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西走廊2000—2020年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绵德 周冬梅 +3 位作者 朱小燕 祁海强 马静 张军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0-952,共13页
农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温室气体源/汇系统,不同区域、不同种养情况导致农业系统呈现碳源或碳汇两种情况。分析农业系统中碳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数据依据。... 农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温室气体源/汇系统,不同区域、不同种养情况导致农业系统呈现碳源或碳汇两种情况。分析农业系统中碳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数据依据。本研究以河西走廊为例,测算了2000—2020年河西走廊地区20个县市的农业碳排放量,并分析了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0—2020年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碳排放呈现缓慢上升状态。农业碳排放量最大的区域为凉州区和甘州区,占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碳排放总量的31.74%。从种植业与养殖业来看,河西走廊地区种植业为碳汇,碳吸收量达1.41×10^(8)t,养殖业为碳源,碳排放量达4.17×10^(7)t。2000—2020年河西走廊地区农业净碳排放量呈现起伏变化,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农业系统向碳汇转变。在种植业中对农业碳排放影响最大的因子为种植规模,在规模稳定发展区域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机械化程度,在规模较小的区域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村用电量;在养殖业中对规模较大区域和养殖业占比较高区域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养殖规模,关联度在0.90以上。2000—2020年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碳排放强度表现为从随机分布到显著聚集的过程,农业碳排放重心缓慢向东南方向转移,但仅在张掖市内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灰色关联度 空间自相关 标准差椭圆 河西走廊
下载PDF
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各地区碳达峰时间预测
2
作者 祁海强 周冬梅 +4 位作者 江晶 朱小燕 马静 李绵德 张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30期61-73,共13页
对甘肃省及各地区2000—2020年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选取第二产业比重、人均GDP、城镇化率、能源消耗量、每万元GDP能耗、科技投入和工业增加值等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基于Probit模型,依据甘肃省“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经济发展指标,对... 对甘肃省及各地区2000—2020年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选取第二产业比重、人均GDP、城镇化率、能源消耗量、每万元GDP能耗、科技投入和工业增加值等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基于Probit模型,依据甘肃省“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经济发展指标,对各地区GDP增速进行3种经济假定,并对2020—2040年碳排放量及碳达峰时间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甘肃省2000—2012年碳排放量持续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7.3%,2013—2020年碳排放量呈“U”型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1.9%;碳排放量与人均GDP、城镇化率等因素呈正相关,与第二产业比重及每万元GDP能耗呈负相关;快速经济下,2030—2035年实现碳达峰的地区只有临夏州,基准经济下,2030—2035年实现碳达峰的地区有定西市等4个地区,绿色经济下,兰州市等4个地区在2035—2040年实现碳达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碳排放 主成分分析 Probit预测模型 碳达峰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