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方法研究到设计实践——李翔宁与袁烽的对话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翔宁 袁烽 《新建筑》 2014年第1期50-53,共4页
通过李翔宁与袁烽的对话,探究袁烽个人创作成长之路,深入剖析袁烽在实践建筑师和教师的双重身份下,对数字建构在教学与实践上作出的探索和示范意义,进而探讨中国当代建筑语境下的数字设计之涵义,以及其对建筑本体的影响。
关键词 数字设计 数字建构 建筑本体 当代性
下载PDF
李翔宁:互联网时代与当代中国建筑传媒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翔宁 欧雄全 《住区》 2017年第5期64-66,共3页
欧雄全(以下简称"欧"):李老师,首先感谢您接受访谈,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关于互联网时代的建筑传媒。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传统建筑媒体的受众群已经不单局限于专业人士,越来越为普通大众所熟知。近年来,以互联网为平台... 欧雄全(以下简称"欧"):李老师,首先感谢您接受访谈,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关于互联网时代的建筑传媒。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传统建筑媒体的受众群已经不单局限于专业人士,越来越为普通大众所熟知。近年来,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兴建筑媒体,如ArchDaily、谷德、有方、UED等,却在当今的建筑传播领域占据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您怎么看待这些新兴网络媒体的崛起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传媒 当代中国建筑 新兴网络 建筑理论 纸媒 传播领域 李老师 青年建筑师 受众
下载PDF
李翔宁自述
3
作者 李翔宁 《世界建筑》 2016年第5期72-72,共1页
我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同",即学士、硕士、博士学位都在同济获得。同济给我最大的教益是开放平等的学术心态和质疑权威的批判性思维。人们常说同济建筑有着包豪斯的传统,这源自同济和德国的渊源,也源自我们建筑系的主要创办人黄作... 我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同",即学士、硕士、博士学位都在同济获得。同济给我最大的教益是开放平等的学术心态和质疑权威的批判性思维。人们常说同济建筑有着包豪斯的传统,这源自同济和德国的渊源,也源自我们建筑系的主要创办人黄作燊先生是格罗庇乌斯的学生。事实上,黄先生就读的是格罗庇乌斯执教时的哈佛设计研究生院(GsD)。无论包豪斯也好,哈佛GSD也好,其共同的特征都是开放多元,敢开风气之先,突破传统的桎梏。这些或许也正是我对同济建筑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罗庇乌斯 包豪斯 开放多元 建筑系 建筑观 中国建筑师 博士学位 建筑专业 瓦尔特 人黄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城市风貌评价理论知识图谱建构
4
作者 叶宇 武静芬 李翔宁 《世界建筑》 2024年第10期65-71,共7页
由于城市风貌构成及其评价理论系统认知的缺乏,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千城一面”的现象日益明显。本研究结合检索增强生成与提示工程的技术优势,探索了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城市风貌评价理论知识图谱的构建路径,进而实现城市风貌评价... 由于城市风貌构成及其评价理论系统认知的缺乏,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千城一面”的现象日益明显。本研究结合检索增强生成与提示工程的技术优势,探索了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城市风貌评价理论知识图谱的构建路径,进而实现城市风貌评价理论的知识映射与深化认知。一方面为城市风貌管控与设计决策提供有效支持,另一方面为“AI for Architecture”新范式的建构提供理论层面的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城市风貌评价 知识图谱 大语言模型 检索增强生成 提示工程
下载PDF
重构的场所与集体意向——奥洛特卡索旧宅废墟的遗产场地干预及其适应性策略解析
5
作者 黄磊 李翔宁 《住宅科技》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场所精神是与特定场地有着根本性联系的空间品质,人们可以透过场所来认识、挖掘,再阐释地方具体的意义。然而在历史建成环境更新中,适应性再利用在重塑场所精神潜能方面缺乏深入研究。文章在回顾场所精神概念及其在建筑学、遗产保护等... 场所精神是与特定场地有着根本性联系的空间品质,人们可以透过场所来认识、挖掘,再阐释地方具体的意义。然而在历史建成环境更新中,适应性再利用在重塑场所精神潜能方面缺乏深入研究。文章在回顾场所精神概念及其在建筑学、遗产保护等领域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层面讨论场所精神与适应性再利用的关系;接着以西班牙奥洛特古城卡索旧宅的废墟更新为例,通过对其复合立面、材料语言、场所结构的分析,归纳适应性再利用策略分别在文脉性、过程性和见证性3个维度上对场所精神的重塑;最后指出建筑师对适应性再利用的创新性实践,不仅巧妙地回应了现实的、场地的时空特质,并透过融合日常生活的文化基因,重新定义教堂的纪念性存在,为当代历史建成环境中的遗产场地干预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公共空间 遗产场地 干预 适应性再利用 集体意向 场所精神
