 男男性行为者
下载PDF
猴痘二例报道并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槐鹏程 侯建玲 +4 位作者 孙远航 李紫阁 刘红 田洪青 张福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9期629-630,共2页
患者1,男,22岁。7天前阴茎根部出现红斑、丘疹,2天前发热,1天前出现脓疱、破溃。发病前1周被仓鼠咬伤,系男男性行为者。查体:阴茎根部成簇脓疱、散在溃疡,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肛周多发绿豆大小脓疱。疱液MPXV-qPCR(+)。患者2,男,33岁... 患者1,男,22岁。7天前阴茎根部出现红斑、丘疹,2天前发热,1天前出现脓疱、破溃。发病前1周被仓鼠咬伤,系男男性行为者。查体:阴茎根部成簇脓疱、散在溃疡,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肛周多发绿豆大小脓疱。疱液MPXV-qPCR(+)。患者2,男,33岁。12天前阴阜皮肤出现脓疱,3天前全身出现红斑,1天前双手背出现脓疱。系男男性行为者。查体:阴阜成簇脓疱、结痂,全身泛发红斑,双手背各有一米粒大小脓疱。疱液MPXV-qPCR(+)。两例患者均诊断为猴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男男性行为 流行特征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全膝置换术后患者辅助镇痛疗效及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白天宇 邱佳明 +4 位作者 李紫阁 危一飞 温冠楠 梁佩文 程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常规镇痛方案对全膝置换术后的镇痛疗效及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4例行全膝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应用术后常规镇痛方案,试验组应用经皮穴位...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常规镇痛方案对全膝置换术后的镇痛疗效及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4例行全膝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应用术后常规镇痛方案,试验组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术后常规镇痛方案,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点的血浆β-EP含量、静息状态下患膝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SS)评分、患膝痛阈值、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3例。与本组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3 d血浆β-EP含量、术后7 d及术后14 d HSS评分、术后7 d痛阈值均升高,2组患者术后7 d及试验组术后3 d VAS评分均降低(P<0.05)。2组同期比较,试验组患者术后3 d血浆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 d、术后7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7 d、术后14 d 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 d、术后7 d患膝痛阈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常规镇痛方案可减轻全膝置换术后患者疼痛,促进血浆β-EP分泌,加速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相关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置换术 术后疼痛 经皮穴位电刺激 Β-内啡肽 功能康复
下载PDF
6900例泌尿感染科患者HPV感染型别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猛 文超 +7 位作者 孙远航 张雍 李紫阁 程艳如 于功奇 王川 田洪青 暴芳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874-877,共4页
目的:了解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就诊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和亚型分布情况。方法:对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我院泌尿感染科门诊的6900例患者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HPV分型检测,并采用X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6... 目的:了解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就诊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和亚型分布情况。方法:对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我院泌尿感染科门诊的6900例患者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HPV分型检测,并采用X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6900例样本中,男4803例,女2097例。年龄1~84岁。HPV阳性4377例,阳性率63.43%,HPV感染型别居于前六位分别为HPV6(23.52%),HPV11(14.65%),HPV16(8.49%),HPV52(8.43%),HPV42(7.30%),HPV51(6.28%)。HPV单一感染者有2154例,占比31.22%,多重感染者为2223例,占32.22%。<20、20~30、31~40、41~50、>50岁不同年龄段的HPV感染率分别为71.78%、64.84%、60.11%、61.51%、68.30%,男性HPV感染高峰出现在20岁以下及50岁以上,女性则出现在30岁以下及50岁以上。不同年龄段的男女HPV感染率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本研究中女性HPV高危型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而女性HPV低危型的感染率低于男性;男女HPV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变化均成“U”型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尖锐湿疣 基因型
下载PDF
柚皮苷调控成骨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晶晶 林海雄 +2 位作者 孙伟鹏 李紫阁 姜自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22-1727,共6页
