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越冬代玉米螟化蛹前在玉米垛内的活动和化蛹部位 被引量:7
1
作者 贾乃新 杨桂华 李绵春 《东北农业科学》 1987年第2期31-32,共2页
玉米螟以幼虫在寄主植物内越冬,此虫寄主广范,但主要以禾谷类作物玉米、高粱等为主。据调查玉米秸秆内越冬虫量占总虫量的70%以上。在吉林省中部玉米产区,每年收获大量的秸秆和根茬除少量用作肥料还田和牲畜饲料消耗掉以外,其余大部分... 玉米螟以幼虫在寄主植物内越冬,此虫寄主广范,但主要以禾谷类作物玉米、高粱等为主。据调查玉米秸秆内越冬虫量占总虫量的70%以上。在吉林省中部玉米产区,每年收获大量的秸秆和根茬除少量用作肥料还田和牲畜饲料消耗掉以外,其余大部分作为燃料在村中堆积成垛。由于近年玉米面积不断增加,致使在螟虫羽化前仍大量残留。因此,村中堆放的玉米秸秆是玉米螟越冬的主要场所和当地一代螟发生的主要虫源。明确幼虫在化蛹前移动情况和化蛹部位可为研究防治垛内螟虫,控制越冬虫源和发生量预测提供参考。至今有关垛内幼虫的活动情况国内外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在公主岭市黑林子乡做了系统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代 寄主植物 越冬虫 发生量预测 玉米产区 虫量 玉米面积 禾谷类作物 蛹羽化 移动情况
下载PDF
控制垛内玉米螟虫源方法试验简报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绵春 贾乃新 杨桂华 《东北农业科学》 1984年第4期61-62,共2页
消灭玉米秸茬内越冬虫源是减轻田间为害的措施之一。为研究控制越冬虫源的方法,1982~1983年我们试验了敌敌畏药剂熏蒸秸秆垛内玉米螟成虫和用秸秆叶子堵垛防止羽化成虫飞出两项试验,取得较好效果,现整理简报如下。
关键词 试验简报 越冬虫源 羽化成虫 虫量 持效期 成虫羽化 杀虫效果 效果测定 熏杀 羽化盛期
下载PDF
敌敌畏垛内滞留熏蒸防治玉米螟研究报告
3
作者 贾乃新 刘海凤 +2 位作者 杨桂华 李绵春 李长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9-14,共6页
控制秸茬内玉米螟虫源是综合防治玉米蚁的主要措施之一。1982~1988年我们进行了应用敌敌畏在秸秆垛内滞留熏杀玉米螟成虫试验。结果表明,敌敌畏气体对玉米螟成虫熏杀作用极强,接触气体1min死亡率100%。1m^3秸秆垛放敌敌畏10ml剂量,垛... 控制秸茬内玉米螟虫源是综合防治玉米蚁的主要措施之一。1982~1988年我们进行了应用敌敌畏在秸秆垛内滞留熏杀玉米螟成虫试验。结果表明,敌敌畏气体对玉米螟成虫熏杀作用极强,接触气体1min死亡率100%。1m^3秸秆垛放敌敌畏10ml剂量,垛内熏杀效果接近100%,田间大面积防治效果50~60%。具有成本低、简便易行、安全、不污染环境、效益明显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敌畏 秸茬垛 玉米螟 熏蒸
下载PDF
水稻潜叶蝇药剂防治试验初报(1985—1986)
4
作者 李绵春 王力 +1 位作者 贾乃新 李涵林 《东北农业科学》 1987年第2期17-23,共7页
水稻潜叶蝇是吉林省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在一些地区几乎每年危害。以成虫越冬,以第一代幼虫对刚插完秧的水稻苗期危害最重。越冬雌虫的产卵高峰期从5月末到6月初,幼虫大量发生是6月上旬危害稻苗叶子。 1985年在田间小区比较了10种农药... 水稻潜叶蝇是吉林省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在一些地区几乎每年危害。以成虫越冬,以第一代幼虫对刚插完秧的水稻苗期危害最重。越冬雌虫的产卵高峰期从5月末到6月初,幼虫大量发生是6月上旬危害稻苗叶子。 1985年在田间小区比较了10种农药防治效果,只有用拌磷颗粒剂防治效果最好。1986年在九台、东丰、海龙、磐石、敦化等地水稻产区进行了大面积颗粒剂田间防治试验,所有试验都证明5%甲拌磷颗粒剂防治效果好,每公顷用量是3.75至7.5公斤,直接施在水里,时间是6月1日至5日,这时水稻田水必须保持一星期,降低虫口密度95%以上。我们推荐这种方法做为防治水稻潜叶蝇的推广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潜叶蝇 水稻产区 药剂防治试验 甲拌磷 水稻田 产卵高峰期 稻作害虫 冬雌 田间防治试验 推广措施
下载PDF
应用 E-1059防治高粱蚜(Aphis sacchari Zehner)及高粱籽实内残毒的研究
5
作者 周贵发 萧景姜 +5 位作者 王蕴生 何庸 暴祥致 李绵春 孙凤英 桂承明 《东北农业科学》 1964年第1期63-70,共8页
几年来,我们对 E—1059防治高粱蚜的施用方法和效果及经 E—1059治蚜后收获的高粱籽实内有无残毒存留的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均取得了肯定的结果。结果证明,在高粱蚜第三次迁飞高蜂前,直接植株施药,不论快速叶面喷撒、灌叶鞘或涂茎,效... 几年来,我们对 E—1059防治高粱蚜的施用方法和效果及经 E—1059治蚜后收获的高粱籽实内有无残毒存留的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均取得了肯定的结果。结果证明,在高粱蚜第三次迁飞高蜂前,直接植株施药,不论快速叶面喷撒、灌叶鞘或涂茎,效果均在90%以上,尤以涂茎效果更好,在95%以上,残效期达一周左右。对高粱籽实中残毒的测定,用库蚊幼虫和喂饲家兔等方法进行测定,结果均未测出有残毒和发现中毒的任何表现。用酶化学方法测定,结果证明也不含有可以检测出 E—1059的的残留量(可以检测出10^(-9)克,毫升),几年结果完全一致。另外,调查了人或其他动物(马、牛、羊、鸡等)食用经 E—1059处理过的高粱籽实,也均未发生任何自觉或他觉中毒的症状。据此,认为 E—1059可在生产上应用,经 E—1059防蚜后的高粱籽实可供食用或饲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蚜 E-1059 涂茎 APHIS 残效期 施用方法 酶化学 越冬寄主 内吸杀虫剂 活虫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