下载PDF
文化再生语境下事件性更新的空间选址策略研究
6
作者 黄磊 李翔宁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9期84-90,共7页
文化大事件已经被西方城市广泛接受作为推动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中国在实践层面跟上了新发展态势。学术领域虽认知文化大事件对城市文化、经济、社会影响深远,但对事件性更新的目标建构与策略选择缺乏深入探讨,尤其对加深... 文化大事件已经被西方城市广泛接受作为推动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中国在实践层面跟上了新发展态势。学术领域虽认知文化大事件对城市文化、经济、社会影响深远,但对事件性更新的目标建构与策略选择缺乏深入探讨,尤其对加深事件性更新效能的关键——空间选址尚缺乏系统性梳理。文章在理清文化、事件与城市更新三者理论关系的基础上,以全球知名文化大事件的空间选址实证为基础,围绕文化更新中的宏观区位要素、中观文化产业要素、微观场地要素来归纳文化大事件在不同尺度层级中的选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大事件 文化导向城市更新 事件性更新 选址
下载PDF
触媒、并生与适应:城市后工业地块居住再开发引导的工业遗产建筑再利用研究
7
作者 黄磊 李翔宁 《住宅科技》 2024年第5期39-45,共7页
近年来,工业遗产建筑通过保护与再利用方式积极融入后工业地块的居住再开发中。尽管“土地收储、挂牌交易、拆除新建”的模式无法保全没有历史身份的工业遗产建筑,但开发企业在局部已积极探索保护再利用与高密度开发相结合的平衡,在活... 近年来,工业遗产建筑通过保护与再利用方式积极融入后工业地块的居住再开发中。尽管“土地收储、挂牌交易、拆除新建”的模式无法保全没有历史身份的工业遗产建筑,但开发企业在局部已积极探索保护再利用与高密度开发相结合的平衡,在活化利用局部工业遗产建筑的同时,促进居住区开发模式的文化升级和整体增值。文章选取万科集团3个居住区开发项目为研究对象,将空间生产理论应用于工业遗产建筑形态演化的微观分析中,探讨后工业地块居住再开发与工业遗产建筑再利用在多重维度上的关联。研究指出,工业遗产建筑再利用的文化价值及其外部性在居住生产模式中具有示范意义,工业遗产建筑不仅通过再利用积极参与居住开发的叙事,也借由场地结构、时空秩序、关联性的建筑语言和材料语言,与高密度居住区之间形成高效互动;此外,遗产建筑再利用也面临公共性不足、符号化和绅士化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建筑 居住区再开发 适应性再利用 文化价值 交互建构
下载PDF
艺术点亮城市——艺术事件赋能城市更新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翔宁 姚伟伟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第6期31-33,共3页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调研时强调关于未来在城市建设和城市面貌中更多引入艺术精神。在这一指引之下,当代中国如何在高品质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进程当中,通过空间策展和公共艺术实践来推进城市高品质提升。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公共艺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品质提升 城市面貌 实践与思考 高品质
下载PDF
“中国建造”展与当代中国建筑师群像图谱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翔宁 江嘉玮 《时代建筑》 2023年第1期40-44,共5页
文章通过简要回溯西方现代建筑理论纷繁复杂的门派和思想,结合其与中国建筑超过100年的“外来vs.本土”的对话过程,尝试为2022年“中国建造”展览建立一个基于当代中国建筑师群像的图谱。以建筑批评家查尔斯·詹克斯、亚历杭德罗... 文章通过简要回溯西方现代建筑理论纷繁复杂的门派和思想,结合其与中国建筑超过100年的“外来vs.本土”的对话过程,尝试为2022年“中国建造”展览建立一个基于当代中国建筑师群像的图谱。以建筑批评家查尔斯·詹克斯、亚历杭德罗·薛拉-波洛的图谱为例,文章论述并归纳了当代中国建筑师的思潮、立场、实践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造 中国现代建筑 知识图谱 建筑思潮
下载PDF
工业遗存更新的人本主义与价值重构阅读上海华谊万创·新所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振雷 李翔宁 施季如 《时代建筑》 2023年第2期146-153,共8页
工业遗存更新是当下城市存量更新活化的重要内容,但因其自身所特有的巨大体量与空间尺度,在更新改造过程中容易忽略人的感受.当我们为旧工业建筑赋予新功能时,如何通过具体的设计手段体现人本主义的规划思想成为重要议题.文章简要回顾... 工业遗存更新是当下城市存量更新活化的重要内容,但因其自身所特有的巨大体量与空间尺度,在更新改造过程中容易忽略人的感受.当我们为旧工业建筑赋予新功能时,如何通过具体的设计手段体现人本主义的规划思想成为重要议题.文章简要回顾了人本主义的发展背景,从使用价值、场地价值、精神价值三个层面解读上海华谊万创·新所项目,分析如何通过人性化的设计手段实现工业遗存的价值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工业遗存 人本主义 价值重构 华谊万创·新所
下载PDF
追问密斯奖中的“再-”——一种基于奖项案例库视角的研究
11
作者 高长军 李翔宁 邱嘉玥 《建筑遗产》 CSSCI 2023年第1期88-100,共13页