背景:研究发现,柚皮苷主要通过Wnt、转化生长因子β、MAPK信号通路、破骨细胞信号通路等直接影响骨代谢,通过P13K-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等间接调节骨代谢,具有促进骨损伤修复、减缓骨质疏松的作用。目的:探讨柚皮苷通过下调miR... 背景:研究发现,柚皮苷主要通过Wnt、转化生长因子β、MAPK信号通路、破骨细胞信号通路等直接影响骨代谢,通过P13K-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等间接调节骨代谢,具有促进骨损伤修复、减缓骨质疏松的作用。目的:探讨柚皮苷通过下调miR-206表达靶向激活缝隙连接蛋白43/ERK1信号通路对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成骨细胞(ROB细胞)经不同质量浓度柚皮苷(1,10,100 mg/L及1,10 g/L)处理培养,并进行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筛选出柚皮苷质量浓度100 mg/L及1,10 g/L用于后续实验,并以未给药培养做对照组。RT-qPCR检测ROB细胞中miR-206、缝隙连接蛋白43及ERK1 mRNA相对表达水平,验证其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ROB细胞中ERK1/2、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碱性磷酸酶染色及茜素红染色观察ROB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细胞钙化能力。结果与结论:①柚皮苷能显著促进ROB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柚皮苷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随着给药浓度升高,ROB细胞吸光度值和相对增殖率均相应升高,在质量浓度为1 g/L时细胞增殖活性最强;②柚皮苷能显著抑制ROB细胞内miR-206 mRNA的表达并靶向促进成骨分化指标缝隙连接蛋白43 mRNA及ERK1/2、P-ERK蛋白的表达(P<0.05);③碱性磷酸酶染色及茜素红染色结果提示柚皮苷能显著促进ROB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表达以及细胞钙化能力水平(P<0.05),其中1 g/L质量浓度处理的效果最佳;④柚皮苷通过下调miR-206表达,靶向激活缝隙连接蛋白43/ERK1信号通路,进而促进ROB细胞增殖活性及成骨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miR-206 CX43 ERK1 成骨细胞 骨损伤 骨碎补 MIRNAS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远期关节功能疗效及下肢静脉血栓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白天宇 李紫阁 +5 位作者 邱佳明 王宏杰 危一飞 王舒娅 温冠楠 程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51-156,共6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远期关节功能的疗效,并分析患者术后并发下肢肌间静脉血栓(MCVT)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接受单侧TK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TKA围手术期常规方案,...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远期关节功能的疗效,并分析患者术后并发下肢肌间静脉血栓(MCVT)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接受单侧TK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TKA围手术期常规方案,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每次30 min,每日1次,应用至术后7 d。观察2组术后不同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术后7 d术肢MCVT发生情况。发生MCVT者纳入MCVT组,未发生者纳入正常组,统计可能影响MCVT发生的因素,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试验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1例。术后不同时点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3、7 d术肢膝关节活动状态下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2、4、12周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组内均呈逐渐降低趋势。术后出现MCVT 21例(21.9%),未出现MCVT 75例(78.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术前血清D-二聚体水平是TKA术后并发MC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经皮穴位电刺激是重要影响因素。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缓解TKA术后活动痛,促进远期关节功能恢复,减少MCVT。术前D-二聚体水平高、手术时间长和下地时间晚的患者术后并发MCVT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经皮穴位电刺激 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一例老年银屑病患者感染COVID-19后的救治和应急处置报告
13
作者 槐鹏程 +15 位作者 晶辉 马衍鹏 杨宝琦 刘静 孙勇虎 于功奇 刘亭亭 孙远航 王猛 李紫阁 刘军 张兆升 赵伟 聪聪 刘红 张福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6期393-396,共4页
目的:2022年11月19日晚,笔者所在医院一位老年银屑病住院患者新冠核酸检测呈阳性,患者高龄、高热、高血压、高细胞因子水平且有冠心病病史,为迅速救治患者、控制疫情传播,特开展本次应急处置。方法:参照第九版新冠防控、诊疗方案及本院... 目的:2022年11月19日晚,笔者所在医院一位老年银屑病住院患者新冠核酸检测呈阳性,患者高龄、高热、高血压、高细胞因子水平且有冠心病病史,为迅速救治患者、控制疫情传播,特开展本次应急处置。方法:参照第九版新冠防控、诊疗方案及本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处置预案(第十一版)》,进行信息报告、区域封锁、核酸单检、患者救治、密接判定、环境消杀、病例转运、风险评估等应急处置工作。对老年阳性患者给予IL-6受体拮抗剂和人免疫球蛋白静滴等治疗。结果:经紧急救治,老年患者未出现呼吸困难等重症表现,血压、体温恢复正常,随访1个月,无不适。共判定密接者12人,其中患者陪人及本院1名护士在隔离观察期间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对症治疗后痊愈。经连夜处置,疫情风险得到控制,未影响到住院患者的正常诊疗和医院门诊的正常开诊。结论:本文联合IL-6受体拮抗剂和人免疫球蛋白成功救治了一位伴基础疾病的老年新冠感染者,有效化解了患者转为重症的风险,为老年新冠感染者的救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老年患者 救治
