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茶叶生产格局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何丽波 李馨雨 李细归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8,共8页
基于1985—2021年中国茶叶生产面板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中国茶叶生产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85—2021年,中国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重心持续“西移”,空间集聚存在显著正向规... 基于1985—2021年中国茶叶生产面板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中国茶叶生产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85—2021年,中国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重心持续“西移”,空间集聚存在显著正向规模效应,江南、华南和西南茶区聚集特征以“高高”型和“低高”型聚集为主,江北茶区未出现集聚特征,空间极化现象突出。(2)不同时期影响中国茶叶生产格局变迁的主导因素存在显著差异。1995年以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投入量为主,2010年降水量、日照时数、受灾面积的影响程度逐步凸显,2020年后交通运输水平成为显著驱动因素,但是有效灌溉始终是影响茶叶生产格局变迁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生产格局 影响因素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下载PDF
湖北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及开发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清 李细归 +1 位作者 吴黎 陈刚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4,共8页
武陵山区作为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交汇地带,是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从类型特征、等级特征、空间特征3方面对湖北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湖北武陵山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旅游... 武陵山区作为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交汇地带,是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从类型特征、等级特征、空间特征3方面对湖北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湖北武陵山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旅游资源类型分布差异显著;其等级规模结构以高等级旅游资源为主,中低级旅游资源相对偏少;其空间分布上具有交通指向性特征,主要沿县级城市、交通干道及河流集聚分布,总体呈"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其分布密度的地域空间差异明显,且呈负的空间自相关性,"高值"地域单元对周边地区旅游发展的带动性不强,扩散效应尚不明显.湖北武陵山区可以通过构建南北旅游发展轴,打造两条旅游发展带,优化旅游交通网络,确立四大旅游功能区等措施来开发旅游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空间格局 开发 湖北武陵山区
下载PDF
中国旅游生态安全测度及障碍因子诊断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细归 吴黎 +1 位作者 吴清 周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95,共6页
利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2004—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旅游生态安全进行测度和分析,并运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探究影响旅游生态安全提升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04—2013年不同等级旅游生态安全省份在空间分布上的"核心—... 利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2004—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旅游生态安全进行测度和分析,并运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探究影响旅游生态安全提升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04—2013年不同等级旅游生态安全省份在空间分布上的"核心—边缘"结构较为明显,呈现由沿海向内陆拓展的梯度等级分布规律;中国旅游生态安全整体水平表现出波动减弱、稳步提升的趋势,正处于由低级向中级过渡的阶段。(2)不同等级旅游生态安全省份的空间集聚分布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其空间集聚程度整体表现出先减缓后增强的趋势;在局部空间集聚格局中,HH集聚类型省份呈现显著的"沿海化"分布特征,LL集聚类型省份表现出明显的"内陆化"分布特征。(3)湿地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旅游外汇收入、园林绿地面积、旅游从业人数、游客接待量与人口数量比、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环保支出占GDP比重是影响2004—2013年中国旅游生态安全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安全 时空格局 障碍因子 中国
下载PDF
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吴清 李细归 张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8-163,共6页
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为集聚型分布态势,空间差异明显;总体呈"散点状与组团状"分布特征,集中于鄂东和鄂中地区,且主要沿公路、铁... 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为集聚型分布态势,空间差异明显;总体呈"散点状与组团状"分布特征,集中于鄂东和鄂中地区,且主要沿公路、铁路等交通干道及城市周边分布;其空间分布密度具有多中心集群分布趋势,表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格局;其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自相关性,规模相似地区在空间上趋于集聚,热点区与冷点区呈现出"面状"分布特征,其中,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荆门、孝感等鄂中地区和武汉,冷点区主要分布在宜昌、恩施、神农架等鄂西地区和鄂东北地区。相关分析得出,农业水平、人口规模、交通设施和资源禀赋是影响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农业示范点 空间格局 湖北省