密斯·凡·德·罗欧洲建筑奖迄今已有30多年历史,历年整理发表的评奖概况、入围及获奖作品的资料库构成了一种观察地缘性建筑风向的全景视角。文章基于对资料库数据的研究、对基金会负责人的访谈和获奖案例分析,指出密斯奖... 密斯·凡·德·罗欧洲建筑奖迄今已有30多年历史,历年整理发表的评奖概况、入围及获奖作品的资料库构成了一种观察地缘性建筑风向的全景视角。文章基于对资料库数据的研究、对基金会负责人的访谈和获奖案例分析,指出密斯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欧洲建筑的集体状态,同时也反映出欧洲建筑近年来从关注建筑个体话题到关注城市议题乃至历史建成环境的转向;文章注意到提名和获奖作品中日益增多的各种“再-”利用设计,通过代表性案例进一步说明这种转向包含着如何在遗产语境中理解可持续性、日常化、新与旧、历史的过程等问题,以及欧洲建筑师尝试提供的多样、当代的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斯·凡·德·罗欧洲建筑奖 城市议题 “再-” 再利用 遗产 可持续性
下载PDF
展·城:大型公共艺术事件与城市文化更新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翔宁 姚微微 《上海城市规划》 2014年第6期82-84,共3页
21世纪城市的竞争,除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竞争,城市的舒适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而舒适度包括这个城市所能提供的文化艺术享受。上海作为新文化大都市,要想吸引世界500强精英群体在沪安居,除了经济基础之外,还要不断有惊... 21世纪城市的竞争,除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竞争,城市的舒适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而舒适度包括这个城市所能提供的文化艺术享受。上海作为新文化大都市,要想吸引世界500强精英群体在沪安居,除了经济基础之外,还要不断有惊喜和“意外”,这个“意外”需要城市经营者、建筑师、艺术家等一起创造。生活在此的居民不仅需要获得知识与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获得感受与体验。大型公共艺术事件往往可以激发城市的活力,以下举5个重要案例来说明大型文化事件对城市文化更新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 公共艺术 事件 经济发展水平 就业机会 文化艺术 舒适度 大都市
下载PDF
解体与重构 解读矶崎新在策展实践中对“日本性”表达的探索
13
作者 支小咪 李翔宁 《时代建筑》 2023年第6期74-80,共7页
文章基于国际视野对矶崎新在各领域与“日本性”的密切关系进行了梳理,同时以在西方反响热烈的、由矶崎新担任主策展人的三个文化展为线索,解读在这些展览中矶崎新所带来的那些远远超越建筑本身的文化与思想实践,回溯与反思他对“日本... 文章基于国际视野对矶崎新在各领域与“日本性”的密切关系进行了梳理,同时以在西方反响热烈的、由矶崎新担任主策展人的三个文化展为线索,解读在这些展览中矶崎新所带来的那些远远超越建筑本身的文化与思想实践,回溯与反思他对“日本性”的解体与重构,并探寻矶崎新的思想对“中国性”的启发与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矶崎新 日本性 国际视野 策展实践
下载PDF
自然建造与风景中的建筑:一种价值的维度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翔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4-39,共6页
建筑是风景中一种独特的存在。"风景"在建筑学语境中应被拓展为更广义的"景观",当代建筑和城市研究与景观已形成多重维度的互动,中外建筑师与艺术家在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表达出不同的自然建造观念和思考,既有对... 建筑是风景中一种独特的存在。"风景"在建筑学语境中应被拓展为更广义的"景观",当代建筑和城市研究与景观已形成多重维度的互动,中外建筑师与艺术家在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表达出不同的自然建造观念和思考,既有对自然哲学的追求,也有对自然资源和风景的利用。景观与建筑、城市之间形成了一种共构的复杂关系。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与自然关系的双重关照出发,尝试论述将一种更深入的自然观作为价值的维度引领当代设计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 建造 建筑
下载PDF
从都市到乡村:建造一种新的传统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翔宁 《新建筑》 2017年第3期14-17,共4页
过去的二十年间,中国经济大发展的背景给这一代建筑师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契机——从中国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过去的建造传统当中寻找新的当代样式。分别从中国城市的建造演进、建筑师的乡村实践、数字化建造的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指出当... 过去的二十年间,中国经济大发展的背景给这一代建筑师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契机——从中国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过去的建造传统当中寻找新的当代样式。分别从中国城市的建造演进、建筑师的乡村实践、数字化建造的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指出当代中国的建筑实践以多元的状态和深刻的认识,逐渐推动着整个建筑专业及人员乃至普罗大众对于传统的有批判性和创新性的再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建筑 建筑形式 建造传统 城市 乡村 演进 趋势