下载PDF
2660例疑似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NG、CT、UU检测结果分析
14
作者 孙远航 文超 +6 位作者 王猛 张雍 李紫阁 程艳如 田洪青 王红蕾 暴芳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11期792-795,共4页
目的:分析我院疑似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我院2660例疑似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资料,其中女758例,男1902例。比较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不同取材... 目的:分析我院疑似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我院2660例疑似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资料,其中女758例,男1902例。比较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不同取材部位的NG、CT、UU感染率。结果:在2660例患者中,阳性率最高为UU 34.55%,其次为CT 11.92%,NG 11.54%。男性和女性患者中,NG、CT、UU阳性率分别为14.56%、4.96%和11.88%和12.01%、21.24%和67.94%。NG、UU男女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混合感染率为8.72%,其中NG+CT阳性率为1.80%,CT+UU阳性率为4.69%,NG+UU阳性率1.20%,NG+CT+UU阳性率为1.01%。≤20岁年龄段NG、CT、UU感染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罹患率逐渐降低。在1902例男性感染者中,1346例和166例分别为尿道感染和龟头感染,NG、CT、UU尿道和龟头感染率分别为13.37%和7.22%,10.69%和7.22%,18.13%和30.12%。其中NG、UU在尿道、龟头感染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758例女性患者中,738例和46例分别为宫颈感染和外阴感染,NG、CT、UU感染率分别为2.98%和4.35%,6.77%和26.08%,73.44%和86.96%,其中CT、UU在宫颈、外阴感染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中在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中UU感染率最高,男性易感染NG,女性易感染U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淋病奈瑟菌 沙眼衣原体 解脲脲原体
下载PDF
猴痘一例
15
作者 邢培业 槐鹏程 +1 位作者 李紫阁 刘殿昌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699-700,共2页
患者,男,36岁。会阴部脓疱伴疼痛1周。3周前有男男性接触史。性伴有口腔、口周脓疱。皮肤科查体:会阴部见数个溃疡面,覆痂皮。实验室检查:MPXV-qPCR(+)。诊断为猴痘。
关键词 猴痘 猴痘病毒
下载PDF
301例脆性髋部骨折回顾性研究及文献共现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紫阁 吴晶晶 +2 位作者 周若愚 汤胜尧 姜自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10-1814,共5页
目的分析确诊骨质疏松症后髋部骨折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史对院内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骨科10年间收治的确诊骨质疏松症后髋部骨折患者301例,分析其发病特点,再按照是否有双膦酸盐类药... 目的分析确诊骨质疏松症后髋部骨折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史对院内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骨科10年间收治的确诊骨质疏松症后髋部骨折患者301例,分析其发病特点,再按照是否有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史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住院特征差异,并开展文献研究,建立共现网络分析研究热点。结果确诊骨质疏松症后继发髋部骨折人数占总髋部骨折人数的18.33%,好发于冬、春季,创伤原因多为低能量伤,中位发病年龄78岁,男女比1∶4.68,治疗组患者发病年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手术率、手术等待时间显著低于未治疗组(P<0.001),两组患者的院内抢救率、院内死亡率及31天再住院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后脆性骨折的发生规律符合髋部骨折整体发病规律,但女性发病率明显增加。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史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手术治疗率及手术等待时间,研究内容符合当前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髋部骨折 真实世界研究 共现分析
下载PDF
环形外固定架联合骨膜烧灼构建大鼠胫骨萎缩性骨不连的新模型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严 申震 +6 位作者 李紫阁 黄敏玲 冯俊铭 谢磊 高怡加 曾展鹏 姜自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9期4650-4655,共6页
背景:建立标准萎缩性骨不连动物模型是研究萎缩性骨不连的发生机制与治疗的必要条件,而目前常见的造模方法不能准确模拟萎缩性骨不连的临床实际。目的:构建一种新型萎缩性骨不连动物模型。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背景:建立标准萎缩性骨不连动物模型是研究萎缩性骨不连的发生机制与治疗的必要条件,而目前常见的造模方法不能准确模拟萎缩性骨不连的临床实际。目的:构建一种新型萎缩性骨不连动物模型。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行右侧胫骨中下段截骨,采用环形外固定架固定,维持4 mm缺损间距;其中实验组烧灼截骨端周围1 mm骨膜,对照组不处理骨膜。实验于2018-01-02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TCMF1-2018002。结果与结论:造模后每组分别出现1例外固定架松动,2组均未发生感染;影像学检查显示造模后6周,2组胫骨骨折断端间均无骨性连接,且无进一步愈合迹象;实验组第12周时影像学与组织学显示呈典型萎缩性骨不连表现;对照组第12周影像学显示8只模型呈现肥大性骨不连特征,6只模型影像学具有萎缩性骨不连特征。提示采用环形外固定支架配合烧灼断端骨膜可成功构建萎缩性胫骨骨不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骨不连 肥大性骨不连 环形外固定架 烧灼骨膜 动物模型 胫骨 截骨 骨缺损模型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当归补血汤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分子作用机制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华梅 黄枫 +6 位作者 申震 林海雄 黄敏玲 李紫阁 吴真 姜自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6-532,共7页