下载PDF
湖北省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黎 李细归 +1 位作者 吴清 马丽娜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7年第2期223-227,共5页
运用计量统计和GIS工具对湖北省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已开发体育旅游资源1039个,地均55.80个/万km^2、人均16.85个/100万人,人文旅游资源远多于自然旅游资源。体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分布,其... 运用计量统计和GIS工具对湖北省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已开发体育旅游资源1039个,地均55.80个/万km^2、人均16.85个/100万人,人文旅游资源远多于自然旅游资源。体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分布,其分布密度具有多中心分布的态势,总体表现为"两边多、中间少"的分布格局;空间分布重心位于荆门京山县南部,各类型体育旅游资源重心位于武汉城市圈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界地带;空间分布具有明显自相关性,热点区位于武汉城市圈内鄂城—汉川—孝昌构成的三角地带,冷点区位于巴东—竹山—茅箭—谷城形成的梯形地带和咸宁地区。从战略制定、开发模式、资源整合三方面对湖北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提出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旅游资源 空间格局 优化:湖北省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农业旅游目的地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7
6
作者 李细归 吴清 刘大均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2-428,共7页
农业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与建设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运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法等分析武汉城市圈农业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农业旅游目的地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 农业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与建设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运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法等分析武汉城市圈农业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农业旅游目的地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向心性,圈层分布格局较为明显;2)其总体上属于集聚型分布,但不同区域的农业旅游目的地分布类型差异显著;3)其在空间分布形态上呈"片状与点状"并存的格局,不同区域的农业旅游目的地分布格局差异较大;4)武汉城市圈农业旅游目的地空间分布受城市等级、交通、河流以及区域经济和旅游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较为明显,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对农业旅游目的地空间分布影响的差异性较大,高速公路对农业旅游目的地空间分布的作用突出。最后,结合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对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旅游目的地 空间分布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细归 吴清 廖天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6-140,共5页
文章基于武汉城市圈1982-2010年的人口和GDP数据,运用人口经济耦合指数、空间自相关和区域重心方法,分析了武汉城市圈人口与经济的空间耦合关系。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人口经济耦合程度呈现“圈层式”的分布特征,区县人口与经济呈集中... 文章基于武汉城市圈1982-2010年的人口和GDP数据,运用人口经济耦合指数、空间自相关和区域重心方法,分析了武汉城市圈人口与经济的空间耦合关系。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人口经济耦合程度呈现“圈层式”的分布特征,区县人口与经济呈集中化态势,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趋于一致;其人口与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不断向以武汉为核心区的“内圈”方向集聚,这种空间趋同和集聚趋势在不断增强;研究阶段内其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均位于武汉主城区内,并整体往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武汉城市圈人口与经济的空间耦合关系及其变化是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区域交通条件、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发展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经济 空间耦合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中国区域竞技体育的竞争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黎 马丽娜 +1 位作者 李细归 吴清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19,23,共5页
利用数理统计和GIS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区域竞技体育的竞争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竞技体育水平逐年稳步提升,其竞技体育获奖项目的覆盖率不断扩大,优势项目不断集中,形成了以单人项目为主,双人和团体项... 利用数理统计和GIS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区域竞技体育的竞争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竞技体育水平逐年稳步提升,其竞技体育获奖项目的覆盖率不断扩大,优势项目不断集中,形成了以单人项目为主,双人和团体项目为辅的发展格局;(2)中国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的梯度格局较为突出,"马太效应"较为显著,不同类型的优势项群主要分布在大中型城市,空间集聚型较强;(3)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源水平是区域竞技体育竞争格局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他因素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竞争格局 影响因素 中国