下载PDF
建筑展览:当代建筑文化的推进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翔宁 曹晓弘 +1 位作者 姜爽 任少峰 《建筑创作》 2016年第4期74-79,共6页
一、国际现当代建筑展览的历史发展综述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置身于各种媒介的包围中,各种信息的传播以及信息间的无限广阔的影响和联系在瞬间就可以发生。而在几十年前,展览对于人们获知信息,或者说对一种新兴事物的传播有着不可替... 一、国际现当代建筑展览的历史发展综述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置身于各种媒介的包围中,各种信息的传播以及信息间的无限广阔的影响和联系在瞬间就可以发生。而在几十年前,展览对于人们获知信息,或者说对一种新兴事物的传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先锋建筑运动一百余年的历史中,各种各样的展览是先锋派建筑师活动的主要舞台,现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开创者们在早年也同样活跃于各种展览的舞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理论 先锋派 策展人 中国当代建筑 博物馆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艺术博物馆 中国馆 超级工作室 巴拉干
下载PDF
建筑设计新思维和新实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翔宁 董功 +3 位作者 贾莲娜 鲁安东 王硕 俞挺 《世界建筑》 2018年第1期36-39,共4页
设计的意外董功直向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我和阿那亚的缘分是从3年半以前开始的。这3年阿那亚的变化真是很大,这其实也反映中国城市化真的是很厉害。我今天主要是给大家讲讲,海边图书馆建成后是怎么被使用的。估计通过各种媒体,大家... 设计的意外董功直向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我和阿那亚的缘分是从3年半以前开始的。这3年阿那亚的变化真是很大,这其实也反映中国城市化真的是很厉害。我今天主要是给大家讲讲,海边图书馆建成后是怎么被使用的。估计通过各种媒体,大家对这个设计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了解,但是关于使用的情况,的确是大大出乎了我们的意料。在这个房子设计之初,原始的想法就是做一个社区共用的图书馆,同时对社会开放。这也和马寅关于社群的理念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实验 图书馆 创始人 建筑师 城市化 海边 房子
下载PDF
王澍访谈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翔宁 张晓春 《时代建筑》 2012年第4期94-99,共6页
文章记录了一次对王澍的访谈。采用对话形式,通过提问的设置、王澍的回答及其他参与对话者的互动讨论,展示出王澍对写作、建筑设计和建筑教育中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 王澍 写作 设计 建筑教育
下载PDF
作为抵抗的建筑学——王澍和他的建筑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翔宁 《世界建筑》 2012年第5期30-31,共2页
伴随着近20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大量建设项目的实施,中国建筑在中国文学、诗歌和电影之后,迈上了国际舞台。从1990年代初起,一些中国建筑师被冠以"先锋"建筑师之名,频繁地在国际建筑媒体和展览上出现,王澍无疑是其中最具影响力建... 伴随着近20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大量建设项目的实施,中国建筑在中国文学、诗歌和电影之后,迈上了国际舞台。从1990年代初起,一些中国建筑师被冠以"先锋"建筑师之名,频繁地在国际建筑媒体和展览上出现,王澍无疑是其中最具影响力建筑师的之一。虽然"先锋"这个词汇今天显得那么过时和突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学 王澍 中国建筑师 中国经济 建设项目 建筑媒体 国际 舞台
下载PDF
全球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建筑”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翔宁 莫万莉 《时代建筑》 2018年第2期15-19,共5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全球化程度的深入,文化领域的全球共时性也随之产生。一方面,建筑、艺术等文化实践开始进入到全球资本主义系统的流动的生产体系中;另一方面,关于它们的历史书写模式也开始从欧洲中心论转...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全球化程度的深入,文化领域的全球共时性也随之产生。一方面,建筑、艺术等文化实践开始进入到全球资本主义系统的流动的生产体系中;另一方面,关于它们的历史书写模式也开始从欧洲中心论转向一种全球史观。在这一背景下,"当代中国建筑"这一范畴逐渐浮现。文章将回溯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关于当代中国建筑的一系列展览、报道及学术讨论,通过对"当代中国建筑"这一范畴的讨论,来指出其从地理到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建筑 全球化 媒体话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