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齿漂白技术的临床应用策略
1
作者 张敏 李继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55,共7页
牙齿漂白技术是微创治疗牙齿着色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技术实施简单,但是临床应用中颇具挑战性。术前进行充分的医患沟通和评估,根据病因和难度制定个性化方案,对于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计划地防控,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本文结... 牙齿漂白技术是微创治疗牙齿着色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技术实施简单,但是临床应用中颇具挑战性。术前进行充分的医患沟通和评估,根据病因和难度制定个性化方案,对于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计划地防控,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本文结合文献回顾和笔者的临床体会,对活髓牙漂白技术的临床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着色牙的漂白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漂白 着色牙 漂白方案 敏感 颜色回弹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临床菌株致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雅洁 李雨庆 +1 位作者 周芳洁 李继遥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5期365-369,共5页
牙龈卟啉单胞菌与牙周炎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被认为是导致牙槽骨吸收的重要致病菌之一。现阶段对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研究多采用ATCC 33277等遗传学特性得到确认和保证并可追溯的实验室标准菌株。临床上提取到的分离菌株的毒力表型(内毒素... 牙龈卟啉单胞菌与牙周炎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被认为是导致牙槽骨吸收的重要致病菌之一。现阶段对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研究多采用ATCC 33277等遗传学特性得到确认和保证并可追溯的实验室标准菌株。临床上提取到的分离菌株的毒力表型(内毒素、菌毛等)与标准菌株具有较多差异,对宿主致病作用和致病能力也具有广泛差异。另外,牙龈卟啉单胞菌被认为和多种全身疾病具有相关性,不同菌株的毒力特点、致病能力等会对全身疾病产生不同影响。然而,现阶段对临床菌株与标准菌株的研究十分匮乏,也缺乏对于两种来源细菌的系统比较。本文对近5~10年牙龈卟啉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与标准菌株之间毒力表型和致病作用的差异等进行综述,旨在阐明牙龈卟啉单胞菌基因序列中的重要毒力基因位点,对治疗方法的改进和相关药物的研制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临床菌株 标准菌株 菌毛 荚膜 脂多糖 牙龈素
下载PDF
牙周致病菌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骆凯华 彭显 李继遥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牙周炎是发生于牙支持组织的一种多因素感染性疾病。牙周炎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密切,牙周致病菌是联系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子。本文综述了最新的临床研究和疾病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为牙周炎及牙周致病菌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 牙周炎是发生于牙支持组织的一种多因素感染性疾病。牙周炎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密切,牙周致病菌是联系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子。本文综述了最新的临床研究和疾病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为牙周炎及牙周致病菌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依据。牙周致病菌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机制,包括牙周致病菌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菌血症,牙周致病菌对心血管系统的直接侵袭;牙周致病菌相关毒力因子导致的内毒素血症,继而引发全身炎症状态、脂代谢异常及氧化应激状态,进一步影响心血管系统局部炎症环境;而分子拟态学说以及载脂蛋白E在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的内在相关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去探讨。结合现有的研究,合理猜测积极的牙周治疗和口腔卫生措施能够降低牙周炎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能够关注牙周致病菌和心血管疾病联系的分子机制,尤其是牙周致病菌直接入侵心血管系统或间接入侵宿主细胞,从病变区域组织中分离培养细菌的直接证据;以及局部炎症状态、牙周致病菌及其产物对心血管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热休克蛋白等)的影响机制,为今后对牙周炎和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牙龈卟啉单胞菌 菌血症 全身炎症状态 免疫紊乱 分子拟态 载脂蛋E