下载PDF
湖北省旅行社空间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细归 吴清 +1 位作者 李一帆 王飞 《旅游论坛》 2015年第4期71-78,共8页
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以湖北省983家旅行社为研究对象,对湖北省旅行社的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其总体空间分布表现出非均衡的集聚分布态势,不同区域的地均和人均旅行社分布密度差异显著,其中旅行社在... 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以湖北省983家旅行社为研究对象,对湖北省旅行社的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其总体空间分布表现出非均衡的集聚分布态势,不同区域的地均和人均旅行社分布密度差异显著,其中旅行社在东西向呈"U"形分布,南北向呈倒"U"形分布;旅行社规模分布趋向分散,中间位序的地区偏少,地区扩展效应尚不明显;A级旅行社空间分布的地域构成差异较大,地区经济越发达其A级旅行社的等级就越高,反之则越低;不同等级旅行社空间分布的均衡性差异明显,在等级规模上表现为纺锤型结构;湖北省旅行社的空间分布结构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来定量探讨各因素对旅行社地域分布的影响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行社 空间特征 影响机理 优化 湖北省
下载PDF
广东省残疾人生计资本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清 吴黎 +1 位作者 李细归 周雯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45-1353,共9页
运用改进的TOPSIS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2015年广东省21个地市残疾人生计资本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残疾人生计资本综合水平呈明显的"级差化"分异特征,高生计资本地市以广州、肇庆和清远3市为主... 运用改进的TOPSIS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2015年广东省21个地市残疾人生计资本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残疾人生计资本综合水平呈明显的"级差化"分异特征,高生计资本地市以广州、肇庆和清远3市为主,而低生计资本地市分布相对分散,总体表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2)残疾人不同类型生计资本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各类型资本大多处于较低等级,多种资本匹配性较低;社会和金融资本较高区主要分布在粤北地区,人力、康复和物质资本较高区均以广州最高;各类型资本以东部沿海城市及粤西云浮、茂名、阳江等地相对偏低。(3)残疾人生计资本总量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热点区和冷点区分布差异明显,总体上表现出集聚分布特征。经分析,政策环境、经济水平、教育培训及康复服务等方面是影响广东省残疾人生计资本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资本 空间差异 残疾人 广东省
下载PDF
西江流域现存牌坊的时空分异及其功能演变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清 柯月嫦 李细归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9-174,共6页
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西江流域现存牌坊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功能演变。结果表明:①西江流域以现代牌坊为主,古代牌坊以明清时期居多,呈现由不断增加到迅速下降再到急速上升的发展态势。②西江流域牌坊为集聚型分布,总体表现出“东... 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西江流域现存牌坊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功能演变。结果表明:①西江流域以现代牌坊为主,古代牌坊以明清时期居多,呈现由不断增加到迅速下降再到急速上升的发展态势。②西江流域牌坊为集聚型分布,总体表现出“东多中少”的分布格局。③类型上以标志坊为主;材质上以石牌坊最多,琉璃坊最少;石牌坊、钢筋混凝土坊与木石坊属于广域型分布,琉璃坊、砖石坊、木牌坊、砖木牌坊与砖牌坊则属于局域型分布。④国家级文保牌坊主要分布于西江沿线及其以南地区,分布较为分散,省级与市级文保牌坊则呈现出相对集中特征。⑤空间自相关呈“东热中冷”的分布特征,冷点区面积远大于热点区。⑥功能演变表现为由单一到丰富再到单一的变化趋势,空间上呈现从分散到集中的分布特征,且各区域功能差异性也逐步缩小,体现出国人思想观念的历史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存牌坊 时空分布 功能演变 西江流域
下载PDF
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以湖北省潜江市为例
12
作者 刘园 任意 +1 位作者 周勇 李细归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47-53,共7页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基于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并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定量测算了湖北省潜江市1995—2015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进行了空间表达与制图。结果表明,1995—2015年,潜江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急速增...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基于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并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定量测算了湖北省潜江市1995—2015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进行了空间表达与制图。结果表明,1995—2015年,潜江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急速增加-锐减-缓慢增加的变化趋势,主要归结于林地、水体及湿地面积的波动;空间分布格局产生明显变化,高值区趋向集聚分布于市域中部偏西南方向,低值区明显增多,逐渐呈条状分布于中心城区;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呈正相关,空间集聚程度呈增强的趋势;敏感性分析表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生态服务价值当量缺乏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分异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格局及空间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2
13
