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荀子的人学思想
被引量:5
- 1
-
-
作者
李经元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管子学刊》
1988年第2期57-65,共9页
-
文摘
荀子是“稷下先生”之一,又是稷下学宫著名的领袖(“祭酒”)。他的思想十分丰富,本文仅就其人学思想,作一些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学术界的同志们。在先秦诸子中,荀子最全面最系统地研究了人的问题。凡是当时所能涉及到的方面,诸如天人关系,人和动物的区别,人性论,人的群体性,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以及伦理道德教育和自我修养等问题,他都作了探讨;并对每个方面问题的处理和解决。
-
关键词
荀子
人学思想
人与人
自我修养
先秦诸子
性恶
天人关系
人性论
自然界
人与动物
-
分类号
B2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孟子人生论评析
- 2
-
-
作者
李经元
-
出处
《史林》
1987年第3期1-8,共8页
-
文摘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注重研究人生问题的第二个思想家,也是把儒家学说推向系统和理论化的主要代表。唐人韩愈说:“故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是不无理由的。关于人的问题,孟子归结为两个字,一个是“心”,一个是“义”。“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他认为心之于人,关系至大,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就在于人有是心。有是心,斯有是事。所以研究人的问题,必须着眼于人的心。孟子就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早注意研究心的学者之一。“义,人之正路也。”路有正路,有斜路。走什么道路,怎么去走?这是关系到对待人生的态度问题,也就是所谓人生观的问题。孟子的“心”和“义”是密不可分的。为了论述方便,试分别评析于下。
-
关键词
孟子
孔子
儒家学说
思想家
人伦思想
论语
斜路
四心
仁政
人生论
-
分类号
K1
[历史地理—世界史]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评先秦儒家的人学思想
- 3
-
-
作者
李经元
-
机构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
出处
《管子学刊》
1990年第2期61-68,共8页
-
文摘
先秦诸子没有不探究人生问题的,也没有不为统治者设计治人方案的。为了治人不能不对人进行深入考察,这种以人为主要对象的研究,便构成一门单独的学说,这就是入学。由于各家对人本身以及人际关系的认识,力主其说,自立门户,于是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学派。孔子主“仁”,墨子重“兼爱”、“相利”,老子尚“柔弱胜刚强”,杨朱倡“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的唯我主张。不过,无论是墨家,还是道家,或是名家、法家。
-
关键词
先秦儒家
人学思想
人际关系
荀子
孔子
孟子
先秦诸子
道德观念
统治者
基本思想
-
分类号
B2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临河区2011年春季林业生产确定七个重点区域
- 4
-
-
作者
李经元
-
出处
《内蒙古林业》
2011年第3期48-48,共1页
-
文摘
2011年,怖河区的人工造林任务为4万亩,其中通道绿化100公里、8000亩;集镇、村庄绿化8个、200亩;农田防护林2.5万亩;宜林荒地造林6800亩。
-
关键词
林业生产
临河
农田防护林
人工造林
通道绿化
村庄绿化
荒地造林
-
分类号
S7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 5
-
-
作者
李经元
-
机构
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
-
出处
《新东方英语(中英文版)》
2018年第6期7-7,共1页
-
文摘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检验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重要标准,在新时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教学的新内容,也是新要求,尤其是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是教学发展的新变化,本文主要是对核心素养在高中英语阅读中培养的简单分析,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开展
-
分类号
G4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H319.37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新环境下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 6
-
-
作者
李经元
施克艳
-
机构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
-
出处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第20期72-73,共2页
-
文摘
在新环境下采用多项综合评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从“要我学”的态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实现全面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
关键词
新环境
评价
方法
-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全面推进“户植千棵树”工程
- 7
-
-
作者
李经元
-
出处
《内蒙古林业》
2010年第4期48-48,共1页
-
文摘
临河区紧紧围绕“身边增绿,农民增收”的目标要求,全力推进“户植千棵树”工程——该区6万农户将利用十年时间,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沟渠路边见缝插绿,户均植树1000株。
-
关键词
工程
临河
农民增收
-
分类号
TU723.3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
-
题名临河区创新林木采伐模式 放宽采伐政策
- 8
-
-
作者
赵振国
李经元
-
出处
《内蒙古林业》
2010年第5期48-48,共1页
-
文摘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抓住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第一批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的契机,大胆改革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发展模式,努力探索适合当地的商品林、农田防护林采伐更新和公益林更新改革等模式:(1)非规划林地上的林木和房前屋后的林木,经镇林工站确认后,不办理采伐证。(2)将农毛渠上的林木全部划为商品林,简化办证程序,下放办证权限,
-
关键词
林木采伐
创新
临河
国家林业局
森林采伐管理
农田防护林
经营机制
管理体制
-
分类号
S757.45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
-
题名二程的人学思想及其评价
- 9
-
-
作者
李经元
-
出处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9-107,共9页
-
文摘
儒家的人学思想,延续至宋代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它不再是先秦儒子“不求知天”,但修人事的主张,也不是西汉董仲舒“天人相类”“相同”的感应说,而是形成了一套以宇宙观来阐释和论证人事的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由二程始于前,朱熹成干后。
-
关键词
人学思想
二程
评价
思想体系
董仲舒
宇宙观
人事
儒家
-
分类号
B244.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叶适思想及其对理学的批判
- 10
-
-
作者
李经元
-
出处
《中国史研究》
1984年第1期103-114,共12页
-
文摘
叶适的思想渊源及其事功之学 南宋是理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就在朱熹把周敦颐、程颗、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加:以系统和完整化的同时,产生了与他相对立的事功学派,叶适就是这个学派著名代表之一。全祖望在《水心学案序案》中说:“乾、淳诸老既殁,学术之会,总为朱、陆二派,而水心断断其间,遂成鼎足。”①这说明叶适的事功思想,在当时已居于同朱熹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鼎足而立的地位。
-
关键词
理学思想
叶适
事功学派
批判
思想渊源
周敦颐
完整化
全祖望
-
分类号
B244.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论朱熹的是非观
- 11
-
-
作者
李经元
-
机构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
出处
《朱子学刊》
1995年第1期1-21,共21页
-
文摘
是非问题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凡事都有一个是一个非。一言一语,一动一作,一坐一立,一饮一食,便都有个是有个非。待人、接物、处事、以至思考问题等,也无一脱离得开是非。世上没有无是非的事,也没有一件事不存在是非。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阶层,尽管对是非有其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看法;但是,无论何人,只要是之于行动,就谁也无法否认它的存在,只是对是非的态度有所不同罢了。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是很重视是非问题的,特别是儒家学者历来都把是非观念视为人们道德规范的最高准则。
-
关键词
儒家学者
是非观念
是非分明
知言
天理人欲
人说
判断是非
不等于
君臣之义
非礼勿视
-
分类号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孔子的人生论思想
- 12
-
-
作者
李经元
-
出处
《孔子研究》
1987年第3期13-18,共6页
-
文摘
人生问题始终是中国思想史的中心内容,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位思想家不讨论这个题目。而探究人生问题,当自孔子始。一、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论孔子十分重视“仁”的观念。认为“仁”是评价人们行为的最高道德标准,因此,具有“仁”的品德,是人生的目标。他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里仁》)“人而不仁。
-
关键词
孔子
仁者
道德标准
评价人
社会性
中国思想史
道德论
阶级性
思想家
道德观念
-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