下载PDF
虚拟仿真技术在牙体牙髓病学本科教学中应用状况的调查
4
作者 陶思颖 梁坤能 李继遥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211-212,共2页
虚拟仿真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创造仿真的具备视、触、听等多感知的虚拟环境,并通过各种交互设备,与虚拟环境中各实体产生交互,使操作者感知到身临其境的体验,是一种先进的数字化人机接口技术。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逐渐深入,虚拟仿真教... 虚拟仿真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创造仿真的具备视、触、听等多感知的虚拟环境,并通过各种交互设备,与虚拟环境中各实体产生交互,使操作者感知到身临其境的体验,是一种先进的数字化人机接口技术。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逐渐深入,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环境 教育信息化建设 交互设备 虚拟仿真技术 多感知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 数字化人机接口 教学中应用
下载PDF
茶多酚致釉质脱矿与再矿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继遥 詹玲 +3 位作者 J.Barlow R.J.M.Lynch 周学东 刘天佳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4-366,共3页
目的 研究茶多酚对釉质脱矿和再矿化的影响。方法 脱矿实验将完整牛切牙釉质分为 5组、再矿化实验将经酸脱矿牛切牙釉质分为 4组 ,经实验溶液、酸性缓冲液、中性缓冲液处理进行 p H循环。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酸性缓冲液钙离子浓度 ,计算... 目的 研究茶多酚对釉质脱矿和再矿化的影响。方法 脱矿实验将完整牛切牙釉质分为 5组、再矿化实验将经酸脱矿牛切牙釉质分为 4组 ,经实验溶液、酸性缓冲液、中性缓冲液处理进行 p H循环。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酸性缓冲液钙离子浓度 ,计算机辅助图象分析系统测定采釉质块脱矿面积 ,显微硬度仪测定釉质块的平均硬度(KHV)。结果 在脱矿实验中 ,钙释出率 (CDR)分别为 (0 .4 3± 0 .0 5 ) ,(0 .4 9± 0 .0 0 6 ) ,(0 .2 1± 0 .0 2 ) ,(0 .2 1±0 .0 3)和 (0 .5 0± 0 .11) μg/ (mm2· h) ,% KHV减少分别为 94 .19± 3.5 0 ,96 .6 2± 0 .6 3,74 .74± 4 .0 9,77.79±3.11,97.32± 4 .0 3。两茶多酚组 ,两氟化纳组比较 ,CDR、% KHV减少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茶多酚组和氟化纳组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在再矿化实验中 ,% KHV增加分别为 - 11.96± 10 .1,- 2 1.32± 11.3,- 4 9.5 2± 2 4 .6 ,- 4 .2 4± 8.5 1,茶多酚组同去离子水组 ,两氟化纳组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茶多酚组和氟化纳组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在体外条件下 ,茶多酚对釉质脱矿和再矿化没有明显的抑制或促进作用 ,同氟没有协同作用。提示茶多酚的抗龋作用是通过抗菌和抗菌斑作用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釉质 脱矿 再矿化 pH循环模型
下载PDF
五倍子在体外生物膜模型中对口腔常驻菌形成的致龋生物膜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继遥 黄正蔚 +1 位作者 周学东 刘天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9-391,共3页
目的 研究五倍子对口腔常驻菌形成的人工致龋生物膜的影响 ,探讨其防龋应用前景。方法 在体外模型中的羟基磷灰石片上定植 4种口腔常驻菌 ,以形成实验性生物膜。实验组定时给予质量浓度 4g L的五倍子提取物的蔗糖溶液处理生物膜 ,观察... 目的 研究五倍子对口腔常驻菌形成的人工致龋生物膜的影响 ,探讨其防龋应用前景。方法 在体外模型中的羟基磷灰石片上定植 4种口腔常驻菌 ,以形成实验性生物膜。实验组定时给予质量浓度 4g L的五倍子提取物的蔗糖溶液处理生物膜 ,观察其pH的动态变化 ,生物膜表面微结构与微生物组成的改变。以同质量浓度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分别作为阳性与阴性对照。结果 ①实验组培养室内pH值呈先下降 ,再逐步恢复正常的波浪形变化 ;②五倍子的加入能抑制变形链球菌对羟基磷灰石片的粘附 ;③五倍子的加入可使生物膜表面胞外基质的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口腔常驻菌形成 龋病 生物膜 体外模型
下载PDF
黄芩对牙髓卟啉单胞菌产丁酸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继遥 汤亚玲 +2 位作者 谭红 周学东 张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7-58,61,共3页