作者 吴清 李细归 +1 位作者 吴黎 陈帅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3-200,共8页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从类型、密度、关联及均衡性等方面对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为典型的集聚型分布,分布密度总体呈现"东北多,西南少"的半包圆型分布格...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从类型、密度、关联及均衡性等方面对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为典型的集聚型分布,分布密度总体呈现"东北多,西南少"的半包圆型分布格局,主要集中于长沙、株洲、湘潭3市周边。②A级旅游景区具有明显分形特征,且分形结构复杂,在自组织演化过程中围绕交通、城市等地理要素展开,京港澳、长张、杭瑞、沪昆等主要交通干线及城市周边是A级景区的主要聚集区,且具有明显的等级性。③A级旅游景区发展较为活跃,热点区和冷点区空间差异明显,在省域层面表现出显著的"块状"分布特征。④随着景区级别由高往低,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现由东北向西南转移的趋势,展现为由点状到带状再到点面结合的空间分布规律。⑤旅游资源禀赋、地形地貌、湖泊水系等是影响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内在因素,而社会经济水平、交通条件、人口分布等是重要的外在推手,对其空间分布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级旅游景区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优化 湖南省
原文传递
中国博物馆空间分布特征的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38
14
作者 马会丽 王宏志 +2 位作者 李细归 吴清 周勇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94,共8页
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2014年中国博物馆的空间特征进行多尺度分析和探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尺度看,中国博物馆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单中心向外环状扩散和轴向扩展的"扇"型结构特征,并沿"胡焕庸线"两侧非均衡... 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2014年中国博物馆的空间特征进行多尺度分析和探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尺度看,中国博物馆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单中心向外环状扩散和轴向扩展的"扇"型结构特征,并沿"胡焕庸线"两侧非均衡分布表现出"东南密西北疏"的分布格局;从地带尺度看,三大地区博物馆分布呈现出东部多于中部、中部多于西部的"梯度化"特征;从省域尺度看,不同类型博物馆的省域分布表现出显著的地域性和差异性特征,民办博物馆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黄河中游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从市域尺度看,博物馆集中分布在II型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中国市域博物馆密度分布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博物馆 空间分布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时空格局演化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细归 吴黎 +1 位作者 吴清 张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9-156,共8页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作为经济健康发展、生态循环再生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协同进化的作用方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借助Arc GIS和Geo DA等分析工具,对中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规律进行...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作为经济健康发展、生态循环再生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协同进化的作用方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借助Arc GIS和Geo DA等分析工具,对中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其空间集聚程度表现出"提升—降低—增强"的趋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多中心、条带式"分布显著,其"核心—边缘"结构开始显现,总体上呈沿胡焕庸线两侧非均衡分布的"东南密、西北疏"的空间格局;HH和LL集聚区的空间联动性较强,LH和HL集聚区的不稳定突变性显著,局部空间集聚格局的异质性逐步弱化,整体上朝优化协调方向发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集聚重心呈反"S"型轨迹移动,表现出由东北向西南变迁趋势;标准差椭圆的覆盖范围呈现"缩小—扩大—缩小"的离散特征。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时空格局演变过程与表征是社会经济基础、地理环境差异、政府发展政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时空分布 格局演化 影响因素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与成因 被引量:129
16
作者 吴清 李细归 张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5-183,共9页
应用GIS空间技术分析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非遗"为集聚型分布,但区域差异明显,总体是东部多于西部,西部多于中部;其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黄河下游、环渤海及长三角地区,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分布次... 应用GIS空间技术分析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非遗"为集聚型分布,但区域差异明显,总体是东部多于西部,西部多于中部;其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黄河下游、环渤海及长三角地区,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分布次之。从类型来看,其空间分布以传统戏剧和传统技艺类差异最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传统医药类空间差异最小;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是不同类型"非遗"的高密集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沿线及黔、藏、新等省会城市周边是次级密集区。