目的基于系统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骨质疏松(OP)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平台筛选当归补血汤主要化学成分、对应靶点及靶标基因,借助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OP已知的相关靶点,将药物靶基因映射到疾病靶基因获得当归补... 目的基于系统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骨质疏松(OP)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平台筛选当归补血汤主要化学成分、对应靶点及靶标基因,借助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OP已知的相关靶点,将药物靶基因映射到疾病靶基因获得当归补血汤作用于OP的预测靶点;利用Cytoscape 3.5.1软件构建有效活性化合物-疾病靶点网络图以及STRING数据库绘制PPI网络,最后借用R 3.6.3软件进行关键蛋白分析,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获得当归补血汤有效活性化学成分共17个,关键成分7个,药物作用于疾病的交集靶点130个,关键靶点30个;GO功能分析揭示当归补血汤治疗OP涉及生物功能主要有核受体活性、配体转录因子活性、调控序列特异性DNA结合、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等;KEGG富集结果显示与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乙型肝炎、前列腺癌、TNF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结论本研究体现当归补血汤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作用于OP,可能与其发挥抗氧化作用和雌激素样作用有关,可为下一步实验验证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补血汤 骨质疏松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抗氧化应激
下载PDF
基于Masquelet诱导膜技术比较不同固定方式构建的胫骨大段骨缺损模型 被引量:7
19
作者 申震 姜自伟 +7 位作者 曾志奎 陈国茜 张严 李紫阁 陈柏行 黄枫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3-680,共8页
目的基于Masquelet诱导膜技术,比较内固定钢板、髓内针和外固定架三种固定方式建立的大鼠胫骨大段骨缺损(MTBD)模型及诱导膜形成特点,从而选择较优的模型构建方法。方法 60只10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内固定钢板组(IFP)、髓内... 目的基于Masquelet诱导膜技术,比较内固定钢板、髓内针和外固定架三种固定方式建立的大鼠胫骨大段骨缺损(MTBD)模型及诱导膜形成特点,从而选择较优的模型构建方法。方法 60只10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内固定钢板组(IFP)、髓内针组(IMP)和环形外固定架组(CEF)。在右侧胫骨中段构建4 mm骨缺损模型,分别应用自制六孔不锈钢钢板、直径1 mm克氏针、自制环形外固定架固定。记录造模用时、出血量及肢体肿胀持续时间;行X线检查,观察骨水泥、固定装置稳定情况;诱导膜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结构特点。结果在造模用时、出血量及模型成功率方面,IMP和CEF两组明显优于IFP组(P<0.05)。②CEF组肿胀时间最短,但三组之间肿胀持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③IFP组出现1例螺钉松动和3例骨水泥松动,CEF组出现1例骨水泥松动,而IMP组固定良好。④在感染方面,IFP组出现3例钢板外露,IMP组出现2例脓性包块,而CEF组无感染发生。⑤诱导膜组织厚度在460~520μm,三组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三种方式均可成功构建MTBD模型,但综合考虑CEF为模拟Masquelet技术构建大鼠MTBD模型较优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quelet技术 诱导膜 钢板 髓内针 外固定架 骨缺损模型
下载PDF
成血管-成骨耦联相关因子、细胞在骨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申震 姜自伟 +4 位作者 陈国茜 张严 李紫阁 黄枫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8-463,共6页
血管生成与骨生成是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和维持骨量平衡不可或缺的部分,二者之间的耦联作用贯穿骨发育和重塑的整个过程,在新骨生成、骨折愈合、骨缺损修复以及骨质疏松症防治等方面的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 血管生成与骨生成是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和维持骨量平衡不可或缺的部分,二者之间的耦联作用贯穿骨发育和重塑的整个过程,在新骨生成、骨折愈合、骨缺损修复以及骨质疏松症防治等方面的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生物活性成分是成血管-成骨耦联中的关键部分,尤其是近些年特异性H型血管的发现丰富了成血管-成骨耦联内容,加深了对二者耦联作用的了解。血管与骨联系密切而又相互作用,血管对于骨骼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为骨生长和修复发挥转输氧气、营养物质、生长因子及代谢废物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分泌因子、信号传递、功能调控等方面,而成骨细胞能够分泌或促进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促血管生成因子,对血管生成具有调节作用。故笔者就成血管-成骨耦联相关因子、细胞及机制在骨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骨生成 H型血管 细胞 生长因子 耦联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