目的 通过研究黄芩对牙髓卟啉单胞菌生长代谢的影响 ,探讨黄芩治疗牙髓根尖周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黄芩对牙髓卟啉单胞菌 (P .e)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低于MIC4个浓度的黄芩对P .e产丁... 目的 通过研究黄芩对牙髓卟啉单胞菌生长代谢的影响 ,探讨黄芩治疗牙髓根尖周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黄芩对牙髓卟啉单胞菌 (P .e)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低于MIC4个浓度的黄芩对P .e产丁酸的影响。结果 黄芩对P .e的MIC为 10 0mg L。随着药物浓度升高 ,P .e产丁酸量降低 ,其值分别为 (3 5 2 7± 0 0 0 9)mg L ,(3 0 4 8± 0 0 0 5 )mg L ,(2 4 90± 0 0 11)mg L ,(2 2 0 9± 0 0 16 )mg L。结论 黄芩对P .e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牙髓卟啉单胞菌 丁酸 治疗 牙髓根尖周病 高效液相色谱仪 中药
下载PDF
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牙菌斑脂肪酸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继遥 周学东 +1 位作者 戴朝政 张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86-388,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测定牙菌斑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气相色谱 -质谱分析法。方法 :气相色谱检测为柱长 2 5m ,内径 2 5mm ,固定相OV 1;气相色谱 -质谱检测为柱长 2 3m ,内径 0 2 3mm ,固定相OV 1键合相熔融石英毛细管柱 ,检测人牙菌斑中的脂... 目的 :建立一种测定牙菌斑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气相色谱 -质谱分析法。方法 :气相色谱检测为柱长 2 5m ,内径 2 5mm ,固定相OV 1;气相色谱 -质谱检测为柱长 2 3m ,内径 0 2 3mm ,固定相OV 1键合相熔融石英毛细管柱 ,检测人牙菌斑中的脂肪酸。结果 :线性回归方程为Y =0 0 138X - 0 1182 ,r =0 9945 ,回收率为 90 18%~10 3 6 % ,CV日内 分别为 2 6 0、1 6 1、2 2 0 ;CV日间 分别为 2 71、1 6 9、1 6 1,最低检测量为 0 6 μg。 结论 :该方法的精密度、可靠性、重复性均较好 ,可用于牙菌斑脂肪酸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脂肪酸 牙菌斑
下载PDF
老年人和青年人牙菌斑脂肪酸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继遥 周学东 +1 位作者 戴朝政 张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青年人 牙菌斑 脂肪酸
下载PDF
人工牙菌斑致釉质表面钙、磷变化的化学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继遥 周学东 +1 位作者 谭红 易平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采用多菌系人工龋菌斑模型系统对菌斑-牙釉质界面钙磷运动情况进行化学分析。方法: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钙、磷含量。结果:菌斑一经接触糖后,pH开始下降,菌斑液中钙磷浓度随之增加,并且同pH下降程度成正相关。结论:认... 目的:采用多菌系人工龋菌斑模型系统对菌斑-牙釉质界面钙磷运动情况进行化学分析。方法: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钙、磷含量。结果:菌斑一经接触糖后,pH开始下降,菌斑液中钙磷浓度随之增加,并且同pH下降程度成正相关。结论:认为早期龋形成中钙磷离子运动直接影响早期釉质龋表层下损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人工龋 釉质 牙菌斑 离子运动
下载PDF
原发性牙根纵裂的诊治策略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继遥 郑广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373-382,共10页
非根管治疗相关的牙根纵裂又被称为原发性牙根纵裂(SVRF),是牙科临床难症。由于临床症状、体征、早期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即便是对于经验丰富的牙医,诊断SVRF也极具挑战性;当SVRF确诊后,又面临截断、修复纵裂牙根或者拔除纵裂患牙的抉... 非根管治疗相关的牙根纵裂又被称为原发性牙根纵裂(SVRF),是牙科临床难症。由于临床症状、体征、早期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即便是对于经验丰富的牙医,诊断SVRF也极具挑战性;当SVRF确诊后,又面临截断、修复纵裂牙根或者拔除纵裂患牙的抉择,而拔牙后的修复时机、修复方式也是需要评估的问题。笔者根据文献复习和近3年的临床病例研究结果,对SVRF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与方案进行讨论,以期帮助牙医们提升对SVRF的辨识能力,为临床有效诊断和治疗SVRF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牙根纵裂 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策略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对氨基苯甲酸对粘性放线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继遥 李艳红 +2 位作者 周学东 肖晓蓉 柳茜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91-493,共3页