进一步分析了"非遗"分布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相关因素的关系:有84.50%的"非遗"分布在5km河流缓冲区范围内;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平原指向性;适宜的气候是"非遗"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其分布与GDP值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东部沿海省市双高,西部和东北等省市双低;以汉族为主的"非遗"主要分布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流域,少数民族的"非遗"成块状集中在西南、华北及东北的辽宁地区;人类活动频繁且经济文化发达的燕赵、吴越、中原和齐鲁等文化副区是"非遗"密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布 地理要素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省域旅游生态安全时空格局与空间效应 被引量:47
17
作者 李细归 吴清 周勇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0-217,共8页
基于PSR-SEE模型对2004—2013年中国省域旅游生态安全进行综合测度,归纳旅游生态安全的时间演进特征和空间集聚特征,并分析中国省域旅游生态安全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省域旅游生态安全整体呈先升后降的倒"U... 基于PSR-SEE模型对2004—2013年中国省域旅游生态安全进行综合测度,归纳旅游生态安全的时间演进特征和空间集聚特征,并分析中国省域旅游生态安全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省域旅游生态安全整体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演变格局,总体处于敏感级状态;不同省市的旅游生态安全主要有增长型、衰退型、"U"型和倒"U"型四种演变类型。②中国省域旅游生态安全表现出显著的全局与局部空间集聚特征,不同旅游生态安全等级的省市分布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效应,其中HH集聚类型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LL集聚类型集中于东北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和西北地区。③中国省域旅游生态安全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效应,省市旅游生态安全受自身因素影响的同时,还受邻近省市旅游生态安全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而误差冲击对省市旅游生态安全的影响作用不明显;不同时期的旅游负荷水平、劳动力投入量、环境治理力度、旅游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对旅游生态安全空间效应的影响程度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安全 旅游环境承载力(TECC) 时空格局 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公共图书馆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李细归 肖鹏南 +2 位作者 吴清 周勇 李晴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以1994—2013年中国县域公共图书馆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揭示了中国公共图书馆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规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其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及强度差异,并探究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中国... 以1994—2013年中国县域公共图书馆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揭示了中国公共图书馆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规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其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及强度差异,并探究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中国公共图书馆的整体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不同等级公共图书馆的数量结构特征展现出由"金字塔型"向"哑铃型"演变的态势;(2)中国公共图书馆在空间上的等级扩散效应较为显著,其集聚水平逐步下降,趋向空间均衡分布方向发展;(3)中国公共图书馆密度分布总体上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但区域间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表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4)中国公共图书馆时空分布格局是经济、社会、文化、政策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公共图书馆时空分异的主导因素及其作用强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丽娜 李细归 +1 位作者 吴黎 邵娜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2-60,共9页
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法,探究1984-2016年不同空间尺度下夏季奥运会奖牌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夏季奥运会奖牌总量及不同类型奖牌数量的变化差异较大,奖牌总量在整体上展现出由低缓增长、快速增长到迅速下降... 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法,探究1984-2016年不同空间尺度下夏季奥运会奖牌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夏季奥运会奖牌总量及不同类型奖牌数量的变化差异较大,奖牌总量在整体上展现出由低缓增长、快速增长到迅速下降的演变过程,不同阶段各类型奖牌数量变化存在非均质性,其内部增长比重的变化差异也较为显著。不同时期奥运会奖牌分布的绝对差异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而区域间分布的相对差异整体表现出缩小的态势。奖牌分布的地理集中指数表现出明显的三个变化阶段,整体呈反“S”型演变趋势。奖牌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地带差异性明显,呈现出由沿海向内陆逐步递减的趋势,“东南密、西北疏”的非均衡发展格局日益显著。奖牌总量的分布重心主要在皖、苏、豫、鲁4省空间范围内移动,奥运会奖牌分布差异主要受人力资源水平和体育管理水平的影响,不同地区主要影响因素及作用强度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体育发展水平 奥运会奖牌 区域差异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