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地区成分献血模式转型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晓文 刘宇健 +6 位作者 李晓帆 钟笔 任俊 李繁海 林绮文 付涌水 陈会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840-843,共4页
目的探讨成分献血模式转型对成分血捐献、献血者保留和献血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比研究方法,比较预约献血模式转型前后捐献成分血的无偿献血者人次、献血量、初次献血率、重复献血率、固定献血者转化率和满意度等情况;对献血模式... 目的探讨成分献血模式转型对成分血捐献、献血者保留和献血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比研究方法,比较预约献血模式转型前后捐献成分血的无偿献血者人次、献血量、初次献血率、重复献血率、固定献血者转化率和满意度等情况;对献血模式转型前后成分血献血者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统计献血者对预约献血的评价。结果采取预约献血模式后献血人数为30193人,较转型前增长41.93%(8920/21273);献血次数为119143人次,较转型前增长93.66%(57622/61521);献血量为212717个治疗单位,较转型前增长103.12%(107990/104727);重复献血率为53.56%(16172/30193),较转型前增长15.43%;初次献血人数为15,949人,较转型前增长57.93%(5850/10099);固定献血者转化率为37.86%(6039/15949),较转型前增长8.84%;献血者对预约献血模式满意度达到99.81%;献血环境、等候时间的满意度均较转型前有明显的提高。结论预约献血模式对成分献血量增长、固定献血者队伍的扩大和成分献血服务质量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献血 预约献血模式 无偿献血
下载PDF
广州地区2020年单采血小板不良反应分析及措施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繁海 钟笔 陈晓文 《智慧健康》 2021年第31期55-58,共4页
目的对2020年广州市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更好地指导单采工作中采取合理的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方法我们对2020年132名单采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进行分类,按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献血次数和... 目的对2020年广州市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更好地指导单采工作中采取合理的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方法我们对2020年132名单采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进行分类,按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献血次数和诱发因素进行分析,并详细统计和分析各类型献血反应与性别、初次/多次献血经历、单次献血量的关系。结果我市的38167人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出现献血不良反应132人次,发生率0.35%。性别、年龄、职业、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低龄、学生和工人、初次或较少献血经历献血者更容易出现献血反应。初次献血者不良反应率远高于多次献血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献血反应发生率与单次单采血小板献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穿刺部位出血是我市最常见的献血反应类型,占献血反应总数的75%,且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次是血管迷走神经反应(25.51%)和枸橼酸盐反应(14.90%),初次献血者和女性更容易出现上述两种献血反应。引起血肿的最常见诱因依次为移动手臂、穿刺不顺、回血握球、按压不当,精神紧张和环境因素是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主要诱因(57.11%)。结论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是多因素单采工作中,应在提高静脉穿刺技术的同时,要格外关注年轻、初次献血者,适时做好心理辅导,及时预防、干预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和枸橼酸盐反应,以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献血后也要密切关注献血者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献血后出现的献血反应,保障献血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不良反应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供体血浆回冲LRS室防止CD4+和CD8+T淋巴细胞减少的研究
3
作者 李繁海 陈晓文 +5 位作者 周林枫 黄杰庭 李晓帆 钟笔 肖媚 梁华钦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058-1062,1072,共6页
目的探讨Trima Accel自动化采血系统最后回输时使用供体血浆回冲白细胞减少系统(LRS)室对预防CD4+、CD8+T淋巴细胞减少效果。方法本实验设计了纵向随访和横断面研究。我们选择CD4+计数<200个细胞/μL、CD8+计数<125个细胞/μL作... 目的探讨Trima Accel自动化采血系统最后回输时使用供体血浆回冲白细胞减少系统(LRS)室对预防CD4+、CD8+T淋巴细胞减少效果。方法本实验设计了纵向随访和横断面研究。我们选择CD4+计数<200个细胞/μL、CD8+计数<125个细胞/μL作为缺乏的判断标准。对18名初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随访,并于最近300 d内献血者第0次、3~6次、7~14次献血前检测淋巴细胞计数。以170名未献过血的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组。按回输模式调整为使用供体血浆回冲的时间(2021年10月)为分界点,将88名最近365 d内(中位献血次数17.5次以上)主要使用自动化采血系统采集捐献单采血小板的既往频繁献血者分为3组并获血液样本:A、B、C各组开始捐献单采血小板的时间分别为2019年10月前、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2021年10月后。对血液样本进行分析,以获取包含CD4+、CD8+T淋巴细胞在内的血细胞计数。通过对比分析,随访组不同献血次数时检测指标和对照组与A、B、C各组检测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从而推断供体血浆回冲白细胞减少系统(LRS)室对预防CD4+、CD8+T淋巴细胞减少效果。结果调整回输模式后,18名初次献血者转化的频繁单采献血者,在第5、11次(中位献血次数)献血时没有出现CD4+和CD8+T淋巴细胞减少的情况,且上述指标与其0次献血时无统计学差异。既往频繁献血者中,B、C组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判断标准值,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A组CD4+T淋巴细胞正常,仅A组1人CD8+T淋巴细胞低于125个细胞/μL,其累计捐献单采血小板281次,其所在的组在回输模式调整前2~21年(中位数为5年)已经开始献血。A组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对照组差异明显,其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A组/对照组)分别为359/521、257/372,P<0.001。A组0%(0/35)CD4+计数<200个细胞/μL,2.85%(1/35)的献血者CD8+<125个细胞/μL,远低于John M.Gansner和Mahboubeh Rahmani研究发现的频繁单采献血者CD4+、CD8+T细胞缺乏的比例。研究表明,回输模式调整后捐献单采血小板不但没有使献血者T淋巴细胞进一步降低,反而频繁献血者T淋巴细胞得到进一步恢复。这表明回输模式调整后献血者献血时可能没有CD4+、CD8+T淋巴细胞的损失,或者只有少量损失且献血者即使频繁捐献单采血小板也可以恢复。结论Trima Accel自动化采血系统使用供体血浆回冲白细胞减少系统(LRS)室对预防CD4+、CD8+T淋巴细胞减少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体血浆回冲 白细胞减少系统(LRS)室 预防CD4+T/CD8+T淋巴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