目的 研究血链球菌合成的生态调节因子——对氨基苯甲酸 ( PABA)对粘性放线菌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进一步了解 PABA影响细菌粘附的机制。方法 在含不同浓度 PABA( 10 - 9g/ L、10 - 7g/ L、10 - 4 g/ L)的改良Carlsson液体培养基中... 目的 研究血链球菌合成的生态调节因子——对氨基苯甲酸 ( PABA)对粘性放线菌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进一步了解 PABA影响细菌粘附的机制。方法 在含不同浓度 PABA( 10 - 9g/ L、10 - 7g/ L、10 - 4 g/ L)的改良Carlsson液体培养基中厌氧培养粘性放线菌 ,并采用微生物粘着碳氢化合物法 ( MATH)测试细胞表面疏水性。结果 随着培养基中 PABA浓度的增高 ,粘性放线菌细胞表面疏水性随之逐渐降低 ,其疏水率分别为 0 .3 890 0±0 .0 0 0 2 6,0 .2 5 462± 0 .0 0 168,0 .163 60± 0 .0 0 0 2 6( P均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苯甲酸 粘性放线菌 表面疏水性 影响
下载PDF
牙菌斑pH检测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继遥 周学东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71-73,共3页
牙菌斑pH检测技术的应用李继遥周学东综述自从Stephan(1944)揭示吃糖后菌斑内pH变化规律后,菌斑pH变化程度就成为衡量牙菌斑致龋力大小的重要参数。通过测定牙菌斑的pH变化,可了解菌斑内糖代谢的活动规律,比较... 牙菌斑pH检测技术的应用李继遥周学东综述自从Stephan(1944)揭示吃糖后菌斑内pH变化规律后,菌斑pH变化程度就成为衡量牙菌斑致龋力大小的重要参数。通过测定牙菌斑的pH变化,可了解菌斑内糖代谢的活动规律,比较各种糖的致龋力,以及了解机体对菌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菌斑 PH值 应用 检测 接触法
下载PDF
牙菌斑有机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14
作者 李继遥 戴朝政 +2 位作者 周学东 向在筠 陈红英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83-485,共3页
采用 G C/ M S联用技术分析了正常人牙菌斑内有机酸成分。发现了 14 种有机酸,其中有 8 种直链饱和脂肪酸、4 种直链非饱和脂肪酸、2 种芳香酸。含量最多的是 C16∶0, C18∶0, C18∶13 种脂肪酸。其中苯乙... 采用 G C/ M S联用技术分析了正常人牙菌斑内有机酸成分。发现了 14 种有机酸,其中有 8 种直链饱和脂肪酸、4 种直链非饱和脂肪酸、2 种芳香酸。含量最多的是 C16∶0, C18∶0, C18∶13 种脂肪酸。其中苯乙酸、苯丙酸及十五碳酸等 3 种成分是第 1 次在牙菌斑中检测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菌斑 有机酸 苯乙酸 苯丙酸 测定 色质联用
下载PDF
龋病临床诊断新技术
15
作者 李继遥 吴红霞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4,共4页
龋病的诊断同龋病的治疗效果密切相关。通常在临床上主要根据牙体色、形、质的改变,依靠X线片检查和临床检查来诊断龋病。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漏诊。近年来出现并发展起来的光导纤维透照技术(FOTI)、电阻抗技术、超声波技术、弹性模具分... 龋病的诊断同龋病的治疗效果密切相关。通常在临床上主要根据牙体色、形、质的改变,依靠X线片检查和临床检查来诊断龋病。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漏诊。近年来出现并发展起来的光导纤维透照技术(FOTI)、电阻抗技术、超声波技术、弹性模具分离技术等新技术,在隐匿龋、早期龋诊断方面有独到之处,大大提高了龋病诊断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诊断 FOTI 电阻抗技术 超声波
下载PDF
中药五倍子对口腔致龋菌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黄正蔚 周学东 +3 位作者 李继遥 肖悦 刘天佳 李艳红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 研究五倍子对致龋菌生长、产酸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探讨五倍子是否能有效调节口腔菌群生态平衡。方法 测定五倍子对 3种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再测定低于MIC的 4个浓度的五倍子... 目的 研究五倍子对致龋菌生长、产酸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探讨五倍子是否能有效调节口腔菌群生态平衡。方法 测定五倍子对 3种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再测定低于MIC的 4个浓度的五倍子对 3种细菌产酸及产生水不溶性多糖能力的影响。结果 五倍子对 3种细菌的生长、产酸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且能够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产生水不溶性葡聚糖。结论 五倍子能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生长、产酸及抑制变形链球菌产水不溶性葡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五倍子 口腔 致龋菌 体外实验研究 变形链球菌 粘性放线菌 血链球菌 水不溶性葡聚糖
下载PDF
龋病临床治疗难度因素及处理 被引量:22
17
作者 周学东 凌均棨 +6 位作者 梁景平 李继遥 程磊 余擎 牛玉梅 郭斌 陈晖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率低,再治疗率高等特点。目前,充填修复术仍然是龋病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随着微创美学牙科理念的提出,如何合理应用各种治疗技术,最大限度地保存牙体组织,实现龋病治疗效果的... 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率低,再治疗率高等特点。目前,充填修复术仍然是龋病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随着微创美学牙科理念的提出,如何合理应用各种治疗技术,最大限度地保存牙体组织,实现龋病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已成为口腔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临床上还存在大量的陈旧修复体,这些修复体的再处理也亟待规范。本文就全身因素、口腔因素、个体龋病易患性、治疗技术和材料、陈旧修复体处理,以及技术敏感性等影响龋病临床治疗的难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处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规范治疗 再治疗 难度因素 技术敏感性
下载PDF
中药影响变形链球菌对唾液获得性膜粘附的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黄正蔚 周学东 +3 位作者 李继遥 刘天佳 李红 朱昞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5-137,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传统中药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在唾液获得性膜粘附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中药防龋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唾液包被羟磷灰石 (S- HA )形成实验性获得性膜的体外模式 ,以变形链球菌作为试验菌株 ,用不同的药物提取物分别处理 S-... 目的 研究不同传统中药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在唾液获得性膜粘附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中药防龋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唾液包被羟磷灰石 (S- HA )形成实验性获得性膜的体外模式 ,以变形链球菌作为试验菌株 ,用不同的药物提取物分别处理 S- HA和菌细胞 ,观察细菌对 S- HA的粘附情况。结果 两组试验中大部分试验药物均能抑制菌细胞对 S- HA的粘附 ,且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这些药物中 ,以五倍子的抑制作用表现更为显著 ,其在 1、2、4 mg/ ml时的抑制率可达 1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中药 五倍子 变形链球菌 唾液获得性膜 粘附
下载PDF
天然药物蜂房化学成分提取物对口腔细菌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左渝陵 谢倩 +1 位作者 李继遥 周学东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3-24,27,共3页
目的研究蜂房中分离得到的不同组分对致龋菌生长的影响,寻找蜂房抑龋的有效成分。方法通过溶剂分段和层析技术对蜂房进行分离,得到4个组分,采用液体稀释法研究蜂房不同组分对口腔常居细菌——血液链球菌、唾液链球菌,以及4种主要致龋菌... 目的研究蜂房中分离得到的不同组分对致龋菌生长的影响,寻找蜂房抑龋的有效成分。方法通过溶剂分段和层析技术对蜂房进行分离,得到4个组分,采用液体稀释法研究蜂房不同组分对口腔常居细菌——血液链球菌、唾液链球菌,以及4种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内氏放线菌、粘性放线菌和乳酸杆菌生长的影响,使用活菌计数法测量五倍子总鞣质及各组分对变形链球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蜂房提取物中1、2和3组分对实验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蜂房提取物3组分对于变形链球菌生长曲线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蜂房各组分对实验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抑菌作用可能和其中的甾醇类化合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房 变形链球菌 口腔细菌 化学成分提取 天然药物 致龋菌 抑菌作用 生长曲线 放线菌 五倍子
下载PDF
中药蜂房对口腔常驻菌形成人工致龋生物膜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黄正蔚 李继遥 +2 位作者 周学东 刘天佳 肖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4-306,317,共4页
目的 研究蜂房对口腔常驻菌形成人工致龋生物膜的影响 ,探讨其防龋应用前景。方法 在体外模型中的羟磷灰石片上定植 4种口腔常驻菌 ,以形成实验性生物膜。实验组定时给予含 4g L蜂房提取物的蔗糖溶液处理生物膜 ,观察其pH的动态变化 ... 目的 研究蜂房对口腔常驻菌形成人工致龋生物膜的影响 ,探讨其防龋应用前景。方法 在体外模型中的羟磷灰石片上定植 4种口腔常驻菌 ,以形成实验性生物膜。实验组定时给予含 4g L蜂房提取物的蔗糖溶液处理生物膜 ,观察其pH的动态变化 ,以及生物膜表面微结构与微生物组成的改变。以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分别作为阳性与阴性对照。结果 ①实验组培养室内pH值呈先下降 ,再逐步恢复正常的波浪形变化。②蜂房的加入能抑制变链对羟磷灰石片的黏附。③蜂房的加入可使生物膜表面胞外基质的量减少。结论 蜂房作为一种潜在的防龋药物可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蜂房 口腔常驻菌 人工致龋生物膜 影响 实验研究 龋病 羟磷灰石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